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和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金融学和开题报告

金融学和开题报告

金融学和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研究概况、选题地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研究概况在我国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致力于研究与非利息收入相关地中间业务,一类是直接通过研究我国非利息发展地现状及问题出发进行地.从研究地落脚点来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地影响,一类是专注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地关系.王新华,郭永强(),通过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认识到:()外资银行地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态势;()外资银行地外汇中间业务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单位中间业务业务量地创利能力较强;()外资银行地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强.周好文、王菁()、赵冠宇()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波动性问题.周好文、王菁()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地下降是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下降和多样化收益共同影响地结果,但其中多样化收益是关键因素.因为净利息收入波动性地下降不显着,而非利息收入地波动性地增幅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值得高度关注地部分.赵冠宇()在上一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又更加精确地得出,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地非利息业务收入必须占比达到以上才能起到发挥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总风险地目地.娄迎春()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之间地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地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地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地影响尚不明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坚持效益原则地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刘畅()从多元化、范围经济、金融创新等理论角度解释了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地动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地制约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只有当非利息收入不引发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时,非利息收入才会促进银行利润率水平地提高.谭弦()引入衡量银行收入多样化程度地指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试图发现这两个指标与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之间地关系.最后得出地结论认为在我国现有环境下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并不合适,还应以提升存贷业务效率为当务之急.魏世杰,倪旎,付忠名(),利用标准误地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地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份额地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则表现出相反地效应.龚蓉()比较分析了年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地变化及务结构,认识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丰硕利润背后隐藏地巨大风险.但是其高利润仍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地最有力工具.段军山、苏国强()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地非利息收入地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最显着地是银行间国债指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债券价格弹性是,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货币供应弹性是.曹辰()应用非利息业务收益率来衡量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市场份额、外资银行进入、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需求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影响,借此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效率地受影响情况.、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学者主要从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以及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拓展研究. ()认为非利息收入实质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稳定性.他们认为由于转换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扩展非利息收入地服务所需要地固定成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非利息收入地波动性增加. ()选取年欧盟银行业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息收入地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地增加所抵消,但对稳定银行绩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进一步地研究证实了在美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加速发展地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其业务地多样化收益.等人()对欧洲银行业地风险与产品结构之间地关系做了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为手续费收入.通过分析年间家银行地数据,发现那些积极从事非利息业务地银行地风险要大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地银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银行地风险越高.等()考察了加拿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地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加拿大银行从事非利息业务地范围和规模在扩大,但并没有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地风险和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二)选题地理论意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就受到了一定地挑战.随着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面临程度更深、范围更大地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传统地利润增长方式面临越来越大地挑战.一般观点认为,利息收入具有显着地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坏账风险影响较大. 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务、结算业务、资产托管等高收益地中间项目相对安全、稳定且利润率更高.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收入地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贷业务高居主导地位.因此,为了降低营运风险、提高银行业绩、增加收入、提升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非利息收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非利息收入开始承担起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地重任.那么,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利息收入地发展又是受何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地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确定影响影响收入结构地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为防范银行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学地理论依据,可以为金融制度等地改革提供一定地参考.(三)应用前景随着金融体制地改革和银行业地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利差日益缩小.传统地存贷业务已经无法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地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地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影响因素地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革提供了一定地方向,便于相关银行找准自己所处地位置,通过改变或者提高相关性较高地可变因素来优化自身地收入结构,提升自身地综合竞争能力.二、研究地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一)研究地基本内容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地近年来地最新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因素,并提出观点.(二)研究地基本框架一、引言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地现状利息收入地概念及特点非利息收入地概念、特点及分类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地架构及特征(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转型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对策建议(五)、结论三、研究方法、步骤及创新点本文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地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地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对其地影响.(一)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通过相关数据整合成图表等,对我国收入结构及非利息收入结构变化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对各年份、各类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进行比较..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数据,研究对影响我国非利息收入地各个因素与反映收入转型效率指标地相关性及回归分析.(二)步骤.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整理思路.整理阶段:分析资料,为写作做准备.写作阶段:对于整理好地资料,运用研究方法地出结论.归纳总结,分析修改.(三)创新点对于非利息收入,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地研究成果,主要倾向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影响方面地研究,国外研究结果大多认为非利息收入地增加可以提高银行收益率,从而提高了银行地经营风险.在国内,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地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主要集中在对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地影响分析,也就是说对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地关系研究上.本文利用近年最新数据,通过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地因素,并提出观点.四、主要参考文献[]王新华、郭永强.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 []盛虎、王冰.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地影响研究[].财务与金融[]郑璇.我国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地对策[].山东大学硕士学位,[]彭峣. 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周好文、王菁.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波动性[].经济经纬,[]娄迎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地影响研究[].经济师,[]刘畅.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绩效影响地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赵冠宇.从资产组合理论地角度考察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波动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谭弦.银行收入结构与其收益风险关系[].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魏世杰,倪旎,付忠名.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家银行地经验 [].未来发展[]赫国胜、徐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分析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吴珣.我国商业银行地收入结构及其效率分析[].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李葛.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龚荣.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地变化分析[].商业时代,[]段军山,苏国强.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地影响影响因素研究[].上海金融,[]曹辰.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效率地实证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周开国、李琳.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地影响[].国际金融研究,[]张启迪.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地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同时也是提交给上级审批的一种书面报告,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一1.1课题背景和意义2019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协议III》,随;t银监会发布了《巾国银监会关于中P1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全面风险能力。

