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实验器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例谈物理实验废旧仪器的改造和利用

例谈物理实验废旧仪器的改造和利用

例谈物理实验废旧仪器的改造和利用物理实验是学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也会出现老化和损坏,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对于一些废旧的物理仪器,通过简单的改造和利用,可以为学校和教师节省更多的经费,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废旧仪器的改造1. 万用表万用表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物理量。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万用表可能会出现读数不准确或者功能部分失灵等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更换电池、清洁接触点等简单的维修措施来改善万用表的功能,从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2. 老化的电路板在实验课中,老化的电路板可能会导致电路短路或者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实验的进行。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重新焊接电路板的焊点、更换老化的元器件等方式来修复电路板,使其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

3. 破损的反射镜和透镜反射镜和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但是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磨损、裂痕等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打磨、修补或者更换部分镜片来修复反射镜和透镜,使其恢复原有的光学性能。

1. 利用废旧电子元件制作实验器材在实验室中,废旧的电子元件可以被利用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例如电路板、延长线、接线板等。

通过利用这些废旧元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子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利用废旧仪器进行拼装创新一些废旧的仪器虽然功能部分失灵,但是器件本身还能继续使用。

这时可以将这些废旧的仪器进行拆解,取出可用的零部件,再进行重新组装创新,制作出新的实验装置或者教学模型,为实验教学增添新的元素。

3. 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实验装置改进有些废旧的材料也可以被利用来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例如利用旧纸箱制作实验仪器的支架或者利用旧木板制作实验台面等。

通过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可以减少实验室制作装置的成本,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明能力。

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创新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自制电磁铁探究

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创新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自制电磁铁探究

