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化学家故事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化学名人小故事200字

化学名人小故事200字在科学史上,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他就是尤金·帕斯捷尔(Eugene Paster)。
帕斯捷尔是一位俄罗斯化学家,被誉为现代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帕斯捷尔出生于1822年,在亚历山大城长大。
年轻时,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该学科。
在大学期间,他展示了出色的才能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迅速成为了他的导师们口中的宠儿。
帕斯捷尔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他对酯的研究。
他发现酯能够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这个发现引起了他当时同事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化学界新闻的头条。
帕斯捷尔对酯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续探索酯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他发现了酯在合成醋酸乙酯等化合物时的重要性,并成功地开发了一种酯合成的新方法。
这项成就被视为他的顶峰之作,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尽管帕斯捷尔的成就如此卓越,但他的一生并不平坦。
在他的科研道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的实验室常常不够设备和材料,并且经常遭受政府官员的干扰。
但是,帕斯捷尔始终坚持不懈,对科学抱有真诚的热爱和追求,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帕斯捷尔在化学界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科学成就上,还体现在他对后代化学家的启发上。
他经常与年轻的科学家分享他的研究经验和思维方式,并鼓励他们追求科学进步的梦想。
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了名动化学界的杰出人物。
尤金·帕斯捷尔在1871年逝世,享年49岁。
然而,他的贡献和影响却长远地延续了下来。
他的研究成果和开创性的发现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得有机化学成为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回顾这位化学名人的一生,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帕斯捷尔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化学史上的佳话,更是对所有追求科学真理的人们的鼓舞和启示。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的力量和意义。
化学家故事300字

化学家故事300字
以下是一位化学家的故事: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拉瓦锡在化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证明了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结合,而不是像当时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燃素”的释放。
这个发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至关重要。
拉瓦锡还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他列出了当时已知的元素,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它们的相对质量。
这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然而,拉瓦锡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改革家和政治家。
他积极参与法国大革命,并担任过多个政府职务。
不幸的是,拉瓦锡的科学观点与当时的政治和宗教权威相冲突,他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然而,他的科学贡献一直被人们铭记,并对后来的化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化学家小故事

化学家小故事以下是 7 条化学家小故事:1. 嘿,你知道吗,当年拉瓦锡那可是相当厉害啊!他就像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对燃烧的秘密穷追不舍。
有一次啊,他和朋友们讨论燃烧现象,别人都觉得那没啥特别的,可他偏不信邪!他不断地实验、观察,最终推翻了错误的“燃素说”,这多了不起呀!拉瓦锡真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化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哎呀呀,门捷列夫简直就是化学界的传奇人物!就好比是一位智慧的棋手,巧妙地排布着元素的位置。
据说呀,他在梦里都在思考元素的规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灵感突发,终于排出了那张著名的元素周期表!这可不就是化学领域的一大壮举嘛!不得不佩服他呀。
3. 你晓得波义耳不?他对化学的热爱那叫一个狂热!就像一个充满激情的猎人,紧紧追踪着每一个化学现象。
有一回啊,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滴酸碱滴到了花瓣上,哇塞,花瓣颜色瞬间变化了,他立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不就为后来的指示剂奠定了基础吗?波义耳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力,真的太牛啦!4. 居里夫人呀,那简直就是坚韧不拔的化身!想象一下,她在那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研究着放射性物质,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记得有一次实验失败了很多次,可她就是不放弃。
最终她发现了镭和钋,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呀!她真的是女性的骄傲,也是科学界的楷模。
5. 道尔顿呀,这个名字在化学史上可是响当当的!就像一个永不满足的求知者,对原子的奥秘孜孜不倦。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天天盯着各种物质看呀看,琢磨呀琢磨。
终于,他提出了原子学说!这就像是为化学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的贡献可太重要啦!难道不是吗?6. 泡利呢,是个特别神奇的化学家!可以说他就像一个挑剔的鉴赏家。
有一次讨论一个化学理论,别人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他可不干,非得提出尖锐的观点。
结果呢,证明他是对的呀!他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吧?7. 还记得卢瑟福吗?他像是一个勇敢的开拓者。
有一次做实验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简直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激动!经过不断研究,他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 张青莲的成长经历和贡献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张青莲的成长经历和贡献素材人教新课标版张青莲(1908-2020),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
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
1、经历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常熟县的一个小康家庭。
14岁时考入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竞赛中名列榜首。
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
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
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
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
大学毕业后,张青莲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
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
当时,他看到中国无机化学人才缺乏,遂选择了无机化学专业,在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稀有元素领域的论文三篇,分别为无机合成、分析鉴定和物化测量三个方面。
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庚款公费出国留学。
鉴于早期的化学家中不少曾留学于德国,所以他决定到深造。
1934年秋进入物理化学系。
由于他在国内大学已经读过13个学期的课程,按德国的规定只需注册学习3个学期。
他师从无机化学家李张青莲森。
当时美国金获得者尤发现并制得重水,引起国际化学界很大震动。
李森菲尔特根据张青莲已有的科研基础,建议他以重水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他在购得生产的第一批重水商品后,立即开始了重水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
当时用的是微量法,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径0.3毫米,恒温器温度要达645K,管内压力达20兆帕以上。
封管时常会炸裂,实验难度较大。
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夜以继日的奋力工作,于短期内完成了重水的临界温度的测定。
关于化学的故事

