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陕西著名景点概况的导游词大全
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8篇

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8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陕西八大景点导游词1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石台孝经》和公元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石台孝经》修盖的碑亭。
《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
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篡,专门讲孝道的。
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序。
玄宗为孝经写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
后面是孝经原文,小字是玄宗为孝经作的注释。
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兽。
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陕西,简称“陕”或“秦”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地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1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小编给你们分享一下陕西导游词的范文,希望你们喜欢,供大家阅读借鉴。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1各位游客: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
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
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
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
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
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
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
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
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精选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1富有传奇的秋菊山庄,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自然美景。
它位于美丽的陇州关山脚下蒲峪河上游,素有中国西部第二九寨沟之美誉。
秋菊山庄是由国际资深导演张艺谋执导,著名影星巩俐、刘佩奇、雷恪生领衔主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实景拍摄地。
《秋》剧创作人员在这里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秋菊轶事。
秋菊山庄旅游风景区,上邻关山大草原,俯视龙王沟森林公园,是一处以人文景观为主体,草原风光为陪衬,集原始森林、天然氧吧、避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庄以特有的秋菊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地貌、山水风光、宜人的气候为游客提供了世外桃源般的享受。
进入景区,吊桥悠悠,湖水荡漾。
关中最后一盘水磨,石磨、石碾、水车能使您回味远古的文明;秋菊家园青砖小瓦,泥坯土墙、辣椒、玉米棒,生动再现了拍摄电影时的场景;影展室里观展览,方知幕前幕后,看电影回味秋菊要个说法;湖口瀑布飞泻千里,涛声撼山岳;接待区青砖小瓦四合院,古色古香入眼帘,拾阶而上通秀楼,依栏回首别有天,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园里似神仙;水上游乐区青山倒映,碧水蓝天,轻舟泛水面,悠杆钓彩鱼;森林游览区青松红桦,百鸟争鸣,山花烂漫,溪流淙淙,信步入林,如临仙境;藏族风情饱览和品味藏族风情;跑马场上策马扬鞭,体味-陇上风,英雄儿妇女壮我行;跨上沙地车纵横驰骋,领略沙漠铁骑雄风。
秋菊山庄旅游资源丰富。
其地质、生物、风水、天象等资源,使奇特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您创造了旅游、休闲、渡假、避暑的理想环境。
秋菊山庄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永红先生携全体员工以亲人般的情怀,真诚欢迎各届朋友来山庄观光、旅游、休闲、渡假,更欢迎钟情于旅游事业的仁人杰士来山庄投资。
愿秋菊山庄以它的神奇给您带来无限的好运。
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2药王洞位于陇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尹家坡村东,依山面水,竹苞柏翠,洞亭错落,殿阁掩映,清幽雅致。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陕西景点概况篇1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西安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
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彼时的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凤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出世,从此他便扎根于这座城市,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成为华夏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
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
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他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
关于陕西概况的导游词(六篇)

关于陕西概况的导游词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____号(大雁塔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馆区占地65,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55,____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____平方米,展厅面积____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____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____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关于陕西概况的导游词(二)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____米,南北长____米,占地____亩,建筑面积约____万平方米,总投资约____亿元。
