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合集下载

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方法

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方法

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方法紫外线(UV)辐射强度监测是一种用于测量紫外线辐射水平的技术。

紫外线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并且通常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UV-A,UV-B和UV-C。

UV-A是最长波长的紫外线,而UV-C是最短波长的紫外线。

紫外线辐射的水平对于许多应用非常重要,包括太阳能,杀菌和医疗应用。

因此,准确地测量和监测紫外线辐照强度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于紫外线辐照强度的监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无线紫外线传感器: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它使用无线传感器来测量紫外线辐照强度。

这些传感器通常以小型设备的形式存在,并且可以通过与智能手机或计算机等设备连接来监测和报告辐照强度。

这些传感器通常非常便携,并且具有高度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2. 光度计: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光线的强度。

它们通常具有准确测量紫外线辐照强度的能力,可以在紫外线和其他波长范围内操作。

光度计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其他光敏元件来检测并转换光信号。

3. 辐射计:辐射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辐射水平的仪器。

它们通常可以提供多个波长范围内的辐射测量,并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辐射计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或其他光敏元件来检测和转换辐射信号。

4. 光谱辐射计:光谱辐射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辐射强度的仪器。

它们通常使用光栅或光学光谱仪等装置来分解辐射信号,并使用光电二极管、CCD(Charge-coupled Device)或其他光敏元件来检测和测量各个波长下的辐射强度。

5.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并在接收端使用光敏元件测量光量的技术。

这种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紫外线辐照强度的测量,通过将光纤传输到需要测量的区域,并使用光敏元件测量光的强度来实现。

综上所述,紫外线辐照强度的监测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仪器和传感器来实现,并且这些技术通常具有高度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紫外线强度测定操作规程

紫外线强度测定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测定紫外线灯(包括双灯管组合灯具)辐照强度及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以验证其杀菌性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1.2.本规程适用于对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科室与部门。

2.术语:无3.职责:3.1.质控科负责测定各科室的紫外灯管强度测定、结果判定及测定报告的保存与归档。

4.工作程序:4.1.开启紫外线灯5min,待灯管工作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

4.2.照射后,即刻用肉眼观察照射过的指示卡,图案中的紫外线感光色块由乳白色变成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

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并做好记录。

4.3.标准:4.3.1.新的紫外线灯管测试辐射强度值≥90μW/cm2为合格。

4.3.2.使用中的旧灯管, 辐射强度值为≥70μW/cm2时,可继续使用。

4.3.3.辐射强度值<70μW/cm2时,应更换新灯管。

4.3.4.使用时间累计超过2000个小时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4.4.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4.5.监测材料: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

4.6.注意事项:4.6.1.指示卡照射后应在监测当时观察颜色变化情况,随后感光色块将会逐渐退色,且退色后的指示卡不得重复使用。

4.6.2.开启包装后,未用完的指示卡应用黑纸包装后再与塑料膜接触,防止指示卡与化学物质和塑料膜直接接触。

5.记录表式:5.1.《紫外线强度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HLZK-SOP-SA01-10-R01A)6.相关文件:无7.相关记录:无8.附件:无紫外线强度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BXZK-SOP-SA01-10-R01A本记录保存10年。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紫外线杀菌就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在医院,食品厂,水处理等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就是灯管辐射强度低及应用不当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为了保证满意的消毒效果,在使用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监测与管理措施。

1、灯管的辐射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就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 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

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瞧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

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

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用。

2、灯管安装的数量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2分册(医院消毒规范)规定,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30W紫外线灯,在垂直1m处辐射强度高于70μW/cm2)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

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

如果就是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照射表面应以1m为宜,杀菌才有效。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紫外线辐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辐射强度降低,如温度下降到4℃时,辐射强度则可下降65%~80%左右,严重影响杀菌效果。

一般以室温20~40℃为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最大且稳定,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高,紫外线辐射穿透细胞减少。

有关文献介绍,相对湿度在55%~60%时,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最强,相对湿度在6 0%~70%以上时,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率降低,相对湿度在8 0%以上甚至反而对微生物有激活作用,可使杀菌力下降30%~4 0%。

紫外线杀菌灯辐射强度的检测标准

紫外线杀菌灯辐射强度的检测标准

紫外线杀菌灯辐射强度的检测标准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很⼤程度上决定了使⽤紫外线杀菌效果的评定,检查紫外线杀菌的辐射强度最常见的⽅法是使⽤短波UV-C 紫外线辐照计来进⾏测量。

