苏教版高中语文学生版《史记》选读翻译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文全译 太史公自序]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文全译 太史公自序]](https://img.taocdn.com/s3/m/8c70db40ad02de80d4d8404f.png)
太史公自序课文知识讲义昔在颛顼【音:zhuān xū】,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义: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义: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离开】周适【义:前往】晋。
晋中军随会奔【义: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其在卫者,相【义:作……丞相】中山。
在赵者,以【义:凭借】传剑论显,蒯聩【音:kuǎi kuì】其后也。
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攻占】,因而守之。
错孙靳【音:jìn】,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
而少梁更名曰夏阳。
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蒯聩玄孙卬【音:áng】为武信君将【义:部将】而徇【义:攻占】朝歌。
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义:一并封王】,王卬于殷。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
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
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义:南下】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音:guìjī】,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义: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义: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跟从侍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故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且【义:将要】卒。
而子迁适【义:恰逢】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
语文 课文翻译(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课文翻译《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
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苏教版高中语文 学生版《史记》选读 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二)《项羽本纪》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五)《管仲列传》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六)《屈原列传》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八)《刺客列传》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第四专题第十课《管仲列传》(原文翻译对照)课件 (共23张PPT)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 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向南去袭击蔡 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 进贡包茅。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 修召公之政。
• 注解:桓公伐燕 •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齐。齐桓 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 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 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於燕。” 於是分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 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 皆从齐。
吾尝三战三走, 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 跑,鲍叔不认为我胆 鲍叔不以我为 怯,他知道我家中还 怯,知我有老 有老母。公子纠争王 母也。公子纠 位失败之后,我的同 败,召忽死之, 事召忽为此自杀,而 吾幽囚受辱, 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 鲍叔不以我为 苟活,鲍叔不认为我 无耻,知我不 无耻,他知道我不会 为失小节而羞,却为 羞小节而耻功 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 名不显于天下 而耻。生我的是父母, 也生我者父母, 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知我者鲍子
2管仲曰:“吾始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 的时候,曾经同鲍叔 困时,尝与鲍叔 一道做买卖,分财利 贾,分财利多自 往往自己多得,而鲍 叔不认为我贪婪,他 与,鲍叔不以我 知道我贫穷。我曾经 为贪,知我贫也。 替鲍叔出谋办事,结 吾尝为鲍叔谋事 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 窘和无法收拾,而鲍 而更穷困,鲍叔 叔不认为我愚笨,他 不以我为愚,知 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 时有利不利也。 次被国君斥退,鲍叔 吾尝三仕三见逐 不认为我不贤能,他 于君,鲍叔不以 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为不肖,知我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管 仲 列 传
《 史 记 》
---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课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两汉司马迁1.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2.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3.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4.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
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
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
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草食物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使营盘变得坚固,不与交战。
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
史记全册文言文翻译

《史记》者,司马迁之所撰,乃中国古代史书之巨著,亦称《太史公书》。
迁以天人合一之思想,以史为鉴,记叙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余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
以下为《史记》全册之部分文言文翻译,以飨读者。
【本纪】黄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生于姬水。
黄帝以土德王,故称黄帝。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败,后归附于黄帝。
黄帝既定天下,以德服人,天下大治。
【表】世家表世家者,诸侯王之世家也。
诸侯王世系,自周以来,代有更替。
此表记诸侯王世系,以示其源流。
【书】礼书礼者,天地之序,阴阳之行,人道之纪也。
礼书载古之礼制,以明其义。
【世家】鲁世家鲁者,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地。
鲁世家记鲁国之兴衰,以示其世系。
【列传】刺客列传刺客者,以刺杀暴君、复仇、报国等为目的之人。
此列传记刺客之事,以彰显其英勇。
黄帝本纪译文: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出生在姬水。
黄帝凭借土地的德性称王,因此被称为黄帝。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作战,蚩尤战败,后来归附了黄帝。
黄帝统一天下之后,以德行治理国家,天下大治。
世家表译文:世家是指诸侯王的世家。
诸侯王的世系,从周朝以来,代代更替。
这个表记载了诸侯王的世系,以展示其源流。
礼书译文:礼,是天地秩序的体现,阴阳变化的规律,人道的行为准则。
礼书记载古代的礼制,以阐明其意义。
鲁世家译文:鲁国,是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的地方。
鲁世家记载了鲁国的兴衰,以展示其世系。
刺客列传译文:刺客,是以刺杀暴君、复仇、报国等为目的的人。
这个列传记载了刺客的事迹,以彰显他们的英勇。
《史记》全册文言文翻译,仅此数篇,实难尽其全貌。
然司马迁之笔,横扫千军,文辞华丽,意境深远,读之令人叹为观止。
翻译虽不能完全还原原文之美,然亦能令读者领略其中一二。
若欲深入了解《史记》之博大精深,尚需读者亲自研读原文。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文本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苏教版文言文全文翻译——史记选读(2)

苏教版文言文全文翻译——史记选读(2)《滑稽列传》1.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的,《易》是用来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通晓微言大义、衡量是非曲直的。
”太史公说:“世上的道理广阔无垠,难道不伟大么!言谈话语果能稍稍切中事理,也是能排解不少纷扰的。
”2.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3.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
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
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
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期末《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专题复习
负责人:朱泉辉日期:2011年1月8日(一)《高祖本纪》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二)《项羽本纪》
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三) 《淮阴侯列传》
1、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2、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四)李将军列传
1、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五)《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六)《屈原列传》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七)《魏公子列传》
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八)《刺客列传》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