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修改病句专题(共43张PPT}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句子总复习(修改病句、扩句缩句句型转换)(共45张PPT)

7.分类不当。 把不是一类的 归为了一类。
例:
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 黄瓜、毛豆、扁豆等蔬菜。
分类不当
❖ 1.“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 大合唱。
❖ 2.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 3.妈妈买了水果、桔子、苹果和薯片。
❖ 4.今天来了许多少先队员和小学生。
8.表意不明。 意思表达的不 清楚,使人误 导。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 放的花蕾吗?
❖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就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难道书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
❖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3、人生还有比这更好的生存方式和得到幸 福、成功、辉煌的方法吗?
❖ 人生没有比这更好的生存方式和得到幸福、 成功、辉煌的方法了。
得了成绩。 我们取得了成绩。
缩句和扩句的区别:
不同点
相同点
扩句
把短句子写 成长句子。
缩句 把长句子写 成短句子。
在改写的过
程中,都不能 改变句子原来 的意思。
句型转换
句子句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反问句 设问句 转述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 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 者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 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能、怎么、 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 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 我们 有三个学校的老师都来参 加了活动。
1.三所不同的学校。 2.同一所学校的三位老师。
表意不明
❖ 1.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的 错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病句修改(共47张ppt)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 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信。
2020/6/13
病句专项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 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 是“索尼公司的产品”。
病句专项
5.两面失衡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两面对一面,前面是两面,后面是一面。 是否努力学习是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020/6/13
病句专项 6.不合事理
示例:漆黑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既然有明月,夜空也就不漆黑一片。
2020/6/13
病句专项
2020/6/13
病句专项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 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束性。如果违背这些规 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2020/6/13
病句专项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 还回响在我耳边。
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动听的歌声, 还回响在我耳边。
缺少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成了 状语,去掉“通过”或“对”。
2020/6/13
病句专项
2.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2: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
2020/6/13
病句专项 2.句子成分残缺
示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
B.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 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中考语文复习公开课修改病句专题课件【优质PPT】

2021/9/8
15
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
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 病的 。
二提: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
(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
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 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
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
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
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2021/9/8
23
练习: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2、国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D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
竞赛。
2021/9/8
22
实 战 演 练(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D )
。
第 句,修改意见:
。
② 将“提升自我“与“增长知识”位置对调
④删去“和生活”
2021/9/8
21
实 战 演 练(四)
3、没有语病的是( ) D
A.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 的知识。 B.讲台一边站着一位同学。 C. 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 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详细地介绍。
2021/9/8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病句的修改(共31张PPT)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 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 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 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D.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 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调 到“新出土的”后面)
【解析】D.搭配不当,“开展”和“热潮”搭配不当,可把“开 展”改成“掀起”;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成分残缺】
例: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的语文成绩很快有了进步。
(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谓语残缺。
例:在非洲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病句类型
【常见语病类型】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句式杂.多项定语的语序不当。(名词修饰语次序不当)
例:他是一位优秀的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
例: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的新出土的一艘古船。 (分析:定语排列不当。“古船”前三个定语顺序应该为“一艘”“新出土 的”“宋朝时期的”。)
【解析】B.语序不当,应改为“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眼睛”不能“集中”,应
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扩大”与“发展”搭配不当。)
2023年中考复习:病句修改 课件(51张PPT)

30
七、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 不清。
