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案例4篇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案例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案例4篇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案例第1篇一、案例描述小G同学为外来务工子女,性格较内向,为人纯朴,但生性懒惰,害怕吃苦,对学习无兴趣,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是班里的后进生。
其父亲做古董玉器买卖,生意兴旺,家庭生活环境优越。
小G的母亲主要料理家庭生活起居及照顾3岁小女儿,也时常叮嘱小G的学习,但小G从不理会,故而小G的学习由威信较高的爸爸来管理,然而出于生意繁忙及对小G的溺爱,根本无法起到对他学习的监督与督促。
我经常与其父亲沟通联系,告知小G在校情况,小G父亲多次表示会极力配合我的工作,但效果甚微,甚至有时包庇小G。
因而小G持续表现为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拖拉,第二天在同学老师的督促下补出部分作业,上课精神不佳。
二、案例剖析1. 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溺爱溺爱孩子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成长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
溺爱下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顾惜别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具有极强的依赖思想。
特别是孩子一旦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习惯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如果某天这种付出停止,或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遭到拒绝,他会仇恨父母,甚至打击报复父母。
小G的父亲虽然时常问起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但通常就轻易相信小G作业已经完成,仅仅形式上的叮嘱几句即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意上。
而母亲性情直率,对小G的学习情况刨根问底,经常引来小G的不满,时常盯着小G完成作业,令小G非常反感,小G不但不听从妈妈的教导,甚至经常顶嘴,对母亲极不尊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统一父亲与母亲对小G教育的态度,就是要让小G的父亲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
与家长沟通案例

与家长的沟通案例案例一:以前我们有一位亮亮小朋友家长经常骂孩子“笨蛋”、“十三点”、以至于孩子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在学校里不敢举手不敢大胆说话等等。
于是我将书上学到了知识告知家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孩子会记在心里的。
以后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句话,从面怀疑自己,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了。
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即使你不在身边,他也会想起大人的话,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克服困难。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是一句肯定的言语,还是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力量。
经常这样做,孩子会越来越出色。
在我的指导下家长在家里这样的话语少了,孩子也渐渐胆大了,学习也越来越出色了。
案例二:我们班的小可长得白白净净,张嘴一笑就会露出浅浅的酒窝,很可爱,他也是个很聪明、机灵的孩子。
可是他也是班里的小霸王,他刚来幼儿园没几天,就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你看,我还在上课呢,就有小朋友告状了,是妍妍她哭着对我说:“老师,小可咬我了。
”我忙走过去一看,果然在妍妍的小手腕上留着深深地牙印,而且皮肤已经发紫了。
“小可,你为什么咬小朋友?”我还没说完,他就趴在桌上不承认,没办法我只能对他说:“你以后不许再咬人了,你看小朋友多疼呀!那样老师就不喜欢你了。
”晚上家长来接了,我和小可的家长沟通了一下,请家长也教育一下孩子。
在与这位家长交流时先表扬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比如:“孩子是位很聪明的宝宝,但是今天、、、、”这样先扬后抑的交流家长心理也不会那么不容易接受了。
对于被咬的妍妍的家长我就在发生时的那天及时地告诉家长说:“今天妍妍被一位小可咬了,我当时正在拿蜡笔发给他们,可是当我发现要阻止时就来不及了,等等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然后,为另外一位孩子也要开脱一下,如:小班孩子有时很难控制自己,他也不是故意要咬,咬后他也害怕地哭了等等”。
正因为我及时的委婉的交流使这位孩子的家长听了后也就理解地说:“没关系的,孩子不懂事总会有摩擦的。
简述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或缺憾案例。

简述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或缺憾案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与家长有效沟通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师生家长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很多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经常遇到困难和挑战。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份成功案例和一份缺憾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成功案例:在某个小学里,教师王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小明在班上表现不佳,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王老师认为小明有潜力但缺乏自信,并怀疑是家庭环境影响了他的学习状态。
于是,王老师决定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
王老师主动约见了小明的家长,在提前准备好沟通材料的基础上,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
家长表达了对小明学习状态的担忧,也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些疑虑。
王老师在听完家长的发言后,表示理解并尊重家长的意见,并向家长解释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希望家长能与学校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王老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其中。
他建议家长在家里多给予小明鼓励和支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同时也敦促家长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这些建议表示认可,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王老师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小明的学习进展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孩子之间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
