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作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句式。

2. 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黔之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介绍课文《黔之驴》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僻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2)选取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黔之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黔之驴》,巩固学习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语文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认真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解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课堂讲解,突破难点:针对文章的难点,如修辞手法、深层寓意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词语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词语的填空。
(2)句子仿写: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3)心得分享:结合课文寓意,谈谈你的感悟。
2.学生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5.情感态度:初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重点:掌握课文《黔之驴》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修辞手法。
(2)难点:理解文章深层寓意,学会运用寓言形式进行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在体验、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1)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活动设计,实践应用: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活动,如寓言故事创编、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

七级语文下《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培养谦虚谨慎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生僻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难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会通过分析来深入理解文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四、教学准备:课文文本《黔之驴》。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黔之驴》。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僻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 寓意探讨:学生分组探讨课文的寓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领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表达: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发音准确性、语调、表情等,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清晰度。

3. 字词掌握:通过课后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4. 寓意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检验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语文教案黔之驴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黔之驴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黔之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教育学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努力学习。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字典、翻译句子等。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 课文中的一些难句的翻译和理解。

3.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4.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5.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等环节,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价值观表达、行为表现等,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注释,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黔之驴》教案设计4

《黔之驴》教案设计4

《黔之驴》教案设计4一. 教案背景与目标教案背景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黔之驴》这篇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将了解黔之驴的形象和特点,探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黔之驴的内容和主题。

2.通过阅读黔之驴,培养学生对美和善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品尝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

2.黔之驴的课文材料。

教学环境1.教室内有投影仪和合适的座位布局。

2.教室内环境整洁舒适。

学生准备1.学生需要提前阅读黔之驴的课文材料。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黔之驴的内容和主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阅读黔之驴(2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黔之驴的课文材料,让学生一起阅读。

教师可以分段展示课文,每段阅读后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含义。

3. 分析黔之驴(20分钟)教师启发学生讨论黔之驴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对应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评价。

4.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和感悟,引导学生对美和善的感知。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质量、对课文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黔之驴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续写故事、描述人物形象等。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和表达。

3. 反思与改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黔之驴》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事物认识深刻、批判犀利的表达。

2.掌握重点字词、句式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对寓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黔之驴这样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

2.简要介绍《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学习重点字词。

三、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句式,如“黔之驴”、“技止此耳”等。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寓意。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黔之驴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二、深入讲解1.讲解黔之驴寓意背后的哲学道理。

2.分析黔之驴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黔之驴的故事,进行讲述。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黔之驴寓意的小论文。

第三课时一、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1.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阅读一篇文言文。

三、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深入理解黔之驴的寓意,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生活。

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黔之驴的寓意对你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黔之驴寓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2.阅读一篇文言文,积累重点字词。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黔之驴》中“黔驴技穷”这一成语的由来及其含义。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黔之驴》。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明白“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黔之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寓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入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黔之驴》的作者、背景及寓意。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古文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朗读并背诵课文《黔之驴》。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文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 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黔之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黔之驴的描绘,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文言文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 写一篇关于《黔之驴》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
计4(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
本)
黔之驴
柳宗元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难点: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一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一些道理,具有短小精悍,讽喻性,劝诫性等特点。

我们在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属山西省)人,世称柳河东。

因终官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

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

是其《三戒》之一。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古称“三戒”。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黔 qián 窥 kuī骇 hài 遁 dùn
噬 shì狎 xiá踉 liáng 憖 yìn

2.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载”:用船载。

以:连词,相当于而。

“放之山下,虎见之”两个“之”是代词,指驴。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益习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稍近”:渐渐靠近“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3.学生巩固,齐读课文.
4.小结
一词多意
然, 莫相知(……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但)
以为且噬己也(将要)

且焉置土石( 况且 )
以为神 (把……当作)
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
虎因喜 (因此)

因跳踉 (于是)
特殊用法
稍出近之(接近)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只,仅)
尽其肉,乃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去)
学生齐读,试着背诵
作业:1.课后练习三并补充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正课
1.段落
一、黔驴的来历及虎初见驴的心态。

二、故事的主体。

写虎逐步摸清驴的底细,终于吃掉驴。

(分三层)
①反应
②试探
③吃驴
2.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和动作的词语。

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写虎动作的词
蔽、窥急于摸底好奇害怕
大骇、遁恐惧
近之、视之、近出一再试探生性胆大
荡倚冲冒工于心计
跳踉、断、尽、去干脆利落志得意满
3.黔驴有何技?
一鸣;一蹄
形象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之下的平庸技能。

所以,它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奇了。

4.关于“窥”字,请从词语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品味本文的美点妙处,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

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
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
5.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请几位同学造句。

黔驴之技: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造句略
6.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试着讲给你的弟弟妹妹听。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学生复述课文.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7.分析文中塑造的两个形象,并思考文章是如何来塑造的.
驴:貌似强大,实际无能
虎:善于观察,机智勇敢
文章写驴又写虎,写驴,仅“庞然大物”四个字就生动地画出了驴的蠢像,稳重主要通过写虎来衬托驴的特点。

写虎,不仅刻画其
行动,神态,还描写其心理活动,其中写虎与驴斗的动作和心理尤为出色。

8.背诵课文
三.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驴)庞然大物 (虎)见、窥、近莫相知过程具体
黔驴之技
一鸣闻、骇、遁、恐、视、习相知衬托
不胜怒,蹄之狎、荡倚冲冒、计、阚、
(黔驴技穷)断、尽结果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