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一实词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观沧海》曹操1.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 夕阳西.下:名词作状语,向西。

2. 断肠..: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人在天涯《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1.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1. 期日中:约定在正午时分。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 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3.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4.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舍弃。

去,离开。

6. 友人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7. 下车引之:拉,牵拉。

8.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习,温习。

2.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6.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10.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1.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1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实词及例句集录一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实词及例句集录一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文言文实词及例句集录一(一)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集录重点实词例句意思1.习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那么?〕复习,复习2.愠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那么?〕生气,发怒3.罔学而不思那么罔。

〔?〈论语〉十那么?〕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殆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十那么?〕有害5.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那么?〕真诚,老实6.闻村中闻有此人。

〔?桃花源记?〕听说7.长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增长,振作8.襄夏水襄陵。

〔?三峡?〕上9.疾不以疾也。

〔?三峡?〕快10.调调素琴。

〔?陋室铭?〕调弄,这里指弹〔琴〕11.濯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洗涤12.宜宜乎众矣。

〔?爱莲说?〕应当13.拂行拂〔fú〕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违犯14.恒人恒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常15.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现16.入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内17.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攻打18.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个人专有19.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虚报20.鼓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击鼓进军21.驰公将驰之。

〔?曹刿论战?〕驱车〔追赶〕22.辙下视其辙。

〔?曹刿论战?〕车轮轧出的痕迹23.轼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24.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战胜25.盈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6.靡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倒下27.讽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奉劝28.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奉劝,使之改正错误29.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偏爱30.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归纳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___:(1) 形容词,指安定、安逸。

例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形容词,指安稳、稳定。

例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 疑问代词,表示“怎么”。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 动词,指养育。

例如:衣食所安,不敢专横,必须分给人。

2.把:动词,指拿、持。

例如:把酒话桑麻。

3.比:(1) 动词,指挨着、对着。

例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指比作。

例如:每自比于___、___。

(3) 动词,指相比。

例如:___比于___。

4.兵:(1) 名词,指士兵、军队。

例如:可汗大点兵。

(2)名词,指兵器、武器。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 名词,指古代护城河。

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 名词,指水池。

例如:《墨池记》。

6.出:(1) 动词,指出现、露出。

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 动词,指出去、出来。

例如:不再出现。

(3) 动词,指拿出。

例如:皆出酒食。

(4) 动词,指产生。

例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名词,指地方。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名词,指时候、时间。

例如:乡书何处达?(3) 动词,指处于。

例如:处江湖之远。

8.次:(1) 名词,指层次。

例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 动词,指编排。

例如:___、___皆次当行。

(3) 动词,指驻扎、停留。

例如:又间令___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 动词,指跟从、跟随。

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动词,指依从。

例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___,从民欲也。

(3) 形容词,指从前的、以前的。

例如:来自楚国的游客。

(4)形容词,指从容。

10.道:(1) 动词,指说。

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 名词,指道路。

例如:古道西风瘦马。

(3) 名词,指道德。

例如:伐无道,诛暴秦。

(4) 名词,指规则、正确的方法。

例如:以谘诹善道。

(5) 名词,指学问。

中考文言文必考实词例句

中考文言文必考实词例句

中考文言文必考实词例句
以下是一些中考文言文必考的实词和例句:
1.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备:完备,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3.薄: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4.策: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5.称:称赞,著称。

如“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6.辞:推辞。

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7.驰:疾行,指马飞快地跑。

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
8.出:在国外。

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次:停留,驻扎。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0.当:掌管,主持。

如“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考到的实词和例句,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在复习文言文时,多读多背,积累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熟练运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

