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华亭县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现状分析(1)

华亭县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现状分析(1)

华亭县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现状分析(2011年3月29日)一、基本情况华亭县地处关山东麓,属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地处六盘山青年皱褶山区及东部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起伏不平的黄土丘陵和土石群山组成的地形。

辖5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省级工业园区,有1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5万人。

全县总面积1182.6平方公里,群山丘陵沟壑区占92.6%,海拔在1226~2748.6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多年平均气温7.9℃,多年平均降水量607毫米。

境内主要河流有策底河、黎明河、西华河、南川河、砚峡河、黑河、上关河、麻庵河。

水资源总量为2.192亿立方米,其中县域内自产地表水为1.245亿立方米,入境地表水0.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58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1252立方米,略高于全省人均水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

截止2008年底,共有耕地41.75万亩,人均3.38亩,其中水浇地2.09万亩,人均0.21亩,亩均水资源量253立方米。

农村需水量1596.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250万立方米,人畜饮水量506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水利项目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县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鼓足干劲,艰苦奋斗,水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水利水保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以灌溉、防洪、供水为主的水资源保证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初步解决了部分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建国以来水利水保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期。

我县率先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有效缓解了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水资源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农村供水方面,2004年以前,先后投资649.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07.5万元,地方配套241.53万元),建成了马峡、山寨、西华、黎明、策底、南川6处小人饮工程;2005年—201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4387.51万元,先后建成了牛舌堡水厂、红崖山水厂、东华镇塌陷区3处大型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其中,牛舌堡水厂国家2005年—2007年下达五批建设任务,共完成了五期工程,完成投资154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36万元,县财政配套505万元),日供水能力2980立方米,解决了5乡(镇),37村221社,7840户36059人,17239头畜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红崖山水厂2006年—2009年国家下达了六批建设任务,共完成了五期工程,完成投资2197.5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29.8万元,省财政配套542万元,县财政配套325.71万元),日供水能力2730.35立方米,解决了3乡4镇1个开发区,52个行政村,264个社,11125户,470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东华镇塌陷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国家2009年—2010年底下达了二批建设任务,共完成了二期工程,完成总投资64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63万元,省级配套79万元,县财政配套107万元),日供水能力1068.84立方米,解决了2镇,3村,20个社,2361户,1060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年级作文】我的家乡——华亭_6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的家乡——华亭_6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的家乡——华亭_600字我的家乡华亭是一个美丽的小城,位于甘肃省西安市。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华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已有2500多年历史。

在战国时期,华亭是秦国和赵国的边界城市,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

如今,我们还可以在华亭古城遗址中看到它的痕迹。

古城的墙壁矗立在山坡上,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

在城墙上走一圈,可以看到迷人的风景。

另一个著名的景点是华亭石窟,它位于城市的南面。

这是一个有着1400年历史的佛教石窟群。

在石窟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它们都是古代艺术的杰作。

每年,许多游客都会来到华亭石窟,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华亭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华亭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拥有许多迷人的美景。

有一个叫做天坛的地方,它是华亭的最高点,也是一个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绝佳位置。

华亭还有许多溪流和湖泊,比如有“牛角湖”,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每年春天,当花朵盛开,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华亭的人们热情友好,他们喜欢招待客人,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家乡风土人情。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华亭旅行,遇到一个叔叔,他带我参观了他的农田。

