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合成天然香料香精全解

生物技术合成天然香料香精全解


同时 , 采用植物细胞培养 技术生产香兰素及其系 列化合物时 , 会受到多种 因素影响。外植体、使 用培养基的类型、培养 基中添加的前体物质的 种类和数量、培养期的 温度和光照都会对代谢 物的组成和产量有重要 影响。
三.酶工程
酶工程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生产各种有价值物质的技 术。酶工程是指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催化作 用,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也是将酶学理 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

二.细胞工程
利用植物细胞、 组织和器官大规模培养技术 ,可以大 量培养香料植物,从而获得高价值的香料。植物细胞培养是 一种令植物细胞在培养基或培养液中生长的技术,使植物 的生长和收成易于控制,免受天气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植物香料属于次级代谢物,通常只在已分化的特殊组 织中产生,故在培养植物细胞生产香料时,需靠控制培养 液的成分和培养的环境以提高其次级代谢物的产量
应用实例

在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 术生产香兰素时 , 通过在 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植物 激素 , 如 2,4- 二氯苯氧乙 酸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 、 苄 基 腺 嘌 呤 (benzyl adenine,BA) 和 萘 乙 酸 (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等,愈伤 组织发生率大大提高 , 而 且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的 继代培养生长较好。
谢 谢!
生物技术合成天然香料香精
杨晨
目录


起源
香料香精
生物技术合成天然香料香精的方法
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香兰素


生物转化法合成天然2-苯乙醇
前景与展望
起源

自古以来,人们已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使一些食品更具风味, 如各种酒类、酱、醋和面包等发酵类食品都具有一种自然的清香。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认识发酵食品的典型香味与发酵微生 物之间的关系,香味物质乃是微生物生长过程合成的一些代谢产物。 发酵食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群已决定了该食品所特有的香气,比如奶酪、 酸奶、酱油、啤酒、泡菜等中的味道各有特点。已知有多种微生物, 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以利用基本的营养成分通过全程合成某 些香料化合物,包括挥发性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有机酸、硫化 物、氨基酸类等。

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1 总则1.1为了做好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工作,依据国务院第44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1.2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销售香料香精产品的所有企业(包括单位和个人),不论其性质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必须按本实施细则的要求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该产品的资格。

任何企业不得生产或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香料香精产品。

1.3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香料香精产品分为天然香料、生物技术香料、合成香料和香精四个申证单元。

根据产品特征,每个申证单元划分为若干申证小类。

1.3.1天然香料单元:是指用物理方法直接从芳香植物或动物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香料产品,分为 4种类型(小类):(1) 蒸馏类;(2) 浸提类;(3) 冷榨(磨)类;(4) 其他类。

1.3.2生物技术香料单元:是指用生物技术方法(如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制得的单一或复合香料产品。

1.3.3合成香料单元: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再经若干化工操作单元精制得到具有一定化学结构、香气、香味和理化规格的香料产品。

一般分为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人造香料指该物质的化学结构至今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过的香料)。

1. 3.4香精单元(食品用、烟用、日化用、饲料用和其他工业用香精及其有关香基):是指用于各种食品中的香精产品(如用于各种饮料、冷饮品、酒类、糖果、饼干、调味品等);用于各种卷烟中的香精产品;用于各种日化产品中的香精产品;用于各种饲料中的香精产品和用于其他工业用香精产品及其用于调配香精的有关香基,分为3种类型(小类)。

(1)液体类;. (2)浆(膏)状类:指香精在常温下或稍经加热搅拌即成为流动的粘稠(糊状)体态(定义1);(3)固体(粉末)类:指以食用香料与其他食品添加剂、载体等,经过搅拌制成均匀的拌和型粉末香精和/或利用可食用的壁材(高分子物质),将芯材(香料等混合物)包裹成微小囊状物的微胶囊型粉末香精等(定义2)。

