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著名花儿歌手

合集下载

河州花儿

河州花儿

《大河家令》、《积石关令》、《土族令》等,这些花儿曲令中有的受藏族民族影响,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歌腔舒展、旋律明朗而轻松,多半采用羽(6)音为中心、商(2)(3)为骨干的音例系列有明显的保安族、撒拉族、土族风格,传唱民族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等。

日月山花儿主要指日月山周边地区,如门源、湟源、贵德等地流行的花儿曲令。

这里流行的主要为《河州令》和《门源令》、《西门令》等商(2)、徽(5)调式花儿曲令。

祁连山花儿主要指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流行的河州花儿曲令。

主要有《河州令》、《土族令》、《裕固族令(八音令)》、《水红令》、《六六儿三令》、《老爷山令》、《东峡令》、《好花儿令》、《杨柳姐令》。

这些曲令,表现出一种拙朴,悠远和飘逸的风格。

传唱民族主要为汉族、土族和藏族。

六盘山花儿主要指流传于宁夏地区的花儿曲令。

根据花儿学家屈文焜先生分析,宁夏地区传唱的花儿分作两类:一类是《河州令》、《下四川令》、《白牡丹令》、《山丹花令》等以商(2)徽(5)为调式主音的花儿曲令,演唱中也虽有变化、但总的保持河州花儿高亢、悠扬、苍凉的风格。

这类花儿主要流行于宁夏、西吉、固原隆德一带。

一类是宁夏当地形成的角调式花儿(包括羽调式和角调式)《山花儿》。

这类花儿从音乐旋律和唱词句式上都不同于河州花儿,这于它的形成环境有关。

“宁夏的角羽型花儿,因受到当地信天游及其他小调的影响,无论从其旋法特点及词式结构上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是另一个系统的花儿——六盘山花儿。

这类花儿主要流地于宁夏同心一带。

天山花儿,指传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昌吉、阜康、呼图壁、吉木萨尔、玛纳斯、米泉奇台、焉耆等地的花儿。

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迁徙于甘肃、青海的人口带去的。

传唱的花儿曲令有《河州令》及《尕阿姐令》、《白牡丹令》、《水红花令》、《大眼睛令》、《马营令》等50余种,演唱中因其环境、语言的变化,出现一些变体,但总的保持河州花儿的音调和句式。

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看点丨神秘的东乡族语言)

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看点丨神秘的东乡族语言)

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看点丨神秘的东乡族语言)一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用来承载的文字,依靠口传,代代沿袭,历经千年而没有消失,这在语言学范畴去看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东乡族,就是在这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世界中给我们打开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神秘画卷。

东乡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撒尔塔人。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

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

东乡族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字。

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主要的交际用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没有大的方言差别,根据发音和地区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方言:锁南坝土语,汪家集土语和四甲集土语。

东乡族语有一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词汇。

东乡语的产生可追溯至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撒马尔罕等地随军带来的色目人,以这些人为主体,融合了东乡地区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逐渐形成东乡民族,东乡语也随之产生。

与此同时,在东乡地区民间也产生了许多由中亚传过来的拜提、童话、谚语、故事、儿歌,这些口头文学与东乡族的生活相融合,逐渐形成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的主体。

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

民歌中的东乡“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多数东乡族人都会编唱。

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

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

《米拉尕黑》有韵文体叙事诗和散文体故事流传,内容有许多变异。

《玉哈斯的故事》是流传在东乡族人民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嘲讽了富人阔佬的贪婪、愚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与聪慧。

东乡族的民歌有其独有的特色,感情真挚,风格多样。

民歌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劳动歌谣;花儿;婚礼歌。

劳动歌谣的种类很多,如“了略”“洛洛”“连格哇拉达”和“打夯调”等等。

民族风情:东乡族艺术——音乐

民族风情:东乡族艺术——音乐

东乡族的⾳乐
东乡语民歌:多叙事性长歌,如描述天仙打仗的《占⿊拉⽊》,抒情优美的《葡萄娥⼉》等。

《⽶拉尕⿊》是最的⼀⾸,内容是叙述年轻勇⼠⽶拉尕⿊与美丽的玛芝璐姑娘相爱的故事。

汉语民歌:流⾏甚⼴,数量较多,有“少年”(即花⼉)、碾场歌、打夯号⼦、宴席曲、⼉歌等。

花⼉:流⾏于西北地区的⼀种民歌。

东乡地区的“花⼉”有它独特的风格。

东乡族“花⼉”属河湟“花⼉”,基本上四句⼀⾸。

“花⼉”是男⼥青年表达爱情、沟通⼼灵的重要⽅式。

来源考试⼤。

碾场歌:是⼈们在赶性⼝碾场时唱的歌,歌中常⽤“拉拉”等虚词,所以⼜称“喊拉拉”。

多⽤五声⾳阶,主⾳为la,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旋律呈“低 -⾼-低”型,但上句较宽⼴,起伏⼤,下句较短,起伏⼩。

