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技术要求规范

合集下载

水管井合格标准

水管井合格标准

水管井的合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井径: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自来水井的井径应符合相关规范要
求,通常为直径1.2米至1.5米。

对于大型井或特殊用途的井,
如水泵井、沉淀井等,其直径和深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2.井深:自来水井的井深应根据地下水位、地质情况、周边环境
等因素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井深应大于6米,以确保足够的
蓄水量和水质。

3.井盖:自来水井应配备合格的井盖,以保护井口不受外界环境
影响,同时方便维护。

4.井口与地面高度:自来水井的井口与地面高度应符合相关规范
要求,通常为1米至1.5米。

5.进水口:自来水井的进水口应设在地面高程较高的位置,以防
止倒灌。

6.防水措施:自来水井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以防止渗漏和地
下水倒灌。

7.安全防护:自来水井周围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措施,以
确保人员安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水管井的合格标准还包括水质、水压、管道材料、安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用途和具体工程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具体工程中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供水井设计技术规范

供水井设计技术规范

供水井设计技术规范
1、孔径600mm,一径到底,设计井深180米——200米之间。

2、井管为360mm水泥焊接管,其中桥式滤水管50米。

3、取水层位确定:钻井中认真做好钻探判层,对冲洗液携带上的
砂样进行粒度鉴定分析,从而确定滤水管的排列和填粒规格。

4、下管前检查预定下管的质量、数量、尺寸等,并依井剖面排列
编号,下管前,向孔内压入新泥浆,更换出孔内悬渣泥浆。

5、井管下部要用木塞托盘堵死,以防底部涌砂,井径外加一定数
量扶正器,使管外环状间隙均匀。

6、围填:填滤料前,应用清水冲孔至适宜程度,滤料为石英粉,
当含水层为粉细砂层时,粒料规格为2——4mm。

填粒高度的确定,由于洗井及抽水,管外粒料必趋密实,因此填粒要高于需填高度10%左右,填粒时要计算填入的数量并及时测量填入深度。

7、井管外封闭止水,封闭的目的是对上部含水层进行隔离,封闭
材料为优质粘土,做成直径25——35mm圆球,半风干状投入,填入高度10m左右。

8、止水部位要选择在厚层状粘土层段,上部用碎石或捞取岩粉进
行回填固井。

9、洗井:粒料填好后,要及时洗井,洗井方法可用机械、活塞或
水泵等洗井方法。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 86, 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早管井设计第一-节现场踏勘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二、地下水资源可靠;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学习资料整理范文范例指导参考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

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与验收规X1986-5-12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与验收规X》的通知〔86〕城城字第236号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与验收规X》,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某某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供水管井设计、施工与验收规X》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式中D——井径〔m〕;Q——设计取水量〔/s〕;L——过滤器工作局部长度〔m〕;υj——允许入井渗透流速含水层渗透系数κ〔m/s〕允许入管流速υg〔m/s〕>12282~12241~8220~41<200.0300.0250.0200.0150.010含水层岩性适用过滤器类型可用过滤器类型细、粉砂含水层双层填砾过滤器单层填砾过滤器中砂、粗砂、砾砂与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单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d20≥2mm的碎石土类含水层胄架过滤器或单层填砾过滤器基岩裂隙溶洞〔充砂〕含水层单层填砾过滤器基岩裂隙溶洞〔不充砂〕含水层骨架过滤器公称口径〔mm〕弯曲度〔mm〕粉砂粒径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粘性土类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塑性指数≤10塑性指数10<≤17塑性指数>17注:碎石土和砂土类定名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附录二规X用词说明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附加说明:本规X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参加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某某省勘察院某某省城市勘察公司某某省勘察公司某某自治区水文地质勘探队主要起草人:蒋洪源、X锡X、沈鳌根、高洪宣、李旭、饶耀光、徐霞琴、黎徐声。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2013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2013)(节选)一、通用规定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输气管井的一般要求、设计规范、检验、试验规范、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规范、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操作维护规范等。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开挖或机械刨除法施工的输气管井。

...五、施工质量控制5.1测试和试验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5.2质量控制记录施工前后,应记录有关结构及设备情况,主要是描述其形状、截面尺寸及埋深等,并保存有关管井及设备施工质量检测记录。

5.3质量验收和保修施工完毕后,应由监理机构对管井及设备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对完工质量负责。

...。

供水井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供水井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供水井工程施工规范标准1. 前言供水井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等需求,而进行的挖掘地下水资源的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为确保供水井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制定供水井工程施工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供水井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供水井的定位、钻探、壁护、管道敷设、泵站建设等工序。

3. 施工前准备3.1 选择施工地点时需注意周围地质情况,确保井位置安全稳定。

3.2 确定井深度和所需要的水量,合理设计井身和泵站。

3.3 制定施工方案,包括井的钻探、壁护、管道敷设等工艺流程。

3.4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过程4.1 井位定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井位,并进行现场勘察,确认井位是否符合要求。

