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北师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优质获奖)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3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在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并研究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后,安排本节课《截一个几何体》。
本节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体和正方体两个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空间中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能力,为下一节《从不同方向看》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实践、总结,参与探究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合作交流。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把树干、西瓜等实际物体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自己对圆柱体、正方体进行切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截面的一些特性。
2. 数学思考:让学生参与对实物的切截活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复杂的切截活动进行演示,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观,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猜想、实践、总结、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解决问题:通过猜想、实践、总结、发现四步探究用平面截圆柱体和正方体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渗透分类的思想。
在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分享活动,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学生求知欲强,对直观事物感知能力较强,但空间的想象能力还欠缺。
所以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对同一几何体从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并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在理论上理解正方体截面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存在性,以及七边形的不存在性。
7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1章《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设计截一个几何体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二)能力训练要求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1..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2..经历切截一个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试验法在先向学生说明如何截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想像,然后让学生实际地截或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找到想像与实际的差异,培养激发学生的良好思维.教具准备大块橡皮泥、小刀、一张CT片投影片一张: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从展开与折叠研究了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同时我们又知道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是点、线、面,面与面相交可以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可得到点.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会是什么形状呢?这一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作研究.Ⅱ.讲授新课1..截一截问题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叫截面,那么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师]同学们手中都有橡皮泥及其小刀,以同桌为单位,先用橡皮泥捏一个正方体,小刀的刀面我们就可以将它当成截这个正方体的面,当我们用小刀截你手中的正方体时,便可得到一个截面.下面看我手中的这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我用小刀去截这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呢?(老师按下图的截法去演示)[生]截面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师]截面有没有可能是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有可能都相等吗?同学们先做一做,再想一想.(在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过程,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生]如果用一个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那么截面就是三角形.[师]为什么这样截,截面就是三角形呢?(大部分同学会陷入沉思,这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截正方体的一个角时,截到了正方体的几个面)[生]当我们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一个角时,截到了正方体的三个面,因为面与面相交可得到线,因此这个平面就与正方体的三个面相交从而交出三条线,得到的截面是三角形.[师]这位同学能联系前后知识,把这个问题解释的如此透彻,很了不起.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时候截得的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呢?[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过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边,过每条边的另一个端点的平面截正方体,就可得到一个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师]你能给大家画图演示一下吗?[生]可以,如图所示.[师]截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就此一种情况能截得吗?[生]不是,过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边,分别在此三条边上以此顶点为端点截取相同长度得到另外三个端点,只要一个平面过此三个端点,便可得到截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师]同学们手里都有橡皮泥和小刀,照此同学的方法去截,看是否能得到截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当学生按照上述方法操作,教师可深入学生中加以指导,验证此同学阐述的正确性)[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前面的同学说根据面与面相交可以得到线,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三个面,得到的截面是三角形.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四个面就能得到四边形,除能得到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的四边形外,能否得到其他的四边形,如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棒了,同学们一块来想一想,结果是否是肯定的呢?(给学生以充分想像,交流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实际地去截)[生]老师,我得到的截面是一个梯形.[师]你能将你的截法简单地告诉大家或到黑板前为大家演示一下吗?[生]可以.(学生的演示如图所示)[生]老师,我截出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师]很好.同学们现在来看课本第十五页的“试一试”;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五边形?可能是六边形吗?可能是七边形吗?[生]可能是五边形,我们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五个面,就可得到五边形的截面;也可能是一个六边形,只不过我们要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六个面;不过,截面不可能是七边形,因为正方体总共六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只会得到六条交线,从而截面最多只能是六边形,不可能截得七边形.[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前面的知识把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想得很透彻,祝你们挑战成功.但同时我要问你们能亲手截一个五边形,六边形演示给我看吗?(同学们开始用小刀去截自己手中的正方体,很多同学会很快截出一个截面是五边形;截面是六边形需选好一个合适的角度,一刀切下去必须切到六个面,老师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指导)截面是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截法可如下图所示:2..做一做[师]上面我们研究了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可以截到的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其他的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又如何呢?例如:用平面去截圆柱,截面会有哪些形状呢?先想一想,画出来,再试一试,做一做,看你自己想像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何差异.(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自己去亲自动手操作,很快便得出结论)[生]截圆柱所得到的截面有圆、长方形、梯形、椭圆,还有一种像拱形的门的一种形状.[师]很棒.下面我们就来看1个例子.[例1]在下图中的截面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分析:可先由学生想一想,然后再动手做一做,看联想的结果和实际结果有无差异.