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课件

《地域文化》课件
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地域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保 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人们的 需求。
02
中国地域文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遗产。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这 些地区拥有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 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京剧、剪纸 、泥人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水乡文化 。
详细描述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省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 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如外滩、西湖、黄山等,同时还有独特的海滨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如海派剪纸、苏绣等。
《地域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地域文化概述 • 中国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 •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CONTENTS
01
地域文化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华南地区
总结词
华南地区是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详细描述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珠江夜游、桂林山水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广东舞狮、广西壮族的歌圩 等。

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

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

C B A
自主学习 中国地域文化区
10
•小结:研究文化区的方法 小结:研究文化区 文化区的方法 小结
文化区 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事物 自然环境 农业生 生活样式 地方文艺 (地形、气候) 地形、气候) 地方文艺
产方式
(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
内蒙古 畜牧业 吃肉奶面, 马头琴声 高原, 肉奶面 高原, 赛马,摔跤 温带, 摔跤) 为主 穿蒙古袍, (赛马 摔跤) 温带, 草原 蒙古袍 蒙古包. 住蒙古包 干旱半干旱
理解、尊重、包容不同文明! 理解、尊重、包容不同文明!
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朋友来上海, 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朋友来上海,该 怎样向外地朋友介绍我们这个文化区的文 化特点? 化特点? 上网查询有关信息, 上网查询有关信息,写一段简明扼要的 介绍文字。 介绍文字。



我知道的内蒙古文化 我知道的内蒙古文化
农业生产方式
饮 食
烤全羊 烤羊腿 奶豆腐 奶茶
烤羊背 马奶 蕨菜
手扒肉 手扒肉; 牛奶酒;
烤饼、汤面条、饺子、油饼、 烤饼、汤面条、饺子、油饼、炒面、炒米; 炒米;
草原野菜: 草原野菜:蘑菇
黄花
服饰
传统民居
娱乐
民 俗
民俗
环境影响文化的哪些方面? 环境影响文化的哪些方面?
坎儿井
阅读材料,概括影响民居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概括影响民居的因素有哪些?
湿热的海南岛,民居需要防晒通风 防晒通风-------民居普遍 ①湿热的海南岛,民居需要防晒通风 民居普遍 设计小窗以隔热,两侧巷道以通风,巧妙的小天井可 设计小窗以隔热,两侧巷道以通风,巧妙的小天井可 小窗以隔热 以通风 以拔风降温。 以拔风降温。 东北冬季漫长寒冷 民居多坐北朝南 北部封闭以 冬季漫长寒冷, 坐北朝南: ②东北冬季漫长寒冷,民居多坐北朝南:北部封闭以 防寒风,南面开放采纳阳光和暖风 院落较大以吸收 采纳阳光和暖风; 防寒风,南面开放采纳阳光和暖风;院落较大以吸收 太阳辐射;结构粗壮以载雪防风 以载雪防风。 太阳辐射;结构粗壮以载雪防风。 ③粤北和粤东北聚集的客家人,从外地迁入,需要 粤北和粤东北聚集的客家人,从外地迁入, 应对原著居民,他们修建了土楼和围龙屋, 应对原著居民,他们修建了土楼和围龙屋,合族而居 以保障安全。 以保障安全。

《文化与环境》教学设计

《文化与环境》教学设计

《文化与环境》教学设计上课学校:南汇中学高一(1)班上课时间:2011年4月7日下午第一节执教教师:孟秀蓉(新场中学)教材分析:“地域文化”篇是高中地理教材人文环境部分的后续篇章,文化的形成既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关系紧密联系,本篇内容承接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其他篇章,紧密联系前面已学篇章的相关知识以及区域地理知识,涉及的知识领域广,综合性强。

而专题25“文化与环境”是本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帮助学生领会文化概念及其分类,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分布,重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为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和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作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南汇中学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多,知识面广,对“地域文化”中的主要地理事实了解多,综合实践和分析能力强。

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乡土地理和乡土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缺乏弘扬和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需要进行相关的乡土文化教育。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文化事象及其类别。

2、能从自然地理角度解析某一地域的生产、建筑、服饰、饮食、习俗、文艺、宗教等文化现象的形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重要影响,认识重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重要意义。

3、增强对环境的审美情趣,提高汲取地域文化的自觉性,树立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2、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结合乡土实际,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的丰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究本土文化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逐渐形成对文化的理性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民居、服饰、饮食、文艺、习俗等方面了解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比较地域文化的差异,并尝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探究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阅读“新场古镇历史文化”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领会文化的定义和类别,初步认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地域文化简介

地域文化简介

中国地域文化中国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各地方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综合体。

中国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可以从历史、宗教、社会习俗、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历史上,中国的地域文化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但也有许多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综合体。

宗教上,中国的地域文化受到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宗教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的综合体。

社会习俗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这些习俗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

