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和必需品,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密切关注和共同努力。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农业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富程度的总和。
它对生态平衡、环境和气候调节、食品安全、医药资源、生物技术、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对农业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
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需要土地、气候、水源等生态环境的配合才能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调节气候与降雨,增强土壤肥力和耕作能力,提高自然对害虫、病毒和昆虫的防御。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备至关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1. 投资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家可以针对生态环保修复和生态保护指标实施投资,修复废弃土地、恢复濒危物种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的有害环境等。
生态修复所需的成本与投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循环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2.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这涉及到地下水与降水的合理利用方式、水流和湖泊的纵横分布、重要鱼类生境的保护等。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
包括高效的养殖方式、科学的表层覆盖方式、有效的植物种植方式和资源再生利用等。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提升,还可以对 worldwide 的农业体系做出贡献。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农业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今后人类和动物健康、不浪费自然资源和没有负面影响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产业之一,而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平衡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1. 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农业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林地和水域等自然环境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并且维持着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了各个物种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2. 保护土壤和水体土壤和水体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关键的资源,它们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例如合理施肥、轮作和植物堆肥等,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并保护其中的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群落。
3. 保护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农民和科研机构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利用传统农作物品种,避免过度依赖少数优势品种,推动品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种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4. 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可持续农业模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环境的有效手段。
该模式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等。
通过应用科学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农田的灌溉,可有效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保护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
5. 生物控制和生物增效剂的应用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采用生物控制和生物增效剂等生物性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昆虫、益生菌等生物因子对农业害虫进行控制,可以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伤害,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监测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
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业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农民可以参与到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方法,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农业生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业生产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人类活动之一,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
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生物多样性为代价。
以下是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1. 栖息地破坏:为了扩大农田的规模,许多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或转化为农地。
森林、湿地和草原等重要的生态系统逐渐消失,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适宜的栖息地。
2. 化学农药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业生产广泛使用化学农药。
这些农药对农作物有益,但往往对周围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如杀死益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的昆虫。
3. 基因改造作物:为了提高抗病性和产量,基因改造作物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基因改造作物往往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了避免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损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
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也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 推行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加强土壤保护等措施,可持续农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 促进农业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与生态安全之间并非对立关系,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业布局、建立农田生态廊道等方式,实现农业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
三、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虽然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以下是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几个关键作用:1. 引入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农作物和畜禽的遗传资源库,种植和饲养多样性物种有助于减轻病虫害危害,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适应能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传统农业通常依赖于单一高产作物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提高了产量,但长远来看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损害,也削弱了生物多样性。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理解这一关系的第一步是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这些服务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产出。