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希望大家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6大常考【文言虚词】+130个【实词】全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6大常考【文言虚词】+130个【实词】全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6大常考【文言虚词】+130个【实词】全解析130个文言实词001.安①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④君谓计将安出?(怎么)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⑥多歧路,今安在?(哪里)⑦子曰“汝安知鱼乐”(哪里、怎样)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⑩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002.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003.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②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004.本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来)②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④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源)005.比①曹操比与袁绍(相比)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相比)③其两膝相比者(靠近)④比至陈(等到)006.鄙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007.毕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④吾与汝毕力平险(用尽)008.别①士别三日(分别)②与世无别(区别)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④驱之别院(另外)009.兵①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②上使外将兵(士兵)010.病①未果,寻病终(得病)011.策①执策而临之(鞭子)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③策勋十二转(记录)012.曾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②曾不吝情去留(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③计其长曾不盈寸(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④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013.尝①未尝识书具(曾经)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014.长①惟长堤一痕(与“短”相对)②舟首尾长八分有奇(长度)③北山愚公长息曰(长久)④而或长烟一空(大片)⑤幼有所长(成长)⑥以君为长者(敦厚、年长)⑦宋无长木(多余的)015.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山间之朝暮也(早晨)③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④皆朝于齐(朝拜)016.诚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③帝感其诚(诚心)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017.出①卷石底以出(露出)②奋袖出臂(露出)③水落而石出者(露出)④不复出焉(出去)⑤皆出酒食(拿出)⑥君谓计将安出(产生)⑦不敢出一言以复(发出)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使出)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⑩方出神(脱离)018.初①初极狭(起初)②初,权谓吕蒙曰(当初)③每至晴初霜旦(刚)④令初下(刚刚)019.辞①未尝稍降辞色(言辞)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③旦辞爷娘去(告辞)020.从①便舍船,从口入(自)②问所从来(自)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④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跟从)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⑥战则请从(跟从)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跟从)⑧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听从)⑨从民欲也(顺从)⑩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⑪当余之从师也(跟从,跟……学习)⑫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⑬从流漂荡(顺、随)⑭鲦鱼出游从容(不急迫)⑮溯洄从之(追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一)
重点难点突破
1:精读课本内的经典篇章
2分门别类归纳文言知识树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同义词 多音词)
3: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4: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惟吾德馨
予谓菊 余闻之也久 仆岂敢有私怨哉
表示第一人称“我” 寡人无疾
臣本布衣 孤之有孔明
不欺朕 孰谓汝多知乎 子何恃而往 卿太重 更若役,复若赋
表示第二人称“你”
尔安敢轻吾射 君之病在肌肤 非公不能定
表示“说”“告 诉”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孔子云 数言欲亡 贫者语于富者曰
皆叹惋 具答之 咸来问讯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表示“全,都”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举国上下
群响毕绝
故逐之
表示“所以” 是故所欲有胜于生者
是以谓之“文”也
表示连词“于是, 就”
3道 道阻且长 (道路)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4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
去死肌 (去除)
5绝
群响毕绝(全,都) 以为妙绝 (极点)
韦编三绝(断)
6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有仙则名 (出名) 名之者谁 (命名) 并自为其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表示“多次” 屡, 数
表示代词“这”此, 斯, 尔, 是, 然, 许
一词多义归纳(之一)
顾野有麦场 (看,回头看)
妻跪问其故 (原因)
故逐之 (所以)
2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
1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意)
三顾茅庐 (拜访)
温故而知新 (旧的)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公然抱茅入竹去(趋动词)
及日中则如盘盂 饮少辄醉 遂与外人间隔 得钱千五百,乃去
宋伯因复担鬼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表示“多次”
又数刀毙之
表示否定词“不,没 有”
时人莫之许也 非公不能定
勿以恶小而为之 弗古 河曲智叟亡以应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之谓失其本心 登斯楼也
居是州,恒惴栗
表示代词“这,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卒于鲁也传之(终于)
7易 易之以百金 (交换)
不易一字 (改变)
8卒
生卒不详 (死) 卒买鱼烹食 (士兵)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10或 9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赠予)
得遗金一饼 (遗失)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杂然相许 (赞同,答应) 潭中鱼可百许头 (左右)
11许 时人莫之许也 (赞同) 12因
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定伯因复担鬼也 (于是) 罔不因势象形 (根据) 因不喜人唾 (因为)
拓展学习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
遍请客,莫敢当,至勃,凡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 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 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
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大宴( 摆宴席 )
遣吏( 派

语益奇( 更加 ) 二:请口译全文
因 出纸笔( 于是

辄报( 就,于是)
不易一字( 改变

问君何能尔
同义词归纳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仆(谦称),寡人,朕,孤,臣 第二人称“你”汝,子,君,卿,若, 尔, 公, 公等 表示“说”“告诉曰”, 道, 语 , 云, 言, 谓 对曰 表示“全,都” 皆, 悉, 咸, 具, 一, 举, 毕
表示“所以” 故, 是故, 是以 表示连词“于是,就”则, 辄, 遂, 乃, 因 表示否定“不,没有”莫, 勿, 非, 弗, 亡, 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