小明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绩逐渐提高,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
通过这个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师生家长关系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有耐心和诚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缺憾案例:在另一所学校里,教师张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位学生小华在课堂上表现非常活泼好动,经常打扰他人,这让张老师感到头疼。
于是,张老师决定与小华的家长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案例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案例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小明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他发现有一名学生小红最近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些异常,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也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小明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和小红的家长进行沟通。
在和小红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小明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小红的关心和关注,他告诉小红的家长,小红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些异常,希望家长能够和他一起找出原因,并共同解决问题。
小明没有直接指责小红的家长,而是以关心和合作的态度进行沟通,这样可以避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在沟通的过程中,小明还向小红的家长详细描述了小红在幼儿园的表现,他列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家长更加清楚地了解小红的情况。
同时,小明还邀请小红的家长到幼儿园来观察小红的表现,希望能够一起找出问题所在。
通过和小红的家长的沟通,小明了解到小红最近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小红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
小明和小红的家长商量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小红调整情绪,同时也建议家长多和小红沟通,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小明和小红的家长约定了一个时间,再次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小红的情况。
小明还承诺会在幼儿园多加关注小红,帮助她尽快走出困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要以关心和合作的态度进行沟通,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感受,共同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幼儿园和家长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每一位幼儿园老师都能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简述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或缺憾案例。

简述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或缺憾案例。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至关重要。
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家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以及缺憾案例,以供借鉴和反思。
一、成功案例1.案例一:教师主动沟通,解决学生作业问题某小学教师发现班上学生小明的作业经常出现错误,于是主动联系家长,了解小明在家的学习情况。
家长反映,小明在家做作业时总是分心,导致作业质量不高。
教师针对这一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定期跟进小明的学习进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作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2.案例二: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初中生小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成绩下滑严重。
家长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与教师沟通,寻求帮助。
教师建议家长多关注小华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她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从而提高自信心。
家长按照教师的建议,让小华参加了一些兴趣班,并在家里为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二、缺憾案例1.案例一:沟通不畅,导致误解某校教师发现学生小刚在学校表现较差,于是向家长反映情况。
但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家长误以为教师在指责自己,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使得家校关系紧张,不利于学生的教育。
2.案例二:家长过于溺爱,忽视学生问题高中生小李在学校表现不佳,经常违反纪律。
教师多次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教育。
然而,家长过于溺爱小李,认为孩子还小,不必过于严格。
这种态度导致小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了学业。
总结:有效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关键。
在沟通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要注意沟通方式,避免误解和冲突。
家校沟通案例【12篇】

家校沟通案例【12篇】【篇1】家校沟通案例一、案例背景:李某,年龄:14岁,性别:男,人瘦小。
初次见到他,我就感觉到他和其他学生有所不同。
果然,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验证了我最初的预感。
他学习良好,但他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辨不清是非。
看到其他同学的一些行为,明知不对,却偏去效仿,被老师发现后,又将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老师批评时会有一些过激行为;甚至以“学校收费”为由,向家长骗取钱,去玩游戏。
在家里又时常与父亲犟嘴。
通过了解得知,李某的母亲是残疾,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夫妻关系不融洽。
父亲回来后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些不中听的话。
孩子出了事,不是训斥孩子,就打电话给老师,埋怨老师教育不当。
二、教育方法:1、深入家庭,搭情感之桥。
针对上述情况,我进行了一次家访。
记得那个难忘的夜晚,天下着雨,我步行去李某家进行家访。
来到李某家时,我犹豫起来,去李某家说什么好呢?说沈李某搞破坏,赔500元之事,还是说他爸爸训斥性的教育方法呢?……正迟疑不决时,我看见他家灯亮着,耳边传来的是一阵麻将声。
我敲了很长时间的门,他父亲才出来开门。
