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历史合格考(含答案)
河南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0ce2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a.png)
河南省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建立后,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这体现了西周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答案解析: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诸侯国,同时诸侯要对天子履行各项义务的政治制度。
材料“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符合分封制含义,故答案为B项;宗法制注重血缘,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全国推广始于秦代,排除C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
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道B.仁C.法D.非攻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故答案为B项;A项是道家,排除;C项是法家,排除;D项是墨家,排除。
3.下表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观点。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颐C.朱熹D.王夫之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和君权神授。
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神权与王权B.皇权与相权C.中央与地方D.外戚与宦官答案:C答案解析:“七国之乱”是汉帝国中央与地方王国之间,矛盾激化;“安史之乱”是唐帝国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问题;二者综合可知,均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
故答案为C项;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5.它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可知是《本草纲目》,故答案为D项;A项约成书于先秦至汉代,排除;B项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排除;C项约成书于公元6世纪,排除。
2019年福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福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1场景发生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右表是某校学生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
据此推断,该剧的名称应是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4.被誉为新中国“外交之父”、“外交之魂”的周恩来总理,在20 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5.结束中美之间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6.“他(梭伦)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
他“解救贫困者”的措施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 B.成立陪审法庭C.组成四百人会议 D.实行财产等级制7.罗马法制史上第一部有单可循的成文法是A.习惯法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8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该规定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9.1848年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世界工人的阳光”。
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普法战争的爆发10.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下列史实中,属于美国“冷战”政策组成部分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太平洋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小说《红顶商人》展现了一代徽商胡雪岩的传奇一生。
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10e5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6.png)
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中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据此可知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B.诸侯争霸局面开始出现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D.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融洽2.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说明军机处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3.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类型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奴隶梅迪克(外邦人)公民(成年男子)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168000人200000人32000人约40000人约3000人A.主权在民B.轮番而治C.少数人的民主D.直接民主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据此可知,此时的德意志帝国A.国内各邦国地位平等权力相当B.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D.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5.《中国大趋势》载:“(新)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 这里“独特”的民主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6.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
2019年秋历史合格考(含答案)

高2021级2019-2020学年度(上)半期考试历史合格考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B. 异姓功臣C. 殷商后裔D. 先代贵族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折。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B. 增加税收C. 削弱王国势力D. 实现民族交融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
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A.明朝中后期 B.洋务运动期间 C.鸦片战争后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4.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 提高办事效率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专制统治D. 增强六部权力5.东汉顺帝年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确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的制度。
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 察举制已名存实亡B. 官员选任资格注重品学兼优C. 儒家思想遭遇挑战D. 才学成为选官的最重要依据6.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 )A. 协定关税B. 割香港岛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7.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三纲五常D. “天人感应”学说8.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A. 道家学派B. 佛教禅宗C. 朱熹的理学D. 陆九渊的心学9.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 地动仪B. 造纸术C. 雕版印刷术D. 指南针10.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第I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制2.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通判等官职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是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C.三省六郝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入最早提出的持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其作者是A.洪秀全B.杨秀清C.洪仁玕D.石达开5.在下列各项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这个制度”是指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7.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A.自由传统B.民主政治C.法律建设D.国家统一8.我们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因为英国最早A.颁布成文宪法B.实行多党制C.创立总统制D.确立君主立宪制9.1848年诞生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它诞生的标志是A.《人权宣言》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10.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2019年合格考真题:湖南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的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内阁的出现B.南书房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军机处的设置4.包含“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割香港岛给英国”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5.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图1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战争示意图。
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019年是纪念五四运动A.70周年B.80周年C.90周年D.100周年8.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事实上确立了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指①联俄②联共③扶助农工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事件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10.我国民族工业在1927—1936年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中华民国的成立激发了国人的创业热情D.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1.下列抗日战争战役中,属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1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B.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是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14.1954年,某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期末测试(一)满分100 分,限时60 分钟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 黑龙江绥化中考)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答案 B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故选B。