例:作品内容简介包括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 介绍。 (“作品内容简介包括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与“作品内容简 介应从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两句杂糅,任选其 一即可) 1.据银监会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 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2. 宁泽涛在世锦赛夺冠,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宾语 定义:宾语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回答“谁”或“什么”
1、这就叫做信息。 2、我很尊敬他。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服
务的手段。
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人们促进了大量品种的繁殖。
(1)缺主语 例:1.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 密不可分。 (“随着……,使……”介词掩盖了主语,造成句子成分残缺)
25
例:(6)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复杂状语的排列顺序大致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 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范围或频率、程 度的副词+表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该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 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例:(7)主客倒置。 例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因为“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是很熟悉的 (8)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如: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因为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所以“不但”应移到句首。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常见病句类型讲解 课件(共25张PPT)

解析:
A(B.“原因是由于”语义重复,“原因”和“由于”可删掉一个。
C.“吴京凭借《战狼2》的精彩表演,技压群芳”错,“吴京”是男演员,跟“技压群芳”不能搭配;
“男主角”后缺少宾语“奖”。
D.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或者“使;“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美”语序不当,可改为“山更绿、
水更清、天更蓝”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常见病句类型复习
一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词序不当
示例: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分析: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2、主客颠倒
示例: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分析: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示例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两句意思凑在 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示例2:实验中学荣获“先进学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的原因是”与“……是……的结果”杂糅。)
示例3:老师把他掉在地上的笔给捡了起来。 (“把字句”与“被字句”杂糅在一起。)
示例: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分析:可删除“通过”或“使”) (2)缺少谓语
示例: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3)缺少宾语
示例: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分析: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三 成分残缺/赘余
六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 他是幸免的一个。)
A(B.“原因是由于”语义重复,“原因”和“由于”可删掉一个。
C.“吴京凭借《战狼2》的精彩表演,技压群芳”错,“吴京”是男演员,跟“技压群芳”不能搭配;
“男主角”后缺少宾语“奖”。
D.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或者“使;“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美”语序不当,可改为“山更绿、
水更清、天更蓝”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常见病句类型复习
一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1、词序不当
示例: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分析: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2、主客颠倒
示例: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分析:主体“我”,客体“数学”,改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示例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两句意思凑在 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示例2:实验中学荣获“先进学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的原因是”与“……是……的结果”杂糅。)
示例3:老师把他掉在地上的笔给捡了起来。 (“把字句”与“被字句”杂糅在一起。)
示例:通过这次谈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分析:可删除“通过”或“使”) (2)缺少谓语
示例: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3)缺少宾语
示例: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分析: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 才通顺。)
三 成分残缺/赘余
六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 他是幸免的一个。)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类型及解题技巧课件(共41张PPT)

针对训练
• • • (1)鉴于校园踩踏事件多次发生,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排查安全,及时进行整改。 在“安全”后面加“隐患”。 (2)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 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删去“通过”或“让”。 (3)红色旅游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各地努力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 俗旅游、乡村旅游相融合。 在“方向”后面加上“转变”。 (4)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一起歌舞狂欢。 在句末加上“的画面”。 (5)“打字通”输入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在“输入”后面加上“具有”。 (6)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不足”后加“的问题”。 (7)在两次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员的奋力拼搏,再次拿到了男子团体冠军。 将“经过运动员的”改为“运动员经过”。 (8)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在句末加上“的机会”。 (9)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 人物。 在句末加上“的工作”。
针对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 (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将“如果”移至句首。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中国青年”调换位置。 (3)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将“当年”移至“使用”之前。 (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将“一连串”移至“事情”之前。 (5)作为市长,他不仅关心每家每户小老百姓的冷暖,而且还关心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将“每家每户小老百姓的冷暖”和“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调换位置。 (6)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保障和尊重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 将“保障”和“尊重”调换位置。 (7)首汽集团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将“第一家”和“国内”调换位置。 (8)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将“集资铸成”和“提出倡议”调换位置。 (9)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存在。 将“存在”移至“活跃”之前。 (10)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将“一件”和“用”调换位置。
