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合集

合集下载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介绍陕西景点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溪,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钓鱼台。

本溪钓鱼台位于南芬区郭家办事处解放村一组,沈丹公路85公里处,与风景秀丽的解放大峡谷一脉相承,与细河毗邻,曾有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钓鱼台的景色四季分明。

下面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钓鱼台。

钓鱼台主要看点要数玉龙观。

玉龙观是在一块大石头上建成的,这块石头有多大?多重?没人能说得清楚。

甚至它是从那一年落在这河水中的都无人知晓。

还有静卧石块之上的玉龙观始建于何年都没人能说清,人们只是竞相传说着唐太宗李世民在这石块上钓过鱼。

这就是钓鱼台的由来。

我们现在进玉龙观里面看看。

一进入玉龙观大家能闻到禅香的味道,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甚至让人难以置信,外观如此精巧的它怎能容下那么多殿,那么多楼。

东西殿、东阁楼、西塔楼、八卦楼、六合亭等亭台楼阁,雕龙画柱,镶嵌在屋脊四角的五脊六兽像参悟到了世事真谛的世外高人,静静地听着,看着。

玉龙观与其他宝刹名观别无差异,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种“养在深闺??”的惊喜!玉龙观的美不仅在于她建造在石头之上的独特,还在于她虽经历动荡与浩劫却仍保持固有的风骨和精髓,也在于这份高处不胜寒的能耐和魄力。

现在是秋天,暮秋的钓鱼台色彩有些凋零,白桦树落尽了叶片,留下月白的树干;火红的枫和晚霞一起被冷气带走,留下褐色的枝迎风摇曳;连那些小草也藏进泥土,留下一个等待下个春天的梦想……钓鱼台同她独有的道观都渐渐走近修行的时光,以迎接另一轮生命的复苏与轮回。

各位游客,我们这次钓鱼台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下次旅行再见!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篇220xx年x月x日上午,我们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观学习。

感受至深的就是大明宫的宏伟气势,仅核心区域就占地3.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今北京故宫的4.5倍。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陕西,简称“陕”或“秦”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地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1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10篇)

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10篇)

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通用10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名胜古迹导游词篇1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其实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特别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本(3篇)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本(3篇)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本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

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很高兴,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先带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就带领你们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体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瞧!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丰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档案,先的景点不知这一关额,还有先古城墙,华清池等等,这些景点我都会带你们去的,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个好的状态再继续我们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们明天见。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本(2)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下面是陕西景点的导游词精选。

1. 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市东郊的兵马俑坑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考古遗址。

这里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陶俑的表情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这里是了解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地点。

2. 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之一。

这座塔建于唐朝,曾经是一座保存佛经的圣地。

从塔顶上的眺望台,您可以俯瞰西安城市的美景。

在这里,您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和壁画。

3. 华清池华清池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位于陕西西安市华清宫的背后。

这里有清澈的泉水、优美的山川和古老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您可以漫步在池边的小径上,欣赏亭台楼阁和美景,也可以品尝到许多美味的陕西菜。

4.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

尽管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城墙仍然保存完好。

您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沿着城墙欣赏城市的美景。

晚上,城墙上还会有灯光表演,非常壮观。

陕西景点导游词3篇_导游词

陕西景点导游词3篇_导游词

陕西景点导游词3篇篇一:陕西金丝峡导游词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南县境内,辖属商洛市。

地处秦岭南麓连接巴山北坡,居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中游地区。

境内地势起伏,谷岭相间,主要属低山和丘陵地貌。

丹江由西向南进入河南、湖北境内。

商南县内丹江划分为丹北、丹南两大部分。

丹北为蟒岭和流岭的东延,山体浑圆,峰峦起伏;丹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邃,水系发达,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

金丝大峡谷由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和石燕寨组成。

白龙峡,俗称七里峡、北峡。

峡口左侧的山峰叫凤山,犹如凤凰展翅;右侧山峰叫猴山,山头有一石猴,有仙猴戏凤之说。

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仙人石,亦称仙人峰。

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

青龙峡,俗称东峡,险峻异常。

峡谷两面,绝壁千仞,藤萝摇缀。

更为奇特的是两面的悬崖峭壁上,茂密地生长着海桐、樟树、铁杉等珍贵的常绿乔木,广展绿冠,为游人造就了避暑休闲的佳境。

黑龙峡,位于大峡谷的西端。

沿石燕寨西进,就是奇险、神秘的黑龙峡,全程约10公里.因峡谷窄长,水在石槽中湍流,在石潭里回旋,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犹如金丝串珠。