卷烟调香学第七章天然香料提取技术

卷烟调香学第七章天然香料提取技术

3 小结 现代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趋向于提取更充分、别
离产品纯度更高。考虑到萃取剂对精油的提取有选 择性,人们采用了惰性的液体C02作为萃取介质; 为减少高温对香气成分的损害,人们改变了蒸馏技 术,用更温和的连续蒸馏萃取法;在分馏方面不断 扩大降膜式分馏塔及分子蒸馏器的使用范围,为使 香味有效成分的高效浓缩成为可能,不断研究开发 出新的膜材料与结构,开发膜别离、冷冻浓缩技术 在水果香味香精别离浓缩方面的应用。
溶剂浸提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固定浸提、 搅拌浸提、转动浸提和逆流浸提。其中逆流浸 提方式不仅适于产量大的多种原料,而且生产 效率高,浸提较充分,效果好。
萃取溶剂选择:不仅要考虑芳香原料成分和产 品质量要求,并按“相似相溶”原那么选择最适 宜的溶剂,而且要考虑所选溶剂必须高沸点残留 物。
从萃取液中有效地除去溶剂且尽量降低致香成 分的损失是溶剂萃取法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同 时蒸馏-萃取装置( E法)使萃取溶剂的用量大幅度 减少,较好地解决了在除去溶剂的过程中损失致 香成分的问题 。
生产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生产方法和近代生产 方法两种。
传统生产方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和法国,主要 包括整果坐IJ榨法和果皮海绵吸收法。
近代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整果冷磨法和果皮压榨 法。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冷压榨法有FMC萃取器法、 机械“刺扎”果皮与Brown和Pelatrice法。
现在工业上用的滚筒法,优势在于可使果实的 洗净、油细胞的别离、压榨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 机械化。但冷压榨法存在操作复杂、得油率低、 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因而不适于工业推广。
由于液体的黏度大,扩散系数小, 因而别离速度慢 。
Selerity Tech.公司最新创造了
一套高温液相色谱的预加热装置,对流 动相进行预加热,温度与黏度之间的关 系将对流动相的流动剖面及扩散行为产 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显著改善了别离效 果。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doc食用香料香精产品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doc食用香料香精产品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doc食用香料香精产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三日目录1 总则 (5)2 工作机构 (5)3 生产许可程序 (6)3.1申请与受理 (6)3.2试生产 (8)3.3实地核查 (8)3.4产品抽样与检验 (8)3.5审定与发证 (9)4 审查要求 (9)4.1基本生产流程与关键工艺操纵 (9)4.2必备的生产设备与检验仪器设备 (11)4.3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 (18)4.4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检验规则 (18)5 生产许可证书 (21)6 生产许可标志与编号 (23)7 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 (23)8 分包装企业的生产许可 (23)9 监督检查 (24)10 违法处理 (25)11 收费 (25)12 工作人员守则 (26)13 对许可工作的监督 (26)14 附则 (26)附件1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实地核查办法 (27)附件2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标准目录 (41)附件3 日用香料香精产品标准目录 (46)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1总则1.1为了做好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与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食用香料香精产品的所有企业,适用本实施细则。

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食用香料香精产品;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销售或者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食用香料香精产品。

1.3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香料香精产品。

食用香料香精产品分为食用香料与食用香精两大类。

食用香精按用途分为食品用香精、烟用香精、化妆品用香精、餐具洗涤剂用香精等。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摘要: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

但原料来源有限且提取成本高.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筒述了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植物内生菌是一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分布于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

并与宿主植物协同进化,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

现今我发现在某一植物内存在一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它是由真菌、细菌、原生动物等组成。

经研究与试验,发现将上述群落与某一些天然植物材料投放在封闭的发酵反应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生态系统。

这一系统在发酵反应器中能制备天然香精香料。

由于该群落的整体协同效应,可以利用各种天然植物材料来生产各种各样的天然香精香料,并且还能把微生物生态学技术与酶工程有机相结合,以牛乳为原料来生产天然牛乳香精。

香料、香精对食品、饲料、化妆品和制药工业极其重要。

目前,世界上香料、香精的产量约151亿美元,占据了25%左右的食品添加剂市场.且逐年增长。

遗憾的是,现今生产的香料、香精中约85%的产品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

但是用化学法合成的香料存在以下严重的缺陷:一是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滥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二是化学方法合成中由于缺乏专一的底物,造成产品纯度下降;三是化学合成的产物中常含消旋混合物,如从中提取目的异构体或手性香料将是非常困难并且花费巨大;四是人们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用于食品、化妆品等日益反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添加剂需求趋向于天然、健康、安全、营养和多功能性。

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而原来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的天然香料,由于原料有限,提取成本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

人们对香料的生物合成越来越感兴趣,同时生物技术将在天然香精香料研究和制备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这也是对生物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1原有的香料生物技术对天然香料的定义:(1)原料必须为天然动、植物材料;(2)加工工艺包括:蒸馏,萃取、发酵、酶解、水解、加热、焙烤;(3)产物包括:果汁精油、精油、油树脂、萃取物、酶解物、发酵产物、馏出物、焙烤产物。

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一简介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1]。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在食品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原材辅料。