紫外线杀菌是⼀种传统的、有效的消毒⽅法,在医院,⾷品⼚,⽔处理等领域已被⼴泛应⽤,但在使⽤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灯管辐射强度低及应⽤不当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为了保证满意的消毒效果,在使⽤中我们需要实施有效地检测⽅法和管理措施。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于100uW/c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uW/cm2暂可使⽤,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

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

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u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即应停⽌使⽤。

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

杀菌消毒使⽤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nm-275nm,杀菌作⽤最强的波段是250nm-270nm,中⼼波段在253.7nm。

消毒⽤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辐照强度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UV-C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UV-C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UV-C紫外线辐照计稳定后,所⽰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监测中要使⽤专⽤紫外线强度检测架,同时注意个⼈防护,避免紫外线直接辐射。

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使⽤中的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进⾏⼀次,UV-C紫外线辐照计检测到的灯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应当更换:新灯管的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不得低于100uW/cm2,30W⾼强度紫外线灯不得低于180uW/cm2。

紫外线灯管消毒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要求

紫外线灯管消毒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要求

紫外线灯管消毒监测的方法及使用要求紫外线灯管消毒监测方法及使用要求如下:1.监测方法:(1)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前,需先测量紫外线辐射强度。

可通过专业测量仪器,如紫外线辐射计或紫外线能谱仪等,测量紫外线辐射的波长和强度。

(2)确定使用环境中的紫外线分布情况。

在使用前可以进行一次辐射强度分布测试,以了解紫外线辐射的均匀性和适用范围。

(3)监测紫外线照射时间。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记录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和强度,以便调整照射时间和距离,确保消毒效果。

(4)监测紫外线照射距离。

根据不同类型的紫外线灯管,其照射距离有所不同,需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监测和调整。

2.使用要求:(1)保护人员安全。

使用紫外线灯管时,必须佩戴绝对防护性的眼镜,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尽量减少人员在紫外线照射区域的停留时间,避免直接照射到皮肤。

(2)安全通风。

在使用紫外线灯管时,应确保使用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紫外线波长对人体的伤害。

(3)正确使用灯管。

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正确安装和使用紫外线灯管。

应定期对灯管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4)使用时注意避开易损物品。

紫外线辐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杀菌作用,需要注意避开易受损的物品及敏感设备,如电子产品、破损的塑料制品等。

总结:在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需要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测量,了解紫外线的分布和照射距离;同时,使用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保护人员安全、确保通风条件良好,并避开易损物品。

这些方法和要求的遵守可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效果和安全使用。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

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及检测方法紫外线杀菌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在医院,食品厂,水处理等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灯管辐射强度低及应用不当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为了保证满意的消毒效果,在使用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监测和管理措施。

1.灯管的辐射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

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

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

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用。

2.灯管安装的数量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2分册(医院消毒规范)规定,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30W紫外线灯,在垂直1m处辐射强度高于70μW/cm2)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

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

如果是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照射表面应以1m为宜,杀菌才有效。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紫外线辐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辐射强度降低,如温度下降到4℃时,辐射强度则可下降65%~80%左右,严重影响杀菌效果。

一般以室温20~40℃为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最大且稳定,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高,紫外线辐射穿透细胞减少。

有关文献介绍,相对湿度在55%~60%时,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率最强,相对湿度在60%~70%以上时,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率降低,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甚至反而对微生物有激活作用,可使杀菌力下降30%~40%。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

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及合格标准一、紫外线消毒的监测内容1. 紫外线强度测量: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强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光度计或紫外线辐射仪器来实现。

监测紫外线强度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是否需要进行维护保养。

2. 紫外线照射时间监测:紫外线照射时间是指紫外线消毒设备对目标物体照射的时间。

根据不同的目标物体和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照射时间会有所不同。

监测紫外线照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目标物品得到充分的消毒肇事,并且避免超额的紫外线辐射。

3. 紫外线消毒区域温度监测: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对紫外线消毒区域进行温度监测,确保设备工作时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障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是指目标物体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清除率。

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紫外线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

二、紫外线消毒的合格标准1. 紫外线强度合格标准:根据相关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紫外线强度应当符合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确保紫外线的消毒效果。

2. 紫外线照射时间合格标准:针对不同种类的目标物体,相关标准会对紫外线照射时间进行规定,通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照射时间。

3. 紫外线消毒区域温度合格标准: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设备和工作环境造成损害。

4. 紫外线消毒效果合格标准: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紫外线消毒设备对不同微生物的清除率应当符合相应的要求,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标准。

紫外线消毒设备的监测内容和合格标准对于保障消毒效果和设备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对紫外线强度、照射时间、区域温度以及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并且参照相关的合格标准进行验证,可以确保紫外线消毒设备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并且保障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紫外线照射消毒及监测要求

