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x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2x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1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季度监测的外科系列(9、12月)内科系列(8、11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7、10月)。

2022年卫生系统65普法考试(第二类)专业技术类判断题库及标准答案(共180题)

2022年卫生系统65普法考试(第二类)专业技术类判断题库及标准答案(共180题)

1.主任医师或者退休医师可在多个地点申请注册并从事医疗执业活动。

()正确答案:B-错误2.某医师因照应家庭关系,跨区域调开工作,原医师执业证书不需要办理变更手续。

()正确答案:B-错误3.在轮船、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于是非执业注册地点,医师对危(wei)险病人不得采取急救措施。

()正确答案:B-错误4.因身体状况等原因注销医师执业证书的,不得重新申请执业注册。

()正确答案:B-错误5.撤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分,医师可以进行陈述和申辩,但不得申请听证。

()正确答案:B-错误6.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进行诊治;对无钱患者,为考虑医院利益,可不予处置。

()正确答案:B-错误7.根据患者自诉,医师可以为患者出具任何医疗文书或者证明文书。

() 正确答案:B-错误8.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无需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告知患者。

()正确答案:B-错误9.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医务人员可以不需补记。

()正确答案:B-错误10.发生医疗事故后,患者需要复印病历,医疗机构可以拒绝复印病历资料。

()正确答案:B-错误1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应当即将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医务科或者分管院领导报告。

()正确答案:B-错误12.医疗事故争议的任一方,拒绝或者迟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迟延的一方承当责任。

()正确答案:A-正确13.卫生行政部门经受理的医疗事故争议事件,当事人同时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终止处理。

()正确答案:A-正确14.造成医疗责任事故,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正确15.因死亡病历讨论记录、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记录、病程记录属主观病历。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这些病历资料患者不得复印,也无需封存,由医疗机构保管。

口腔专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口腔专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口腔专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方法,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进行定期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监测(1))每锅灭菌应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等项目,以及操作者、检查者的签名。

(2)每个灭菌包外应用化学指示胶带作暴露控制监测,胶带上应标明灭菌日期、责任人,包内应用化学指示卡作包裹控制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晨进行一次B—D试验,作为设备控制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作载荷控制监测,生物指示剂应置于物品包裹的中心部位,新设备启用前和维修后均应监测。

(4)监测所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必须是经卫生部批准并有卫生许可证的规定产品,所用指示胶带、指示卡、指示剂不得超过产品规定的有效期。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程序监测(1)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物品包外应有化学指示胶带,胶带上应注明灭菌日期、责任人,包内应用化学指示卡监测。

(2)每月进行一次生物指示监测。

3.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1)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新灯管应≥90uw/cm ²,旧灯管应≥70uw/cm²。

≤70uw/cm²的紫外线灯管不得使用。

(2)室内紫外线消毒每立方米≥1.5W,照射时间≥30分钟。

(3)每次紫外线消毒后,应逐项填写在统一制定的“紫外线消毒登记本”上,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

4.其他监测(1)每月应对特殊保洁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指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每月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无菌器械保存液进行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细菌含量应<100cfu/ml,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每月对无菌物品、常规医疗器械进行随机抽样检测,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物品、器械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接触粘膜的器械、物品应<20cfu/100cm²(g)。

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2.医疗卫生监督员在某县级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未安排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卫生监督员调查取证后,作出警告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但该机构在整改期内未予改正,卫生监督员准备处以5000 元以上3 万元以下罚款。

3.乡村医生应当在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4.医疗机构办理变更登记,需要换发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新证的有效期限起始日期为原登记日期,截止日期与副本保持一致。

5.某医院将门诊部出租给某公司并以该院的名义成立体检中心对外服务,对该医院,按医疗机构出借转让许可证处罚。

6.某医疗机构内科医生从事儿科诊疗活动属于医疗机构使用俏郎际跞嗽薄?.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的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8.《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划定区域内的供血者”,是指划定区域内常住人口的供血浆人员。

9.中医从业人员,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后,可以从事中医服务活动。

10.以次氯酸钠和戊二醛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需卫生部发放卫生行政许可批件。

11.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灭菌。

12.行政强制措施权可以委托。

13.行政机关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 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1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能申请复议。

15.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时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16.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浆前,可按照要求选择重点项目对供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或血液化验。

17.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必须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后,方可在我国内地行医。

卫生部题库医疗-判断题答案

卫生部题库医疗-判断题答案

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2.医疗卫生监督员在某县级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未安排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卫生监督员调查取证后,作出警告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但该机构在整改期内未予改正,卫生监督员准备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乡村医生应当在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4.医疗机构办理变更登记,需要换发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新证的有效期限起始日期为原登记日期,截止日期与副本保持一致。