语言上,中国的地域文化以汉语为主,但也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这些语言形成了多元语言文化的综合体。

文学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传统文学,如古典文学、民间文学、诗歌文学等,这些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文化。

艺术上,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雕塑等,这些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多元而丰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各地方的文化特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地域文化不仅体现在各地方的文化特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地域文化在古代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中国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如古典文学、书法、国画、雕塑等,这些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中国的地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这些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民间文学有许多传统文学,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文学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学文化。

民间艺术有许多传统艺术,如剪纸、绣花、刺绣等,这些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音乐有许多传统音乐,如民歌、戏曲、乐曲等,这些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音乐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

《中国地域文化》课件

东方文化
中国东部的地域文化
中国东部地域文化独具风情, 包括沿海城市文化和江南水 乡文化等。
东北、华东、华南文化 的异同点
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域文化 在气候、饮食和建筑风格等 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共通之处。
与日韩地域文化的对比
与日本和韩国的地域文化相 比,中国东方文化有其独特 的特色和表现形式。
结语
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了 解并尊重地域文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游览各地景点、品尝当地美食和参与民俗活动 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地域文化。
愿本课件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谢谢!
历史文化背景
北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诸如北京故宫和 长城等。
民俗风情
北方民俗风情独具魅力,如春节的庙会和元 宵节的灯笼节庆活动。
南方文化
气候与自然环境
历史文化背景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拥有美丽的山水与稻田景观。 南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村落和寺庙。
饮食文化
南方饮食以粤菜、潮汕菜和客家菜等为代表, 口味清淡微甜,注重食材。
中国地域文化
欢迎来到《中国地域文化》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全面了解中国各地的文 化特点和独特之处。
概述
中国地域文化是各地在气候、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饮食、民俗风情等 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文化风貌。
北方文化
气候与自然环境
北方地区的寒冷气候和辽阔平原给予了北方 文化独特的气息。
饮食文化
北方饮食以面食、烤鸭和炸酱面等为代表, 口味香醇独特。
民俗风情
南方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和 中秋节的赏月活动。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四川盆地 文化
新疆荒漠— 绿洲文化
所属文化区 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降水丰 江南水乡文化 沛,河网密布,人们采用水 路船运的出行方便。
云贵高原 文化
地处云贵高原,热 带季风气候,暖热 湿润,水源丰富。
地处我国黄土高原,黄土 土层深厚,就地取材,在 黄土崖面上开凿窑洞而居, 冬暖夏凉。
江南丝竹
工艺品
苏绣 南京云锦
丝绸服饰
饮食
民居
白墙 黑檐 楼房 小桥 流水 人家
想一想:
怎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江南水乡的 文化景观?
苏州园林
文化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特点:
精巧
灵秀
细腻
柔美
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区 名称
黄土高原文化 黄土高原 温带,半干旱 窑洞 面食,肉食 棉装 秦腔、信天游 豪放、粗犷
华南妈祖文化
妈祖
福建土楼
黎族
壮族
高山族
华北平原文化
东北黑土文化
所属文化区 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 文化 地处青藏高原,掉袖 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 的气候特点。 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湿 热,吃辣能排除汗液, 易于消除体内湿气。
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 坎儿井有利于引水,减少 蒸发。
黄土高原 文化
民居 饮食 服饰
非物质文化 地域文化特点
黄土高原文化
马头琴
蒙古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吊脚楼
青藏高原文化
喇嘛教
酥油茶 青稞
糌粑
毡房—哈萨克族 清真寺
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阿以旺—维吾尔族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景观设计者:上海市罗店中学陈倩一、教学课题中国地域文化(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专题27)。

二、活动背景“中国地域文化”作为第八篇“地域文化”的第三个专题,在承接专题25“文化与环境”专题26“世界地域文化”中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文化整合、世界文化圈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讲述了文化景观的概念、中国十大生态文化区的地域范围、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海派文化等内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分布,重视环境对文化的作用,领会地域文化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知道文化整合和保护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性,树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理念。

三、活动目的1.读图分析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主要特点及其差异,学会搜集和阅读不同地域的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特点及其地理背景的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主人翁精神。

四、活动要求全班可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考察一个地域文化区,每组选出组长和记录人。

要求每组学生对照中国地域文化区插图和教材、地理图册相关的景观照片,辅以上网搜索信息,归纳各个地域文化区的农业生产、饮食、服饰、民居、文艺、风俗等文化特征。

在限定时间内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分析,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该地域文化区。

组长负责给小组每位成员安排分工,进行总体组织和协调。

记录人根据组员的资料搜集结果填写活动记录表。

每组选派一位同学作为发言人,作交流汇报。

五、活动记录表考察地域文化区:组长记录人六、活动说明1,整体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主题――考察中国地域文化。