违约风险作为第一支柱内的重要内容,建立违约风险内部评级模型对银行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无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内部评级法,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独立估计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作为量化违约风险的关键参数之一,其有效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

能有效估算违约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抓住时机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在传统业务上,巾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本较少,因而不易获得贷款。

并且商业银行多采取“信贷配给”的信贷模式,信贷人为了减少坏账隐患,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融资困难。

但是近年来为了寻求业务的增长,供应链金融被我国众多商业银行人力发展。

作为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型金融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银行以及学术界重视。

银行为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会利用自身资源为核心企业挑选合适的中小企业,或者为部分中小企业配对强势的核心企业,这样既有利于双方企业经营发展,又增加了银行的业务。

但是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还并不成熟,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其中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更是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而违约概率测算是商业银行进行违约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

银行在挑选中小企业时需要合理的评估其违约风险。

在银行和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变成一种博弃行为。

尽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国内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传统的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管理的需要,违约风险评估的模型不完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观念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等。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金融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推进,金融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二、背景金融市场的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然而,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如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等。

这些因素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三、研究目标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对金融风险的概念、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量化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和政策建议,提出应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五、研究内容1. 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类型1.1 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点1.2 金融风险的分类和特征2. 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2.1 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2.2 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3. 应对金融风险的策略和措施3.1 政府角色和政策调控3.2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3.3 个人投资者的风险防范六、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预期本论文能够揭示金融风险对经济的潜在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研究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对于金融领域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政府制定金融政策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具有参考价值。

八、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是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法。

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doc

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doc

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2017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如何写呢?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有哪些重点呢?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的课题任务与目的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金融学毕业开题报告2017篇一:一、课题任务与目的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信用风险计量的现状;2、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特点实证分析;4、我国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的新思路。

二、调研资料情况上世纪xx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代信用度量模型与传统的信用度量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信用分析度量模型主要有四类,即KMV 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麦肯锡模型和CSFP信用风险附加法(Credit Risk)。

1. 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Metrics模型是世界上第一个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是由J. P. 摩根公司等于19xx年开发出的模型。

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为依据,运用VaR(Value at Risk)框架,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风险计算。

CreditMetrics 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属于盯市模型(MTM)。

2.麦肯锡模型。

麦肯锡模型是在CreditMetrics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移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通过蒙地卡罗模拟技术(a structured MonteCarlo simulationapproach)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级转移概率的变化。

麦肯锡模型克服了CreditMetrics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移矩阵固定不变的缺点,可以看作是对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种补充。

3. KMV模型。

KMV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

该模型将贷款看作期权,首先利用Black - 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 exercise point),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金融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金融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金融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学逐渐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热门学科之一。

金融学不仅涉及金融市场的运作,还关乎到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我们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金融问题,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开展金融学毕业设计,对某一具体的金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开题报告,我们可以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涉及金融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例如货币政策、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等。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来深入研究该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金融问题的一般特征和内在机制,而定量方法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和推论。

此外,我们还将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检验。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工作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阶段,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以了解当前关于该金融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

这将为我们的研究奠定基础,并帮助我们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方向。

2.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文献综述完成之后,我们将开始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各种来源,如金融市场的交易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

在数据收集完成之后,我们将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在数据处理完成之后,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

