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苗岭的早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3、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视频和音频,让学生为视频选择背景音乐。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师:大家刚刚选的这首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3、教师简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二、简要介绍苗族风土人情(视频)三、初步欣赏1、师:我们先欣赏这首乐曲,回答2个问题这首歌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介绍小提琴)2、师:根据音乐的情绪我们可以给音乐分成几段?3、完整播放《苗岭的早晨》。

学生听后展示结果,并为音乐区分三段。

四、分段欣赏1、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一乐段。

师:这段的情绪和速度是怎么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师:音乐的开始,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是音乐的引子。

师:这样的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中,百鸟在尽情地欢唱。

观察谱例,请同学们找出具有苗族特色的音?(最具有苗族音调特征的是降3)请同学们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

2.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二乐段。

师:与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师:音乐速度快了,情绪欢快、旋律跳跃与前面形成对比。

师:使你联想到什么?生:人们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主题聆听第二乐段的第二主题,引导同学们自由创编动作。

3.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第三乐段。

师:这段音乐是哪段音乐的再现?生:第一段师:音乐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教师引领学生逐段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高等)的变化及在音乐中表现力。

五、完整欣赏乐曲:播放《苗岭的早晨》。

拓展: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原型《歌唱美丽的家乡》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使同学们了解了苗族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音乐文化,体验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2. 学会用苗族的歌舞步伐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2. 教学难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多声部合唱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苗岭的早晨》曲谱、教学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带上自己的音乐课本,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1.2 教师展示苗族图片,介绍苗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0分钟)2.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注意教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实践舞蹈(5分钟)3.1 教师教授苗族歌舞步伐,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舞蹈,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4. 分组练习(10分钟)4.1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4.2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歌曲和舞蹈。

5. 展示环节(5分钟)5.1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和舞蹈的展示。

5.2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苗族音乐文化。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加强三拍子的节奏感。

2. 观察身边的苗族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的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到了苗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学生可通过复习歌曲和观察身边的苗族文化,进一步了解苗族音乐,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苗岭的歌声》,重点学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该歌曲是一首具有苗族音乐特色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苗岭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音乐特色的认识和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形式表现歌曲,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苗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示范演唱《苗岭的早晨》,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滑音、颤音等技巧。

(3)分小组合作练习,相互纠正,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合唱练习: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苗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4. 苗族音乐特色:滑音、颤音等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并分享所学到的苗族音乐特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拓宽音乐视野。

如:组织学生观看苗族音乐表演视频,开展“我是小音乐家”创作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苗族音乐特色,如滑音、颤音等演唱技巧。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苗族的音乐风格,感受《苗岭的早晨》的美妙旋律。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苗岭的早晨》的歌词及旋律。

2. 苗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苗岭的早晨》。

2. 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音准、节奏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乐器(如吉他、电子琴等)。

3. 合唱用具(如乐谱、耳机等)。

4. 苗族文化相关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1. 教师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如旋律、节奏等。

二、新歌教学:1. 教师讲解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苗族的文化特点。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音准、节奏。

3. 分组练习,加强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伴奏练习歌曲,教师及时指导。

2. 针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四、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评委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拓展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苗族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学习。

2.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3. 组织苗族音乐实践活动,如苗族歌曲演唱比赛、苗族舞蹈表演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苗岭的早晨》。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下周课堂检查,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苗岭的早晨》音频,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歌曲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苗岭的早晨》,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

