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合集下载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

需种植 , 为农 业 的 可持 续 发 展 奠 定 坚 实 的基 础 。 为 此 , 保 护 传 统 生物 资 源 的 同 时 , 们 要 积 极 引进 外 来 物 在 我
种 , 富 生物 多样 性 。 丰
【 关键词】 中国农业 ; 生物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1145F 0 .;1 1 【 F 2 .;3 34 S 8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6 4 6 4 (0 10 - 00 1 17 — 8 82 1 )6 0 9 - 1
Au h r Z n o g h n t o : Ch n S a rc t r a tma y g e tc I l n e u h a h r g fa a l .n ,s i f r l y i a' gi u u e h s me n r a } e g s s c s s o t e o rb e 1 d ol et i l l a a a it d ci e l b rs o tg , n n y oh rn t r l d ma - d ia t r ic n in me 。 a t r m n e sv e l , a o h r e a d ma t e a a n ma e d s se ss e a ce t i s Ap r fo it n ie n a u n a n t c l v t n p l c t r s o e o e i o a twa s t i ti g o b o i e i d c p t a o s a v re u t a o , o y u u i n f mp r n y o man an a r - idv r t a o e wi v r u d e i i l e h t t s yn h i s f co o— v lp t e a rc t r n ta i o a h n , h c o n y s c e d d i x a d n oa r a o r n a tr t d eo g iu u e i d t n lC i a w ih n t l u c e e n e p s e h l r i o n ig t tlae f ami g f l d i r v d l d u l a in a d k p u t n l S fl d u .tW lo h l f o e c n rlo au a n a , mp e a t i t o n i z o n e ts s i a e U e o a ,b ti a as e p u fr t o to fn t rl a b n s l h d s se n e u a o ft e lb rfr e . v n i e e h d b e o x e to n c t r r n n hso y ia tr a d r g l t n o a o c s E e ft r a e n s me e t n fa mo o u u t d i itr s i h o h l e e o h n , tdd n t e d t e o sp o lms On y i emo eT t , s e il n t e p s r eo o rd c d s fC i a 。 i o a s r u r b e . l n t d ll me e p c a y i a tt e rfu e a e , i l o i h i l h h wi a i o u ai n g o t n a i e e o me to n u t a iain a d go a i t n o y ut r a e n h t r p d p p l t r w h a d r p d d v l p n f i d sr z t n l b z i ,p l c u e h s b e o i l o l ao l e l c d. r a n l y mo o u u u d rt r s u o r e c n my Asa rs l r pa e i c e i gy b n c tr n e e p e s r ft e ma k te o o . e u t h r sa s u t rl n s l e h e h ,te e i t cu a r

生态与环境论文-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与环境论文-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生态与环境》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院系专业年级层次本科学号姓名2013年12月16日论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曲宏博摘要:人类的进步发展大多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严重威胁。

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可以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有效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以此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圈养、培育、保护等措施挽救濒危生物,另一方面对经济转型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在GDP不断创造神话的中国,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荒漠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利用与消费、生物入侵、规模化农业生产等,使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和破坏。

1生物多样性概述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

例如oNorse et al认为,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

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孙儒泳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中国⽣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

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弄清中国⽣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中国⽣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论述了中国⽣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中国是世界上⽣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也是世界上⽣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

⾃⼈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的剧增,⼈类向⾃然界索取⽣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然⽣态系统恶化,物种的⽣存受到严重威胁。

据资料显⽰,⽬前物种丧失的速度⽐⼈类⼲预前的⾃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

⽣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类的⽣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物多样性,维持⽣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成为⼈类的当务之急。

本⽂着重于探讨中国⽣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研究,提出保护⽣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2.1⽣物多样性的概念按照《⽣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态系统的多样性。

【2】物多样性是⼈类赖以⽣存的物质基础。

2.2⽣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1. 直接价值。

从⽣物多样性的野⽣和驯化的组分中,⼈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品、许多药物和⼯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

