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题、诗句作用题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题、诗句作用题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诗歌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只能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
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中高考而言,我们要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风格特点相关例子质朴自然(平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潜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语言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即超脱出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含蓄隽永诗歌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引人了悟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的诗歌不直接表露情思,而是将其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清新雅致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书写轻快、隽永的情思。
这种风格要求不做作,少粉饰,有创意。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之感。
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赏析语言之炼句+课件52张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
的手法。(表现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
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 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
使,节度忠义军。十二月,知均州武 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解释句子)
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 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 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表达效果和情感)
赋此诗。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
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关注单个角度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 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炼句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赏析某句的妙处。 4、诗中某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5、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请赏析某句诗的艺术特色。
关(注或多情个感角)度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
望月有感
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白居易
【步骤与答案二】: 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②一“千里雁”,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
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作於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
一、炼句题答题步骤 角度三 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高考语文】专题02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诗歌鉴赏专题解读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正面描写定义: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
例1、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例2、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2、调用多种感官(视听结合等)描写要从不同角度,以增强描写的立体感。
描写大多采用视觉描写,但为了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常常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例、唐代诗人王建的《江馆》:“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
”他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描写出一幅清新的江馆夜市图。
“水面细风生”是触觉,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微兴。
“菱歌慢慢声”是听觉,采莲小调婉转柔美,舒缓悠扬。
“灯火夜妆明”是视觉,不远处有明亮的灯光,有盛装女子婉丽的身影。
这首宿旅诗,透露出作者欣赏江边夜市的悠闲欣喜的感情。
3、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
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例1、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例1、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特别关注】: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金版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妙改对联明末清初的作家钱谦益,颇受明王朝的赏识,因此,他在自家门上挂了副对联:皇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
谁知清兵入关后,他便投降了清朝。
一天夜晚,有人偷偷地在这副对联后边各添一字,意思就带有了讽刺性。
其次天,钱谦益看了,格外尴尬。
你能猜出对联所加的两个字吗?答案:上联末加“矣”,下联末加“乎”。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动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必考点。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21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当是炼字、炼句。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中最常考的是前两个,在复习时尤其需要加强。
1.(2021·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格外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力量。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奇特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课件

共同运用了借物抒情和对照手法。 (1)感情 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 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 (2)对照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照, 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练习五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练习二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注:緌(ruí)缨子,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练习三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 及抒发的情感。
此诗通过描写柔弱,杂乱攀附,需 要照料葡萄的形象。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期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练习三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面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照,用“纵被”和“绝 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2)
分 析 刻 画 物 象 的 作 用 及 方 法
作用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象征
艺 术 手 法
描写
正面描写 比喻 拟人 对照 夸张 (直接)
板块二 专题九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典题精练制胜高考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五指山丘浚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霁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注】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注】巨灵:山神名。
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而这首诗第二联中的“弄”字,同样用得传神,请赏析。
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弄”字是动词,可从生动性和拟人手法角度鉴赏。
答案:“弄”为“玩弄、把玩、抚摩”之意,写五指山这巨型手掌伸进空中,抚摩云彩,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指山的高和云雾缭绕的情状。
2.阅读下面的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踏莎行·答贾竹亭《春行》陈如纶杨柳溪桥,桃花野渡,十年车马同游处。
联诗曾对月华明,伤心只见春光暮。
迢递①双鱼②,浮沉③尺素④,相思辗转愁无数。
东风听彻子规⑤啼,声声诉尽空归去。
【注】①迢递:遥远。
②双鱼:指书信。
③浮沉:形容书信在传递过程中的辗转艰辛。
④尺素:指书信。
⑤子规: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
试分析尾句中“空”字的妙处。
答:解析:“声声诉尽空归去”中的“空”字,说明了没有归去的事实。
但这一事实是与他想归去的愿望相矛盾的,所以“空”字包含了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答案:“空”有“无、没有”的意思,词人着一“空”字,表现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心愿的矛盾,以及词人不能归去与朋友相聚的失望和痛苦之情,这痛楚之中又含有深挚的友情。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馆娃宫【注】怀古(其一)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坐落于江苏苏州的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
“绮阁飘香下太湖”中的“绮”“飘”二字用得十分精当,请做简要分析。
答:解析:“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