他告诉我如何种植庄稼,如何照顾农作物。

我很感激他的帮助和热情好客。

华亭是一个美丽的小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爱我的家乡,我为华亭感到骄傲。

每当我离开华亭时,我总是怀念家乡的美景和朋友们。

我相信,华亭会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人们来这里欣赏它的美丽。

甘肃省华亭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甘肃省华亭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 甘 肃省华 亭县 的资 源优势在 于其境 内有很 丰富的矿 产资 源 , 煤炭 工业基础雄 厚 , 县域 内城 乡发展 差距 大 , 业“ 但 农 短腿 ” 问题 比较 突 出, 且工农 业的发展存 在很 多问题 , , 因此 华亭县的 经济发展 首先 要 以工业 为 突破 口, 以工 哺农 、 以城 带农 , 县域 经 济的发 展 发挥 重 为 要 的支撑 带动 作用 。 关键 词 甘 肃省 ; 县域 经济 ;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 号 F 2 文 献标 识码 A 37 文 章编号 01 — 6 1 ̄ 73 —1 8 0 5 7 6 1 ( )3 0 7— 【 8 2
b y
ctbl c l ,n iw y叫 idsl 毗 atll i t ye u ol i t s a, y nh ti a py n lt sl
i i f f t r mco 0 n
cut eoo ydvl m n. on cnm ee p et y o
vw0d G∞ sl rvn e C u t c nmy;rp s rs IP ie  ̄ o nyeo o e Po oe
1 甘肃省 华亭县基 本情况概 述 华亭 县 位 于陕 甘 宁 三 省 交 汇 处 , 于 西 ( ) ( ) 位 安 兰 州 银 ( ) 川 经济 带 的 中心 区域 , 与甘 肃省 的天 水 、 阳 、 庆 陇南 , 西 陕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 A h i Junl f nu 岍 . c.07 3 {3 :0 8 0 8 Si20 ,53 )187—18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 任校对
李洪
பைடு நூலகம்
甘 肃省 华 亭 县 县域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桑棕楠, 魏永红 (肃 业 学甘 兰 37 甘 农 大 ,肃 州70) (0 )

草畜产业投资者的热土——华亭

草畜产业投资者的热土——华亭

草畜产业投资者的热土——华亭一、华亭县经济资源情况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关山东麓,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西(安)兰(州)银(川)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全县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总面积1183平方千米,总人口万人。

华亭矿产资源富集,物产富饶,工业基础雄厚,素有陇东“煤城瓷镇”之称。

矿区煤炭储量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是全国13个产煤基地、西北3大产煤基地之一,也是甘肃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产业开发的核心区。

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多发烧量,低灰、低硫、低磷)的良好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

境内硅石、陶土、坩泥、石英砂、石灰石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较大。

相传二千年前已有开采、制陶生产,用坩泥制作的砂器始于唐朝。

华亭农业特色鲜明,具有种养历史悠长、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光热、水资源较为丰硕,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草丰林茂,是奶牛等草食畜的适生区,被列为甘肃优质草畜产业、中药材和干果生产基地。

华亭气候温润,山川秀美,名胜遍及,人文荟萃。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半湿润性气候使得华亭降雨丰沛,林丰草茂,年平均气温8.9℃,年均降雨量644.7毫米,平均海拔1300米,夏无盛暑,冬无酷寒。

关山支脉散布全县,山川相间,河溪密布,年总径流量亿立方米,现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地万亩,丛林覆盖率达%。

华亭是关陇通往西域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境内前人类遗址、古墓葬群、石窟石雕名名胜地和古动物化石点多达106处,拥有著名的风光名胜区关山莲花台和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是中国第一座祭祀黄帝的轩辕庙,被誉为“秦皇祭天第一坛”,也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另外,还有北魏名窟石拱寺、天外飞来仙姑山等近百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独特,人文积淀深厚,开发前景广漠。

华亭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

宝中铁路和两条省级干线公路横穿境内,北距平凉市55千米,西至兰州395千米,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千米,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中国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华亭县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中药资源,然而,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分析华亭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华亭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中药材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华亭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包括川贝、甘草、柴胡等。

然而,由于传统的采集方式和加工工艺,许多中药材的采收量较低,利用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2. 中药材产业链不完善。

华亭县中药材产业链条过于简单,主要以采集、初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环节。

这导致中药材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缺乏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

华亭县中药材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这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