按其使用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助溶剂、填充剂、调味剂、调酸剂、增香剂、增稠剂、保润剂、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等。

生物技术制备的食品添加剂,这类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酶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制备的,如味精、酵母、衣康酸、核糖、核酸、氨基酸、黄原胶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各个领域,活跃于各类食品加工的场所,为改善食品内外品质、提携增强香气风味、完善营养成分,延长货架寿命、提高使用价值、增香赋型添彩起了关键作用。

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创造、新技术的创新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无论利用哪一种技术制备的食品添加剂,其质量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规定的要求[2]。

如果要使用、创制新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必须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报国家卫生部进行审批[3],经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按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新的食品添加剂。

生物技术制备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二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运用2.1 在酸味剂制备中的运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酸味物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常用的酸味剂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醋酸、乳酸、酒石酸等。

在食用香精调配中还常用到长碳链的酸类如:壬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等,大多数水果中也含有这些物质,只是含量较低,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制得这些酸类物质,也可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

发酵法生产柠檬酸是利用假丝酵母或黑曲霉菌的无毒菌株在适宜的条件下经固体或液体发酵葡萄糖、淀粉、山芋干、废糖、甜菜糖蜜等原料,发酵终止,用热水提取柠檬酸,经分离纯化即可得到目的产品[4]。

生物产香技术

生物产香技术

生物产香技术生物产香技术,利用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培养、基因改造等生物技术获得特色香原料,即运用微生物和酶处理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及其提取物,动植物细胞培养,改良植物基因等技术制备食品香料、化妆品香料、烟用香料等天然植物香原料,因此,生物产香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培养、基因改造等生物技术来为香精香料工业服务的技术。

生物产香技术的实现方式为:1. 微生物或者酶处理后的天然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及其提取物,产生多种带香气成分的代谢产物,形成一种独特的香气成分;2.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动植物细胞能代谢出香料物质;3. 将某些植物转入产香基因后,这种基因赋予这种植物产生香气物质的能力。

作为目前香精香料制备的热门话题,生物技术在生产食品香精、烟草香精、化妆品香精等类别中均有应用,并逐步成为天然植物提取和化工合成之后的又一条香精香料制备途径。

生物产香技术的运用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酿酒技术、制醋技术,传统的生物产香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制备食品,但随着近代微生物技术、酶技术、育种技术和基因改造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并成为21世纪研究热点。

目前世界上烟用香精、香料的生产主要是人工合成和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

人工合成的烟用香精、香料由于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有争论,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

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的趋势,人们对安全的烟用香精、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动植物中提取的烟用天然香精、香料可以满足这种安全性的需求,但烟用天然动植物香料受原料来源的限制,美拉德反应受反应条件限制。

如生产1kg 茉莉花精油需5×106kg茉莉花,从而使天然香料物质的开发和利用受到限制。

生物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生物技术生产烟用香料的途径包括从植物细胞中提取、植物细胞培养、酶法合成以及微生物发酵等等。

一般认为,生物技术方法是模拟天然动植物香料的形成过程,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香精、香料可以等同于天然的香精、香料。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香料香精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香料香精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香料香精将生物酶或微生物用于香料生产,称为生物法合成香料。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法生产香料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天然香料及更好性能的产品,采用生物转化法生产香料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生物合成法是模拟天然动植物代谢过程,生产出香料化合物,这些香料化合物已被欧洲和美国食品法规界定为“天然的”。

微生物发酵可采用生物合成法或生物转化法进行天然香精香料的制备。

如内酯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香精香料,在食品和化妆品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物合成法是指利用真菌和酵母菌的自身代谢作用,在静置期合成和积累对于细胞生长非必需的次生代谢产物——内酯;生物转化法是指以羟基脂肪酸,非羟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等为底物,在微生物体内酶的作用下转化成γ-羟基脂肪酸,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内酯。

发酵工程在天然奶味香精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微生物发酵法产奶味香精是指采用乳杆菌,乳链球菌等微生物,以牛奶或稀奶油为底物,发酵生产奶味香精的方法。

由于微生物细胞内含有的酶系种类繁多,发酵产生的奶味香气多样化,包含有机酸、醇类、羰基类,各种酯类、内酯类、硫化物等近百种香味成分,与天然牛奶十分接近,其香气自然、柔和,是纯人工调配技术所难以达到的。