2020年2月Vol . 38 No . 04 中学物理负刳教具在物理卖验钊軒教学中的棄例研走—以“自制电磁铁探究仪”为例韦兵余(连云港市塔山中学江苏连云港222123)摘要:自制教具是实施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後之一.笔者从中学物理思想方法和教学实际的角度出发,以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电磁铁教学设计方案为例,剖析其不足之处,巧妙借助自制教具可视化电磁铁探究仪解决了教学 困惑,突破了教学难点.关键词:自制教具;实验创新;电磁铁探究仪文章编号:1〇〇8 - 4134(2020)04 - 0018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 议”栏目中的“教学建议”部分内容中明确指出:实验 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 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强调 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特别是合理利用它 们自制实验教具、学具,不仅能够培养师生的创新能 力,还可以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亲身体验 到科学探究的乐趣[H .笔者现以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6章第2节“电流的磁场”一节中“电磁铁 及其应用”部分内容为例[2],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废 旧器材及生活中常见物品,对教材中教学内容进行可 视化创新设计,在充分考虑了电磁铁相比于永磁体众 多优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制电磁铁工作特点探究 装置——可视性电磁铁探究仪.利用它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阶梯,突破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上的障碍,实现科学知识的 有效建构.1对教材中设计方案的分析基于笔者所处地域关系,所使用的是由刘炳昇教 授、李容老师主编的苏科版物理教材,本教材的最大 亮点是凸显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独特魅力,处处都以学 生实验、活动、课后小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去动脑、动 手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认知 障碍,有效地进行科学知识网络的自我架构,从而不 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教材中对电磁铁部分 内容处理时却以“读一读”文本形式直接呈现,特别是 对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关的问题,缺 乏探究的具体过程,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无 法实现科学知识的有效建构.作者简介:韦兵余(1969 -),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 18 .为此,笔者研读国内现行的其它几种版本物理教 材发现,编者大多数都设计了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采 用大铁钉、漆包线自制电磁铁,再利用吸引大头针数 目多少体现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从知识建构角度上相 对于苏科版教材有一定改进.若从节能的角度来讲, 实验时所使用的大头针非常容易被磁化,无法重复进 行实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自制的电磁铁不便 于探究铁芯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若 抽出铁芯(大铁钉),通电线圈几乎对所有大头针失去 吸引作用.2本教具的制作过程、创新之处与主要用途2.1实验装置的制作过程 2.1.1主要器材“2011 1A ”滑动变阻器、2. 5V 小灯泡、电池组(由 3节5号普通干电池串联而成)、学生用电流表表头、 开关、直径1mm 铜漆包线、电烙铁、PVC 管材、条形微 型磁体、导线若干(其中需要带鳄鱼夹导线两根)、大 头针一盒、热熔枪、4〇cm x 50cm 三合板一块、手钢锯、 美工刀一把以及泡沫双面胶一个等.2. 1.2制作方法(1)取一块复合地板,截裁成2个形状完全相同 的梯形板材,再利用手钢锯在梯形上边中央处锯一个 宽约3mm 、深约2cm 的豁口(如图1所示).图1图2中学物理 VoL 38 No . 042020年2月(2)取一块三合板,截取一块长50cm 、宽40cm 板 材,将其插入复合地板底座的豁口处,然后用热熔胶将其固定冷却后备用.(3) 截取一段长约15cmPVC 电线管,用热熔胶在 两端做隔圈以防止漆包线在绕制过程中松散、脱落, 然后用直径为1mm 铜漆包线在线管上进行绕制,在 绕制时线管中央处预留一线头,要求漆包线来回绕制 3层即可(如图2所示),并利用线管固定夹固定在三 合板上.(4)用老虎钳截取一小段长约4mm 的永磁体,确 保一端为N 极,另一端为S 极.(5)用塑料泡沫自制一个大指针,并用透明胶带 在指针下端固定一小长方形磁体,要求磁极方向与指 针相互垂直,用大头针将大指针固定在三合板板材上,注意调节好大指针与三合板之间的距离.(6) 用泡沫双面胶将滑动变阻器、灯座、开关、电 池盒等元件固定在三合板板材上.2. 1.3实验装置实物图整套装置由复合地板自制的 底座、自制螺线管、铁芯、滑动变阻 器、电流表表头、附有灯座小灯泡 以及开关等元件组合而成的(如图 3所示).2.2 本教具的主要创新之处(1)电磁铁磁性有无可通过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来判别.(2) 电磁铁磁性强弱可通过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 来判别.(3) 电磁铁极性可通过指针偏转方向来判别.(4) 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大小可通过小灯泡亮暗程 度粗略判别,也可通过电流表示数直观显示.(5)便于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 关系.(6) 便于探究铁芯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2.3 本教具的主要用途 2.3.1探究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 大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大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 磁铁周围产生了磁场,具有磁性;若大指针没有明显 偏转,说明电磁铁周围没有产生磁场,不具有磁性• 2.3.2探究铁芯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将实验装置组装好,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大指 针发生微弱偏转,说明通电线圈周围产生了微弱磁 场.然后,分别在自制线圈的PVC 管中插入形状完全相同的铜棒、铝棒和钢棒,可观察到铜棒、铝棒插入时,大指针的偏转角度无明显变化,当钢棒插人时,大指针偏转角度明显变化,从而直观形象说明了铁芯对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较大.2.3.3探究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将线圈中间接头、其中一段接 头接人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大指针有明显偏转,说 明电路连接正确,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和大指针所偏转的位置.然后,断开开关,将电磁铁线圈的两头接线头接人电路,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使 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会观察到大指针偏转角度发生 明显变化,并记录下大指针偏转的位置,说明了电磁铁线圈匝数多少与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关系.2. 3.4探究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将实验装置组装好,闭合开关后,观察到指针有 明显偏转,说明电路连接正确,记录下此时大指针所 偏转的位置;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大指 针偏转情况并记录指针偏转位置.很容易观察到,电 磁铁线圈中电流越大,大指针偏转角度也越大,形象 说明了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大小与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关系.2.3.5探究电流方向对电磁铁极性方向的影响将实验装置组装好,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大指针 有明显偏转,说明电路连接正确,记录大指针的偏转 方向,再结合表盘上所标志的N 、S 符号可以直接判别出电磁铁极性.若大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大指针下端 小磁体左端与电磁铁右端极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 近,即电磁铁的右端为N 极;若大指针向左偏转,说明大指针下端小磁体左端与电磁铁右端极性相同,相互排斥而远离,即电磁铁的右端为S 极.总而言之,我们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自制教具、 学具辅助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拉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即将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3],这也契合 了教育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 科学知识内化,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赵雪珍,陈宇,魏志方等.初中物理教科书与课程标准 的一致性分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科版为例[■!].物理教师,2018,39( 12) :48 -52 +61.[3]胡世龙.对一类简单课题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J ].物 理教学,2017,39(01) :43-45.(收稿曰期:2019 -10 -06)图3•19•。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从当今世界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一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师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