(2)细化活动内容,明确活动任务。

教师将考察内容分解为地域范围、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服饰、饮食、传统民居、文艺和风俗9个方面,由各组学生合作完成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一、本设计说明
《中国地域文化》是高一地理第八篇《地域文化》最后一个专题,共1课时。

要求学生掌握10个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突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10个文化景观面面俱到、详细介绍,时间有点紧迫;本专题学生普遍容易理解。

考虑到时间和难易程度,着重对比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

首先,明确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简单分析南北方气候特征差异,引出:气候差异影响文化。

其次,通过衣、食、住、行、艺、言等方面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并从气候、农业等地理角度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

总结出学习地域文化景观的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自行学习其余八个文化景观,并完成表格。

最后,通过连线配对图片,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高一《地理》第二册教材、《地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二、学情说明
本校为乡镇普通高中,学生旅游的机会较少,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图片。

本课内容较易理解,因此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自学、教师检验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中国文化区的名称
2、能根据气候分析南北文化差异
3、知道各文化区典型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民俗等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南北文化差异
2、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得出学习文化区的规律
3、通过自学掌握中国各文化区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学习,理解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地域文化的名称、典型文艺、饮食等
2、难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山山水水孕育出精明灵秀之众;广袤粗犷的北方造就出来性格耿直、豪迈爽气之辈。

不仅我国南北方人的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交通工具、文艺、农业生产也无不体现出地域文化差异,诗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通过衣食住行共同感受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展示“中国文化区分布图”
师:东部又分为南方、北方。

分界线是?生:秦岭-淮河。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师: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降水量线重合?与哪条等温线重合?生: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

师:引导学生对比南、北方气候差异。

师总结: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如何导致南北方的文化的差异?我们以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为例具体分析。

1、对比:衣
师:江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是?并展示图片。

生:答。

旗袍。

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

师总结:江南种桑养蚕,是我国重要的桑蚕基地。

师:华北传统的服装是?生:答。

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

师总结:华北种植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对比:食
气候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服饰,也影响了饮食习惯。

师:江南的主食,华北的主食?并展示图片。

生:答。

师总结:饮食差异概括为:南米北面。

师:结合农业地域类型分析饮食的差异?
栲栳栳,包心面,剔尖,揪片,猫耳朵,八姑,饸饹。

吃面食容易胖,所以一般情况下,北方人比南方人胖。

南北体型差异概括为:南瘦北胖。

体型的差异使得武术专长也不同,有南拳北腿的说法。

3、对比:住
传统民居也打上了气候的烙印。

展示传统民居图片。

师:这种传统民居是江南水乡还是华北平原?生:答。

师:白墙黑檐,青房黛瓦,河畔依依杨柳,一切仿佛置身于油画中。

华北平原文化的民居称为四合院。

师:猜一下,那种传统民居的窗户多?为什么?生:答。

师总结:南方比较热,所以宽敞,窗户特别多,便于通风散热。

北方寒冷,封闭的空间利于保温。

两种民居的差异可概括为:南敞北封。

师:再猜一下,哪种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为什么?生:答。

师总结:南方坡度大,南方降水量多,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较小,北方降水较少,屋顶较平,还节省建筑材料。

概括为:南尖北平。

具?展示图片。

生:答。

师:为什么南船北马?生:答。

师总结:南方降水量多,大河多。

北方降水少,河流少。

5、对比:艺
气候的差异还造成了艺术风格的差异。

展示图片。

师:她们用哪些乐器演奏?生:答。

师总结:二胡、三弦、琵琶、扬琴,属于丝弦。

笛、箫属于竹管。

这些
乐器合称为江南丝竹。

师:华北平原文化的民间文艺?展示图片。

生:答。

师:让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同时比较两种文艺的特点?生:答。

师总结:江南丝竹细腻委婉,让人联想到烟雨蒙蒙,杏花春雨的江南。

而京剧非常粗犷豪放。

因此有南柔北刚的说法。

我国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的。

南方语言繁杂,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也有差异,更可能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
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北方语言比较单一,都属普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因为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

所以在语言差异上,有南繁北齐的说法。

周杰伦的双节棍,如果让北方人用方言唱,差异不大,但是让南方的这三个地区的人唱,差别就大了。

我们一起来练下听力。

师: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学习,能否总结学习各地域文化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

师总结:服装、饮食习惯、民居、交通工具、民俗、宗教等。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每组分别完成中国文化的衣、食、住、文艺民俗宗教。

六、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快速抢答,把各文化事物拖动到正确的地域文化景观上。

并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七、回顾各文化景观名称
八、布置作业
附录一、板书设计
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
——衣食住行看中国地域文化
年降水量 一月平均气温
南 多 高 秦岭-淮河
对文化影响
北 少 低
文化景观
学习规律 江南水乡文化 丝绸 米 白墙黑檐 船 柔 繁
华北平原文化 棉花 面 四合院 马 刚 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