4. 中药材品牌建设滞后。

华亭县中药材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宣传和推广力度,没有形成与自身资源和技术实力相匹配的知名品牌。

二、华亭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建议1.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华亭县应建立中药材资源清单,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和种植计划,加大良种引进和培育力度,保护和利用好中药材资源。

2. 优化中药材产业链条,促进深加工。

华亭县应鼓励企业进行中药材深加工,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保健品等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建立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

华亭县应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制定中药材质量检测标准,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4. 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华亭县中药材企业应增加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渠道,提升中药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华亭县情

华亭县情

综合概况政区位置:华亭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政区沿革:华亭历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因皇甫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华亭县。

1958年12月撤县并入平凉市。

1962年恢复华亭县至今。

现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101个行政村,27个社区。

人口及面积: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18.67万,6202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13万,20675户。

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

管理机构及干部构成:2011年底,全县共有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429个,干部7342名,其中妇女干部3065名,少数民族干部484名。

设基层党委26个,党工委3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419个,有党员10717名。

自然特征: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性气候。

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7.7℃,降雨量796.7mm,平均海拔1300米。

河流交叉纵横,汘河、汭河等4条河流源于本县,年总径流量2.19亿立方米。

资源特点:素有“煤城瓷镇”之称。

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

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良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

境内林草丰茂,植被良好,植物种类达400多种,规模种植的大黄、独活、当归、党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野生中药材208种,天然林和人工林地12.9万亩,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7.7%。

基础设施:华亭交通便利,北距平凉市55公里,西至兰州市395公里,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公里。

境内公路总里程658.8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煤炭铁路专用线和140万吨的铁路集运站。

辖区“七纵六横十四个出口”的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站点全覆盖。

加强华亭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1

加强华亭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1

加强华亭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华亭县水务局(2010年11月20日)华亭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县,农业生产作为全县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全县的经济支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力度,始终坚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民生、改善民生的重点投资领域。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华亭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3万户13.3万人,占总人口的73.8%。

全县现有耕地41.7万亩,其XX地面积36.9万亩,人均耕地3.17亩。

截止目前,全县农田灌溉总面积达到3.14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3.05万亩,林地果园灌溉面积0.09万亩。

共建成引水灌溉渠道工程15处,分别为西华北干渠、南干渠、南塬渠;东华的黎明渠、南村沟渠;策底红旗渠、东风渠;河西向阳渠、建沟渠、新西渠;马峡赵庄渠;上关北干渠。

渠道全长74.55km,其中干渠54.35km,支渠20.2km,有效灌溉面积1.53万亩,保灌面积0.95万亩。

修建王峡口水库、石堡子水库、小川水库、车厂沟水库、四条岭水库5座水库,总库容981.5万m3,有效灌溉面积1.01万亩,保灌面积0.81万亩。

建成西华龚阳提灌站,有效灌溉面积0.27万亩,保灌面积0.2万亩。

配套机电井102眼,其中:电井66眼,机井36眼,有效灌溉面积0.18万亩,保灌面积0.17万亩。

建成黎明川现代农业示X园节水灌溉示X工程、西华节水增效示X工程、神水路蔬菜基地供水设施配套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72万亩,其中:喷灌面积0.3万亩,微灌面积0.056万亩,低压管灌面积0.35万亩,渠道防渗面积1.68万亩,其它节水灌溉面积0.33万亩。

华亭县基本情况

华亭县基本情况

华亭县基本情况政区位置:华亭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政区沿革:华亭历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因皇甫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华亭县。

1958年12月撤县并入平凉市。

1962年恢复华亭县至今。

现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101个村,26个社区。

人口及面积:2012年底,全县总人口18.55万人,62254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19万人。

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

管理机构及干部构成:2012年底,全县共有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435个,干部7020名,其中妇女干部3152名,少数民族干部529名。

设基层党委26个,党工委4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519个,有党员11302名。