关于化学的故事1、在1944年的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的问。
“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2、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
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
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
3、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
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
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故事一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
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的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的烃,具有很高的活性,即:clear head(聪明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curious heart(好奇心)。
化学小故事

以下是100个与化学相关的小故事,供您参考:1.《发现氧气》:卡尔·威廉·舍勒在研究空气中的氮气时,意外地发现了氧气。
2.《发现甲烷》: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大·伯特洛尼在进行煤矿安全研究时,发现了甲烷。
3.《奇妙的质子》:欧内斯特·卢瑟福和汉斯·格奥尔格·加伦发现了质子。
4.《海绵体》: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威廉·克拉普罗特发明了一种名为“海绵体”的新化合物。
5.《制备氯化铁》:法国化学家皮埃尔·乔波蒂发现了制备氯化铁的方法。
6.《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7.《抗生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8.《发现放射性衰变》: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9.《燃料电池》:英国化学家威廉·格罗夫斯和弗朗西丝·贝克尔发明了燃料电池。
10.《金属腐蚀》:德国化学家费迪南德·奥古斯特·拉斯科发现了金属的腐蚀现象。
11.《化学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历史。
12.《制备纯碳酸钙》: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尼古拉·沙发明了制备纯碳酸钙的方法。
13.《制备锂》: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尔克南发现了制备锂的方法。
14.《生命元素》: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
1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1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烃、醇、酮、醛、羧酸等。
17.《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基本操作,包括计量、称量、加热、过滤等。
18.《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
19.《重要元素》: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元素,如钙、铁、锌、硅等。
20.《气体定律》: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等。
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100字

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100字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化学家是一群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化学知识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事迹,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化学家。
他在化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上。
他提出了“四元素”理论,认为地球由土、火、水和气体四种元素组成,并且这些元素能够相互转化。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是19世纪早期最重要的化学家之一,也是现代原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提出了“道尔顿原子理论”。
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小颗粒——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变化是由于原子之间的组合和分离。
3.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门捷列夫是19世纪末俄国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他创立了现代化学周期表。
门捷列夫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分类,整理出了一张按照元素的性质和原子质量排列的周期表。
这一周期表不仅整理了元素的信息,还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和未来的发展。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指导,对于现代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
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她的发现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的本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玛丽·居里还开创了放射性化学的研究领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亨利·莫斯利(Henry Moissan)亨利·莫斯利是一位法国化学家,他于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关于化学家的小故事

以下是一个关于化学家的小故事:
有一位名叫玛丽·居里的化学家,她是一位波兰出生的科学家,因其在放射性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于世。
玛丽·居里出生于1867年,她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母亲是一位教师。
她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化学方面。
在她的早期研究中,她与波兰科学家约瑟夫·斯鲁夫合作,共同研究放射性物质。
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这项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玛丽·居里和约瑟夫·斯鲁夫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来支持他们的研究,甚至有时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
尽管如此,玛丽·居里和约瑟夫·斯鲁夫仍然坚持不懈地继续研究。
最终,他们成功地分离出了镭元素,并揭示了其独特的放射性性质。
这项发现为放射性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医学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玛丽·居里因为她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的研究不仅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励了后来的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和创新。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才能取得重要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家故事
医学上的贡献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活在东晋时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制药家.公元281年,他出生在丹阳句容(现在江苏省句容县),家境清贫.
他无钱购买书籍笔墨,只好向人家借书阅读,用木炭练习写字.长大了当过官吏,后来辞职回家,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葛洪从小喜欢读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还很留心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方法.他把在广大的农村里搜集到的验方,结合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不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是非常实用."肘后"就是说这部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类似现代所说的"袖珍本"."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这部书里的治病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处都有的草药,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
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
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一种免疫的方法(现代免疫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射预防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葛洪对疯狗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
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原来他酷爱炼丹,在广东的罗浮山里住了很久.这一带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还小,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早期的化学家
葛洪为什么喜欢炼丹呢?在封建社会里,贵族官僚为了永远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妄想长生不老.有些人就想炼制出"仙丹"来,满足他们的奢欲,于是形成了一种炼丹术.炼丹的人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
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出新的物质来.长生不老的仙丹是剥削阶级的幻想,当然是炼不出来的.但是在炼丹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这就成了现代化学的先声.炼丹术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早,葛洪也是一个炼丹家.
当时,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
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他指出,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他还指出,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在葛洪的著作中,还记载了雌黄(三硫化二砷)和雄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此外,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这些记载,对治疗关节炎有一定效果.
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毒虫很怕它,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铜青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治皮肤病.密陀僧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用来做防腐剂.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些药物的效用,在医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