中考复习课件:修改病句 (48张ppt)

病因6:词序不当
词序: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 每一个词语在句子中都有它特点的位置,离开了自 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
词序不当的3种类型:1.主客倒置(主动者与被动者颠倒)。 2.事情的先后顺序颠倒。 3.修饰词的对象弄错。
五、词性
歧义句的命题规律:
例句:1.我要煮鸡蛋。
2.房门没有锁。
成绩不能用改善,只能提高。
例句解析 2. 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人不能是习惯。 正确答案: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例句解析 例2. 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中心语与修饰语搭配不当)
人不能是习惯。 正确答案: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常见的类型有:
例3:在联欢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表演。(一动双宾)
常见的类型有: 1.搭配不当。
就是在指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 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
例1: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成绩不断改善。(主谓宾搭配不当)
成绩不能用改善,只能提高。
病因2:成分残缺
一、缺主语:①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一致,可以省略一个。 ②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两个主语都不能省。
例1:我因为考试没及格,我被妈妈暴打了一顿。(两个句子主语一致)
例2:奶奶生病了以后,小明生活十分艰苦。 (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
缺主语例句
例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珍惜粮食”的道理。 例2:经过车辆尾号限行措施,让成都的交通状况改观了很多 例3:随着“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令当地的街道干净了许多。 例4:因为学习成绩好,使小明变得骄傲。
歌声可以听,但是舞蹈只能看。
例1: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被有关单位采用。 例2:他统一安排现场会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例3: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例4: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解析】“只要”与“才”不搭配,应该把 “只要”改为“只有”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包括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几种情况。主 要由两种情况造成:一种是误用介词或动词“使”,导致句子 成分残缺;一种是由复杂的偏正主语作句子成分,这个短语的 中心语前有很长的修饰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把中心丢掉。
【解析】在复句中,前后两 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 应放在前一个分句的主语后面;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在 前一个分句的主语前面。所以 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 “不但”和“他”调换位置。
二、搭 配 不 当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 不符合语言习惯。
常见的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主语残缺
【例】: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成绩提高了。
【解析】介词误用, 掩盖了主语,应删去“通过”或 “使”。
【例2】在老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例3】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 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缺谓语
【例】 政府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 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因此,只有在 “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通顺。
缺宾语
【例】 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解析】 应在“同桌共读”后面添加相应的 宾语“的情景”。
四、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混杂在 一个句子中,造成语句不通顺,语意不明。
【例】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 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解析:“主要成分是……”或 “是……配制而成的”选用其中一 个句式
主客体颠倒
【例】: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 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本句中“他”是主 体,“山山水水”是客体。陈 述主体时,应为“主体对客体 太熟悉了”。所以应该把“对” 放到“这里”前面。
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句中的并列短语一般是:先后、轻重主次等语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 短语的顺序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
中考病句最常见类型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四、句式杂糅 五、表意不明 六、不合逻辑 七、重复啰嗦 八、前后矛盾
一、语 序 不 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 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语病。常见的语序不 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个定语语序不当 (2)多个状语语序不当 (3)主客体颠倒 (4)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多个定语语序不当
多个定语语序一般是:【表 领 属 性 的 或 时 间 处 所 的 词 或 短 语 】 +
【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
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注意带“的”定语应放在不带
“的”定语前。
【例】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 “夜深人静”是表时间的短语语。“想起”是 动词,“一连串”是形容词性短语,“发生”是动 词,“事情”是名词。所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 么也睡不着。
主谓搭配不当
【例】 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解析】主语“生活水平”和谓语“改善”搭配不当,“改善”应改为 “提高”。
动宾搭配不当
【例】 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
【解析】“注视”与“报告”不搭配,应该把“注视”删去。
主宾搭配不当
【例】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句末应该加“之一”。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 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解析】修饰语“连滚带爬”与“脚步声”不搭配,应该把“连滚带爬”改为 “凌乱”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例】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后面“是否”从两方面说,前面却只从“提高”一方面说,显然就不 合适了。
关联词搭配不当
多个状语语序不当
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表目的或原 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 语+表情态的词或短语。注意,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 语前。
