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03:细胞增殖与酶促反应专题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期末考试复习)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期末考试复习)

在16级基础上更新的重点,水印没有去掉。

绪论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细胞学说提出者:施旺和施莱登。

3.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利用血影进行研究2、膜脂:甘油磷脂、固醇、鞘脂;甘油磷脂:卵磷脂以及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①具有一个与磷酸基团相结合的极性头和两个非极尾。

1、膜蛋白的类型:①周边膜蛋白(外在膜蛋白):水溶性蛋白质,非共价键的形式;②整合膜蛋白(内在膜蛋白);③脂锚定膜蛋白:通过共价键插入脂双分子中。

2、去垢剂:一端亲水,一端疏水,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3、胞质膜的基本特征:流动性(温度)和不对称性。

4、膜的运动方式:①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②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③脂分子尾部的摆动;④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上下翻转)。

5、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所谓成斑现象。

(……聚集在细胞的一段,即成帽现象。

)16.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①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②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物质的传递;③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导;病原微生物识别和侵染特异的宿主细胞的受体也存在于质膜上;④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⑤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⑥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⑦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跨膜运输:1、离子通道的特征:①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②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

高三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点:细胞增殖

高三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点:细胞增殖

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包括减数*)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是细胞*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的细胞,从一次*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间期和*期。

*间期:从细胞在一次*结束之后到下一次*之前,叫*间期。

*期:在*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期。

*间期的时间比*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细胞生物学重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重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重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P2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P3-5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三个水平(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开发商地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涵盖九个方面的内容:⑴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⑵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⑷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⑸细胞分化及其调控;⑹细胞的衰老与凋亡;⑺细胞的起源与进化;⑻细胞工程;⑼细胞信号转导。

2、试论述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最集中的领域。

P5-6答: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⑴细胞信号转导;⑵细胞增殖调控;⑶细胞衰老、凋亡及其调控;⑷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

人类亟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阐明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的四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治疗的目的。

3.细胞学说(cell theory) p9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高一生物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高一生物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高一生物学上册期末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是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B.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化学能C. 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D. 酶具有催化活性并且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答案:A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是其他酶促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也能被蛋白酶催化分解,A正确;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化学能,B错误;C、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C错误;D、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只有蛋白质类的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细胞代谢的效率B.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C. 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生物体总是不利的D. 细胞衰老时细胞代谢的速率加快,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答案:D解析:A、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细胞代谢的效率,A正确;B、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对生物体总是不利的,C正确;D、细胞衰老时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3.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都参与高尔基体膜的构建B.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便于着丝点分裂C. 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D. 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答案:D解析:A、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会参与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但也会形成小囊泡散落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作准备,B错误;C、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错误;D、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

高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介绍

高二生物复习提纲详细介绍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语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6.1细胞增值

6.1细胞增值
0.5
0.5 0.5
扩散深度体积/ 体 积
0.704
0.875 1
3
2 1
结论: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减小 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 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_______。
讨论:
1. NaOH在每一块琼脂内扩散的速率是 否相同?为什么? 在相同时间内,在每一琼脂块内扩 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在每一琼脂块 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批判性思维
细胞体积不是越小越好吗?
提示:有人估计完成细胞的各项功能至少需 要100种酶;每个酶促反应须占有直径约 50nm的空间;每个核糖体直径为10~20nm。
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 所必须的基本结构(核糖体)和物质(如酶) 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是什么?
一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细胞体积越大, 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 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 增加的,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
就会过重。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 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 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质的生化过程受细胞核中遗 传信息的控制。
单细胞生物:产生新个体
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 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
细胞增殖的意义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 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增殖的方式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
细胞分裂的方式(真核细胞)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习任务单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习任务单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

知识点01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1.细胞增殖:概念:细胞通过增加的过程。

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基础。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而。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和分化逐渐发育为。

生物体内不断地有细胞、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加以。

过程:包括和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的细胞,从开始,到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o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细胞适度生长。

G1期:合成和,(主要是复制有关的酶)S期:,合成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

G2期:合成,组成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复制。

4.①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

②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大于分裂期的时间。

5.细胞周期表示方法:6.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知识点02 有丝分裂1.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期高等植物细胞示意图主要特征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和的合成。

每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形成两条完成一样的。

有丝分裂(分裂期)前期出现、,、消失。

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进而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的排列在的位置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便于观察后期分裂、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加倍,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

(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末期消失,重新出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了,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