节奏⾃由。

⽤假声演唱,有郁愤、悲凄之感。

咪咪:东乡族的⼀种民间乐器。

类似两⽀并排的⼩⽵笛,吹法如箫,吹奏起来⾳⾊清亮。

浅谈“花儿”的保护——以宁夏海原县“花儿”保护为例

浅谈“花儿”的保护——以宁夏海原县“花儿”保护为例

确轨道 。其次 ,花儿传承人要实现培养后人 的义务 ,就必须有 可 以传承 、教授 的弟 子 ,当花儿生态遭 到破坏之后 ,传 承的环境 迅 速恶化 ,可传 授的弟子 日益减少 ,花儿的传授就会变得 十分困 难 。 目前 ,海原 县各乡 、村 的农 民常年在银川I、包头 等城市里 打 工 ,爱唱花儿的青年基本都在外面 ,花儿传承后继乏人 。
2010年 ,笔 者在 中央音乐学院参加 印度音乐周学术会议期 间 ,了解 到印度 为保 护 自己的传统民间音乐 ,专门寻找典型 的村 落加 以相对完整 、封 闭的保护 ,让 当地 居民获得政 府资助 ,并继 续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从 而保 护他们 的原生态 民间艺术。我们 国家 每年投入 巨资给农村 ,并且要 建设新农 村 ,为什么要 “一刀 切 ”,实施完全相 同的政策而使得 当地农 民必须与他们 世代绵延
关 键 词 :花 儿 海 原 文 化 Nhomakorabea生 态
宁夏是 “花儿 ”的流传地之一 ,海原 县已故 “花儿王 ”马生 林 是 宁夏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因此 ,海 原也被 称作 “花儿故乡”。原生态花儿作为一种传统 山歌 ,与宁南 山区的 地理 、民族等 文化 生态 息息 相关 。在海原 ,当地 的汉 族一般不唱 花儿 ,因为花 儿还 有个别 名叫“骚花儿 ”,汉族人认 为花儿的唱词 有伤风化而拒绝歌唱 。笔者是海原县人 ,少年时期 ,曾多次与 马 生林同台参与县 文化馆组织 的文艺汇演 ,熟悉花儿。马生林经常 演唱《上 了高山望平川》、《吆骡子 》、《马匪抓兵》、《上河里鸭子下 河里鹅 》、《红牡丹红 的破呢》、《乱箭射死 的杨七 郎》、《青 油 的捻 子洋油的蜡》、《一对对 白马驮纸 白》、《尕马骑上着枪背上》等 曲 目。作为民族音乐学视域 中的局 内人 ,笔者观察 、体验 到的这些 民歌确有 “原生态 ”的风 貌 ,速 度慢 ,讲求真假 声配合 ,吐字发音 极具 民族风味 ,当地 回、汉 、东乡各族人 都很爱 听马生林 这位憨 厚 的东乡族花儿歌手 的演 唱。他的师承源 自他 的父 亲— — 位 从甘 肃 临夏移 民到 宁夏海 原县 城西郊 叫庙 儿沟 的村 民。在 我 2007年 的访谈 中,马生林认 为他眼里年轻人所 唱的花儿失去太 多花儿本该有的韵味。从马生林 到马汉东 ,花儿走 出了海原的山 沟沟 ,走 向银川 、走 向北京 的央视 舞 台,如何保护 当下海原 的花 儿 ,本 文将 予 以探 讨 。