对5.某医院将门诊部出租给某公司并以该院的名义成立体检中心对外服务,对该医院,按医疗机构出借转让许可证处罚。

(×)6.某医疗机构内科医生从事儿科诊疗活动属于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7.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的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8.《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划定区域内的供血者”,是指划定区域内常住人口的供血浆人员。

(×)9.中医从业人员,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后,可以从事中医服务活动。

(√)12.行政强制措施权可以委托。

(√)应为错15.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时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16.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浆前,可按照要求选择重点项目对供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或血液化验。

(×)17.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必须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后,方可在我国内地行医。

(×)18.医师取得执业证书后,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19.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20.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残留血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妇科病房。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1、临床常用0.5%碘伏、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浓度每周监测一次。

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浸泡小毛巾、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70uw/c㎡。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落实监督检查记录表科室:巡查者:时间:年月日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院感自查记录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以及医院科室院感监控自查记录----官方版---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一、清洁与消毒原则: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一、紫外线灯管管理1.建立紫外线登记本(一管一累计时间),记录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灯管监测结果等情况。

2.灯管累计照射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立即更换,负责人将合格证粘贴于紫外线灯登记本上,注明更换日期,并签字确认。

新灯管使用前必须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紫外线灯管强度启用前监测1次,半年后监测1次,灯管使用累计时间> 700小时后每月监测1次,每次均需将监测结果用文字记录在紫外线灯登记本上,并在紫外线监测指示卡注明监测位置及监测时间,并粘贴于紫外线监测登记本上。

4.感染控制科每月抽查部分科室紫外线辐照强度。

5.紫外线灯室内安装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 1.5w,照射时间根据灯管强度及所杀灭病原微生物而定,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预热时间5-7分钟除外)。

6.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应当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7.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清洁,每周用乙醇棉球擦拭1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二、监测方法1.测定前打开紫外线灯管5分钟,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l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

2.照射后卡片纸中央的紫外线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判断紫外线辐照强度。

3.30w新灯管的照射强度≥90μW/cm2,使用中灯管的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三、监测注意事项1.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结果只能在监测当时观察,随后光敏色块会逐渐退色,且退色后的指示卡不得重复使用。

2.指示卡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3.开启包装后,未用完的指示卡应及时用黑纸包装好,防止指示卡与化学物质和塑料膜直接接触。

4.紫外线照射时应严格控制时间,否则测定结果不准确。

卫生监督比武鹤壁市卫生局试卷附答案

卫生监督比武鹤壁市卫生局试卷附答案

鹤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执法技能大比武试卷(医疗、传染病、放射、职业、共用)姓名单位分数一、单选题1.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浆)人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几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BA.1 B.2 C.3 D.42.王某既无《医师执业证书》又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在某镇的多个行政村非法行医,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处罚时应该按照实施行政处罚?()DA.《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B.《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及无《医师执业证书》非医师行医C.《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和《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无《医师执业证书》非医师行医D.《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无《医师执业证书》非医师行医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大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BA.2/4 B.3/4 C.2/3 D.3/54.医疗机构发现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于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6小时内 D.12小时内5.医师注册的内容包括是()CA.执业时间、执业地点、执业范围B.执业地点、执业范围C.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D.执业项目、执业范围、执业单位6.不能给予医师执业注册的情形是()DA.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三年B.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一年的C.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三年的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二年的7.《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因考核不合格被责令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其()B A.变更注册 B.注销注册 C.暂缓注册 D.不予注册8.某医院有床位90张,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几年校验1次?( )AA.1 B.2 C3 D.59.医疗机构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活动,其违法所得2万元,应()CA.按无证行医处罚,应当取缔B.按扩大诊疗活动范围处以3千元以下的罚款C.按扩大诊疗活动范围处以3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D.根据《性病管理办法》,只能警告,没有处罚条例10.王医生,本科毕业,在市医院工作已十年,今年5月他发生二级医疗事故一起,现想辞职,申请开办个体诊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应一年监测一次。

2.医疗卫生监督员在某县级医疗机构检查时,发现该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未安排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卫生监督员调查取证后,作出警告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但该机构在整改期内未予改正,卫生监督员准备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3.乡村医生应当在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4.医疗机构办理变更登记,需要换发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新证的有效期限起始日期为原登记日期,截止日期与副本保持一致。

5.某医院将门诊部出租给某公司并以该院的名义成立体检中心对外服务,对该医院,按医疗机构出借转让许可证处罚。

6.某医疗机构内科医生从事儿科诊疗活动属于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

7.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的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8.《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划定区域内的供血者”,是指划定区域内常住人口的供血浆人员。

