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第三部分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一 单文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

单文精练三佛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佛鼓林清玄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
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
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
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但比橙色更艳丽。
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
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
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
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然后钟声响了。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
听着这佛钟,想起朋友送我们一卷见如法师唱念的《叩钟偈》,那钟的节奏是单纯缓慢的,但我第一次在静夜里听《叩钟偈》,险些落下泪来,人好像被甘露遍洒,初闻天籁,想到人间能有几回听这样美的音声,如何不为之动容呢?晨钟自与《叩钟偈》不同,钟声里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文学类小说阅读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试题

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分项考点同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Ⅱ。
1.选文:从性质上看.以状物、写人散文为主.兼及其他;从时间上看.以当代散文为主。
2.题型与分值:题型全为主观题.由原来的五道题变为四道题.总分值20分一直未变。
随着题量的减少.局部题减少.涉及全文的综合题加大。
3.考点:以分析表现手法、精彩语言的品味、作品结构的分析、文本意蕴的分析与探究为高频考点。
4.素养:仅凭题干指向看.突出对审美素养的考查.像赏析词语、句子.品味精彩语言.分析表现手法这类审美鉴赏设题多、分值大。
一、(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注]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课件

3.文章4~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这三段是按照 空间 顺序写的,由 低 到 高 ,由_内__ 到外。 4.联想是散文的翅膀,文章7~9段是联想部分。从4~6段写到7~9段,是按照_由__实__ 到虚 的思路写的。
掌握关键能力(一) 劳于读文,精准把握结构
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
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你仿佛一口气就
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
③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 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 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 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 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 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
分步研判 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 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可 知该文是一篇 游记体 散文, 其思路可能是按照时空 顺 序写的。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 依据体裁猜“线”法,可 知本文线索是 游踪 。
②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 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我只顾贪婪地 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 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 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能标 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 明线索、思路的句子。 腊梅的清香。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 (提示:这样的句子有很 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 多,如“我穿着街,走着 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 巷”“走着走着”等。)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赏析表达技巧讲义2

核心突破五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答:答案使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等修辞方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包括修辞方法。
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
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方法。
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见下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浙江语文题型攻略文档:第三章 散文阅读 题型攻略三 含答案(1)

复习要点1.继续强化、完善表达技巧的知识网络构建。
2.围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全面说明表达效果这一题点强化训练。
一、请认真研读浙江卷近几年赏析句子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12年《母亲的中药铺》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的灵芝.义.(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2013年《牛铃叮当》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1)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2016年《母亲》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
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
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1。
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提问方式、用语极其稳定,均是“赏析"句子。
(2)“赏析"一词表明它是暗考表达技巧题型,“赏析"的角度宽泛、自由。
(3)2016年题多了提示语“结合上下文”,这个词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提醒、暗示了思考、答题的另一个新角度。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①答案主要由手法加效果两部分构成,并没有过多地分析手法的运用。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一轮练习:阅读突破 第三章 专题三 限时精练(一)含解析

限时精练(一)(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淡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的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二概括内容主旨课件