动物有丝过程图示:(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项目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前期)细胞分裂方式不同(末期)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形成纺锤体由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形成纺锤体由向内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4)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增殖、活化、杀伤检测方法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细胞增殖、活化、杀伤检测方法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细胞增殖、活化、杀伤检测方法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细胞增殖、活化和杀伤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细胞行为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许多领域,如医学、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等,准确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化和杀伤情况至关重要。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过程,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都会发生。

了解细胞增殖速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生长的规律,还可以评估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发展程度。

因此,开发可靠且准确测量细胞增殖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细胞活化是指刺激后细胞内代谢水平的提高。

对于一些需要评估生物材料耐受性或测试新药剂对细胞外治疗效果时,准确测定细胞是否被有效激活至关重要。

细胞杀伤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得部分或全部细胞死亡。

在免疫学、毒理学等领域中,准确检测细胞杀伤效果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药物或其他物质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化和杀伤情况。

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概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涉及的主题和目的;接下来将分别详细介绍细胞增殖、活化和杀伤检测方法;最后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概述,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的细胞增殖、活化和杀伤检测方法。

通过详细讨论每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其优缺点,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标和实验条件的最佳技术。

此外,本文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促进该领域更深入且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发展。

2. 细胞增殖检测方法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和繁殖产生新的细胞的过程。

在许多研究领域,如药物筛选、癌症治疗和组织工程等,准确评估细胞增殖能力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增殖检测方法。

2.1 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法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细胞增殖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并手动计数已经增殖的细胞数量来评估细胞的增长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复习
细胞增殖与酶促反应专题编辑:叶聿坚审题:苏燕卿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1.下列甲、乙、丙3个图中,甲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量的变化情况;乙图表示某种生物体内处于3个不同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图像;丙图表示某种分裂方式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②③
(1)甲图中bc段表示细胞中正在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与DNA分子数量的关系处于甲图所示的cd段。

(2)乙图所示的三个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分裂时期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细胞中,同源染
色体彼此分离发生于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乙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所示的细胞。

(3)丙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中,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Ⅳ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__________所示的细胞。

2.马蛔虫作为实验材料常用于研究细胞的增殖,下图1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图2是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卵巢切片图像,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图2
(1)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进行的研究中,为区别DNA和RNA,用于标记DNA的物质最好是分裂期的细胞中mRNA含量较低的最可能原因是。

(2)图1中C时期细胞核内DNA、染色体与染色体单体数目之比为 ______ ,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期(写出具体的分裂时期)才可能开始变化。

(3)依图1所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从a–e中选填)
(4)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 _____________ 期,图2中细胞1分裂结束后能产生种类型的卵细胞。

(5)图2中细胞1与细胞3中染色体相比较,最显著的区别

(6)请在图中坐标系上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
数量变化曲线(此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相对含量)
次分裂次分裂甲图乙图丙图
3.在动植物细胞质内广泛存在的过氧化氢酶体(有一层生物膜结构包被)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在动物体内该酶主要集中于肝脏,它的作用是使H2O2转变成H2O和O2。

下表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对比实验,1~5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体积分数为3%和H2O2溶液。

1~5号试管控制温度与加入物质如表所示。

(1
具有______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1~5号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______________号设置得不科学,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需再增设6号和7号试管,请补充6号和7号试管内应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均应控制在______。

4.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
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除了图甲所示溶液外,还需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 ℃,
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

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5.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1)该曲线的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
(2)如果温度升高10 ℃重复实验,则图中A点的位置将(填
上移/下移),因为。

(3)如果从乙点开始,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会发生什
么变化(请在图中绘出变化曲线)?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细胞增殖与酶促反应专题
1.⑴DNA分子复制①
⑵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有丝分裂后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① ②
⑶减数分裂 b ③
2.(1)胸腺嘧啶脱氧核甘酸或碱基T 分裂期细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无法转录成mRNA
(2)2:1:2 后
(3)a、c、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
(5)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数目减半。

(要求写出有无同源染色体即可)
(6)
3.(1)3 高效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4 0 ℃改成30 ℃
(3)2滴经酸溶液、碱溶液处理过的肝脏研磨液30 ℃
4. (1)酶的高效性(或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效率的高低,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溶液
(2)酶含量的不同
(3)≤2,≥11(或0~2,11~14)
(4)产物的生成量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
5.(12分)
(1)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2)下移曲线反映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
(3)(见图)Array
酶浓度增加且反应物充足,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