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合集下载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树林—柚子皮拓印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树林—柚子皮拓印

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树林——柚子皮拓印设计意图: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为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根据秋天的主题,我们生成了关于柚子的主题,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柚子皮,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探索这种特殊的绘画工具,体验色彩的冲击力,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柚子皮的纹路拓印造型,知道绘画工具的丰富多彩。

2.技能目标:探索特殊物品的不同拓印方法、拓印形式。

3.情感目标:在滚、印的过程中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感受色彩给人带来的冲击力。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音乐。

2.物质材料准备:微视频。

操作材料:柚子皮、白纸、黑色手工纸、一次性桌布、颜料。

活动过程:一、猜测并认识特殊的绘画工具1.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引出柚子皮小鱼。

2.利用谈话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这个柚子皮不光能做成小鱼,还能用在纸上画画,你们见过吗?让我们来看看视频,你们就会得到答案。

(通过观察、谈话的形式,了解柚子皮的用法,知道特殊工具也能用在我们的绘画活动中。

)二、探索并操作绘画工具的拓印方法1.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拓印的方法。

师:你看到柚子皮在纸上画出了一副什么画?柚子皮是怎么样画画的?引导幼儿说出压一压、跳一跳、滚一滚的方法。

2.交代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师:也带上你的柚子皮,选择你喜欢的颜色去玩玩吧?用到老师教小朋友的一些方法才能画出美丽的画?鼓励幼儿可以离开自己的区域,去别人的地方操作。

师:柚子皮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片漂亮的树林,再给你的树林撕点树干吧?3.幼儿操作,自由探索、拓印。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微视频的观看,孩子能直观的了解柚子皮拓印的方法,利用自己的操作,掌握柚子皮拓印的技能,最后合作完成整幅画。

)三、介绍并欣赏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1.请小朋友介绍作品。

幼儿园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摘要:自然材料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事物和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天然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且丰富的体验,通过创意美术的形式活用自然材料可以丰富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让自然材料能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增强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不断启迪幼儿参与到创造、创新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意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意美术、自然材料、幼儿园美术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在我园区级课题《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园巧用自然材料进行创意美术活动有了初步的探究,现将我们的探究经验跟大家进行分享。

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美、创造美、表达美。

在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图书资料是幼儿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这样固定化的信息渠道,容易降低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自然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天然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和自然之间保持着近距离的互动和沟通,幼儿学习使用多种类型的自然材料,能创作出一些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中的有效应用,极大程度地诠释了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的内涵,还表明自然材料属于良好的美术教育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且丰富的体验。

幼儿园创意美术与自然材料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增强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不断启迪幼儿参与到创造、创新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意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变废为宝》反思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变废为宝》反思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变废为宝》反思《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变废为宝》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观察背景1.艺术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大班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形象期。

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有明确的目的,能用简单形状逐渐深入的标新实务。

有趣的材料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于绘画制作活动的兴趣。

2.变废为宝提供艺术创作平台变废为宝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环保又有新意。

制作中既动手又动脑,符合孩子对各种绘画艺术活动的浓厚兴趣,对培养孩子精致细巧的劳作能力,提升儿童的创造力,形成装饰环境的能力以及意识,加强美感都是一种良好的艺术尝试。

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和废旧材料的可塑性较强,孩子可以随意变化造型、颜色的这一特性。

所以在我们班级美工区创设了变废为宝的区域。

通过一段时间对于变废为宝区域的蹲点式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废旧材料创意制作兴趣越发的浓厚。

观察目标幼儿在变废为宝的活动中学习素养的体现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观察过程区角活动开始了,jelly、金宝、嘉言选择了美工区里面的变废为宝内容。

“做什么呢?”金宝问,“我们做鲸鱼吧,我之前说的新闻就是,就是那个鲸鱼吃了很多垃圾,然后鼻子里面也是的很多塑料袋。

”jelly激动的说着。

“好呀好呀。

”嘉言和金宝附和道。

三个人就开始画鲸鱼设计图了。

她们推选嘉言画画,她先画了一条大大的鲸鱼在纸上,然后他们就开始商量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制作。