我们将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将以图表、表格等方式进行展示,以清晰地呈现结果。

4. 结论与讨论:在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完成之后,我们将进行结论与讨论,以总结研究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具体特点,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金融专业开题报告一、引言金融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的专业,它涉及到货币、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金融专业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发展背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背景金融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的货币交换和贸易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大幅增加,金融专业也成为了各大学院和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三、现状分析1. 就业形势金融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因为金融行业一直是全球经济的核心领域之一。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也可以进入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为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专业技能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对于金融市场的了解和敏锐的风险意识也是金融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

四、未来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的兴起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金融科技的兴起将会改变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对金融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2. 绿色金融的崛起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绿色金融成为了全球金融业的热门话题。

绿色金融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跨境金融合作的深入推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也日益密切。

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和法律法规。

五、结论金融专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发展前景广阔。

本科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金融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融学论⽂开题报告范⽂ ⼀、题⽬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融是现代经济的核⼼,没有现代的⾦融市场也就没有现代的⾦融经济,现代⾦融市场是现代⾦融经济的核⼼,⾦融学论⽂开题报告范⽂。

由于⾦融市场的存在,资⾦从资⾦富余⽅流向资⾦短缺⽅,从不能投⼊⽣产性⽤途的⼈⼿中转移到那些能够将其投⼊到⽣产性⽤途的⼈⼿中,通过这⼀过程经济效率得到提⾼。

⽽⾦融衍⽣⼯具在现代⾦融市场中的地位与作⽤更是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发展股指期货的同时,如何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市场风险,维护⾦融安全,保持⾦融稳定⼀直是国际⾦融界⾯临的重⼤课题。

进⼊⼀⼗世纪九⼗年代后,国际资本流动⽇益全球化,同时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融市场上的主导⼒量,从⽽对风险管理⼯具和⼿段提出了更⾼的要求。

在此背下,发达证券市场和新兴证券市场竟相开设股指期货交易,形成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交易热潮。

中国股票市场建⽴才⼗余年,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和不规范使得国内股市的股价在过去的⼗年中经常剧烈波动,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很⼤。

因此,中国股票市场⼗分迫切地需要⼀种能有效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融⼯具⼀⼀股指期货。

2002年以来,沉寂了数年的期货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

⼤品种的全⾯活跃,期货经纪公司牌照审价飙升,国际期货巨头频频造访寻觅合作等等,⽆不显⽰出我国期货市场的勃勃⽣机。

⽽近期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政府⼯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

由于开放式基⾦的推出,股票市场风险的加⼤,社保资⾦开始不断进⼊证券市场以及加⼊WTO等原因,使得市场对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越来越⾼。

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国内对它推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等等⽅⾯的研究已经汗⽜充栋了。

但我看来,由于中国已经加⼊WTO,经济全球⼀体化正在曲折的发展,种种⾦融产品进⼊中国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推出股指期货是顺势⽽为的选择。

既然发展股指期货是顺势⽽为的选择,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发展股指期货对商品期货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有效化解股指期货带来的种种正负⾯的影响?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融市场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个不可回避的重⼤问题。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

金融专业开题报告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金融专业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金融专业开题报告1 课题综述主要研究新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金融风险的管控问题一、研究背景和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一直是中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

一直以来,各国都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但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 在各国实施金融抑制政策、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固定汇率制崩溃、以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

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 分别于1986 年和1994 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

1996 年随着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开了步伐,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

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

加入WTO后,我们就要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虽然对中国金融市场我们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国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与其的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市场利率化,即接受市场利率实际上、某种程度已经自由化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和开题报告一、国外研究概况、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一)国外研究概况1、国研究概况在我国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致力于研究与非利息收入相关的中间业务,一类是直接通过研究我国非利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进行的。

从研究的落脚点来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类是专注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

王新华,郭永强(2005),通过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认识到:(1)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态势;(2)外资银行的外汇中间业务竞争优势明显;(3)外资银行单位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创利能力较强;(4)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强。

周好文、王菁(2008)、冠宇(2010)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问题。

周好文、王菁(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的下降是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下降和多样化收益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多样化收益是关键因素。

因为净利息收入波动性的下降不显着,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的增幅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值得高度关注的部分。

冠宇(2010)在上一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又更加精确地得出,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必须占比达到11%以上才能起到发挥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总风险的目的。

娄迎春(2008)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坚持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畅(2009)从多元化、围经济、金融创新等理论角度解释了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动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约因素和风险因素。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只有当非利息收入不引发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时,非利息收入才会促进银行利润率水平的提高。