2. 间接价值。

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学过程、防⽌⽔⼟流失、调节⽓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多样性的最⼤价值可能在于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的生产和农民的利益,研究和保护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在农田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病虫害生物。

这些生物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昆虫、线虫、螨虫等。

它们会给农作物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由于不同的病虫害生物具有不同的寄主范围和危害能力,病虫害多样性的存在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不利因素。

举个例子,某种农作物同时受到了多种不同寄主范围的病原菌和昆虫的侵袭,那么其受到的伤害将更为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加显著。

此外,一些病虫害生物可以通过直接破坏农作物的组织结构和代谢功能来引起农作物生产力的下降。

其次,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趋于平衡,不同病虫害生物之间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关系,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然而,随着人类农业活动的干扰,病虫害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平衡关系被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可能导致一些病虫害生物数量的迅速增加,从而引发农作物疫病或虫害的暴发,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保护措施与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充分考虑到病虫害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其相协调。

首先,应该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病毒和寄生线虫等有益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增加有益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形成一种生态平衡,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

中国⽣物多样性保护概况中国⽣物多样性保护概况摘要:中国作为⼀个⽣物多样性⾮常丰富的国家,具有地球陆⽣⽣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共约595 种;物种⾼度丰富,⾼等植物约3 万余种,其中裸⼦植物有10 科、34 属,约250 种,是世界上裸⼦植物最多的国家。

中国也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

我国不但⽣态系统类型和野⽣物种资源众多,⽽且具有繁多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及其野⽣近缘种。

此外,我国⽣物特有属、特有种多,动植物区系起源古⽼,珍稀物种丰富。

但是随着⼈⼝增加、⼯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对⽣物多样性的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物多样性保护⽣态系统物种遗传⽣物⾃然保护区陆地海洋⼀、⽣物多样性的分类与分布(⼀)分类1、遗传多样性⼴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但⼀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种内的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平多样性的最重要来源。

遗传变异、⽣活史特点、种群动态及其遗传结构等定或影响着⼀个物种与其它物种及其环境相互作⽤的⽅式。

⽽且,种内的多样性是⼀个物种对⼈为⼲扰进⾏成功反应的决定因素。

种内的遗传变异程度也决定其进化的趋势。

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细胞、个体等。

在⾃然界中,对于绝⼤多数有性⽣殖的物种⽽⾔,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致的基因型,⽽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在数学公式⾥⽤S代表。

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是指⼀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另⼀⽅⾯是指⽣态学⽅⾯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定地区⽣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个客观指标。

他是根据⼀定空间范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数量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案例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类和它们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减少,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一、重视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区建设。

比如,中国近年来在保护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针对濒危物种,在各级保护区内开展种群监测、繁育研究、饲养放归等有效手段,积极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此外,保护区的建设也为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推进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指通过资金、资源、技术、服务等手段,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补偿。

这是一种通过价值转化机制来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生态资源的有效手段。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补偿体系建设,通过生态补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平衡。

三、实现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将生态学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通过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生态农业项目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不仅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且可以修复和改良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四、推广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环境为景点,以旅游为主要手段,并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为目标的旅游活动模式。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可以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五、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将生态学理念应用于城市环境中,通过改造和优化城市的自然和人造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实现城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加强绿化和植树造林,使用生态建材,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这些手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措施生物多样性,这个词听起来或许有些专业,但实际上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从茂密的森林到广阔的海洋,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鲸鱼,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然而,如今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如森林砍伐、气候变化、非法捕猎和过度捕捞等。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呢?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地,使其能够在不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在这些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开发和人类活动,保护了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

比如,中国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大熊猫的数量已经有所增加。

同时,自然保护区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猎和非法贸易至关重要。

一些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非法捕杀珍稀野生动物,如犀牛、大象等,导致这些物种濒临灭绝。

各国政府应当加大对非法捕猎和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监督。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形成全球保护网络。