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
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5篇精选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5篇精选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陕西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陕西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1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处,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
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
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
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
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
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
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
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在峡东西除石窟外,存在自明成化年以来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块,其中东崖126块,刻字大的有4米见方,小者仅有0.03米见方,字幅长宽有1.8-44.8平方米不等。
石刻有题诗、记功、纪游、喻景、抒怀等,书法真草隶篆俱全,并兼有蒙文,笔法各异,镌刻有别,今存有巨幅题记 84 幅(其中东崖54幅、西崖30幅)。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2各位游客: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
日本天皇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
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
“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
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
陕西旅游景点的导游词5篇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陕西旅游景点的导游词5篇我们将带领您走进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地方,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壮丽风景的目的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篇1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山崩地质遗迹.翠华山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
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吴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
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又地处地震带且多瀑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
《国语》卷1《周语》篇就记述了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地震引起山崩的情况:“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
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
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为国内罕见,堪称“山崩地质博物馆”。
其不但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在研究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的服务。
当您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
2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陕西著名景点概况的导游词大全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西安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_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史记》等也有此记载。
据推测,翠华山山崩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翠华山山崩总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空面。
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俊,直冲云霄。
"南望终南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
"(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王维《终特色的组成部分和一级开发区,陕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
据《西京胜迹图志》载,翠华山自秦汉唐王朝起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长安八大寺院围绕其周。
汉武帝因"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于公元前120_年在翠华山拜谒太乙神,故翠华山又名太乙山,太乙山至今在东南亚等世界华人地区享有盛名。
"终南毓秀太乙钟灵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池玉应知胜景在长安"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大自然背景和优质服务。
当您在观赏山崩奇观同时,更多的会感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特色和地质遗迹与自然文化的相融,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2景帝在位20_年,陵墓修了共20_年,刚即位平定七国之乱,没有修陵墓,后来自己修了20_年,剩下20_年的工程是由其儿子武帝为其所修。