紫外线照射消毒及监测要求

紫外线照射消毒及监测要求紫外线照射消毒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特别是在医疗、实验室和食品行业。

然而,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和安全措施,同时要监测紫外线照射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要求和监测方法:紫外线照射消毒的要求:1.安全措施:紫外线可以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护目镜和避免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下。

2.正确的波长选择: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有不同的消毒效果。

紫外线主要分为UV A、UVB和UVC。

UVC波段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杀灭效果。

确保选择合适的波长以实现有效的消毒。

3.适当的照射时间:保持适当的照射时间是确保有效消毒的关键。

时间太短可能无法杀灭所有微生物,而时间太长则可能对被照射物体造成损害。

4.均匀照射:确保紫外线照射均匀分布在整个目标表面。

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照射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消毒效果。

5.适当的照射距离:紫外线的照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确保在照射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照射距离,以确保充分的照射强度。

6.环境条件:考虑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这可能影响紫外线消毒的效果。

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照射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紫外线照射消毒的监测方法:1.紫外线辐射计:使用紫外线辐射计来测量紫外线照射的强度。

这可以确保紫外线照射在安全范围内,并提供反馈以调整照射时间和距离。

2.生物指示剂:3.使用生物指示剂,如生物指示剂培养皿,来监测紫外线的杀菌效果。

这些指示剂含有特定的微生物,通过监测其生长情况来评估紫外线的杀灭效果。

4.化学指示剂:有些化学指示剂对紫外线敏感,通过颜色变化来指示紫外线照射的强度和时间。

5.表面检测:使用适当的表面检测工具,如紫外线灯下的荧光剂,来检测目标表面是否均匀照射。

6.记录和日志:记录紫外线照射的参数,包括波长、照射时间、照射距离等。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验证和监测的依据。

请注意,在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始终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使用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8-13 查看次数:997
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照射杀毒是医院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但紫外线杀菌灯具由于制造、使用方法和使用寿命等原因,造成紫外线消毒达不到规定的效果。

为了确保紫外线发挥出最好的杀菌效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消毒效果进行常规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紫外线杀菌的关键因素是紫外线消毒器辐射253.7nm 波长紫外线强度和其他保障措施,所以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有工艺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一、灯管选择及安装:紫外线杀菌灯已由原来的臭氧型发展为低臭氧型,紫外灯由石英玻璃抽真空制成,紫外灯的好坏决定灯管质量(有无气泡、气线)真空度和灯线灯头上工艺水平,紫外灯是不可见光,穿透力弱,直射,杀菌紫外线为c 波段,中心波长为253.7A (nm ),杀菌效果决定紫外线强度的照射时间。

(一)选择合适的紫外线杀菌灯具
医院室内空气消毒常用40W 和30W 直管式热阴极低压汞灯,小型消毒柜和超净工作台内常选用20W 和15W 低臭氧直管紫外线消毒灯,特殊消毒器内经常使用H 型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及其他专用紫外线杀菌灯具。

(二)正确的安装
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位置和照射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以采用垂直正向照射、反向照射和侧向照射。

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花板距离地面2.0±0.2的高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将带有反光罩的紫外线灯采用可升降式吊装进行反向照射或装在移动式灯具车上进行正反向照射;侧装即将紫外线灯装载墙壁上进行侧向照射。

不管何种安装方式都必须保持灯管之间距离均匀,使得空间辐射强度分布均匀。

(三)达到规定的辐射强度
室内空气消毒需要安装紫外线灯的功率分布达到平均1.5W/m3即每20m3 安装30W 紫外线灯1支。

(四)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紫外线消毒空气首先应照射足够的时间和频率,一般在常温下、相对湿度60%,每次照射30~60min,每天照射不少于2次或每次工作之前照射。

紫外线消毒受相对湿度和空气中灰尘及灯管表面灰尘的影响,所以应注意对灯管表面的清洁和环境的条件。

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
采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检测紫外线消毒器辐射强度是比较方便而且又准确的方法,是《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

1. 照度计检测原理根据紫外线消毒器特定波长(253.7nm ),选择特异性光敏元件制作接受元件(受光器),当受光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通过放大传输,在仪表上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显示出来。

2. 测试方法先将紫外线灯打开照射3~5min,将调试好的照度计受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 处照射直到仪表表针或数字不再上升即可读值。

3. 应用范围用于对新出厂的灯管检验,生产厂家可用照度计检验出厂各种紫外线灯管。

按国家标准制定,新出厂30W 紫外线灯管在下方中央垂直1m 处测定辐射强度应≥90µW/cm2方可出厂;医院购买新灯管时进行验收性检测,将不符合标准的灯管清退;使用中的灯管进行定期检测,一般每季度对使用中的灯管检测1次,将辐射强度低于70µW/cm灯管更换。