“小子出来,你老师来了!”,一个大嗓门吓了我一跳,接着李某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你在学校干什么了?”李某瑟缩着不敢说。
我赶紧说:“你好,我是来看看的,近来李某表现很好。
”我把“很好”突出来。
“好什么?刚赔给人家500元,还好,是不是又有事?”他爸气愤地说。
我诚恳地说:“孩子真的不错,关于赔钱的事他也承认了错误,这次语文和数学成绩都优秀。
”这时,他的眼光有些疑惑,不过有一丝柔和了。
然后我们都坐下来,心平和气地交谈起来,我很慎重地说:“孩子长大了,如讲得有道理的话,你要听的,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要你能配合我们,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又说:“像刚才你们在打麻将,对小孩做作业影响很大的,你说对吗?”。
通过一番的话。
他爸也承认自己的过错。
这次家访,从我的教育的方法谈到李某的闪光点等等,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沟通不畅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某班级的一位学生小明,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有所下降,老师观察到他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有所下滑。
老师意识到可能是家庭环境或个人问题影响了小明的学习状态,于是决定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老师首先与小明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约定了一个面谈的时间。
在面谈中,老师先表达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重视,然后简要地介绍了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下滑的情况。
接着,老师耐心地听取了家长对小明个人情况和家庭环境的介绍,了解到小明家庭中最近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小明的心情受到了影响。
在了解了家长和小明的情况后,老师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帮助小明调整状态的建议。
老师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多关心小明的情绪变化,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老师也建议家长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小明在学校的情况,共同关心他的学习和成长。
家长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后,表示会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双方在沟通中达成了共识,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明在学校的表现逐渐好转,成绩也有所提高。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密切,双方共同关心着小明的成长。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和用心。
其次,教师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最后,教师要给家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调整状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双方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案例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案例我是一名班主任,下面是我和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的案例。
某天,家长李女士找到我,提出了对她的孩子小明的一些关心和疑虑。
李女士表示,她发现小明在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成绩在过去几个月内一直下滑,还出现了频繁忘带书包、忘记作业等问题。
她开始怀疑孩子是否在学校受到了欺负或遇到了其他困扰,所以她希望我能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
我感谢李女士能够与我分享她的关切,并向她表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告诉她,我会尽全力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希望与她一起找到解决方案。
我安排了一个面谈时间,我与李女士详细了解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我问李女士小明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了什么特别的困难,是否有任课教师提到过什么问题。
李女士表示小明在语文和数学上遇到了困难,而其他科目的成绩还算稳定。
此外,小明曾对她提到他有时候感觉学习没有动力,容易分心。
李女士还告诉我,小明在学校并没有受到欺负的情况。
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我解释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学习困难和情绪问题的可能性。
我告诉李女士,小明的情况在学校中经常发生,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因为学习的压力增加,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学习上的问题。
我鼓励李女士继续关注小明的学习,并尽可能多与他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以了解他在学校学习的具体情况。
为了了解小明在学校的情况,我主动向小明相同的任课教师和班级主任进行了了解。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小明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并且他们对他的成绩下滑表示了关注。
在日常学习和作业完成上,小明存在一些分心和忘带物品的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我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小明解决这一问题。
我与小明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了解到他对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并且缺乏学习规划能力。
我与他进行了心理辅导,鼓励他寻找学习的兴趣,并给予他一些学习方法和计划的指导。
同时,我还建议他采取一些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帮助他克服分心的问题。
我将小明的情况与李女士分享,并告诉她我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家长沟通的案例
班有一位男生,个子最高,年龄比其他学生大一些,比较贪玩,在班里影响也比较大,经常带领其他男生一起玩。
不过学习还可以,在中上游吧。
上个星期他因为开门时用力稍微大了一点,把我们班后门上的一块玻璃震碎了,引来了许多学生围观,影响很不好。
我听到消息后马上到达教室,对破烂掉的玻璃进行善后处理,不一会校长也来了,说谁破坏的谁赔偿。
我马上对此事展开了调查,几分钟后,基本上了解了情况。
我要求这名学生明天买一块来安上,并且向家长说明情况。
我量好尺寸,写在纸上,交给他。
第二天,该生没有弄来玻璃,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默不作声,只是低着头,过了好一会,才说:“我妈妈说,如果便宜就买,不便宜就到老家去弄。
”我心里想:一块玻璃至于吗?我对这名学生说:“一块玻璃,花不了几个钱。
我这样跟你讲,玻璃是公共财物,损坏就要赔偿,不论是谁。
回家好好跟家长说清楚。
”这名学生点头答应。
我还是不放心,觉得有必要请他家长来一趟,于是要求让他家长明天来一趟。
可是,一直到周五,该生的家长还是没来,我很生气,对他说:“你要请不来家长,你就不要来了!”