例如,授粉服务对于许多重要作物(如水果、坚果和某些谷物)的增产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土壤健康,通过调节土壤的营养成分和结构,促进作物生长。
微生物、真菌和其他土壤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固定氮来提升土壤肥力,而这些过程依赖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作物更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例如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
维护遗传多样性是保障农业系统长期韧性的关键。
一些小农户和地方品种往往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因此,在现代农业中保护和利用这些地方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生产。
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也存在着负面反馈循环。
在许多地区,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从而减少了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这种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不仅影响野生生物的生存,也可能影响到授粉昆虫和其他重要传粉者的数量,这将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
失去生物多样性意味着失去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而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生态农业”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农业是一种基于生态规律进行生产的农业方式,强调利用自然功能,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被视为重要的一环。
例如,通过实施轮作和多种作物共栽等农业实践,可以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益虫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
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生态农业之间存在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联系。
生态农业,简单来说,是一种旨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农业模式。
它强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生态规律,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与环保。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纤维等物质资源,还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生态农业提倡多样化种植和养殖。
与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不同,生态农业往往会同时种植多种农作物,形成复杂的农田生态系统。
这种多样化的种植方式为各类昆虫、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例如,在一片农田中同时种植玉米、大豆和蔬菜,不仅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害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为鸟类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增加鸟类的数量和种类。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和套作等方式,生态农业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生态农业还会利用沼气池、堆肥等方式处理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再者,生态农业中的生态养殖模式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在一些生态农场中,养殖的畜禽会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饲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畜禽的品质和免疫力,还能为周边的植物传播种子,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而且,生态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进一步改善土壤质量,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支柱,而生物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育种和生物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生物与农业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的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农业作为一种直接依赖于生物的经济活动,其发展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和家畜的多样性对作物的抗病性、适应性和适应能力都至关重要。
而生物的多样性也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物质资源。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生物的育种与农业的关系育种是为了培育适应农业生产需求的新品种或新品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的活动。
生物的育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传统的选择育种方法或利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对病虫害抵抗力更强、产量更高的新品种。
比如改良水稻品种、小麦品种等,都是通过生物的育种实现了农业产量的大幅提升。
因此,生物的育种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的循环利用与农业的关系生物的循环利用指的是将有机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转化为肥料或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通过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
比如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以通过发酵和堆肥处理后用作有机肥料,不仅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还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系统,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物与农业的关系密不可分,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生物的育种则提供了农业增产的途径,而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推动生物的育种研究,倡导生物的循环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资源。
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

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保护农业作为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经济部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粮需求,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它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丧失与破坏。
为了扩大农田面积,农民经常进行森林砍伐和湿地填埋。