(二)化学监测法
紫外线辐射强度化学监测是采用紫外线光敏化学指示卡色块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颜色反应与标准色块比较,得出相对读值,属于半定量测定。

1. 化学监测原理选择253.7nm 波长紫外线特异性光敏物质与其他辅料配置成印墨,将印墨印制在特种纸上制作而成。

印制的色块受到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时即发生深浅不同的颜色变化,再与经过规定的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紫外线强度。

2. 制作标准紫外线化学指示卡标准色块根据紫外线灯具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新出厂的30W 紫外线灯管出厂强度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 处检测应
≥90µW/cm2,使用中的灯管强度应≥70µW/cm2,按照此标准用光密度计标定
90µW/cm2和70µW/cm2两个标准色块。

3. 测定方法将紫外线灯辐射强度测定架(带有标尺)固定或是悬挂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 处;开启紫外线灯5min 之后,将紫外线辐射强度指示卡色块面朝向紫外线灯照射1mi n ,立即将反应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记录下结果(因色块很快退色不能保存);若色块颜色达到或深于标准色块,可判定合格,如记录达到90µW/cm2或>90µW/cm2,要么记录为达到或>70µW/cm2,低于70µW/cm2的判定不合格。

4. 注意事项紫外线辐射强度化学指示卡为一次性使用,使用过的指示卡虽然退色后仍为乳白色,但不能再使用;打开包装的指示卡仍要用黑色相纸包好,以防受光照影响;指示卡作为日常监测使用只能起到把关作用,不适合作精确测定。

(三)辐射强度标准
我国医院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列入国家管理规范内的灯具主要规格和辐射强度标准见表25-3。

表内的标准数值均在不加反光罩的条件下测定值,因为紫外线灯具在加抛光面金属反光罩的条件下,辐射强度可以成倍的增加,但加反光罩只能作为提高灭菌效果的手段,不能作为提高灯具标准的手段。

表25-3 不同规格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标准(µW/cm2)
灯具类型 30~40W 20~25W 15W
普通型紫外线灯≥90 ≥60 ≥20
高强度紫外线灯≥180 ---- ≥30
三、生物测定
紫外线辐射强度只保证杀菌效果的基本条件,但强度达标不等于消毒效果也达标,所以要确切知道杀菌效果只有通过直接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微生物监测的目标
紫外线杀菌效果的监测在医院主要是监测对空气和表面上自然菌的杀灭效果,具备实验条件的医院也可以考虑作指标菌杀灭效果观察,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438)、大肠埃希菌(8099)、白色念株菌(ATCC 10231)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
72)。

(二)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 空气自然菌杀灭效果的监测在灯管辐射强度监测合格的条件下,可根据不同环境内使用要求选择监测时机、场所、计划监测的次数,准备好各种器材。

首先在开启紫外线灯之前对空气进行采样,作为消毒前对照;然后在照射到规定时间之后,立即进行采样,然后在不同时间也可作一些采样观察,具体采样方法可参阅有关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对空气中自然菌杀灭效果达到90%以上即为合格。

2. 人工污染细菌的监测适合对新研究的灯具进行模拟现场和现场考核。

在做好现场考核计划的情况下,选择密闭性好、符合实验条件的专用器雾室进行试验,详细试验方法请参考有关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三)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对表面进行消毒需要比空气消毒更高的强度和更严格的条件,如对粗糙表面消毒效果差,对光滑表面消毒效果较好;要求紫外线强度能达到数百微瓦甚至数千微瓦。

1. 自然菌消毒效果的监测通过对紫外线照射消毒前后的代表性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作微生物定量培养,计算出杀灭率,亦以杀灭90%以上为合
格。

2. 人工菌杀灭效果的监测用于对新研究的灯具作模拟现场杀菌效果考核。

人工染菌对于紫外线消毒应选择光滑表面,一般观察对肠道细菌的杀灭效果,所以使用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等菌悬液作指标菌。

1.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1.2.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 =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

一般来说,影响紫外灯的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比如环境温度、开, 关次数、点灯时间等。

其实紫外灯也大约也分为3种,分别是UV A 、UVB 和UVC 。

UVC 是目前工业上所应用的紫外线杀菌灯(253.7nm,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

不同功率也会有不同的使用寿命:一般高功率紫外线灯经8000小时,一般紫外线灯则在3000小时後功率会降至原来70%,这时就应该要更换了。

国内的标准是:30W 新灯管的辐射强度≥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辐射强度应≥70uw/cm2。

少于这个标准就要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