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縠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得 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 泼的表达效果。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题 ——遣词用句、语言风格会鉴赏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 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 要涉及遣词用句、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2)结合 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 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进行概括评析。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 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 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对 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安徽专用)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思维热身
【原文】 用晦而明 寓清于浊 以屈为伸 真涉世之一壶
藏巧于拙
藏身之三窟也 .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译文】
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也不
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也不可锋 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 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冒进,这
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这才
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赏析】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懂得
了智与巧、愚与拙,也就真正理解了生 活.从而掌握了进和退、屈和伸、实现 自我和保全自我的关系.一个有才华的
人想保护好自己而不遭受别人的打击,
就要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退为进,
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
挫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命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安徽卷的诗歌语言的考查,
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 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 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
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
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 刻.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 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杜荀鹤《山中寡妇》“桑柘废来犹纳税,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古代诗歌鉴赏
田园荒后尚征苗”中的“犹”和“尚”字,深 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 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古时旅人为了安全,总是“未晚先投宿,鸡鸣 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征的景物,而且这些名词性 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 旅人住在旅店里,听到鸡鸣声就赶紧起来查看天 色,见天上有月就马上收拾行装,踏上旅程,诗 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起程,可谓是 早行了,没想到铺满寒霜的板桥之上,早已是人 迹斑斑,真所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呀,所以诗人羁旅之苦、怀乡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
1、动词 2、修饰词 3、特殊词 4、意象组合的名词
古诗中特殊词的例子:
无“一边片落飞木花萧减萧却下春,,不风尽飘长万江点滚正滚愁来人。”
诗人仰望是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瞰是 奔流不尽,滚滚而来的的江水,让人觉得气象万
千““人落点描。 萧 滚 有下飘写萧 滚 身一坠一” ” 临片,片拟拟其花落飞落长境瓣花花叶江之都纷,之之感要纷春声 音 ;减,残, ,使 使掉更之人 人一使始如 如层人,听 见春烦风落 长色恼飘叶江,愁万之之而闷点窸无今;,窣穷,;,通春使万过残 落欲叶尽无的边残见春其景广色阔,,抒长江发不诗尽人见满其腹深的远怨,愁所以。诗
总结:
重点:诗歌语言鉴赏,关注了高考热点, 即对含义深刻的词语的分析。
讲了四种词语: 1、动词 2、修饰词 3、特殊词 4、意象组合的名词
巩固练习 例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请对这一名句中的动词做一分析。
这首诗描写了从夕阳西下,到新月初升 这段时间内的两组景物,前两句描写了夕阳 落照中的江水,夕阳西下,将与地平,落山 之阳之于地面,不同于正午之照,用“铺” 字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平 缓,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写出了秋日 夕阳的柔和,营造了一种和谐、安静的意境; 表达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当中的喜悦之情。
解题思路:例2与例3属于开放性的比较分析题,
解题思路为: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这个 词所写之景及其特点(包括时令、色彩、感觉、 抒情特点、音节特点、表现人物情感等),再分 析所达到的效果,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例3 ①"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 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 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诗歌语言鉴赏主观表述规律:
字义—意境—感情
分析:对诗歌的语言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 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 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 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 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 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
关注高考热点:四种含义深刻的词语
例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称为是“千古壮观”的绝句。请对 这一名句中的修饰词做一分析。
分析: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故用“大”; 边塞荒凉,没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的浓烟更 醒目,故称“孤”,一个“孤”写出了景物 的单调;一个“直”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 之美;沙漠没有山峦林木,黄河一览无余, 所以“长”;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的感觉。五、六句写进入边塞后所 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 境雄浑。一个“圆”和“直”,把诗人的孤 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
例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 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诗第二联"潮 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 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湖北卷)
例4:"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 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 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蝶恋花》辽宁卷)
句形成了广阔而深远的意境。
落叶已下,长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诗人那种
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苦痛。
(四)、意象组合的名词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等等。
意象组合,是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 了极其丰厚的意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 象空间。
分析:
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炼性,运用名词组成意 象,可谓是一词一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 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之景,因 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诗人感情是愁的, 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 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 瘦的。因此,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 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景中之人, 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这首曲词蕴 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 有是仕宦飘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 无奈。
②"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 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 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 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例4 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 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 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 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 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诗歌语言鉴赏主观表述规律:
字义—意境—感情
分析:对诗歌的语言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 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 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 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 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 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