解:截面分别是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Ⅲ.课堂练习1..课本P14练习分别指出图中几何体截面形状的标号.(1)(2)(3)分析:不要求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想像来完成.解:(1)②;(2)③;(3)②.2..下图中截面的形状是什么?解:(1)圆;(2)三角形;(3)梯形.3..读一读[师]大家来看一下我手中的这张CT片,上面是人的头部的一个个断层图像,大夫通过它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这是数学的图像重建原理在医学上的成功应用,你想了解CT的工作原理吗?[生]想.[师]其实,CT的工作原理与几何体的切截相似,只不过这里的“截”不是真正的截,实际上,这里的“几何体”是病人的某个患病器官,“刀”是射线.CT 是一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的原理是用射线透射人体,然后用检测器测定透射后的放射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重建出人体断层图像,并作出诊断.CT的发明是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它的设计和发明者及其理论研究者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我相信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也会成为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中华民族增光.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切截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几何体,体会到了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并且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了我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你有何收获呢?Ⅴ.课后作业1..课本第十五页的习题1.52..你能把圆锥可能的截面图形找到吗?找到后,贴在墙上,展示给大家.Ⅵ.活动与探究到菜市场买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豆腐,你能只用三刀将其切成八块吗?试试看.[过程]将豆腐块放在菜板上,用刀交叉从上往下切两刀,得到四块豆腐,再从侧面横着从右往左切过去,原来的四块豆腐就变成了8块.[结果]能.板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优秀教案

行演示说明。并积极 较容易完成,五边形、 和推理能力,提高学
肯定他们的做法。 六边形较困难。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交流之窗
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多媒体课件
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 态的切截活动,鼓励 学生在操作中积极观 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 的过程,并从中去发
通过自主操作、小 进行演示切截活动, 组讨论、合作交流发 对正方体进行动态的 现截面的各种形状, 切截,让学生在切截 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 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产
培养学生体会“想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
—做—想”的数学活
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
动过程。
解。
积极鼓励四人小
小组代表分别发
学生动手操作、自
组代表说出能截到多 言,其他小组补充, 主探索、合作交流。
少个不同的截面,选 对于截面形状为三角 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
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 形、四边形的学生比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想象一下,用
想象截面成为四 截面,由学生最易接
一个平面去接正方体,边形的情形,通过演 受的情形开始。
截 面 分 别 是 什 么 形 示课件验证自己的想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状?
法。
2.你能想出截面
是四边形的情况吗?
动态演示常见的
几种情形。
试验探究
试验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猜
用一个平面去截
想,使学生体会探索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操作实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
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
验学为 2~3 cm 正方体,圆柱、圆锥、小刀和印台。正方体、圆柱、圆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几何体截面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掌握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常见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常见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
2、教学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想象出截面的形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模型,水果刀,萝卜,土豆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建筑、雕塑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几何形状和截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由各种几何体组成的,而且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几何体被切割后的截面。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会得到什么样的截面呢?(二)讲授新课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1)教师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教师用水果刀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4)教师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2、用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1)展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的形状。
(2)用同样的方法去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
(3)学生思考并讨论:用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4)教师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1)展示圆柱模型,让学生观察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截一个几何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截几何体的概念,认识到截面是直截面和曲面的,并能够运用截面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几何体模型、笔、纸、直尺、图形工具等。
2.教学资源:教材《几何学与技术》。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几何体模型,引入截几何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这个几何体被截面切割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2.引入与导入:出示“截一个几何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截一个几何体?有哪些截面?它们有什么特点?3.探究与共同发现:(1)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和探究:a.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截几何体模型,观察截面图形,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b.讨论与交流:比较不同截面的特点,总结出直截面和曲面的概念。
(2)全班讨论:a.请几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发现,并逐一进行评论和补充。
4.归纳与表述:(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下定义:a.直截面:截面是一个直线。
b.曲面:截面是一个曲线。
(2)教师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概念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书写在黑板上或PPT上。
(3)学生记录下概念的定义,并思考和解释这个定义。
5.拓展与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截面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它们属于直截面还是曲面,并解释理由。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些截几何体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出题、思考和解答。
6.练习与巩固:(1)教师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截面的判断和解释能力。
(2)学生独自或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寻找解题方法和答案验证。
(3)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订正和指导。
7.总结与检验:(1)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2)教师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直截面和曲面的理解。
8.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截一个几何体的问题,并提供解答过程和结果。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几何体的切截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识别几何体被截后的截面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几何体被截后的截面形状。