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或“廉价”教具。

“无价”是指它的使用价值, “廉价"则是指它的经济价值。

国内外教育界的人士,不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泛提倡它.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

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7 世纪,人类开始建立学校制度的同时,就产生了教具。

19世纪中期,国际教育界开展了自制教具的指导与评价研究, 注意利用各样的教具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输与转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我国自制教具工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萌芽,但对自制教具指导评价和推广应用缺乏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自制教具的指导评价激励体系与机制。

2、自制教具的开发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等优势,因而它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物理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

但目前人们对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比重大的教学科目,而忽略了它在其他科目中可能起到的更大作用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操作层面而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因此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饮水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饮水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饮水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引言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饮水鸟”是一种简单但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器材,既可以展示气压原理,又可以引发学生对热力学和热传导的思考。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效果及教学应用等方面对“饮水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实验原理“饮水鸟”是一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压力器。

其主要部分包括一个热管、两个小玻璃球和一个漏斗状的水箱。

当其中一个小球受热膨胀时,压力增大,推动液体流向受热球;当受热球冷却收缩时,液体又会返回至冷却球,形成连续的循环。

通过这一过程,水箱内的水将被连续地被吸引和排放,从而形成了“饮水鸟”这个有趣的现象。

二、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饮水鸟”放置于水面上,确保水箱内有足够的水并且热管的温度不过高。

2.实验步骤:利用火柴或者蜡烛点燃热管上的火头,当热管受热时,“饮水鸟”便会开始工作。

观察水箱内水的变化以及“饮水鸟”整体的运动过程。

3.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头的大小,以免产生过大的热量导致破损。

同时,也要避免热管过度加热,以免烫伤。

三、实验效果1.“饮水鸟”在受热情况下会呈现出不断向前摆动的动作,这一现象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热胀冷缩的原理。

2.通过观察水箱内水的变化,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热传导的过程,从而增强对热力学的理解。

3.通过控制“饮水鸟”的热量,调整火头的大小,学生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究热胀冷缩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控制能力。

四、教学应用1.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原理:通过“饮水鸟”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实验现象,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原理,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饮水鸟”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热力学和热传导等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饮水鸟”实验,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现象,还可以探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浅谈自制实验器材对山区物理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自制实验器材对山区物理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
就 是 课 堂 的 主 人 ,在 智 能 的 自我 发 现 中 获得 愉 悦 , 在 自制 实 验 器 材 的 活 动 中 不 断进 步 。

