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整体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非洲和南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较浅,尤其是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

3.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2.准备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

3.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6.1亚洲与欧洲(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6.1亚洲与欧洲(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的资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具
课件
学法教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板书设计61 亚洲与欧洲
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学过程时

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自然环
境,谁说说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
括那些环境?那么人文环境又是一个怎
样的概念呢?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
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
习惯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6。

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

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①、
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②、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③、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其亚洲有几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6055亿)、(1295
亿)
(6个)、(国、印度、印度
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日本)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
洲、北美洲、大洋州)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

【学习重点】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学习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从而在阅读资料和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自主学习1、在地图册中,找出下列地形单元: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天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2、根据下表中各地的海拔高度计算出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度,并从中归纳亚洲地形的特征。

合作探究1、读P6的“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及“亚洲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图,归纳出亚洲地形特征之一。

2、读P2图1-1,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亚洲的地势有河特点?归纳: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小结:地形特征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海拔和相对高度;(2)主要地形类型;(3)地形分布;(4)地势起伏状况。

学法迁移:欧洲的地形特征1、根据P2图1-1和P6图1-5、1-6,完成下表2、欧洲地形主要以那种地形为主?欧洲地形有何特征?3、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是__________地形。

知识点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自主学习:读P7图1-7,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找出亚洲没有的是哪些气候类型。

2、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哪种?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3、图中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4、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复杂多样、气候分布广、气候显著。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特征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类型及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的兴趣,鼓励其积极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新加坡热带风光、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提问:上面几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说明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二、新课学习(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展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说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亚洲除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图例所示中有10种气候类型,主要有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是面积广大,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6.1《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1.1《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的]1.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地形区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形特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两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的地形区的分布[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一、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三、亚、欧两洲的地形[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2.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3.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1.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亚洲跨、、三带,②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2.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

②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是、、。

【合作探究】3.欧洲的气候①欧洲距海(远或近),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②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1.亚洲的河流①读图,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记住具体位置。

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二,内流区面积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亚洲中部的和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湄公河流经6个国家,起源于在这里的名字是2.欧洲的河流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或短),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1.亚洲面积约平方千米,是世界大洲。

2.全球共分_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_____度。

东边的时间_____西边的时间。

3.亚洲气候的三大特征是:、、。

4.北半球的寒极是。

5.亚洲河流的二大特征是:、。

二,亚洲的人口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亚洲人口总达,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三,欧洲的人口1.现状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高或低),近年来,欧洲出现现象2.问题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或最慢)的大洲,面临等问题【达标测试】读下图回答:1.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半球;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带;3.从海陆位置看,东面临洋、北面临洋、南面临洋,西与洲相连,西南以运河与洲为邻,东隔海峡与洲相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
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
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
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
1、亚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
有、、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
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
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
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
的气候类型是
2、季风
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
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
季风源地风向气压高低性质对气候影响
冬季风陆地海

夏季风陆地海洋
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读图1-8 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
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3、欧洲的气候
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
③和
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
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1、亚洲的河流
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
注入太平洋
的:、、、、注入印度洋的:、、
注入北冰洋的:、、
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
的,
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
势第二,内流区面积
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
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
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
2、亚洲的湖泊
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
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3、欧洲的河流
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
于运输
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
④读图1-13,分析多瑙河流
经、、、

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
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
【巩固练习】
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
A 年降水量大
B 年平均气温高
C 大陆性显著
D 年温差较小
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
A 多瑙河
B 莱茵河
C 第聂伯河
D 伏尔加河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着气候
和气
候两种,而东岸则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
A B C D
而广大的内陆为气候
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
大陆性
海洋性
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