下周一,我特地来的比以往早一些,我希望他的家长能来。
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了他的妈妈在校门口等我。
简单寒暄后,我将最近该生在学校的表现向他的妈妈做了如实的反应,比较贪玩,上课时的
纪律性也比较差,上周又弄坏了学校的一块玻璃。
他的家长听了脸上愁容不展,不太高兴。
我就这块玻璃的事,谈了我的想法。
我说:“其实,小于尽管有些调皮,不过他平时挺爱帮助别人的,也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挺可爱的。
说实在的,一块玻璃是小事情,几块钱的事情,谁都拿得出来。
不过,事情虽然小,影响却不小。
通过一块玻璃,可以让他知道什么叫责任,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警示,否则,就没有纪律可言了,班就不成班,校也不成校了,您说呢?”家长听完我的话,就将她为什么没来的原因向我解释,并表示尽快将玻璃买来安上。
下午的时候,她就将玻璃买来送到了学校。
我看到她拿来玻璃,赶紧接过来,说我来负责安装就行。
家长表示感谢,我将她送走,回来很快安装上了新玻璃。
这件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我的一件心事总算了了。
我就爱护公物的事,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事情结束了,但这件事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问题上给了我几点启示。
一、构筑信任平台,这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
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长实现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
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
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
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
响着谈话效果。
所以要以诚相待,取得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才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教育学生。
二、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
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在我处理这件事情,与家长交流时,我始终是真诚的。
我可观的评价了学生进来的表现,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我有向家长讲清了一块玻璃的意义,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另外,我认真倾听了家长的意见,当家长送来玻璃时,我主动接过来安上,让家长感到我的真诚。
三、讲究艺术。
1、我觉得对待家长一定要有礼貌,平等的看待家长,不能因为学生的原因而迁怒家长,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更糟糕。
2、注意与家长交流时的表情,不能太过严肃,要有适当的笑容,这样气氛才能更为轻松,也有利于问题的交流与解决。
我就是这样做的。
3、在谈到学生时,评价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
在谈问题学生,想取得家长支持时,可以先说说该生的优点,然后再转入正题,这样效果才更好。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
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一般来说,家访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落后等不足,家长才来到学校与老师交换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
班主任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想问题,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所以老师不能劈头盖脸把家长也一起批驳得颜面扫地。
每次我们家长来时时,我总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个朋友,先耐心地听家长说明情况;我则把孩子近阶段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先汇报给家长,先让家长缓释一下老师让家长来的目的,然后再把孩子近阶段的不足告知家长,这样既顾及了学生及家长的自尊,也能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我的工作。
我班的小D顽皮好动,学习上喜欢偷懒,为此让他家长来学校。
也许是见惯了老师来“告状”的,小D母亲一见我就有些尴尬。
她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然后自己就站着,一副“受
训”的样子。
我忙拉着她的手坐下,先肯定了小D在校的诸多闪光点,如他能主动帮助同学,脑子聪明等,然后婉转地跟小D妈妈说:“我知道你也一直很忙的,又要工作,又要照顾这个家,孩子又不怎么听话,所以,你也不容易啊!”小D妈妈没料到我会站在她一边说话,显然有些意外。
“我们做老师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有进步。
你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比我们更迫切吧。
所以,孩子这一阶段退步了,我们应该共同督促提醒。
我想,你们工作忙,可能平时不是那么注意,因此,我先提个醒,有空就尽量多督促一下……”小D妈妈听了我这番入情在理的话后很是感动,表示孩子退步是家庭的责任,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还一再感谢我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她的理解。
一段时间后,小D在学校和家庭的督促下,各方面进步显著。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我不再拘泥于一个学期几次家长会或者上门家访这些形式。
我记录了班级里大多数同学家长的手机号码,开家长会的时候会向家长们索要他们的电子邮箱及QQ或者MSN等,这样我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服务了。
一有情况就发条短信或者网上留言进行及时联系,有时看到好的教育子女的文章我就群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节约了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和家长的沟通更直接更通畅了,获得了很多家长的好评。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打交道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到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圆融的教育智慧以及高尚的人格,要时刻为学生及家长着想,赢得家长对你的尊重理解与合作。
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
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家校联手,我们才能把教育落实到实处,使我们的孩子得以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