另外,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发展模式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和林业往往采用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或大面积砍伐森林的方式,这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模式,如生态农业、混农林业等,能够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栖息地。

例如,在农田中保留一定比例的野生植被,为昆虫和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有助于控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威胁,才会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

学校、社区和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培养人们的环保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①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州 610642)摘要 对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变化态势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认为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化、农业单一化耕作与驯养、农业物种的过度开发利用、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是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威胁,同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农业 生物多样性 生境破碎化 中国Presen t Situa tion,L oss Causes and Con serva tion of Agr icultura l B iod iversity i n Ch i na.Z hang J iaπen (In stitu te of Eco logy,Sou th Ch ina A gricu ltu ral U n iversity,GUAN GZHOU510642):R u ra l E co2E nv i2 ronm en t,1999,15(2):36-40Abstract A gricu ltu ral b i odiversity is i m po rtan t bu t w as neglected in Ch ina.T he p resen t situati on and the trend of agricu ltu ral b i odiversity in Ch ina are discu ssed and the m ain cau ses of the lo ss of agri2 cu ltu ral b i odiversity including the lo ss,degradati on and fragm en tati on of hab itats,monocropp ing,b reeding and dom esticati on of an i m als,over2exp lo itati on of som e species,in troducti on and invasi on offo reign species,environm en tal po llu ti on and global changes have been analyzed.A series of con servati on coun term easu res of agricu ltu ral b i odiversity in Ch ina are pu t fo rw ard.Key words agricu ltu ral b i odiversity,hab itat fragm en tati on,Ch ina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圈环境。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也日益成为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在森林、草原、海洋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生物多样性的定量描述、理论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比之下,国内外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且起步较晚。

农业作为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基础性产业,其生物多样性状况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力、农产品质量及人类的食物安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理论及其保护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①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概念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1,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多样性(hab itat diversity)几个层次。

就农业而言,农业生物多样性也可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农业利用景观多样性、农田生物多样性、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几个尺度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用以描述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组成比例与结构变化,它反映着某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总体状况;农业利用景观多样性主要刻划农业景观的异质性,包括农业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及其分布格局的变农村生态环境 1999,15(2):36—40 R u ral Eco2Environm en t①中美日联合资助合作项目“华南退化坡地绿色食品生产与增加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部分内容1998-09-18收稿,1998-10-23修回异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农田物种多样性主要指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杂草、害虫、天敌等生物多样性;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主要包括栽培作物及其野生近缘动植物的遗传基因与种质资源多样性等(图1)。

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畜禽种质多样性作物种质多样性庭院多样性图1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类型Fi g 1The levels and the types of agri cultur al bi odi versity农田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与基因多样性作物、杂草、害虫与天敌生物多样性种植业多样性林业多样性畜牧业多样性渔业多样性农业生态模式多样性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农业利用景观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 在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时,应着重从农业生态系统或农业景观的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functi onal diversity )以及农田物种多样性几个层次着手。

但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农田和耕地范围内,村落、居住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不可忽视,人类的伴生动物(如鸟类、蚊、蝇、鼠类等)、家养动物(如鸡、猪、狗、猫等)和伴生植物共同构成了农村庭院生物多样性,它们在维持农村生态系统以及农业食物链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它们与农田生物多样性共同组成了农区生物多样性。

2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211 农业生境类型多样性生境是生物存在所必需的空间和环境条件,是生物活动的载体。

从土地生境类型来看,耕地、园地、牧草地、淡水水域、村落等是农业生物栖息与生长的主要场所。

在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2518万hm 2,园地600万hm 2,牧草地面积26109万hm 2,分别约占国土面积的1312%、0163%和27152%;村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186%和3179%。

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类保护区和尚待开发的农业边际土地,其中宜耕地、宜园地、宜牧地面积相应为1357、294、2752万hm 2,分别占国土面积1143%、0131%、2190%,[3]这些是农业生物的后备生境资源。

