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人教版
高考语文应答技巧(主观题部分)

高考语文应答技巧(主观题部分)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2005年高考语文应答技巧提示(主观题部分)成都十二中学(川大附中)语文组雷声16.文言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这样一些规则: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删,删除一些语气词;换,严格地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添,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倒,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如常见的“以何”、状语后置等)。
除此而外,还要特别注意原句是否是常见的固定句式(搭配),同时,留心词语的用法,因为词类活用在主观翻译中也很常见。
句子翻译完以后,带入原文的语境中去检验、修改。
17.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的出题一般包含这些角度:鉴赏艺术手法、领悟思想感情、品评语言风格、炼字炼句这四个方面。
熟悉每一出题提问的备选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艺术手法来说,就包括这样一些备选答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描、映衬(正衬与反衬)、烘托、对比对照、用典、动静结合等等。
读诗,还要做到三个留心。
一是留心诗题,题目或是诗眼或是事由,对理解诗歌至关重要;二是留心作者和诗序,留心作者可以知人论世,留心诗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创作的背景;三是留心出题者给出的注解,出题者给出注解的原因在于这个词或者这个句超出了一般考生的知识范围,或者他想强调或补充某个内容。
诗歌鉴赏的答题还要根据分数来安排,如果是2分,这往往是简答或填空,如果是4分、6分,那就需要你的见解和支持见解的分析。
18.名句填空02、03年的名句填空都是3个小题,6句选填4句。
其中一个小题来自课本以外。
考生应该牢牢地掌握好课内要求背诵的40篇古诗文。
一篇古文几百上千字,而可能考到的名句就那么几行,其余的都可以忽略。
古文中哪些句子是可能考核的呢?一般说来,表示议论、抒情、感叹的句子比较重要。
例如第二册要求背诵的《伶官传序》中,可能考核的就只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么短短的两句。
20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帮你告别“不会写”

20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帮你告别“不会写”很多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作答语文主观题时,常常不知道怎么写,即使脑海中有思路,下笔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措辞,导致语文成绩虽然不会低到不及格,但是达到优秀也很难。
其实语文对我们来说,不只是高考的时候那150分的作用,汉语更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工具。
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知道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它将限制你事业的发展和你的生活质量。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人才,而糟糕的方法可能会阻碍人才的使用。
”所以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方法!1、不能急功近利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不应急功近利。
为了达到考试的目的,我们应该奠定语文基础,努力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来学习。
高三的学习方法是多练笔,经常坚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感受。
2、耐下心来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检查、纠正自己学习内容平时做作业也好, 打作文底稿也好, 每次做完后尽量复查几次, 看有没有错的地方有没有字词用错或写错的描述有无不当或多余之处有就立即改正或加以删除。
3、多看名篇名著,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多看名篇名著,吸收精华为己所用多看些名篇名著,多读有益于身心的课外读物,适当记录和背诵一些好的段落或不同题材素材,恰到好处地用于语文和英语作文上,可为文章增色。
多加品味名篇名著,了解作者生平、文章评述,可吸收精华为己所用。
其实语文的本质就在于,解意和达意。
所谓解意,就是明白别人的意思,包括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甚至是显现出的重要意义。
所谓达意,就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下面开始给大家分享语文主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如果需要完整电子版,通过关注后私信,发送关键字:语文模板,即可获得一份!。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近几年高考试卷里的大现代文主观题,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很多考生对这两类题型的作答不得要领,导致失分严重。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它是有一定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技巧的,现结合实例作一解析。
一、对“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