【例】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解析:
“在休息室里”是表处所的短语, “热情地”是表情态的短语。所以,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代表 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
【例】: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只有这样做,才能写 出好作文。
解析:本句并列词语语序不 当。“运用”“积累”“整理” 三个词语,首先应该是“积 累”,然后才能“整理”,最 后是“运用”。因此,正确的 语序应该是把“运用”放到 “整理”的后面。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常见的句式杂糅的错例
是由于……的结果 经过……下 是出于……决定的 借口……为名 有……组成 由于……下 围绕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本着……为原则 以……即可 为了……为目的的 对于……问题上 靠的是……取得的 原因是……造成的
(应该是“由于……”;或 “是……的结果”) (应该是“经过……”; 或“在……下”) (应该是“出于……”;或“是由……决定的”) (应该是“借口……”;或“以……为名”) (“有……”;或“由……组成”) (“由于……”;或“在……下”) (“围绕……中心”;或“以……为中心”) (“大多是……”;或“以……为主”) (“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以……为宜”;或……即可”) (“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原因是……”;或“是由……造成的”)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 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包括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几种情况。主 要由两种情况造成:一种是误用介词或动词“使”,导致句子 成分残缺;一种是由复杂的偏正主语作句子成分,这个短语的 中心语前有很长的修饰语,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把中心丢掉。
【解析】在复句中,前后两 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 应放在前一个分句的主语后面; 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放在 前一个分句的主语前面。所以 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 “不但”和“他”调换位置。
二、搭 配 不 当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 不符合语言习惯。
常见的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主语残缺
【例】: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成绩提高了。
【解析】介词误用, 掩盖了主语,应删去“通过”或 “使”。
【例2】在老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例3】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 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缺谓语
【例】 政府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 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因此,只有在 “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通顺。
缺宾语
【例】 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解析】 应在“同桌共读”后面添加相应的 宾语“的情景”。
四、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混杂在 一个句子中,造成语句不通顺,语意不明。
【例】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 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解析:“主要成分是……”或 “是……配制而成的”选用其中一 个句式
主客体颠倒
【例】: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 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本句中“他”是主 体,“山山水水”是客体。陈 述主体时,应为“主体对客体 太熟悉了”。所以应该把“对” 放到“这里”前面。
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句中的并列短语一般是:先后、轻重主次等语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 短语的顺序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
中考病句最常见类型
一、语序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四、句式杂糅 五、表意不明 六、不合逻辑 七、重复啰嗦 八、前后矛盾
一、语 序 不 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 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语病。常见的语序不 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多个定语语序不当 (2)多个状语语序不当 (3)主客体颠倒 (4)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多个定语语序不当
多个定语语序一般是:【表 领 属 性 的 或 时 间 处 所 的 词 或 短 语 】 +
【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
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注意带“的”定语应放在不带
“的”定语前。
【例】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解析: “夜深人静”是表时间的短语语。“想起”是 动词,“一连串”是形容词性短语,“发生”是动 词,“事情”是名词。所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 么也睡不着。
主谓搭配不当
【例】 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解析】主语“生活水平”和谓语“改善”搭配不当,“改善”应改为 “提高”。
动宾搭配不当
【例】 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英雄的报告。
【解析】“注视”与“报告”不搭配,应该把“注视”删去。
主宾搭配不当
【例】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句末应该加“之一”。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 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解析】修饰语“连滚带爬”与“脚步声”不搭配,应该把“连滚带爬”改为 “凌乱”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例】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后面“是否”从两方面说,前面却只从“提高”一方面说,显然就不 合适了。
关联词搭配不当
多个状语语序不当
一个句子有多个状语,它们的正确次序一般是:表目的或原 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词语或短语+表范围程度的词或短 语+表情态的词或短语。注意,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 语前。
【例】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解析:
“在休息室里”是表处所的短语, “热情地”是表情态的短语。所以,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代表 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
【例】:我们要善于运用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只有这样做,才能写 出好作文。
解析:本句并列词语语序不 当。“运用”“积累”“整理” 三个词语,首先应该是“积 累”,然后才能“整理”,最 后是“运用”。因此,正确的 语序应该是把“运用”放到 “整理”的后面。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常见的句式杂糅的错例
是由于……的结果 经过……下 是出于……决定的 借口……为名 有……组成 由于……下 围绕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本着……为原则 以……即可 为了……为目的的 对于……问题上 靠的是……取得的 原因是……造成的
(应该是“由于……”;或 “是……的结果”) (应该是“经过……”; 或“在……下”) (应该是“出于……”;或“是由……决定的”) (应该是“借口……”;或“以……为名”) (“有……”;或“由……组成”) (“由于……”;或“在……下”) (“围绕……中心”;或“以……为中心”) (“大多是……”;或“以……为主”) (“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以……为宜”;或……即可”) (“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原因是……”;或“是由……造成的”)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 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