9.中医从业人员,依照有关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后,可以从事中医服务活动。

10.以次氯酸钠和戊二醛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需卫生部发放卫生行政许可批件。

11.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灭菌。

12.行政强制措施权可以委托。

13.行政机关收集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1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能申请复议。

15.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可根据服务区域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的分支机构、固定采血点、储血点时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16.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浆前,可按照要求选择重点项目对供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或血液化验。

17.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必须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取得《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后,方可在我国内地行医。

18.医师取得执业证书后,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19.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20.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21.对校验中发现的医疗机构不符合设置标准的,登记机关应当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2.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23.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4.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区域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25.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26.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分。

27.呼吸道发热门诊要配备非接触式洗手设施,每次接触病人后或两位病人诊疗中间,必须进行洗手消毒。

28.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收集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29.发现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时,报告时限与方式和甲类传染病相同。

30.医院对普通病人使用后的物品,也应先消毒再清洗。

31.在农村,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12小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32.医院或科室的医院感染率不会因季节、地域、病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3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采用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簿,执行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

34.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师,应遵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35.《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必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36.申报新设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

37.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38.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39.医疗机构停业,必须经登记机关批准。

除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医疗机构停业不得超过二年。

40.医疗机构的印章、银行帐户、牌匾以及医疗文件中使用的名称应当与核准登记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使用两个以上的名称的,应当与第一名称相同。

41.根据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消毒产品的名称应由商标名(或品牌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分组成。

42.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43.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迁移厂址或者另设分厂(车间),应当按本办法规定向生产场所所在地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44.一次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致病性化脓菌是指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45.医师李某因工作调动,从某区一家医院调到另一家医院执业,因同属一个行政区管辖,所以不需要执业地点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46.护士执业,应当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

47.某省卫生厅为方便百姓储存脐带血,分别在省会和另一个较大的市设置了两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48.车祸中一伤员被送到附近一家医院急诊,但该院无储备血液。

故该医院只能等待血库调拨血液,而不能临时采集血液。

49.王某仅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可以在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中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50.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任何情况都不例外。

51.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消毒管理办法》第三十三、三十四条规定的,由省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52.某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发现该医嘱中存在违反诊疗技术规范的情况,依据《护士条例》规定,该护士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医师的上级医师提出。

53.某夫妇到某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出具了产前诊断报告并由3名经资格认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54.放射工作人员进入医用加速器机房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55.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综合医院应当在腹泻流行期间开设的腹泻门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还应全年开设发热门诊。

5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涉及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同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查指导。

57.卫生监督人员在对某私营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执法检查中,发现该机构中有1位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存在瞒报某乙类传染病疫情情况,卫生监督人员经立案调查取证核实后,报县卫生局批准,对该医疗机构的该医务人员实施了责令改正,并处4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58.卫生监督人员在对某菌(毒)保藏机构的菌(毒)种与样本使用管理情况的执法检查中发现,该菌(毒)保藏机构提供菌(毒)种与样本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对申请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实验室资质进行审查,有合法资质的实验室可以获得申请的菌(毒)种和样本。

59.某县发生某乙类传染病疫情经正确处置后,卫生监督人员对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处置疫情中监测发现的传染病菌(毒)种的执法检查中,发现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经县卫生局同意,对监测发现的传染病菌(毒)种作为样本进行了保存。

60.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61.在某诊所现场监督检查中发现:配药室内有医师签名为王某的处方签七张,签名为李某的处方签两张,王某不能出示自己的《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

行政处罚主体为某诊所或王某。

62.用人单位必须将工作场所中的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设置。

63.乡村医生经注册取得《乡村医师执业证书》后,可在乡镇卫生院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活动。

64.某医院外科王医师为一病人实施了胆囊切除术,王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登记的执业范围为中医,卫生行政部门认为该院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对该院实施了行政处罚。

65.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66.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得,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67.血站的临床用血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68.在暂没有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邮寄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9.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70.执业医师受刑事处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不得申请重新执业。

71.单采血浆站采集的血液或者原料血浆经过相关程序的审批后方可用于临床。

72.卫生监督机构主要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和执业行为进行监督。

73.母婴保健机构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74.护士首次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后,中断注册5年以上,应直接重新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75.卫生行政部门对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76.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

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

77.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78.《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抗(抑)菌剂产品可以标注高效、无毒、消毒、灭菌、除菌、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及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的内容;可以标注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肛肠等特定部位。

79.在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三)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