学 生 自制 实 验 器 材 有
利 于解 决 山 区学 校 实 验 器 材
欠 缺 和 新 课 改 中 各 类 实 验 器
起 来 ,调 动 了 学 生 设 计 实 验 和 动手 操 作 的参 与 热 情 , 养 了实 事 求 是 、 重 自然 培 尊 规 律 的科 学 态 度 , 高 了探 究 能力 。让学 提 生 自制 实 验 器材 , 以请 学 生 先 “ 可 备课 ” 。 课 前 教 师要 引 导 学 生 仔 细 分 析 课 本 上 的 活动内容 , 以小 组 为 单 位 组 织 讨 论 . 真 认 设计探究方 案 , 免探究方 法千篇一律 , 避 鼓 励 小 发 明 和 小 创新 。确定 实验 方 案 后 . 大 家分 头 准 备 实 验 器 材 . 挥 集 体 优 势 . 发 培 养 团 队精 神 。 让 学 生 使 用 自制 器 材 进 行 实 验 , 充 分 相 信 学 生 。由于 学 生 采用 要
课堂奠定基础。
学 案 必 须 突 出 重 点 。 破 难 点 . 引 导 学 突 能 生 解 决 悬 疑 未解 的 问题 。
二 、 心授课 , 匠 凸显 高 效 课
堂 优 势
() 心创 设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1匠
趣 。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厚 的学 习兴 趣 兴 浓
初 中物 理 教 材 上 的 学 生 探 究 活动 .所 涉
心 理 发 展 规 律 。请 学 生 自制实 验 器 材 , 每 节 课 都 充 满 挑 战 ,每 节 课 都 有 成 功 的机 会 , 学 生 提 供 了展 示 的舞 台 , 足 了 学 为 满 生 成 长 的 心 理 需求 。 在 探 究 式 学 习 过 程 中 ,学 生 不 仅 有 的好 奇 心 、 知 欲 . 有 较 好 的 自我 表 现 求 还

一把刚钢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一把刚钢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一把钢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摘要:本文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学习用具——钢尺入手,总结了巧用钢尺能完成的各类物理实验,分析它们与物理知识的关联,把它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和分析结论的能力。

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的与钢尺设计相关的物理中考试题。

以供日常初中物理教学中训练使用。

关键词:钢尺;实验;中考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核心,因此实验教学就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现实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前往实验室进行探究。

如果能从生活中寻找器材在教室来设计实验、总结规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钢尺是学生常用的文具,主要长度测量和作图中使用。

但是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只要稍加设计和改变,即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妙用。

下面是我多年教学所积累的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用钢尺做声学实验:1.声音的产生:将钢尺压在桌面,一部分伸出桌面,拨动钢尺使其发出声音,观察钢尺的状态——在振动。

实验说明了:声音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效果:钢尺靠近耳朵,用指甲轻轻刮动钢尺,几乎听不到刮动的声音;将钢尺的一端抵住耳朵(注意安全),然后用指甲以相同的力度轻轻刮动钢尺,能清晰听到刮动的声音。

实验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将一个钢尺伸出桌子不同的长度,按住钢尺一端,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

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反之亦然。

实验说明: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一个钢尺伸出桌子相同的长度,按住钢尺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

现象: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反之亦然。

实验说明: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建设的重要性及器材运用的几个问题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建设的重要性及器材运用的几个问题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建设的重要性及器材运用的几个问题1初中物理实验器材建设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科学昌明的时代,公民的科学素养越来越重要。

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组工作几十年,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深深地感受到实验操作对于学生学物理的重要性。

1.1经验事实的匮乏现代学生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包装的环境中,吃、穿、住、用、玩都是现成的东西,接触的是包装的食品,做好的套餐,楼房,硬化路面,电子玩具等等,直接接触石块,沙子,铁丝,木头,竹片,草叶,橡皮筋,水壶,胶管的机会少了,下水游戏更是冒险。

即使是游泳池里也没有鱼虾和泥土石块,要把木块,纸船放在水里玩更是没有,这样孩子们学起液体压强和浮力就缺乏亲身体验。

象我们这些上个世纪末的学生还摘个树叶卷成口哨吹着玩,踢石头跳房子啦,滚个铁环推着上学啦,用筷子、竹筒做个水枪啦……这声学,力学都有点影儿了。

现在孩子的玩具是现成品,拆开就死了,少了制作乐趣和原生态的感性经验。

那么他们学物理该怎么办?必须要实验,通过实验来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确立经验事实。

1.2实验资讯与影视资讯的混淆由于社会生活中声光图文资讯的充斥,学生获取的信息量飞速增长,好看好玩吸引人的东西太多了,实验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被冲淡。