2.(2017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答案A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故选A 项。
3.(2019 广东深圳龙湖期末)研究中国古代史多有“传说时代”的概念,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A.阪泉之战,黄帝战败,归顺炎帝B.黄帝时期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C.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D.黄帝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答案 C 相传,距今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故选C。
4.(2018 江苏泰州中考)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 B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晋、齐这两个姓氏源自诸侯国晋国、齐国,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故选B。
5.(2019 山东济南历城期末)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王”。
下列图中器物是司母戊鼎的是( )答案B 观察图片可知,图B 是司母戊鼎。
2019年湖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019年湖北高历史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
1.据《史记·楚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功臣后代熊绎于楚蛮之地,居于丹阳。
该史料可以佐证西周推行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2.宋代稻田耕作水平不断提高,如在禾苗生产过程中排水晒田使稻根扎深、利用冬灌杀死害虫等。
这些.措施反映了宋代()
A.农业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土地制度的演变
D.赋税制度的变革
3.明清时期,商人虽然在服饰穿戴、器具使用等方面受到压抑或侮辱,但在法律上已被列入平民等级。
他们与地主、自耕农在身份上已无差异。
这一现象体现了()
A.坊市制度的打破宋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重本抑末的加强
D.闭关锁国的推行
5.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重臣或亲信担任.其主要职责是()
A.执学奏章、监察百官
B.统辖六部、执行政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21级2019-2020学年度(上)半期考试
历史合格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
A. 同姓亲族
B. 异姓功臣
C. 殷商后裔
D. 先代贵族
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折。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
A. 恩泽贵族
B. 增加税收
C. 削弱王国势力
D. 实现民族交融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
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
A.明朝中后期 B.洋务运动期间 C.鸦片战争后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4.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
A. 提高办事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5.东汉顺帝年间,根据尚书令左雄的建议,确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的制度。
儒生出身的孝廉考经学,官吏出身的则考公文。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 察举制已名存实亡
B. 官员选任资格注重品学兼优
C. 儒家思想遭遇挑战
D. 才学成为选官的最重要依据
6.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 )
A. 协定关税
B. 割香港岛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领事裁判权
7.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学说
8.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
A. 道家学派
B. 佛教禅宗
C. 朱熹的理学
D. 陆九渊的心学
9.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
10.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下列政治派别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早期维新派
B.洋务派
C. 顽固派
D. 革命派
11. 孙中山说:“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
A. 满族统治
B. 军阀混
C. 君主专制
D. 外国侵略
12. 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代表人物”“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四项链接。
下列各项属于“重要事件”链接中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洪秀全
C. 金田起义
D.《天朝田亩制度》
13.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一批近代民族企
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其产生的时间是()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B.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八九十年代
14.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楷书→篆书→隶书
B. 篆书→隶书→楷书
C. 隶书→篆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
15. 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描绘市井风俗的作品是
A. 《女史箴图》
B. 《送子天王图》
C. 《山水十二景》
D.《清明上河图》
16. 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形成于( )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这一认识( )
A. 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
B.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8.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说凤阳,道凤阳,风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这段1979年的凤阳花鼓唱词主要反映( ) A.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D.人民公社体制完全废除20.下图是讽刺苏联的一幅漫画。
漫画所喻“片面的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21.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开怀大笑的照片极富感染力,图9中“乔的笑”是因为(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71年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D.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22.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2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动力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这种新
动力来自于( )
A.珍妮纺纱机B.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D.内燃机2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图8中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是( )
A.粮食短缺 B.恐怖组织活动猖獗 C.毒品泛滥 D.传染病横行
二.材料题:(共2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共28分。
)
25.民本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自出现以来就不断发展变化(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为责,社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候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盖修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
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民富,则君不至独;民贫,则君不能独富。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思者也。
——朱熹《论语集注》材料三: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威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
明末清初黄宗(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核心主张。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提倡的爱民方式,并分析朱熹主张爱民的根本目的。
(6分)
(3)据材料三,概况“到了封建末世”民本思想的新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
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
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2分)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5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ACCCB
DCDDA
CCCBD
DCCBC
BDBB
25.(1)主张:民贵君轻。
(2)
(2)方式:节用;君民一体,轻徭薄赋。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6)
(3)新发展:黄宗羲在民本主义基础上,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
命出带的影响:成为近代民主主义的先声(启迪了近代民主主义的生)。
(6)
26.(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依据: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独立富强。
(4)(2)由皇帝主持自上而下的变法。
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
(3)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5)
(4)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性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