此外,产品的赋香效果好,添加这类香精,牛奶的奶香味饱满、绵长、逼真 ,能明显提高加香产品的质量档次。

以牛奶为底物,利用双乙酰乳酸乳杆菌发酵牛奶制备双乙酰奶味香精。

实验证明,向发酵液中添加0.01mol/L CuSO4可提高双乙酰的形成活性,添加0.1%柠檬酸钠可部分阻遏双乙酰还原酶的产生。

所制备的奶味香料具有双乙酰所特有的纯正的奶油香味。

墨西哥的Esanm Illa-Hur Tadoml等,采用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混合菌,以基于淀粉的培养基发酵可获得135.76mg/L双乙酰,而当采用半固体的玉米基料为培养介质,其发酵产物中双乙酰的含量可达779.56 mg/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的高密度培养,优化阿魏酸到香兰素的转化率, 以葡萄糖和磷脂的混合物为碳源,代替过去以麦芽 糖为碳源的方式,经过 $6J 的培养,香兰素含量达 L’@/,7M 。
!L#
以木质素为前体,白腐真菌9ND-3CO123 P.=,-5 能将 其转化为香兰素 。$??L年,MC;0,COQCC;;C=等以香草 酸 为 前 体 , 在 培 养 "J 的 I*4=2F21.; 4-==0B01-=.; QRSM"?6"G麦芽糖培养基中添加"%6,7M纤维二糖,经 过 LJ 的培养,得到 6$@/,7M 的香兰素;在培养 "J 的 I* 4=2F21.; 4-==0B01-=.; QRSM"T&’L 纤维二糖培养基 中添加G%6,7M纤维二糖,经过LJ的培养,得到6’@/,7M 的香兰素!T#。 $%G 在内酯合成中的应用 内酯是羟基脂肪酸分子经过分子内酯化形成的 化合物,具有浓郁的香气,在各种具有水果味、可可 味、奶酪味、甜味及坚果味的食品中都曾分离到。为 了生产一些重要的内酯,工业上采用一些生物转化 法,如用微生物合成!O癸内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 ! O 癸内酯的生产而言,基本 过 程 包 括 :用
食品科技
食品添加剂
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
辛 羚#,俞 苓%,齐凤兰#,陈有容#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 %!!*++)
摘要:天然香精香料是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食品添加剂,但原料来源有限且提取成本高。利用生 物技术生产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简述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香精香料中 的应用,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香精香料;生物转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2((3(4%!!*5##2’’*(2’+
!&#
丁子香酚是丁香树()*+*,-./ 012/03-4./5精油的主 要成分,价格便宜,当前市场价格是6美元78,,用它 作为香兰素的合成前体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镰刀 霉 9:.;01-./ ;2<0=-> 也可将丁子香酚转化为香兰素 。
!&#
有记载的微生物发酵制取香兰素的最早专利是 $??@ 年 A0BC=D21;3 和 E2FF 以丁子香酚为前体,发酵 G 周得 到 微 量 的 香 兰 素 , 其 转 化 率 约 为 ?H 。 $??’ 年 , A0BC=D21;3 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假单胞菌 9I;C.J2/2=0; ;F%>,可以将丁子香酚转化为各种香兰素的前体物质, 且含量较高!6#。 阿魏酸由于与香兰素的化学相似性,被认为是 很有前途的前体物质,该物质大量存在于谷糠、甜 菜糖浆等农业废料中,从这些原料中提取纯化阿魏 酸,用来发酵生产香兰素,可大大提高谷物与甜菜 的综合利用率。当前,已经有用谷糠和甜菜糖浆生 产天然香兰素的相当成熟的工艺:9$>从谷糠和甜菜糖 浆中提取纯化阿魏酸;9G>通过微生物发酵把阿魏酸转 化为香兰素;9">采用超滤分离和去除微生物;9&>从发 酵液中萃取除去副产物,多次重结晶后得到高纯度 的香兰素 。$???年,KJJ2.等进行I*4=2F21.; 4-==0B01!
! 前言 香精香料属于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常用于 食品、化妆品、医药、洗涤剂等工业中。目前,世界 上香精香料的生产主要是人工合成和从天然动植物 中提取。人工合成的香精香料由于人们对其安全性 问题一直有争议,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随着人类 回归大自然的趋势,人们对安全的香精香料的需求 日益增加,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香精香料可以满 足这种安全性的需求,但天然动植物香料受原料来 源的限制,从而使天然香料物质的开发和应用受到