这边是考古陈列馆,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沙盘图,按千分之富、豪侠、文士全部聚集于此,行程一个新的商业重镇,环节巨富的盘踞势力,能够更好地统治中央集权。
这边主要展示的是建筑材料,这件就相当于现在的路牌,脊兽,建筑物末端的装饰品,是为了驱鬼、避凶的。
瓦当,分为文字瓦当,例如一些吉祥话“与天长久”“长乐未央”等,云纹瓦当,祥云、云彩,汉代崇尚道家思想,神仙踏祥云而来,瓦当做在自家房子四周,云雾缭绕,蓬荜生辉。
门前踏步台阶,空心的花纹方砖,这样的设计减轻建筑物自重,减少石料,隔音、防潮,块铺地用的方砖,推测不是给皇帝陪葬的,有可能是守陵人闲暇礼器,圆形为玉璧,用来祭天,长方形的是玉圭也用于祭祀,同时古时臣子上朝所持之物,大小则代表着级别。
这个白虎、玄武砖是代表4个方位的空心方砖。
这个是计时的,功用类似于沙漏,不过里边装的不是沙子,而是水,水通过滴水口滴出,水位会下降,而水上浮着一只船,船上有一只带刻度的箭,随水位的下沉,刻度变化,根据刻度变化来计时。
旁边是陶罐,用于盛放粮食用,铜钵是吃饭的碗,陕西八大怪,泡馍大碗卖。
这边的俑发髻在上,方便带冠。
印章,“太官之印”就是御膳房的印章。
玉璧,是哪里的?皇帝陵墓多建于此,建都在此,就地取材,蓝田玉。
弩机,是西汉时期最先进的远射程兵器。
铁镭,人们使用的秤砣。
虎头鎏金饰品,鎏金把黄金磨成粉末状,粉末放于水银之中,混合涂于物体的表面,加热,水银蒸发,留下的则是鎏金了。
颜色较为亮丽的是修复过了的,2个没有修复。
金饼是皇帝赏赐有功大臣的礼物,不可以流通。
高颧骨骑兵马,咋一看像我们关中地区的老太太,其实西汉时期不可能有老太太当骑兵的,通过一点可以证明,没有马镫子,人们靠臂力支撑上马,推测是内蒙古地区一些胡人,羌人的形象,工匠用于一种夸张艺术手法,展现出他的骁勇善战。
此处为丛葬坑的部分复原,当初都是整齐排列放于棺材里边,棺材腐朽后,上边的土砸下来,就是旁边零落不堪的形象了。
这里是动态的一个展示,弯腰负重、行走的士兵,旁边这个俑腰带是用贝壳所制,缠于腰间保平安,是平民所有,官家、皇家则使用的是玉腰带,身份等级的象征,乱世藏金,盛世藏玉,还有腰缠万贯的意思。
持剑武士,腰间插着铁剑,铠甲是熟牛皮所制,无法剥离,整体切割下来。
下来塑衣式陶俑给王公大臣陪葬,穿着真实衣服的是给皇帝陪葬所用。
因为衣服是陶土所塑造出来的,保存下来,使得艺术价值较高,展示了汉代人的服饰,此陶俑双手抄于前胸,就是一个扫地的宫女了。
拱手忌坐粉彩女俑,是镇馆之宝,首先观其色,颜色比之前我们看的的任何一件都要鲜艳完好,关中地区气候干燥,颜料很容易挥发,这件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其次,观其形,这是一个女子拱手作揖的形象,坐法和跪是不一样的,叫做忌坐,臀部压在脚踝之上,身体向左倾斜,拱手作揖跟像是掩嘴偷笑,面容精致,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全都是汉代标志美女的形象,而且汉代讲究以白以瘦为美,做出了纤细的腰身,白皙的皮肤,整个汉阳陵的陶俑中,我们发现的都是非常正式的形象,唯独这一件显得略微调皮,可能不是一个正式场合,所以是镇馆之宝。
她的发型也很讲究,就做堕马髻,就是从马上摔下来的造型,以女子下垂的头发代表妩媚之感,当时很多的官家小姐,为了追求下垂的妩媚之感,甚至给自己买一些假发系上。
这边看一下汉代的服饰,起舞偏偏的乐妓俑,身段像水蛇一样,特别显瘦,但是把裙摆做的特别宽大,其一展示女子舞姿的飘逸,其二可以使这件陶俑稳稳当当的站于此处,衣服层次感很鲜明,里外共有3层,一般是非常正式的场合会穿,比如是大臣上朝、表演、宫廷宴会、接待贵宾。
在汉昭帝刘弗陵之前的衣服是一个筒形筒下来的,里边是不穿任何东西,不穿内衣的,但在刘弗陵之后是上衣下裳,中间裹了一层,女孩子必须下边穿裤子,因为刘弗陵比较年轻,霍光想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一直怀不上孩子,害怕刘弗陵在后宫见女孩子太多,乱出事,将衣服改了。
兵器都是按照3分之1缩小了的。
西汉时期人们没有生产车带扣。
冥钱,汉代是没有军饷的,人们服役出征,家人都会给带一些零花钱,虽然是陶俑,也做了出来。
水囊,水壶。
铜斗量、铜斗,两个要结合在一起用,人们把粮食放在铜斗之中,把铜斗量在上边一转,分粮食时,多余的就拨出来了,比较公平。
权衡利弊,什么是权,就是这个,小砝码,用如此精细小巧的砝码去称量自己的厉害关系。
铜鉴,用来接水的,还可以当镜子用,以人为鉴由此而来。
陶井、连锅灶,关中地区的农村依然使用,灶左边少饭,右边用余温来把水烧熟,环保、二次利用。
人们的生产力已经是很先进了。
中间的牛,体型很大,种牛,西汉时期人们注重培养金鹰品此俑外展了,神的侧面可以佩剑,佩剑上朝,因为西汉崇尚武力。
烤肉的烤架。
西汉人们多数饮食以蒸煮为主,这就是偶尔改善饮食所有的了。
葬玉。
玉含、玉塞、玉敷眼、玉剑阁。
您看这个比较透,那么这种玉就是蓝田玉的活玉。
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3古城榆林的胜景——红石峡。
请随我来!红石峡又名雄石峡。
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东西对岸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其中的红石峡。
《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
所以游人说,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
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
西夏国王李继复引水其上。
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
”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
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
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
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
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
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
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
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楼、阁、亭相望。
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
有“天门”、“地门”各一,都是隧道。
“天门”从寺通至峡顶,中间有一阁叫“翠然阁”。
从石崖内登台阶而上,站在峡顶俯视寺内广泽渠,只见水圃成荫、宛然如画。
“地门”从寺内通到峡底榆溪河岸边,人们通行时须弯腰行走。
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
峡两岸普渡桥飞架东西,势若长虹。
峡内树木青翠,群花争艳,流水清冽,景色宜人。
夕阳西照时,如红霞冉冉升起,故名“红山夕照”,是榆林八景之一。
红石峡名冠边塞,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
因此,东西石壁题刻极多,题词、题字、碑、碣达6米,小者不及寸,真、草、隶、篆俱全,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
真是文采飞扬,堪称壮观。
“大漠金汤”、“长天铁垛”、“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