这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丧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开发农田,并保留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其次,农业发展带来了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污染和危害。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恢复。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农业发展还引发了生物入侵问题,对地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农作物的引种和养殖物种的引入,往往导致不适应本地环境的物种进入,危害当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需要建立生物入侵监测和管理机制,加强物种引入的审查和控制,以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
然而,尽管农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它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一些机会。
首先,农田和农场可以成为许多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在自然草地、田间林边等生境中,野生植物和昆虫可以繁衍生息,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很多鸟类和兽类等野生动物。
其次,农田中的农作物和农业景观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和栖尝空间,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存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农耕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繁荣。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农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其次,农民需要获得关于生态农业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农业科普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农业科普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农业科普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农田内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的丰富程度。
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保护与恢复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农田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服务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农田内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抵抗力。
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速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保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农田内的多样性植物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丰富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农田的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促进花粉传播与授粉过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保护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农田生物多样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农耕方式、化肥与农药使用、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等。
传统的耕作方式相对较为生态友好,可保持和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而大规模、高强度的机械化耕作和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会破坏农田内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农田周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也会影响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丰富程度。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需要改变农耕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三、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措施1. 选择适宜的农耕方式:传统的有机耕作方式能够保持和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
可以采用有机农业方法,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质量,创造生态友好型农田环境。
2.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在农田周边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地。
在农田内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增加农田的植物多样性。
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农田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增加生境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XX摘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人类与自然界多种多样生物的相互协调、依存与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当然也不例外。
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归纳总结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农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与农业害虫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理对策的理论早为生态学者所关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害虫生物多样性一、多样性的概念和涵义1.物种多样性在一定压城内组成生物群落所有植物,动物和镦生物种类的多少是物种多样性的标志,其最简明的定义就是物种的丰富度,用以表达一个生物群落内组成物种及其相对致量的尺度。
物种多样性及其复杂的种蔺关系,对生物群藉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生态学者提出物种多样性或丰富度指鼓-优势度或均匀度指数。
用以定量描述生钉群蒜的特征,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及其对志系统的影响。
2.结构多样性任一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并表达一定的功能.在农田昆虫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是以营养联系为基础,组成植食一肉食 (捕食和寄生)一腐食等多投食物链和食物网,像持着保持着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的曲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网络结构越多,则动态平衡调节功能越强。
结构多样性还与生境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包括适宜的土壤环境,植物种类与形态结构,物候与营养联系,为物种提供多样化生存空间或生态位。
因此,保持植物区系的多样性是改善生态系结构多样性的基础。
3. 气候多样性气候因素是构成无机环境的基本要素和生物群落牲赖以热能调节和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所谓气候多样性是指气候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动的频率和幅度。
V]Ban Emden (1974)在论述了热带和温带气候变化与农林害虫发生稳定性关系后认为,气候多样性有减少植物和动物区系,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趋势。
是干扰害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4. 生态系统多样性由于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和生境类型的变化,生态系统不论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可分为若干亚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内,种植业中的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生态系统都各有不同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结构。