学生由于天性偏爱玩中学,很容易把实验活动与魔术表演,和综艺节目进行无意的比对,难以建立科学实验的严肃性。

如果没有实验精神和专注认真的态度,是很难以探究真知灼见的。

虽然有多媒体可以辅助我们的实验教学,但以下两点不得不引起注意。

1.2.1不可用动画软件摸拟的实验投影代替真正的实验活动科学是真实的,客观的,准确的。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科学工作者不是都学马克思,但是从来都是这样做的,就是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真理。

初中物理所学的一切规律都是实验验证的,只有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推理概括得出的,它无法直接证明,但是它的一切讨论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可见实验和事实的重要。

注射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射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注射器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在现代物理教学中,让生活走向物理,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追求“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已成为一种境界。

课堂中许多物理现象来自于日常生活,而这些现象在物理课堂中的再现可以通过身边的物品来实现。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物品做物理实验,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以不断获取新知识。

善于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不但能够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还可以根据其易于取材,操作简便等特点,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注射器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物理课堂中可以来为我们做哪些小实验来谈一谈。

1、可以用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将注射器的活塞四周涂少许的凡士林,先抽一针管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孔处,向里压缩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小,这时感到对手的压力变大,从而能得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结论。

2、研究分子间斥力的大小与分子间间隔的关系。

做法与上述1中相同,当向里压缩活塞时,活塞内体积变小,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分子间距离变小了,此时分子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越来越小而逐渐变大。

3、可用来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将活塞推到注射器的最底部,尽量使注射器内空气量最少,用橡皮塞塞住针孔处。

用细绳一端系好活塞尾部,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向上拉起测力计,当活塞刚好被向上拉动时,记录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再量出测力计从针筒底部到满刻度时的长度,用满刻度的体积除以长度后可得到针筒的横截面积S,这样就可以粗略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了。

4、可以来测量浮力。

在一个烧杯中装上适量的水,并在水面处做上标记,向烧杯中放入一个用细绳系好的小石块,使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上标记,这时取出石块,向烧杯中加水至第二次标记处,然后用注射器抽取烧杯中的水使水面下降至第一次标记处,这样直接可以读出注射器中水的体积,根据F浮=G排,就可以计算出石块所受的浮力了。

当然,用注射器做辅助器材还可以进行其它一些小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实验器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中学白彦军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更多的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素材,设计便于学生理解或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设计自制实验器材,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否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检验能力的关键。

自制实验器材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实验过程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眼观、耳听、脑想、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来完成的。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学生用有机玻璃和气球制作一个自制气垫导轨,很容易观察到运动情况,增强学生的认识。

在探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学生用溜溜球代替滚摆来演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相对于滚摆,溜溜球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的熟悉,也更加贴近生活。

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利用用橡皮筋和筷子设计制作橡皮筋手枪,并以此来探究弹性势能向动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取与制作,学生掌握了机械能的转化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在应用中得以巩固,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思维在设计中也得到发展。

2、操作自制实验器材,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降低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通过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但是课本上设置的部分实验比较复杂且实验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令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亲自做实验就是好办法。

例如在探究“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利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玻璃瓶中充气,当气体冲开瓶塞时会看到瓶口冒出少量的白雾,以此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降低”。

本实验由于器材的限制一般都是作为演示实验进行的,但是实验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在教室中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到瓶口处冒出的白雾,因此实验的目标很难实现。

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生活中常用的纯净水瓶子设计了一个类似的小实验:先在纯净水瓶中装入少量的水,盖紧瓶盖然用力挤压瓶身,直到被压缩的瓶内空气把瓶盖冲开,此时也可以看到瓶口处冒出的白雾。

由于这个实验操作简单,器材普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亲自操作,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

3、发挥自制实验器材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障碍。

充分发挥自制实验器材的作用,抓住反馈信息并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

在探究光的反射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用硬纸板和小镜面制作万花筒,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概念去对照分析两组得到的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在实验器材的制作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可见,借助自制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拉近了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为老师减轻了许多困难,改善了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