目前,我国土地生境多样性存在如下变化态势:(1)农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耕地被非农业建设占用;(2)农用土地质量不断下降,许多耕地已失去农业利用价值;(3)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类型正在发生变化,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和渔业养殖面积增加。

土地生境的变化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产生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212 农业物种多样性世界上开花植物估计有215万种,只有3000种可用来提供食物,其中已为人类所栽培的具食用和经济价值的仅数百种。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栽培和养殖实践培育了大量食用与经济性能优良的作物、果树、家禽、家畜。

目前我国栽培作物种和亚种有600多个,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蔬菜200多种,牧草与饲料作物约425种。

[4,5]水稻、玉米、小麦是我国3大粮食作物。

当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水稻和小麦品种约有50多个,玉米品种30余个,大豆品种50多个,粟、甘薯和花生品种各有30余个,棉花品种有18个。

[4]我国现有果树约300种,[5]主要包括苹果、梨、柑橘、桃、杏、李、枣、草莓、板栗、核桃、菠萝、荔枝、龙眼、葡萄等果品作物;茶品种600多个,桑有15个种,1000个品种。

[4]73第2期 章家恩: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据1986年统计,我国现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596个。

据近4a有关资料,包括特种经济动物和家养昆虫在内,现有的品种和类群有2222个,主要以驴、牛、马、羊、猪、鸡、鸭、鹅、鸽、兔、犬、蚕、蜂和金鱼等为代表物种。

[4]我国各类湿地中水生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各种浮游、底栖与自游生物和水生维管植物。

淡水鱼类有770种,其中纯淡水鱼690多种。

[5]湿地水禽约300多种。

[6]除了农业经济物种外,在农田、湖泊与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及荒山草坡生态系统中还有大量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类群。

稻田中野生动物主要以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和某些鸟类为主;重要杂草约有200多种。

旱地生态系统中也生长着丰富的农作物伴生物种,如有记录的农田杂草有73科、560多种,对农作物有害的动物与昆虫约1300多种,天敌生物近2000种(如姬蜂900多种、瓢虫300种,蚜虫蜂100多种,寄生蝇400多种),其中仅棉田的重要天敌蜘蛛就有21科、89属、205种。

[4]213 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与种质多样性中国是世界农业物种的起源中心之一,大量的栽培、半栽培作物,家养动物和许多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丰富的农业遗传资源。

截至1995年,中国掌握的各种农作物遗传资源数目共约35万份,并建立了家畜、牧草种质库和17处国家果树种质圃,其中包括4万份牧草种质资源和11835份果树种质资源。

[4]3 农业生物多样性变化态势及其丧失原因31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态势由于人类的长期干扰,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日趋减少,主要表现为:(1)农业土地生境丧失与退化;(2)农田物种稀少,结构和功能简化;(3)农作物、家养动物和淡水生物种类减少,有相当数量的物种灭绝;某些物种虽存在,但数量极少,处于濒危状态;(4)生境遭到人为破坏与过度开发,许多与栽培作物、训养动物有亲缘关系的野生动植物物种逐渐减少,造成遗传种质资源的大量消失。

312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因分析31211 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化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化是导致农业生物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长期的过垦、过牧、过采与不合理的耕作管理,导致了农用土地的退化。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9%的耕地缺磷,23%的耕地缺钾,14%的耕地磷钾俱缺,有机质平均为15g kg,土壤有机质< 6.7g kg的农田达11%,约有79%的土壤有营养障碍。

另据有关资料,全国土地水蚀、风蚀、盐渍化面积分别约为179、168、100万km2,仅此3项就占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沙化面积已达1716万km2,其中大约3119%为近100a发展形成的;濒临沙漠化的土地达1518万km2。

除土地发生退化外,我国被占用耕地在近十几年来平均约15万hm2 a。

土壤被损毁而导致生境直接丧失的耕地约为10万hm2 a。

单家独户的农业分散经营,加上土地退化和非农业占用,导致了农业生态景观破碎,农田条块分割,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统一管理(如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