同时又与土壤、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各个系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群落之间的物种不断进行着种群交换和生境转移,各自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系统处于有机联系状态.因此,研究农业害虫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了解各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制定区域性害虫治理对策。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许多学者通过种植多种作物的摸拟试验和来自田间的大量词查资料,总结论述了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昆虫稳定性关系,得出了“多样性越高,稳定性的机率越大”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稳定性主要是昆虫种群很少出现或轻微的波动,经常处于经济阈值以下的平衡状态。
围绕这一概念虽然出现过争议,认为不能成成为普遍的规律,但是已为田间大量实践所支持,多数农林害虫的暴发出现在作物单一的地区。
并提出不作物混作或混交林作为控制害虫的理论依据。
1. 耕制与作物结构调着整对害虫的控制作用80年代开始,我国农业进行了区域性的耕作调整.实行粮棉、粮油、粮菜等间作种立体种植摸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农业。
在长江流域棉区.麦一棉套种.蚕豆一棉花套种的棉田。
早期昆虫群落结构和纯作棉田相比,物种丰富度指教(H ).麦棉套作田(1.26)>蚕豆棉套作田 (1.16) >纯作棉田(0.058);物种优势度指数 (c).纯作棉田 (9.80) 蚕豆棉套作田(3.92)>麦棉套田 (3.58),这些参教说明,套作棉田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多,棉蚜数量减少,种群结构比较合理,早期棉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对棉蚜有明显的生态控制效应。
农田作物多样化使害虫数量下降的生态学机制有二个论点来解释:(1)捕食假说植被结构多样化为多食性害虫提供广泛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也为多样性天敌提供了食物和补充寄主,丰富了食物链结构,有利于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2)食物资源浓度假说多食性害虫善于发现并在大面积单一或密植的植物上产卵繁殖,而植被结构的多样化可淡化或免除害虫寻找寄主植物的刺激感应,或生境条件改变了害虫的运动行为,迁出率高而定殖率低 (Stophen,1982).害虫的移入包括害虫个体发现寄主作物的概率和发现作物后停留其上取食和繁殖的概率两个部分。
对大多数植食性害虫来说,寻觅合适的寄主植物是其生活史的重要一环,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复杂的视觉和嗅觉刺激,从而扰乱害虫寻找寄主植物的正常途径。
但要注意的是生物多样性的质和量需与靶害虫的定向机制相吻合,如果靶害虫的扩散能力不强,单作作物系统与问作作物系统便无太大的区别。
2. 间插植物.“加链”抑制根据生态学原理,插种关联植物,组建新的食物链结构,使生物资源优化配置,转化利用,获得多功能生态敷盏的模式已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麦田或棉田中间油菜,以菜蚜召引食蚜蝇,蝶虫定殖,控制麦蚜,棉蚜为害,在甘蔗、玉米田插种向日葵、南瓜,为赤眼蜂提供资源,提高玉米螟卵寄生率。
3. 采取调控措施,改善农田生物群落多样性耕作改革,作物结构调整,插种关联植物,都是从生态系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为手段,改善生物群落结构,增强系统自身调节功能。
当前在农业综合防治中,尽管有多种途径和技术措施,但首先着重考虑的是化学防治和无敌保护利用的协调问题,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群落的干扰。
这些措施包括 (1)掌握防治指标,减少施药次数;(2)施用低毒、低浓度杀虫剂;(3)施用生理选择性杀虫剂和生物制剂;(4)采用选择性施药技术,包括内服杀虫剂拌种、根施、涂茎、顶心点施等;(5)人工和耕作措施.三、生物多样性对天敌的影响田地中和区域内的植被多样性可增加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所需的基本资源,使得天敌在害虫种群附近便可得到一切所需,而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寻觅。
这些资源包括食物(特别是花蜜和花粉)、避难所和替代寄主。
然而,生物多样性在天敌寻找猎物时也会造成天敌定向困难。
在一年生作物中,广食性天敌 (generalist enemy)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使天敌替代猎物的种群密度增加,亦可增加其他可利用资源的数量。
与此同时,可增加替代猎物在作物系统中的存在时间 (特别是靶虫出现之前)和增加替代猎物昆虫种群的空间均匀度,从而使天敌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留于田地中。
Baliddawa 总结63个研究案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物与杂草混台的系统比作物与作物间作的系统更能增加天敌。
在作物与杂草混合的系统中。
有56%的案例显示害虫种群的下降是由天敌造成的,而在作物与作物间的系统中,仅有25%的案倒显示害虫种群下降是由天敌造成的。
1.提供花蜜和其他食物在未使用农药的果园中,丰富的野生植物的花,使天幕毛虫和苹果毒蛾上的天敌昆虫远远多于很少有或没有野花中果园的天敌。
”。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人工植树林中,当有野花存在时,欧橙卷叶蛾 (Rhyacionia buoliana(Schiffermuller))的寄生昆虫无论产卵率还是寿命都明显增大。
在这两个例子中,花蜜和花粉作为关键资源提供天敌活动和交配的能量。
2 .覆盖植物的作用由问作和杂草产生的地表覆盖对捕食性天敌,特别是对那些昼伏夜出的种类很有用处。
因为这些地表覆盖提供了更大的生境复杂性和其他变化,导致有效增加广食性捕食天敌和专食性寄生天敌的数量。
如在较高植物密度的间作系统里,加大了蜘蛛的邻域性保护(territorial defense)能力,从而提高了蜘蛛种群的密度和稳定性。
当田地中有杂草时可加快花蝽扩散到被蚜虫感染植株的速度。
Altieri等讨论了杂草与天敌的关系,并且给出了对杂草及杂草上动物区系 (fauna)的系统研究方法和管理措施,旨在加快天敌在作物及周围环境中的生长。
3. 提供替代寄主和替代猎物当害虫数量稀少和天敌处于不适生活时期,替代寄主的存在可有效增加天敌的作用,可维持天敌的生存和繁衍。
多样性作物也可作为多种昆虫的寄主,使其中一些昆虫成为天敌的替代猎物。
在葡萄园中的一种杂草 (Sorghum halepense(L-) Pers)作为替代寄主库(reservoir)有力地支持了植绥螨(phytoseid)对魏始叶螨(Eotetranychus ~n'llamettei Ewing)的控制。
在秘鲁,按1行玉米与12行棉花的比例间作,大大增加了花蝽和其他捕食性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杂草可对食蚜蝇、花蝽和草蛉提供产卵场所和食物,特别是对之后的幼虫取食作物上的蚜虫提供了保障。
单作作物的不周品种、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的农事活动也可起到保护天敌种群的作用在苜蓿的剥叶过程中,需防止重要的寄生昆虫被完全除去“”。
Murdoch” 就建议在田间保留少量的感虫品种或保留一些害虫的替代植物来作为害虫的食物来源,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扩大。
4. 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对天敌的影响农田周边的作物及植物多样性也可作为天敌的食物库,特别是当农田中使用农药时,食物库的作用更显重要,因食物库可作为天敌的避难所提供食物或替代猎物。
一种黑草莓(Rulms sp.)栽植在葡萄园附近.可使葡萄叶蝉的寄生天敌在黑草莓上发现替代寄主。
然而,目前的研究显示判断免耕地 (uncultivated land)是否有利于害虫防治工作是困难的。
5. 多样性作物系统天敌作用局限性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并非总是增加天敌的捕食率和寄生率。
如比较甘蓝与其他植物的混作系统和甘蓝单作系统,其天敌的捕食率及寄生率都没太大区别。
胡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有杂草和没有杂草的豆田中。
在一些情况下,天敌的种类、数量、捕食率及寄生率在较低生物多样性的田地反而更高。
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在搜索猎物时,与害虫搜索寄主植物一样,也受到多样性植物的抑制,特别是受到害虫取食植物气味的影响。
如在留有杂草的田地中,蚜虫的被寄生率有时很低。
天敌的搜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因植物密度、较大的叶面积和不同的区域多样性而降低。
由问作产生的低寄主密度,也刺激了天敌的迁出。
四、生物多样性对作物抗性的影响由单种作物不同抗虫品系杂交而成的抗虫品种,一直认为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可在短期内降低被害虫害的风险;二是降低害虫使作物抗虫性丧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害虫对具有不同抗虫机制的品种更趋向产生简单的“回避策略,而不是使作物的抗虫性受到破坏。
不同作物间杂交产生的更为广泛的抗性,可有效阻止某种适应了一种作物的害虫转移到另一种作物上去继续危害,这一点在考虑间作作物系统中植物的组成时尤为重要。
这些考虑对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具有较大作用,但对多食性害虫则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