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北师大

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北师大
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北师大

《截一个几何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从介绍截面的含义入手,先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想象判断被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再得出结论.通过想象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实际的切截活动,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等教学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体验探索和创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归纳;想象从不同角度切截同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的不同形状.

一、情境导入[课件演示]

演示现实生活中物体的截面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截面的含义。

二、活动操作: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得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有可能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

[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画板”

制作的实验操作型课件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态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动态的切截,并从中去观察截面产生

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功能,身临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

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

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

[教师活动]: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

[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

三、知识应用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鼓励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其他立体图形的截面问题(能说出截面是

什么形状)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截一个几何体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作用很大。

[课件演示]播放医学上发明CT的视频文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谈观看录像的体会,谈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知识延伸

[教师活动]:提出让学生课后试一试,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能不能得到一个七边形。(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截面的产生规律的认识来解)

◆教学反思

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