人称金丝峡黑龙峡段,可谓险到极处,美到极处。

金丝峡的景观特色主要是:谷深狭窄,1 / 5壁绝峰险,瀑群奇幻,溪潭珠连,原始幽深。

石燕寨,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

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

第一台阶高崖峻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

人称南天门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

供奉真武祖师,每逢节日或者道会,人们接踵登山,有的为祈福求安,有的为观赏山光水色,有的为享受登山眺望的情趣,各尽所欲。

第五台阶为玉皇顶。

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

这里有数百种野花,芳香弥漫。

金丝大峡谷以窄、幽、秀、奇而闻名,河流密布、森林茂密、野生动物、植物繁多,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精选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1富有传奇的秋菊山庄,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自然美景。

它位于美丽的陇州关山脚下蒲峪河上游,素有中国西部第二九寨沟之美誉。

秋菊山庄是由国际资深导演张艺谋执导,著名影星巩俐、刘佩奇、雷恪生领衔主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实景拍摄地。

《秋》剧创作人员在这里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秋菊轶事。

秋菊山庄旅游风景区,上邻关山大草原,俯视龙王沟森林公园,是一处以人文景观为主体,草原风光为陪衬,集原始森林、天然氧吧、避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庄以特有的秋菊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地貌、山水风光、宜人的气候为游客提供了世外桃源般的享受。

进入景区,吊桥悠悠,湖水荡漾。

关中最后一盘水磨,石磨、石碾、水车能使您回味远古的文明;秋菊家园青砖小瓦,泥坯土墙、辣椒、玉米棒,生动再现了拍摄电影时的场景;影展室里观展览,方知幕前幕后,看电影回味秋菊要个说法;湖口瀑布飞泻千里,涛声撼山岳;接待区青砖小瓦四合院,古色古香入眼帘,拾阶而上通秀楼,依栏回首别有天,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园里似神仙;水上游乐区青山倒映,碧水蓝天,轻舟泛水面,悠杆钓彩鱼;森林游览区青松红桦,百鸟争鸣,山花烂漫,溪流淙淙,信步入林,如临仙境;藏族风情饱览和品味藏族风情;跑马场上策马扬鞭,体味-陇上风,英雄儿妇女壮我行;跨上沙地车纵横驰骋,领略沙漠铁骑雄风。

秋菊山庄旅游资源丰富。

其地质、生物、风水、天象等资源,使奇特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您创造了旅游、休闲、渡假、避暑的理想环境。

秋菊山庄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永红先生携全体员工以亲人般的情怀,真诚欢迎各届朋友来山庄观光、旅游、休闲、渡假,更欢迎钟情于旅游事业的仁人杰士来山庄投资。

愿秋菊山庄以它的神奇给您带来无限的好运。

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2药王洞位于陇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尹家坡村东,依山面水,竹苞柏翠,洞亭错落,殿阁掩映,清幽雅致。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陕西景点概况篇1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西安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

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彼时的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凤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出世,从此他便扎根于这座城市,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成为华夏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

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

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他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

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通用15篇)

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通用15篇)

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陕西八大景点汉语导游词篇1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

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

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

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

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

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小雁塔在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

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

荐福寺原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外戚为高宗荐福而建寺。

天授元年(690年)改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中的著名寺院。

唐代名僧义诤在荐福寺译经,共译56部,撰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极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合集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陕西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部分组成。

乙”之称。

翠华山自秦王朝起,已是历代王朝选为皇家“上林苑”、“御花园”之地。

秦始皇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独特的自然景观,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而得此名。

翠华山始自中国秦王朝,是历代王朝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

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

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渊源二千多年的传说渊源,被人们称为“三秦”旅游胜地。

1992年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20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翠华山公园位于西安市城南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

翠华山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翠华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见,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

公园分为三大功能区:天池山崩翠华山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我的讲解到这里就完了。

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这传说中的翠华山吧。

但愿今天的翠华山能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2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