甘肃积石山花儿简论

甘肃积石山花儿简论

“ 花儿” 概 述
“ 花儿” 的 内容 还 表 现 在 其 它 方 面 有 记述 文化 习俗 、 历 史故 事 , 名人传记等 , 反 映 了
人 们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以 上 大 部 分 歌 手 经 由 本 人 于 二 。 一 二 年 五 月 二 日在 甘 肃 省 临 夏 回 族 自治 州
忙 轻 鞭一 挥 芳 行 去 , 满 闻 花 儿 断续 长 ” 。 中 国 花 儿 按 其 地 域 民 族 分 布 可 分 为 两 大 体 系— — 河 州 花 儿 和 洮 岷 花 儿 追 溯 历
从 审 美 方 面 讲 . 一 方 面 是 对 人 的 颂
唱. 一 方面是 对物 的抒 情 积石 山“ 花儿 ” 通 过对人 物 的形 象描述 。 不仅 表达 了对他 们 的 赞美. 还 表 达 了他 们 高 尚纯 洁 的 品格
女 老 少 都 会 唱两 首 当地 每 年 举 办 的 “ 花
儿会 ” 更 是 吸 引 了不 少 “ 花 儿” 的 喜 爱 者 这一举办形式 . 不 仅 带 动 了 当地 的旅 游 文 化事业 . 更 重 要 的 是 对 临 夏 花 儿 传 播 与 交 流 以 及 人 们 对 民 间 音 乐 的 重 视 起 到 了 积 极 的作 用 二、 积石山“ 花儿”

个 民族 、 一 个地 区 的历 史文 化 见 证 。本 文 以积 石 山 “ 花儿” 形成、 传承及其表现 为主线 , 对 其 音 乐 文化 的 内涵进 行 阐 述 ,
以达 到 传 播 、 发 展 民族 艺术 之 目的 。
关键词 : “ 花 儿 ” 积 石 山花 儿 传 承谱 系 “ 花儿会”
词 都 是 在 这 时候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东乡何智会个人简历介绍

东乡何智会个人简历介绍

东乡何智会个人简历介绍【最新版】目录1.东乡何智会的基本信息2.东乡何智会的教育背景3.东乡何智会的工作经历4.东乡何智会的专业技能和成就5.东乡何智会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正文东乡何智会,一名来自我国东乡的年轻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

在他的个人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和成就以及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

首先,让我们看看东乡何智会的基本信息。

他出生于 1995 年,今年26 岁。

他的家乡位于我国东乡,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

何智会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东乡何智会的教育背景。

他于 2013 年至 2017 年在我国一所知名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毕业后,他决定继续深造,于 2017 年至 2020 年在同一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学位,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再来看看东乡何智会的工作经历。

他在读研期间,曾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表现突出,获得了公司的好评。

毕业后,他顺利地加入了这家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

他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团队合作,深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在专业技能和成就方面,东乡何智会掌握了多种编程语言,如 Java、Python 等,并熟练使用 MySQL、Oracle 等数据库。

他在校期间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实习和工作中,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最后,我们来看看东乡何智会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

他热爱运动,尤其是篮球,经常参加各种篮球比赛。

此外,他还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喜欢弹吉他、唱歌。

何智会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年轻人。

总之,通过东乡何智会的个人简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学术、工作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民歌这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

“花儿”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

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

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做“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

《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

河州即今之甘肃临夏,素有“花儿之乡”之称。

“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

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

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此歌是著名花儿歌手朱仲禄等经常演唱的曲目。

脚夫调是汉族民歌。

这是一首陕北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起兴,下句起题。

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

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

它采用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上句的旋律起伏较大,一般落在调式的五度音或四度音上;下句常常是一起即伏,结束在调式的主音上。

信天游以绥德、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有山西河曲、内蒙伊克昭盟邻近地区的信天游,不仅在风格上受山曲和爬山调的影响,而且有的就为几个地方共同所有。

《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老财逼出门外,有家不能归的脚夫的愤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

歌曲一开始,连续向上四度的音调,既表现了脚夫激动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常常化为泡影,他只好把仇恨埋藏在心底,继续流落在外,过着艰难的生活。

下句“为什么我赶脚人儿(哟)这样苦命?”旋律一起即伏,大幅度向下的音调,正是这种愤恨不满和感慨情绪的交织。

甘肃花儿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甘肃花儿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甘肃花儿最好听的十首歌曲介绍甘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令人陶醉的歌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甘肃最好听的十首花儿歌曲。

一、《天路》表演者:许巍《天路》是许巍的经典之作,他用深情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歌曲中的琴声和吉他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甘肃风光,令人陶醉。

二、《南山南》表演者:马頔《南山南》是一首充满甘肃特色的歌曲,马頔用高亢的嗓音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将这首歌诠释得淋漓尽致。

歌曲中融入了许多甘肃民歌的元素,令人陶醉。

三、《雨碎江南》表演者:何洁《雨碎江南》是何洁的代表作之一,她用悠扬的嗓音唱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歌曲中融入了甘肃的元素,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河边走走》表演者:郝云《河边走走》是郝云的经典之作,他用低沉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方式,将这首歌诠释得淋漓尽致。