“身体我们就用纸箱吧,像花车巡演一样”“我去看看箱子还有吗?”“只有小箱子了”“那我们就拼一起呗。

”然后嘉言就在鲸鱼的身体上方画了一个箭头,上面画了很多的箱子。

三个人从材料箱里面拿出了大大小小的七个箱子,jelly把箱子折了起来,嘉言把透明胶打开把箱子封起来。

看到他们两个在封箱子,金宝说道“鲸鱼都有喷气口,我们不要把箱子都封起来,让它打开来,随时能喷气。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教育心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继2001年9月颁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后的又一份纲领性文件,二者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指引我们今后的幼教工作。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指南》精神,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行为来完成教育目标,从而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羡慕、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们会指着画好的三个圈说:这是妈妈、爸爸和宝宝,看到一个圈形会说这是皮球、鸡蛋、太阳……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看到的大多却是这样的作品:一样的草、一样的毛毛虫、一样的鱼……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范画就无法下笔。

原来一直以为是孩子的想象力不够,孰不知教师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指南》提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对照反思我们的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幼儿完成作品的速度不一样,评价环节难组织,常常舍去。

二是教师多按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代表性作品”,评价环节成了几个画画技能好的孩子的作品秀。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感知、独特的表现、独特的创造,我们应蹲下来好好听孩子说,说他的奇思妙想、说他的天马行空,相信只要听孩子解释自己的作品,我们立即会感受到一种“神”似,这种“神”似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是儿童画独有的真和纯。

今后的评价环节,我们应给孩子充分说“画”的机会,说给老师听,说给同伴听,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说“画”的乐趣。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2023年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5篇)

2023年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5篇)

2023年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5篇)大班艺术领域教案1一、设计意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教育目标要求"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中美的欣赏力。

"梅花,我们地方的孩子们生活中很少有见过,更缺乏了解。

于是,结合六苴中心幼儿园的梅花特色教育,我根据梅花的表现形式吹点画,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初步认识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式来表现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幼儿非常喜欢美术活动,而"吹画梅花"的制作方法有趣又简单易操作,非常适合大班的幼儿进行学习。

二、活动目标1.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2.保持画面干净整洁,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装在滴管(容量足够大)的墨汁,绿色、黄色、粉色、红色、橘红的紫色颜料,抹布,ppt及梅花作品。

四、活动过程活动一:欣赏梅花作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们好,我是六苴中心幼儿园的王老师,我们幼儿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梅园,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和老师们观赏梅园后,制作了很多漂亮的梅花作品,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把你观察到的梅花样子和大家分享。

2.观察发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1)你看到的梅花的枝干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个方向生长?花朵有些什么颜色?花朵长在什么地方?(2)观赏完梅花和梅花作品后,有的.梅花枝干有弯有直,有的从下往上生长,有的枝干是垂下来的,有的是从侧边伸展开,还有的是斜着的,现在请大家也一起来制作自己满意的梅花作品。

以美育人以艺育人——让戏剧之美启迪幼儿心灵

以美育人以艺育人——让戏剧之美启迪幼儿心灵

SHAN XI JIAO YU2021.0234KECHENGJIANSHE课程建设二、让儿童在戏剧艺术中感知美戏曲是传统艺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我园积极探索构建幼儿戏剧课程,使教师、家长、幼儿都成为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题、研究幼儿、研究课程、研究自己,提升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走进幼儿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设计与组织适合幼儿的戏剧活动,提升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成就感。

幼儿通过体验、感知、操作等方式感受戏剧的魅力,用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捏一捏等多种方式展现戏剧。