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

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

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

是孝经原文。

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

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因而称“石台孝经”。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3红石峡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胜景,不仅有着优美的边塞风光,更因它是一处大型摩崖石刻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塞上碑林”。

它同时又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

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申地游览了红石峡。

红石峡东西两壁对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势湍急,穿峡直达榆林城西。

因为此地山皆红石,故而得名红石峡。

又因山势雄伟,峡峰高耸,亦被称为雄石峡。

大家面前的这个俊秀的门楼,其门洞上额镌刻着“红石峡”三个字,它是我国著名在榆林中学执教,是刘志丹烈士的导师。

此门楼是红荷峡的入口处,请大家随我进去。

站在这里,方圆不是很大的峡谷内,亭台楼谢,叠石悬崖,石室古桥,洞壑清泉,尽收眼底,我们也已置身于绝妙的艺术画廊了。

这边东崖高12米,长250米;对面西崖高18米,长248米。

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史载有明代所创石窟叫窟,坏。

现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连通。

红石峡东西两壁除石窟外,还在石窟间、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题匾相连,布满东西两壁,琳琅满目,几无空隙。

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于自然风蚀及人为破坏,现仅存大小题刻120余幅,其中东崖85幅,多为明清以来官吏儒士文人所题。

题刻笔力雄健遒劲,诸家书法并存,真、草、隶、篆俱全,还有难得的满文题刻,笔法各异,镶刻有别。

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

形制以横幅为主,兼有楹联、条屏。

石刻有题诗、纪功、纪游、题咏等,内容多抒发爱国豪情,赞誉秀美山川。

红石峡实为一大书法艺术宝库,历来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叹为观止。

我们沿东壁坡路下行。

东壁原建有红山寺,寺内有隧道可通“天门”、“地门”。

从“天门”登峡顶,中有翠然阁,“地门”即临榆溪河谷。

据石窟内1487年碑刻《创建石佛殿记》记载,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明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

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

现在寺庙石窟大多为明成化年间至嘉靖间开凿修建的。

1673年,因洪水冲毁翠然阁而重建,复称“雄山寺”。

后经多次维修。

解放后,红石峡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加固修复。

经过我的介绍,想必大家对红石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石窟风我会将其中的重点向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河山千古”为田玉广、王守基在游览雄山寺时所题。

玉厂为贵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20_年)任延绥镇总兵。

王守基为山东人,任延绥镇守营郡司,后成为田玉广的副将该题刻赞美雄秀山河永存,寓意联防守边、精诚团结之情永垂青史。

“功在名山”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棠所书。

李棠,14岁时在榆林考中秀才,18岁赴长安中了举人。

民国年,出任陕西靖边县县长,在执事三年期间,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颂其“两袖清风,廉洁奉公”。

1899年,书写“功在名山”,赞誉刘宗周、高折五两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业绩昭著。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延绥总兵龙得胜所题。

题词寓意红石峡关雄地险,坚不可摧。

“力挽狂澜”,这块石刻为1920_年4月榆林中学丁级班学生北点燃革命火种的重任来到榆林中学执教,他提议题刻“力揽狂澜”于红石峡,全班同学通过后,校长杜斌丞推荐教务主任崔焕九书写。

题词显示了革命青年立志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凌云壮志。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壁上的第一个石窟——圣母殿,它的做父亲,把地比做母亲,殿内供奉的三尊神像被称做三霄圣母,她们是由中国上古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女姆娲娘娘演变成的。

此神可以保平安、吉祥,并主管婚姻、子嗣。

相传明成化年间,延绥总兵陈辉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有一年三月十六日,他携妻来到圣母殿跪拜求子,并立“子嗣牌”,捐资金装圣母,粉饰庙殿,大兴土木,扩建雄山寺。

次年,陈总兵果然喜得贵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三月十六日便成为雄山寺的庙会期,其间香火不断。

第二个石窟是“三教殿”,供奉的是佛、道、儒的三位始祖释迦牟尼、老子、孔子。

有人会纳闷,这三人怎公会和平共处呢?因为谁都知道,儒、道两教历来水火不容。

但在繁荣昌盛的唐代,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很适合于历代的拨乱反正,儒教的“仁”、“礼”之风及“君子”之态有利于和平年代的发展,佛教的轮回说、因果说则又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态。