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

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文主观题标准答题套路高考语文多年来的题型一直没变,且以主观题为主,语文主观题具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找准套路,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高考语文试卷主观题的审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试卷主观题的审题答题技巧题与答题规范训练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 提示) ,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上(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
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主观题常见题型 解题步骤和技巧-人教版

主观题常见题型解题步骤和技巧-人教版
主观题常见题型解题步骤和技巧
审题(问题,分值,材料,图表,做到一看二点三想)
明点(由理论寻找材料,由材料提炼理论,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构思(根据设问,结合材料,理清基本思路)
组织(点线面相结合)
检查(检查字词句是否有误,要点是否遗漏)
一、审题
注:一“看”,看问题、分值、材料、图表、注解、标题;
二“点”,点关键信息,如词句、理论等;
三“想”,想出题意图、考察方向、基本思路等
1、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问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原因型、体现型、对策型、认识型、关系型、意义型、启示型等;
然后看所涉及的知识,大到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知识,小到框节、具体知识点;
对分值也不可忽视,总的说是看分答题,分值高则多答,分值低则少答,而且有的分值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几条答案。
例一: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12 分)
例二:回答: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12 分)
知识指向
知识指向。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教学博苑2012-06-21 05325d56b7b40102dy20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 人教版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一、文言文(一)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的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不在鉴赏,所以读懂是基本要求,题目设置也只是考核我们是否读懂。
1.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大声读书,既可调节大脑,锻炼自信,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类学习。
要求背诵篇目要边读边写。
)2.由易而难(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参考书目《史记》或《古文观止》,既可训练文言文,又可增加作文材料积累),训练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史记》、《孟子》为难度标准。
3.熟悉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常见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按照提供的分册总结材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4.在实践中学,熟能生巧,多做一点练习。
基本知识点——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答题方法1.代入法解决词义辨析题。
把后面的意思代入原句,看句子是否通顺,前后文是否衔接得上。
2.词义辨析全凭知识积累,一半涉及课本中学过的句子。
3.人物分析题,要注意题干“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注意答案事件涉及人物是否偷换?4.分析概括题其实就是翻译原句,差错往往是具体词语的翻译不对。
5.翻译题:说到底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现在正常的表达。
先整句理解,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把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对于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好像漏了什么的,要倒回我们正常表达的顺序,补上省略的内容;对于语言直译起来不通顺的,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活用,“活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汉语该是“这么用”。
如:“帝览之,喜曰”直译:皇帝看了它(孟頫起草的文书),高兴地说。
如:“以字呼之而不名”直译:拿字称呼他却不名,肯定不通,“不名”是不用名来称呼他。
(古代,称上级长辈对下称“名”,下对上称“字”,平辈间也常互称“字”。
表尊重。
)如:“国中宝之”直译:(天竺)国内宝物它(孟頫的书法作品),肯定不通,“宝”只能做动词译:把……当宝物。