我园小、中、大班幼儿戏剧课程均由课程水》表花——了解念白”的目标:1.了解京剧《卖水》表花中部分唱词和念白。

2.能听懂并大胆尝试京剧选段《卖水》表花中音乐性念白。

3.通过创意“念白”游戏,感受音乐性“念白”带来的乐趣。

(二)课程内容我园将中华戏曲五大剧种作为课程资源,K ECHENGJIANSHE课程建设35SHAN XI JIAO YU2021.023.戏剧主题活动从戏剧表达到戏剧创作,最终形成完整的戏剧表演。

每个年龄班每学期开展1—2个戏剧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实施一个月,由若干个系列活动组成。

如“走进课堂,与爱同行”豫剧主题活动、“人人展示,共同研讨”黄梅戏主题活动等。

(四)课程评价幼儿戏剧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观察日志、教师反思和幼儿成长档案等途径进行。

教师运用观察日志,采用叙事的方式描述记录戏剧教学活动,全面呈现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情。

中班美术《手指点画》教案

中班美术《手指点画》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画》一、设计思路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艺术领域目标: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支持幼儿进行自主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乐趣,尝试运用手指作为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美工《手指点画》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愿意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感受手指点画的乐趣。

2.学习用指腹压印的画法,尝试点印不同的图案。

3.能在手指点画的基础上,用不同材料进行添画,展现有趣的事物。

三、活动重点学会用指腹压印的点画方法四、活动难点在点画的基础上用不同材料进行添画五、活动准备1.《手指点画》PPT课件、视频动画2.颜色不同的颜料、A4纸、勾线笔、油画棒、水、纸巾六、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关于小手的儿歌并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关于什么的儿歌?(小手)(二)基本部分1.观察探索(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特点。

(2)请幼儿说说小手的作用。

2.艺术欣赏播放PPT与幼儿一同欣赏作品。

3.创作表现请幼儿自选材料,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欣赏评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材料并讲出创作的是什么作品。

(四)活动延伸1.通过动画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小手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

“妆糕人”工艺在区域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妆糕人”工艺在区域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妆糕人”工艺在区域活动中的审美教育作者:颜丽莎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9期《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区域游戏“妆糕人”活动是打破班界的幼儿可自主选择的民间手工艺活动之一,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更能使幼儿的艺术修养得到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显示了出重要性。

“妆糕人”是充满个性魅力与艺术气息的闽南民间艺术,它将妆糕塑造艺术与生活结合,将生活与美结合,让幼儿在自发、自觉的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

一、将“妆糕人”艺术与文学作品结合,丰富幼儿的艺术熏陶审美意识有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过程,这种审美经验存在于审美的体验中。

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必须借助幼儿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理解。

1.开展丰富的累积形象材料活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图书阅读、讲故事、观看录像、参观等,丰富幼儿对自然环境中的人、事、物等形象的观察、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形象,广泛积累表象材料,丰富表象储备。

头脑中的表象越多,积累的素材越丰富,为塑造活动提供了形象原料。

2.在“妆糕人”区域中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背景,形成良好的“妆糕人”创作环境,它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接受美的熏陶,加强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3.我们还通过视频、图片让幼儿了解塑造对象的艺术特色。

让幼儿更广泛地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形象,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启发幼儿的创作思路。

每次“妆糕人”区域活动时,幼儿一进“妆糕人”区域中,总要先参观一下陈列柜上的作品,他们通过摸摸、看看、说说等多种感受方式,感受“妆糕人”的特色,进一步了解其塑造方法。

二、区域氛围有助幼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有感
翻开《幼儿教育》2013第三期卷首语《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细细读来,很有感触。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开篇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呵护那颗“美丽的种子”。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如: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幼儿绘画时,不宜
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幼儿不同于成人,幼儿稚拙而大胆的作品常常蕴含这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要用心倾听,真诚赞赏,让我们多个孩子一些理解、尊重和支持,犹如温暖的阳光和甘甜的雨露,会让一颗“美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并且为这些幼苗撑起一片蓝天。

唯有如此,每个孩子心中的“美丽种子”才会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