唐太宗时期,为了扼制外来宗教产生的巨大影响,把道教定为国教。

尊奉李聘为教主。

可是唐代君臣醉心佛学,尊的虽然是道教,实际上却心向佛教,于是献出现了佛、道、儒三教鼎立的局面。

宋元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国家四分五裂,理学家认为各民族应该和谐统一,不分彼此。

一些人主张将佛、道、儒三教合一,以示宗教信仰大融合,从此以后,中华大地上才出现了三教殿。

这是一座石牌楼,其上书“榆阳胜景”四个字,为20_年依照原样修复而成。

1872年,榆林总兵刘厚基出边征伐途经雄山寺,见其破败不堪,人难行走,为使胜境重现昔日光辉,便捐资修葺,拓宽道路,筑堤植柳。

岂料第二年夏,洪水泛滥,石岩崩塌,道路坠毁。

刘公又捐资开山凿道,直达洞门,游人探幽寻胜始能自由徘徊,并在河滩栽种杨柳,在此处建造牌楼一座,并刻书以壮观瞻。

同年秋,寺下堤防又为洪水所淹,树木无存。

刘公再消岩筑堤,并请陕甘总督左宗棠邮寄“榆溪胜境”四字和“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楹联,嵌刻于崖壁。

经刘公三次修筑,雄石峡这一名冠塞上的风景名胜才得以保存。

“威震九边”为一品顶戴抚陕使者叶伯英巡视榆林时所题。

1888年,英军冲破清廷边防侵人西藏,朝野上下一片恐慌。

第二年,朝廷派出多名官员巡视各边,叶伯英奉命巡视的就是九边(辽东、宣化、大同、宁夏、甘肃、蓟镇、太原、固原、延绥)重挥笔书写“威震九边”赞誉红石峡关隘险要,军事威严,声名震撼北域边疆全线。

“汉蒙一家”是1920_年10月陕西观察使者崔云松等游红石峡时所题。

蒙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纷争不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民国初年,民族统一,题词意指蒙汉人民和睦共处,情同一家。

“还我河山”,这两幅百刻均出自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之手。

马占山,吉林怀德县人,原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

1937年,在他驻防府谷时,曾在榆林设东北挺进军驻榆办事处,其间常来榆小住。

1941年冬,马占山将军陪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将军来红石峡赴朱绥光宴请,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不禁感慨万千,遂题写“还我河山”,表达了他驱逐日寇、统一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我们抬眼看到的那个凌空修建的阁楼便是翠然阁,晚清时又称“凌云阁”。

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把酒临风,品茗赏酒,即席赋诗,别有情趣。

经翠然阁出天门达崖顶,崖顶原建有罗汉殿,清末时坍毁。

翠然阁曾是中共陕北党的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

1920_年5月,中共榆林县委在此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次年8月,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又在此召开,白明善、刘澜涛、贾拓夫、刘志丹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陕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石窟叫慈仁殿,窟顶浮雕八卦及龙、风、牛、马、羊、鹿、狗、鸡、花草等藻井,图案清晰,充分显示了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交融的特色。

我们将要经过的这几个石窟有通道相连,其下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渠水,它叫“广泽渠”,出“地门”就会看到。

1473 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巡抚余子俊为改善百姓生活,安定驻边军心,亲率将士在红石峡半山腰开凿渠水以利灌溉。

明万历年间重修,清时扩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开凿普渡桥涵洞石壕建成东西二渠,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改建。

渠全长1000 余米,其中五分之一于石壁中穿凿而过,其工程之浩大,修建之艰辛,依然灌溉着城郊16个行政村的一万亩出地。

20_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组来此拍摄《大漠红峡》,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介绍了广泽渠。

过普渡桥,来到西崖下。

西崖石窟毁坏严重,摩崖题刻幅面较大,剥蚀较重。

“中外一统”是康熙年间御史三朝林天擎所题。

题词慨叹汉族与少数民族同为华夏民族,理当和平共处、一统河山。

“天成雄秀”,是红石峡唯一的一块满文题刻,清乾隆年间由榆林知府白德明题写。

题词赞美红石峡两岸风光绮丽,景色宜人。

通过以上参观,我们看到,红石峡确为一处集摩崖题刻、石窟古刹、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随着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榆林旅游业的发展,红石峡将以更美的面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朋友!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4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