理解截一个几何体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想象从不同方向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形状。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空间想象和推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土豆、萝卜、水果刀、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建筑和雕塑中与几何体切割相关的图片,如被切割的大理石雕塑、有独特截面的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如何通过切割得到的。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会得到什么样的形状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截一个几何体。
(二)新课讲授1、正方体的截面(1)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然后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截面的形状可能有哪些。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猜测截面的形状,并在纸上画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图形。
(3)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并进行讲解。
(4)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模型,用水果刀实际进行切割,展示给学生看不同的截面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5)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得到这些不同的截面形状?截面的形状与切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圆柱的截面(1)教师展示圆柱的模型,提问: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截面会是什么形状?(2)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用平面截圆柱的过程,展示可能出现的截面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4)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圆柱截面形状的特点。
3、圆锥的截面(1)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提出问题:用平面截圆锥,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猜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截一个几何体》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截一个几何体》选自北师大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是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几何体,并对几何体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一个平面截几何体,它是借助平面图形认识几何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用一个平面从不同的方向去截一个几何体的实际操作活动,探索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几何体截面的多样性和规律,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和实践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有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一个平面截正方体的活动,体会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可以直观演示的资源、正方体蛋糕、火腿肠之类。
学生准备:一个可以切的正方体(胡萝卜、苹果之类)、各种方便切割的火腿肠或橡皮泥、安全性强的水果刀。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让你感觉熟悉吗?我们已经知道了几何体是由点、线、面组成,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又会呈现什么形状呢?【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实践探索1.提出问题:小聪在厨房里看见妈妈用刀切豆腐,他联想起学过的立体图形,觉得很有意思,他仔细观察截面,提出问题,这个截面可能是什么图形呢?学生活动:先猜一猜,再切一切,看一看经过学生充分的活动,选2-4组展示活动结果并用尽可能严谨的数学语言叙述。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案-截一个几何体

截一個幾何體教材分析:“截一個幾何體”是七年級《數學》(上)中繼“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和“展開與折疊”之後的一個學習內容。
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截一個幾何體是讓學生經歷切截幾何體的活動過程,探索幾何體在切截過程中會有怎樣的變化,體驗以運動的眼光觀察事物的過程,豐富幾何直覺和數學活動經驗,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目標:通過經歷對幾何體切截的實踐過程,讓學生體驗面與體之間的轉換,探索截面形狀與切截方向之間的聯繫,從而豐富學生的幾何直覺和數學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下載學習工具的過程中學感受學習資訊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初步形成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經過切截正方體的活動過程,體會正方體截面的變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得到的截面形狀。
學生分析: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索、解剖身邊的事物,通過在網上下載,利用教學軟體在運行平臺上對正方體進行截割,加工的熱情勢必較高,如果創設一系列合理的問題情景,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本節課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1.在“Z+Z”教育平臺網站上下載“立體幾何”運行程式,並裝在“網路教室”的學生機及教師機上。
2.在“Z+Z”教育平臺網站上下載教學資源:1-3正方體的截面、1-3正方體的截面(1)、1-3正方體的截面(2),共三個內容,並放在學校網站上。
3.用PowerPoint把下載的flash課件連結起來,貫穿全部教學內容。
課後反思:本堂課的教學模式設計理念較為先進,整個教學推進涉及三個維度,(見下圖)彼此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感受並獲取知識,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耗時較多,這主要是學生的資訊素養差,對下載和安裝不熟悉,再就是運用滑鼠的能力差,在托動中完不成自己的設想,故今後要加強學生的資訊素養的培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一个几何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介绍截面的含义入手,先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想象判断被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再得出结论.通过想象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实际的切截活动,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等教学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体验探索和创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归纳;想象从不同角度切截同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的不同形状.
一、情境导入[课件演示]
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二、活动操作: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
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得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有可能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
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
[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画板”
制作的实验操作型课件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态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动态的切截,并从中去观察截面产生
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功能,身临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
(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
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
)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
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
[教师活动]: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
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
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
[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
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
三、知识应用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
什么形状)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课件演示]播放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
(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