歌曲中融入了许多甘肃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

五、《甘肃姑娘》表演者:依迪《甘肃姑娘》是依迪的代表作之一,她用清澈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中融入了甘肃的民俗文化,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情怀。

六、《黄河大合唱》表演者:黄河艺术团合唱团《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之一,由甘肃省黄河艺术团合唱团演唱。

这首歌具有高亢激昂的节奏和庄严肃穆的旋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

七、《凉州词》表演者:杨洪基《凉州词》是杨洪基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磁性的嗓音唱出了对西北辽阔大地的热爱之情。

歌曲中的旋律独特,令人沉醉其中。

八、《走西口》表演者:甘肃歌舞剧院《走西口》是甘肃歌舞剧院的经典之作,他们用激昂的歌声和动感的舞蹈表演,展现了甘肃的独特风情。

九、《平凡之路》表演者:朴树《平凡之路》是朴树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磁性的嗓音唱出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平凡人的敬佩之情。

歌曲中融入了甘肃的元素,令人动容。

十、《甘肃我的家》表演者:汪明荃《甘肃我的家》是汪明荃的经典之作,她用温暖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烈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花儿歌手
何清祥
何清祥,男,东乡族,1967年生,东乡族自治县河滩乡人。

自幼喜爱音乐,在上中学时已成为一名小歌手。

后考入东乡民族师范,毕业后留校任音乐教师。

1990年进入西北民族学院音乐系进修深造,获得大专学历,1993年调入临夏州民族歌舞团,成为一名专业歌唱演员。

何清祥酷爱西北民歌——花儿,他执着地追寻“西部歌王”王骆宾和“花儿王”朱仲禄的足迹,注重从浓厚的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勤于思考,善于创新,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何清祥他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民歌演唱之中,在搜集整理传统花儿曲令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赋予新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99年参加黄河流域九省区民歌大赛,荣获二等奖。

2000年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华民歌邀请赛,以一曲《下四川》和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赢得金奖。

同年制作出版了个人VCD专辑《河州花儿红》,成为出版个人花儿VCD专辑第一人。

该专辑风靡西北,赢得了一致好评,其中不少歌曲被人们广泛传唱。

2001年9月,何清祥参加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艺调研并获得二等奖。

2003年8月又获得全国第四届西部十二省区民歌大奖赛金奖。

同年,制作出版了《醉花儿》和《俏花儿》两盘VCD个人专辑。

何清祥作为一名民族歌手,一位挚爱着自己民族和家乡的东乡族汉子,为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民族民间音乐,不懈追求,辛勤耕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他不但经常深入“花儿会”、“庙会”等山场采风,搜集花儿曲令和民歌小调,而且虚心向各民族民间歌手请教,同时多次求教于省内外音乐大师,探索把传唱于大西北民间的“山歌”真正唱出去的有效途径。

在经费奇缺、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用贷款制作个人VCD光盘,首次将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奇葩,以现代声像媒体送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并且传出了大西北,被大山之外的人们所接受、欣赏和喜爱。

马永华
马永华,男,东乡族,1960年生于东乡县东塬乡祁家村,是花儿的歌声中泡大的,上学读书时爱唱爱跳,1976年吸收到东乡县宣传队,成了一名演唱花儿兼搞舞蹈的专业演员。

1980年以,后两次赴西北民院艺术系进修声乐,掌握了乐理、歌唱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社会上青年人对通俗歌曲的狂热,大胆闯新,在花儿的演唱中揉进了一些通俗唱法,首先获得了广大青年的喜爱,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从1985年开始,马永华多次参加省内外的民歌演唱,获奖而归。

松鸣岩、莲花山的“花儿大奖赛”上也数次夺冠。

借调担任了《花》剧中的、主要角色哈福禄,他花儿味十足的演唱和准确生动的表演,为《花》剧增加了光彩。

1987年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主唱的中国:西部乡村歌曲《傻女婿》,精选了他演唱的《白牡丹令--尕妹是才开的牡丹》、《撒拉令--知道你心里的话了》、《酸把梨令--尕模样咋这么俊了》等十多首花儿和其他甘肃民歌,他的柔和纯净的音色、低迥婉转的唱腔、欢快热烈的情绪和电声乐队紧密结合,使质朴的花儿洋溢着时代的气息。

1990年他参加“全国第二届民族运动会”,把花儿唱到了西南的昆明湖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