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作物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一.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二.1.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总产占45%。
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
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3.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4.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
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5.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
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6.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1、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耕作制度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4、农业特色5、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植株的其它部
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
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2小麦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
(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 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 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
分布情况: 【华北地区】
: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
:江西、湖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
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产量标准。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要农作物的范围。
主要农作物是指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对农民生计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农作物。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甘蔗、甜菜、土豆、大蒜、洋葱等。
这些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对其审定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应包括生长期、生长环境、生长条件、生长技术、产量要求、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生长期和生长环境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对其有着明确的要求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稳定产量。
生长条件和生长技术则是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些方面的要求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产量要求和质量标准是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的核心内容。
产量要求是指农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目标,对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质量标准则是指农作物在生长、收获、加工等环节中应符合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市场需求以及食品安全等因素,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和品种不断更新,对审定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农业生产的动态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以适应新的生产形势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主要农作物的审定标准对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审定标准,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农产品的优质供给。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
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
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2小麦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
分布情况:
【华北地区】: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地区】:重庆、四川、。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
1前插完秧苗,8。
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
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
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
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
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一.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二.1。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
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3。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4。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
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5.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
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6。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三.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1- 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 耕作制度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3- 主要耕作方式-4- 农业特色-5- 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 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 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 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
一、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1.水稻
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
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
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
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
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二、油料作物(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向日葵等。
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
1.花生
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
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
2.油菜
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
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
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
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
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
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
3.大豆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最为集中。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
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
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
但美国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
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
三、糖料作物(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
有“南蔗北菜”的特点。
1.甘蔗
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
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
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
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
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
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
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四.其他经济作物
棉花
我国棉花目前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
1.新疆棉区:该区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属灌溉棉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低。
新疆是我国唯一的海岛棉(长绒棉)产区。
2.黄淮流域棉区:包括河北(除长城以北),山东,河南(不包括南阳,信阳两地区),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的陇南,江苏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
该区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棉田布局集中,耕作制度以两熟套种为主;棉花生产成本较低,单产水平中等,纺织工业较发达,运输成本低。
3.长江流域棉区:包括上游的四川盆地,中游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沿江地区,下游滨海地区。
该区光热资源丰富,棉田布局较集中,单产水平较高,纺织工业发达,运输成本较低。
综上,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