收稿日期:%’’*2’*2#( 作者简介:辛羚4#(6(25,男7 汉8,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限制"#$。正因为如此,生物技术生产香料化合物受到 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技术方法是模拟天然动 植物代谢过程,生产出香料化合物,而且这些化合 物已被欧洲和美国食品法规界定为“天然的” 。 # 发酵工程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微 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的 结合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来生 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目前,在香精香料的 生物合成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技术是发酵工程,以 工农业废料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可以生产各种天然 香料"%$。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都可用来生产香兰素、内 酯等香精香料,采用细胞固定化等技术手段还可以
;<=
食品添加剂
系列化合物时,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外植体、使用 培养基的类型、培养基中添加的前体物质的种类和 数量、培养期的温度和光照的温度都会对代谢物的 组成和产量有重要影响;R$=。 E 基因工程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 欧盟>^_B目前的一个研究课题主要应用基因工程 来将单萜转化为具有强烈香味活性的功能氧化产品。 一个野生假单胞菌‘,3’6G/7/(.3 561&G.B作为宿主,向 其引入一个编码单萜转化酶的基因,从而使之成为 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基因工程菌;RV=。 国外对丁子香酚降解菌 假 单 胞 菌 >,3’6G/7/(.3 35W [,PRB 中的丁子香酚羟化酶基因 >’-2MT’-2LB 进行 了研究;RX=。还有人研究了能将阿魏酸转化为香兰素的 M720/:.1/53&3 35W \aRX<的基因;R<=。不仅如此,有研究 者通过破坏香兰素脱氢酶 >bG-B 基因构建的假单胞菌 >,3’6G/7/(.3 35W \aR""B,用于将丁子香酚转化为香 兰素;R8=。c.*:.(G等;R"=还利用,_a标记大米的香精基因, 对大米香精进行基因水平的研究。 生物技术在香精香料中的应用,早期主要集中 在筛选可产生芳香化合物的微生物菌种上,而现今 的微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B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提 高生物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就某些微生物而言,如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对它们的一个基因的 转移和表达,目前基因工程已经做得很好。这些程 序能够用于基因扩增,由此,基因的这些复制品就 增加了某种特定酶的产量,并提高了目的物的产量。 蛋白质工程也可以增强酶的某些功能。我们可以预 计,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成为未来香精香料研 发的主要方向。
:;<=92>= : !"#$%"& "%)8" .2/81."&* "+, 7/%’$8/ 8"#/%1"&* "%/ 21-2 D("&$/ ’1+/ .2/81."& 7%),$.#* "+, ’)), ",,1#1(/*5 E/."$*/ )’ #2/ &181#/, "("1&"01&1#3 )’ 8"#/%1"& *)$%./* "+, 21-2 /F#%".#1+- .)*#; 01)#/.2+)&)-3 1* #2/ 8)*# 1+#/%/*#1+- 8/#2), #) 7%),$./ #2/85 A21* 7"7/% %/(1/G/, "+, ,1*.$**/, #2/ "77&1."#1)+ "+, ",("+./* )’ ’/%8/+#"#1)+ /+-1+//%1+-; /+H38/ /+-1+//%1+-; ./&& /+-1+//%1+- "+, -/+/ /+-1+//%1+- 1+ ’&"()%* "+, ’%"-%"+./*5 ?/@ A79B<: 01)#/.2+)&)-3I ’&"()%* "+, ’%"-%"+./*I 01).)+(/%*1)+
参考文献: ;R= 姚汝华 D 邱树毅W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香精香料物质 W 广州 食品工业科技DR""VDRR>EBd< ;C= O P/.*’3D ’1 .:W L&/5*/0’33 ^(S&(’’*&(SD C@@@D>C$BdX"V4X"" ;$= _.*7’( U.5.G.1’306D ’1 .:W M55: O&0*/J&/: L&/1’0-(/:D R""<D E<d <@84<RE ;E= \ ,*&’e’*1D ’1 .:W M55: O&0*/J&/: L&/1’0-(/:D C@@RDVXdC"X4$RE ;V= f a.J’(-/*31W M55: O&0*/J&/: L&/1’0-(/:D R""XDEXdE<@4E<E ;X= 宋刚D曹劲松D彭志英W 香兰素的生物合成W 食品与发酵工 业D C@@RDC<><Bd<C4<E ;<= f [GG/6D ’1 .:W M55: O&0*/J&/: L&/1’0-(/:D R"""DV$dR4X ;8= U U’3.S’4O’’33’(D ’1 .:W M55: O&0*/J&/: L&/1’0-(/:D R""<D E<d$"$4$"< ;"= 宋焕禄 W 食用香味料的生化生物制备 W 北京 d 中国物资出 版社D 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