题型点拨
至于答题,要注意三点: (1)直接情感,画句圈词。 (2)委婉情感,仔细揣摩。 (3)情感变化,配上原因。 概括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 概括。要求既要重视细节和局部,又要能跳出细节和局部,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具 有高度的审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舍弃枝叶,取其主干,留存筋骨,去其皮肉。
题型点拨
1.概括角度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不同类型的散文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 着眼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 写景状物散文应着重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文章 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 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等都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抓住这些 关键点不失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③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 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 重。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涌上 心头。
④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近些 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 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 头青丝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
下面结合《依稀荷塘》一文的练习谈谈这三类概括题型的概括方法。
2020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Ⅲ 核心突破一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Ⅲ核心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勤于积累,善于推断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 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 2.二级核心实词:80个.按拔拜报暴备比币辟薄裁操策曾差长朝陈称出处传垂次存错贷德独多夺发伐方分奉负赋苟购果过假将矜景竟居课类名命逆披趣让稍舍身审师释视疏图委闻务息系向延夷引游责直置志中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核心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1.结构类型与结构关系(1)结构类型分类特点思路静赏式定点定景,多方写景;联想深化主题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感悟式撷取日常生活片段,以情感或见闻为线索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参游式移步换景,景变情迁;虚实相间,篇末点题入景——赏景——联想——收束象征式形在写物,旨在象征;卒章显志描摹物——由物及人——言志向追怀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寄托的情思眼前景——从前景——怀念情叙史式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抒发感慨奠定基调——追述史实——抚今感慨(2)结构关系。
文章内部结构关系有三种: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相属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3.谋篇布局的技巧结构技巧方式作用铺垫通过叙事、写人、描景,为下文张本;烘托人或事,使形象突出,主题深化。
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要表现的对象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照应后文对前面写的内容作回应。
作用是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悬念文章设置疑问或冲突,使人产生强烈的关注心理,欲罢不能。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叙事:直接切入场景,引人入胜。
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
抓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由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文中就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
有些文章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还是倒过来叙述的。
这种线索常为叙事散文所用。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
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
游记多是这样的,以游程中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
这个人物还可以是作者本人——“我”。
这种线索多为写人记事散文所用。
6.以事理为线索。
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
常常是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
四、段落作用(含关键句子)开头句段内容层面引出对象,引入话题;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开篇点题结构层面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先抑(扬)后扬(抑);照应题目表达效果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结尾句段内容层面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结构层面呼应标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表达效果浑然一体;脉络贯通插入句段内容层面突出主体;丰富内容;凸显主旨;强化情感结构层面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表达效果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不同文体写事类补充内容,使人物有深度、厚度,多角度刻画人物写人类事件具体翔实,人物性格、地位、灵魂、经历更丰盈插入引文内容层面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结构层面对全文的作用表达效果丰富文本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反复出现的句子内容层面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结构层面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表达效果强化突出;一唱三叹注意:如果句段表达上有突出特点,如设问、比喻、反衬、对比等,则要考虑其表达效果。
温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把握其结构特点。
1.本文的线索不止一条,有情感线、游踪线、时空线。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结构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引领全篇,是文眼句。
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文章4~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这三段是按照空间顺序写的,由低到高,由内到外。
4.联想是散文的翅膀,文章7~9段是联想部分。
从4~6段写到7~9段,是按照由实到虚的思路写的。
掌握散文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具体到一篇散文中,就是能找出线索,明确思路和顺序,知道结构特点,说出段落安排特点。
为此,需要掌握以下方法、步骤:一、分步研判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通过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大体确定文章属于哪类散文,然后顺着这类散文,寻找其行文思路。
类别思路一般散文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写景状物散文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展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写人叙简叙写作缘起→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事散文抒发情感,总结感悟文化哲理散文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寻找线索在整个散文结构把握中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拎出线索呢?(1)体裁猜“线”。
在确定散文体裁类型后可以大致推知该文线索。
写景散文多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状物散文多以该物或对该物的理解、情感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与人物的交往为线索,叙事散文多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议论抒情散文多以情、理(认识)为线索。
(2)标题判“线”。
有的标题即线索,如以景、物命名的散文。
(3)时空缀“线”。
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4)以物求“线”。
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5)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
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
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在行文中,作者总会用一些能够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抓住这些标志,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重要词语有: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类别词、过渡词及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词语。
重要句子有:领起句、过渡句、呼应句、反复句等。
4.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每读一段,都概括出段意,这样可以显露文章内在的脉络。
之后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划分时要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
二、综合研判最后,在完成上面四步的基础上综合研判文章的思路结构特点:(1)线索特点。
是物线还是情线,是单线还是多线等。
(2)思路特点。
是自然顺序还是由总到分、由主到次,是先抑(扬)后扬(抑)还是前后对比,是先实后虚还是逐层深入等。
(3)叙事特点。
是顺叙还是倒叙,或者顺叙中有插叙等。
(个别的可以考虑叙事人称)(4)段落特点。
开头段是开门见山还是由虚入笔、逆向起笔,中间段有无衬托对比、虚实相映,结尾段是总结全文还是以景作结等。
(5)其他特点。
如选材的详略、结构安排上的特殊技巧等。
边练边悟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右栏问题和文后问题。
[文本1]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①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
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
分步研判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可知该文是一篇游记体散文,其思路可能是按照时空顺序写的。
2.拎出线索,理清思路依据体裁猜“线”法,可知本文线索是游踪。
②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
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
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
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
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
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能标明线索、思路的句子。
(提示: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我穿着街,走着巷”“走着走着”等。
)③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
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
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
④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
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
⑤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