4.2 钻探选用合适的钻井设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井孔的钻探。

在钻探中要对井孔进行及时检查,确保井孔的质量。

4.3 井壁护根据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井壁护结构,如套管、套筒等。

确保井壁的稳定和安全。

4.4 管道敷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管道的敷设和连接。

管道敷设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4.5 泵站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建设水泵站,确保水泵站的正常运行。

5. 施工质量控制5.1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5.2 对井孔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确保井孔的地下水位符合设计要求。

5.3 对井身、井壁、管道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安全防护6.1 施工现场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6.2 钻探井孔时要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因井孔内有毒气体而危害施工人员的安全。

6.3 施工现场要做好消防设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7. 施工完工验收7.1 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对井孔、管道等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7.2 对泵站进行调试,确保水泵的正常运行。

7.3 编制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3—66进行修订而成。

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内容,故更名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经建设部1999年4月13日以建标[1999] 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术语与符号的规定;增加了管井设计的要求;关于管井施工的技术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 8686190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合肥工业大学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蒋本昌邱掌珠1 总则1.0.1 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

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

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和本规范的规定。

1.0.4 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

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

1.0.5 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0.6 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勘探开采井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

2.1.2 钻进工艺drilling technology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

2.1.3 探井well measurement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

2.1.4 成井工艺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

2.1.5 井身结构well structure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

2.1.6 井径well diameter井身横断面的直径。

2.1.7 开口井径top-of-well diameter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

2.1.8 终止井径bottom-of-well diameter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

2.1.9 安泵段井径diameter of pump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well 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

2.1.10 开采段井径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ion of well 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

2.1.11 井壁管casing pipe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

2.1.12 井管well casing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

2.1.13 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

2.1.14 冲洗介质flushing media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护井壁的物质。

2.1.15 过滤器screen assembly位于开采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2.1.16 骨架过滤器cage-type screen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

2.1.17 过滤管screen pipe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

单独使用时,亦称过滤器。

2.1.18 滤料gravel pack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粒。

2.1.19 填砾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过滤管外周围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

2.1.20 缠丝过滤器wire-wound screen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

2.1.21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 of screened well 过滤管安装在开采井段实际能够达到的孔隙率。

2.1.22 井斜well deflection井深实际轴线偏离垂直线的水平位移。

2.1.23 封闭seals在井管外围用不同材料阻止水体渗入的工艺。

2.1.2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wall 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内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1.25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screens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2 符号Dg──过滤管外径Dk──开采段井径K──含水层渗透系数L──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BR>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Q──设计出水量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3 设计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1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2 拟建井区的范围;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4 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

3.1.3 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2 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1.4 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

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并不得少于一口。

3.1.5 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

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的规定。

3.1.6 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1 井身结构;2 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4 封闭位置及材料;5 井的附属设施。

3.1.7 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开口井径;2 井段数量及变径;3 安泵段井径;4 开采段井径;5 终止井径。

3.1.8 对已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井,应提出回填或处理方案。

3.2 管井布置3.2.1 冲、洪积平原地区,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等距离或梅花状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床布置。

3.2.2 大型冲、洪积扇地区,当地下水开采量接近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呈横排或扇形布置;当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呈圆弧形布置;当开采储存量用作调节时,井群宜近似方格网布置。

3.2.3 傍河地区,井群宜平行河流单排或双排布置。

3.2.4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地区,可分段或分层布置取水井组。

3.2.5 间歇河谷地区,井群宜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布置。

3.2.6 碎屑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侵入体接触带富水段,可沿此带附近布置;2 断裂破碎带或背斜轴部富水段,可按线状布置;3 均质含水层,可按方格网、梅花状或圆弧形布置。

3.2.7 碳酸盐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向斜构造盆地富水段,宜沿向斜轴布置;2 倾伏背斜轴部富水段,宜沿背斜轴布置;3 单斜构造深部富水段,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在径流或排泄区布置;4 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宜沿带布置;5 当岩溶河谷是岩溶含水层的排泄基准面时,宜在岸边布置;6 碳酸盐岩类与非碳酸盐岩类接触富水时,宜在碳酸盐岩一侧布置。

3.2.8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 风化裂隙,宜按地形在富水地段布置;2 构造裂隙,宜按构造部位在富水地段布置。

3.3 井身结构设计3.3.1 井身结构应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埋深及钻进工艺设计,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 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段井径;2 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3 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3.3.2 开采段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3.3.3 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

3.3.4 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外径大50mm。

3.3.5 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6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10m。

3.3.7 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上部有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置井壁管。

下部开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2 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管井的要求进行;3 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4 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和钻进方法确定。

3.3.8 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

3.3.9 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 井口外围,应封闭;2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应封闭。

3.3.10 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 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围应封闭;2 覆盖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

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3 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4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