自然特征: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性气候。

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7.8℃,降雨量579.6mm,海拔1226米—2748米。

河流交叉纵横,汘河、汭河等4条河流源于本县,年总径流量1.65亿立方米。

资源特点:素有“煤城瓷镇”之称。

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

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良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

境内林草丰茂,植被良好,植物种类达400多种,规模种植的大黄、独活、当归、党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野生中药材208种,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7.7%。

基础设施:华亭交通便利,北距平凉市55公里,西至兰州市395公里,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公里。

境内公路总里程658.8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煤炭铁路专用线和140万吨的铁路集运站。

辖区“七纵六横十四个出口”的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站点全覆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
政区位置:华亭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政区沿革:华亭历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因皇甫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华亭县。

1958年12月撤县并入平凉市。

1962年恢复华亭县至今。

现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101个村,26个社区。

人口及面积: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18.77万人,63181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59万人。

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

管理机构及干部构成:2013年底,全县共有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462个,干部7542名,其中妇女干部3037名,少数民族干部491名。

设基层党委26个,党工委6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527个,有党员11630名。

自然特征: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性气候。

境内山川兼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7.8℃,降雨量579.6mm,海拔1226米—2748米。

河流交叉纵横,汘河、汭河等4条河流源于本县,年总径流量1.65亿立方米。

资源特点:素有“煤城瓷镇”之称。

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
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

华亭煤炭具有“三高三低”(高挥发性、高化学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良品质,是优质的动力、气化和化工用煤。

境内林草丰茂,植被良好,植物种类达400多种,规模种植的大黄、独活、当归、党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野生中药材208种,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7.7%。

基础设施:华亭交通便利,北距平凉市55公里,西至兰州市395公里,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公里。

境内公路总里程658.8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煤炭铁路专用线和140万吨的铁路集运站。

辖区“七纵六横十四个出口”的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站点全覆盖。

水利水保设施不断加强,有中小水库5座,年供水能力2150万立方米。

在全市率先实施了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自来水化县。

邮电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1.5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通讯网,互联网延伸到乡村一级,移动通讯和供电网络覆盖全县。

城镇化率达到45.2%,中等工业化、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加快建设。

发展概况:2013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9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5.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6.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16.9元和5535.2元。

先后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先进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县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工业:紧紧围绕打造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着力优化结构,促进转型。

先后建成了华砚1000万吨/年矿井、砚北600万吨/年选煤厂、华亭发电公司2×13.5千瓦煤矸石电厂、中煦60万吨/年甲醇厂等一批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户。

20万吨聚丙烯、矿用机械制造、建筑陶瓷生产线、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加快实施,“一区五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以煤电、煤化工为龙头,建材、陶瓷、电瓷、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规模优势突出的地方工业体系牢固确立。

2013年原煤产量1318.12万吨,甲醇40.53万吨,发电量20.66亿千瓦时,实现工业增加值49.02亿元。

农业:现有耕地41.5万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盛产核桃、大黄、独活,是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被列为甘肃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中药材、干果生产基地。

“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核桃”地理商标通过国家核准注册,建成了全国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县,进入了全省养牛大县、药材种植大县和蔬菜大县行列。

全县核桃、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3万亩、8.07万亩和7.01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7.49万头,出栏6.84万头。

人文自然景观:华亭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存古人类遗址64处,古墓葬群10处,石窟石雕达19处,馆藏珍贵文物986件。

国家级森林公园莲花台、风光绮丽的五台山、规模宏大的石佛群和石拱寺、神奇的海龙洞、药王洞、仙姑山等景点,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秀美如画、景色宜人的莲花湖公园、双凤山公园和米家沟生态园先后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命名,石堡子至莲花台“一线十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莲花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创建工作进展良好。

全县正在围绕以华亭县城为核心,以省道304线为轴线,以西部关山生态旅游和东部绿色工业旅游为两翼的“一心一轴两翼”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关山休闲避暑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