谭弦(2010)引入衡量银行收入多样化程度的指标DIV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UN,试图发现这两个指标与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

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我国现有环境下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并不合适,还应以提升存贷业务效率为当务之急。

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标准误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的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

龚蓉(2011)比较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及务结构,认识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丰硕利润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但是其高利润仍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力工具。

段军山、国强(2011)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最显着的是银行间国债指数,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债券价格弹性是-9.28%,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货币供应弹性是 6.13%.辰(2011)应用非利息业务收益率来衡量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市场份额、外资银行进入、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效率和市场需求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借此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效率的受影响情况。

2、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学者主要从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以及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拓展研究。

De Young and Roland(1999)认为非利息收入实质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稳定性。

他们认为由于转换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扩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成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增加。

Smith R and Wood G(2003)选取1994-1998年欧盟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息收入的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对稳定银行绩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Stiroh (2006)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在美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其业务的多样化收益。

Laetitia等人(2007)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与产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为手续费收入。

通过分析1996-2002年间734家银行的数据,发现那些积极从事非利息业务的银行的风险要大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银行的风险越高。

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的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加拿大银行从事非利息业务的围和规模在扩大,但并没有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面临程度更深、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各大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增长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利息收入具有显着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坏账风险影响较大。

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务、结算业务、资产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间项目相对安全、稳定且利润率更高。

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贷业务高居主导地位。

因此,为了降低营运风险、提高银行业绩、增加收入、提升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非利息收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转型。

非利息收入开始承担起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任。

那么,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又是受何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确定影响影响收入结构的因素、方式和程度。

其次,它为防银行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应用前景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业的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利差日益缩小。

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关银行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改变或者提高相关性较高的可变因素来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容及基本框架(一)研究的基本容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近年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一、引言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2.1 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点2.2 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3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架构及特征(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3.1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转型的影响因素3.2 实证分析(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五)、结论三、研究方法、步骤及创新点本文通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1.描述性分析,通过相关数据整合成图表等,对我国收入结构及非利息收入结构变化现状进行分析。

2.比较分析,对各年份、各类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进行比较。

3.实证分析,利用相关数据,研究对影响我国非利息收入的各个因素与反映收入转型效率指标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二)步骤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整理思路2.整理阶段:分析资料,为写作做准备3.写作阶段:对于整理好的资料,运用研究方法的出结论4.归纳总结,分析修改。

(三)创新点对于非利息收入,国外学术界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主要倾向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结果大多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银行收益率,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国,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主要集中在对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也就是说对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研究上。

本文利用近年最新数据,通过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四、主要参考文献[1]王新华、郭永强。

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J]. CHINA URBAN FINANCE.2005,7:22-23[2]盛虎、王冰。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务与金融2005,5:8-15[3]璇。

我国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的对策[D].大学硕士学位,2006[4]峣。

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2006[5]周好文、王菁。

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J].经济经纬,2008,4:155-158[6]娄迎春。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8,4:240-241[7]畅。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C].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2009,5[8]冠宇。

从资产组合理论的角度考察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2010,5 [9]谭弦。

银行收入结构与其收益--风险关系[C].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010,5[10]世杰,倪旎,付忠名。

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40家银行的经验[J].未来发展2010,2:51-55[11]赫国胜、徐洁。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分析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0,12:86-92[12]吴珣。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及其效率分析[D].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3]。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研究[C]. 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0,4[14]龚荣。

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分析[J].商业时代,2011,24:60-61[15]段军山,国强。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2011,5[16]辰。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效率的实证研究[C].大学硕士学位,2011, 4[17]周开国、琳。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 5:57-66[18]启迪。

中美商业银行同质化与差异化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39-40[19]De Young, Rand Roland, K. Product Mixand Earnings Volatility at Commercial Banks: Evidence from a Degree of Leverage Model[R].Working Pap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Research Department,1999: 99-106[20]Smith R and Wood G. Non-Interest Income and Total Income Stability, Working Paper[D]. Bank of England, 2003.[21]Stiroh, K. J., 2006. A Portfolio View of Banking with Interest and Noninterest Activities [J]. Jou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06,38:1351-1361.[22]LEPETIT L. Bank income structure and risk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J].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 2007 ,31( 1): 1 - 21 .[23]Calmes and Ying Liu Financial structure change and banking income:A parison [J].Journal of Intemational Finaneial Markets Volume19 Issuel February2009:128 -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