6.积累法的运用也很重要,熟悉一些文言文作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在“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下,我们不懂的词语主要就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注意积累起来其实也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主观题解题技巧一、文言文(一)提高文言文阅读解题能力的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不在鉴赏,所以读懂是基本要求,题目设置也只是考核我们是否读懂。
1.背诵课文,增强语感。
(大声读书,既可调节大脑,锻炼自信,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类学习。
要求背诵篇目要边读边写。
)2.由易而难(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从课内到课外,参考书目《史记》或《古文观止》,既可训练文言文,又可增加作文材料积累),训练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史记》、《孟子》为难度标准。
3.熟悉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常见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按照提供的分册总结材料中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4.在实践中学,熟能生巧,多做一点练习。
基本知识点——习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答题方法1.代入法解决词义辨析题。
把后面的意思代入原句,看句子是否通顺,前后文是否衔接得上。
2.词义辨析全凭知识积累,一半涉及课本中学过的句子。
3.人物分析题,要注意题干“体现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注意答案事件涉及人物是否偷换?4.分析概括题其实就是翻译原句,差错往往是具体词语的翻译不对。
5.翻译题:说到底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现在正常的表达。
先整句理解,字字落实,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把一个字翻译成两个字);对于句子读起来拗口的,好像漏了什么的,要倒回我们正常表达的顺序,补上省略的内容;对于语言直译起来不通顺的,要考虑一下是否有活用,“活用”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汉语该是“这么用”。
如:“帝览之,喜曰”直译:皇帝看了它(孟頫起草的文书),高兴地说。
如:“以字呼之而不名”直译:拿字称呼他却不名,肯定不通,“不名”是不用名来称呼他。
(古代,称上级长辈对下称“名”,下对上称“字”,平辈间也常互称“字”。
表尊重。
)如:“国中宝之”直译:(天竺)国内宝物它(孟頫的书法作品),肯定不通,“宝”只能做动词译:把……当宝物。
6.积累法的运用也很重要,熟悉一些文言文作品后,就会发现,其实在“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下,我们不懂的词语主要就是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平时注意积累起来其实也不多。
如:课——敦促、督促,劝——勉励,劝勉,得——能够、可以,按——审查、审理,遗——赠送,拜——任命、担任,趣——催促。
7.借助偏旁和并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是很有效的。
借助偏旁如:“示”旁的字都与祭祀、宗庙有关:祖——本义:祖庙,祛——祭神以求去祸除灾,祢——奉祀死父的宗庙。
这些字都是我们不了解的,但是都可以借此猜。
同样的:“之”跟行走有关,如“适”——往,到;“车”跟车辆运输有关,如“辇”、“舆”——人力车和马车;“日”跟太阳时间有关,如“莫”——黄昏;“贝”和钱财有关,如“赀”——罚款,“阝”在右边即“邑”,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在文言文中出现多为国家名地名……并列词语如:“朝廷克平交、广”中的“克平”,可以说是攻克平定,也可以直接翻译为“夺取”。
“诸县令佐依例”中的“佐依”都是“依照”的意思,就不是“辅佐依照”。
(三)翻译题答题评卷示例(05广州二模):德芳之后也。
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
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
有元掀兒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兒,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兒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13.文言文翻译评分基本原则:先给大意分,再踩点给分;只译一半不给分。
解题基本原则:整句理解,字字落实,句式、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别注意。
(准确、通顺、文雅)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2分)(1)参考答案: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的身边,元世祖不听(他们的意见)。
“或”字1分;“近左右”如译靠近皇上身边的大臣,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①有的人说赵孟頫是宋朝留下的后代,不适宜使他接近皇上的身边,但皇帝没有听从。
(2分)②有的人说孟頫是宋室的后代,不宜让他做高官,元帝不听。
(1分)③有的人进谏说孟頫是宋皇室的后代,不应该重用他,元世祖不听从。
(1分)④传言孟頫是宋室的后人,不应该任用他,元世祖不听。
(0分)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3分)(2)参考答案: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
“陷”:陷害,1分;“纵”:即使,就算,1分;“陷全”:译为陷害全部人,不给大意分。
【得分示例】①若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陷害赵全,事实虽然赵全犯法,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疑惑。
(2分)②让虎臣前往查案,一定会陷害全部有关的人,事实与现实相反,人们也不能不疑惑。
(1分)③派王虎臣前往,必定会隐瞒事实,控制事情真相,人们也不可能没有怀疑。
(0分)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3分)(3)参考答案:皇上十分喜欢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眷”:喜爱,爱护,照顾,眷顾,1分;译为“眷恋”、“眷念”“爱惜”、“器重”不给分。
“名”:译出动词,1分;光译为“名字”,不给分。
【得分示例】①元世祖对他有很深的眷恋,不叫他的名而是用他的字来称呼他。
(2分)②元世祖对孟頫非常宠爱,不叫他的官名,直接叫他的姓。
(1分)③皇帝对他评价甚高,以他的名字称呼而不用姓。
(0分)二、科普文(社科文有待增加相关内容)科普文阅读方法1.整篇阅读,划出主要内容,把握关键概念(中心对象)、发现重点句子(一般在段首或段末,一般可以借助提示语:“提出”“认为”“相信”等。
借助总结语:“总的来说”“由此可见”。
也要注意转折语:“但是”“却”“反而”。
),把握关键问题如:科研成果或发现是什么?研究进行到什么阶段?是理论结论还是实践成功?影响如何?2.阅读完毕马上凭把握的要点解题。
(有人提出先解最后一题,先加强对全文的把握,再解前两题。
)3.不能明确的,就要马上回到原文,找到对应的原句,就时间先后、范围大小、因果、彼此(对象)、已然未然(实现与否)、或然必然(偶然还是必然)、程度轻重之类的细节进行分辨判断。
就题目设计的思路,一般越和原句相近的一句越有问题。
4.题目顺序一般对应段落顺序,尤其是第一、二题。
5.注意绝对化的推断一般都是错的。
因为科普文是阐述科学发现和道理的,必须讲究科学。
我们的科学体系是依赖实验法为主的,准确的说是一种不完全的归纳推理。
所以,都要在规律、概念前,加上“一般来说”“在某某情况下、范围内”“到目前为止”“对于某某而言”在这类限定语。
6.看清题目要求。
注意一些特殊选项。
因为命题的局限,有时命题人会不知不觉地留下痕迹。
如:《与名师对话》中p419《茶马古道》第2题(答非所问)、p431《解读北京奥运会会徽》第1 题(转移话题)、p435《中国“现代书法”的新思考》第19题(观点正反不同)、p400《咖啡和茶》第2题(不对应)、p409《欧洲试验海下“风车”发电》第3题(绝对化、不对应)。
基本上每篇阅读都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看原文都可以答对,所以要特别注意。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看原文就解题,而是强调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另一种方法:先看题目,然后边读文章边划出相应内容,再解题,可以试一下哪一种适合自己。
)三、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
小说戏剧由于篇幅所限,只可能是短篇或片断,而且小说也可视同叙事散文一样分析。
诗歌也是文学作品体裁之一,但古诗词另设,现代诗过去有题目,但因为其“多义歧解”性质而难以作为考题。
总的来说,主要分:叙事、写景、议论三大类)(一)鉴赏程序1.整篇把握,阅读细致度较高,划出文章中明确的观点、情感、形象特征。
(因为不管试题如何问,究其根底都是引向这些问题。
准确把握全文中心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
)整篇阅读要注意题目,看到题目时,稍微想下,这样的作品重点是什么,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还是叙事写人,借事说理?对于作品的最后一两段要细致阅读,一般观点、感情都会有所总结。
(因为高考考纲规定: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落脚点在此。
)2.明确答题范围,一般一道题目中往往含有解题范围、所提问题、答题要求等信息。
答什么和怎么答,命题人的思路早已在题目中写明了。
例如:2003年试题(《乡土情结》)的第20小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稍作分析就能明白:题目中的“第三段”就是解题范围,“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就是所提问题,“请概括说明”就是答题要求。
这个题要到第三段去找答案,答案是关于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的,而且,原文中的语句不能直接引用,需要概括。
3.按给分,估计答题要点,两分至少一个答题点,一般都应在两个要点以上。
以(点)宁多勿少,(字)宁简勿繁为原则。
答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如主观客观、因果、并列。
答的字数太多也会影响卷面和评卷人的心情。
4.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做答。
尤其是针对筛选题和含义题,一般都在原文找得到答案,尽量做对这两道题得到的分数也就是相当可观了。
5.明确鉴赏三个要素,保持完整。
内容(写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段、人称……)效果(怎么样?)6.大胆运用一些平时从考试评讲答案中学到的鉴赏用语。
7.保持一种积少成多的意识。
现代文阅读占的比例大,得分高,所以要争取任何一题,即使每小题得到一两分,总分也是可观的。
8.掌握一些答题的框架。
(详见下文)(二)主要答题框架:1作用(结构上、艺术上〈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内容上)作用:(问题可以有很多问法。
除了直接问作用外,还可以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写?)结构上的作用:a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旨(直接揭示主旨)、统率、总起(领)全文、设置悬念(小说、记叙性散文)、为下文铺垫;b中间——承上(呼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过渡)、启下(开启引出下文);c结尾——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卒章显志(最后才点明主旨)、总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