3. 苗族音乐文化介绍:教师讲解苗族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苗族音乐文化。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苗岭的早晨》教案
思考回答问题
小提琴视频《苗岭的早晨》
提问:小提琴运用了什么技巧来表现苗岭的早晨鸟叫一样的音调?
欣赏视频回答问题
1.完整的欣赏全曲
2.体会音乐的表现力。
作曲家的简介
出示作曲家的图片和和作曲家的小提琴代表作品
了解中国著名作曲家陈钢
了解曲作家
口笛
1.介绍口笛
2.口笛音色什么特点?
1.认识口笛
2.欣赏口笛的音乐特点
2.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特点
完整欣赏《苗岭的早晨》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是怎么变化的?
听音乐让你联想到一副怎么样的图画?
2.请几位同学把联想的画面画到黑板上。
1.根据问题对音乐进行有目的的欣赏。
2.在黑板完成想象的图画
1.对乐曲进行初步的欣赏和了解。
2.发挥想象力用图画的方式把音乐联想表现出来。
引子部分
1.分析引子部分音乐的特点。
2.模唱引子部分主题音乐。
3.对比苗岭飞歌及引子主题,引导学生认识乐曲的主题既是飞歌的音调。
1.根据表格有目的的对引子部分音乐进行欣赏,总结引子部分的音乐特点。
2.聍听模唱主题音调,了解飞歌音调的特色性。
1.感受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及特色音,体会音乐描述的意境。
第二部分音乐
1.分别播放第二部分的a、b小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用律动参与欣赏。
1.欣赏a、b小段的音乐特点及感受音乐的表现情景。
2.用律动参与欣赏。
1.通过了表格对比欣赏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音乐的特点和变化。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律动的方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
结尾部分
1.提问:音乐的结尾部分再现了那个部分的音乐?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九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优秀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九年级下册《苗岭的早晨》优秀课教案

课题:《苗岭的早晨》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苗岭的早晨》是一首根据苗族飞歌创作的乐曲,本课以这首作品作为载体,通过赏析这首乐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飞歌,大致掌握其旋律基本特点,在本次课后,无论何时何地,能听辨出飞歌,达到音乐学习的迁移和运用。

因此本课从开始至结束,飞歌的旋律成为贯穿整节课教与学的主线。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对飞歌产生一定兴趣,愿意关注了解它,并扩散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关注。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欣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倾听固然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但也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弘扬民族音乐,音乐课应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音乐与社会生活化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欣赏,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珍视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

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学习效果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本课本着鼓励性原则,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氛围,在对学生音乐成就的评价结果的描述多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用语,激发和培养对音乐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今后的欣赏作品时遇到的问题。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

音乐课《苗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特色。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苗族风情、音乐特点、歌曲《苗岭的早晨》背景。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教学道具:苗族服饰、苗族乐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穿着苗族服饰进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2.介绍苗族风情,让学生初步了解苗族文化。

二、歌曲欣赏1.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三、歌曲学唱1.老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学生演唱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2.老师点评,鼓励学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知识讲解1.讲解苗族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2.学生跟随老师学习苗族音乐知识。

三、音乐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苗族乐器,进行演奏练习。

2.各组展示演奏成果,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创作1.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老师点评。

三、音乐欣赏1.欣赏其他班级学生创作的苗族音乐作品。

四、课堂小结2.老师强调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苗岭的早晨》和苗族音乐知识。

2.学生分享学唱和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音乐舞台剧1.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部音乐舞台剧,展示苗族音乐的魅力。

2.各组展示舞台剧,老师点评。

2.老师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四册第四章《民族风》,详细内容为《苗岭的早晨》。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重点:熟练演唱《苗岭的早晨》,了解苗族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苗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苗族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风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苗族的歌曲。

2. 新课教学(15分钟)a. 教唱歌曲《苗岭的早晨》。

b. 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c.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指导、交流。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歌曲《苗岭的早晨》的谱例,分析节奏、旋律。

b. 结合钢琴伴奏,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苗岭的早晨》。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b.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b. 拓展延伸:介绍苗族的其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苗岭的早晨》2. 内容:a. 旋律、节奏特点b. 演唱技巧c. 小组合作演唱比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节奏、旋律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苗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的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感受音乐中参与律动与
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和爱护
大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律动等活动,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教学难点:怎样有效的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律动。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交流,情感沟通,情景创设。

1、师:同学们,下午好!今天彭老师想带领大家去进行一次奇
妙的音乐旅行!大家准备好了吗?好,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2:出示苗族的歌舞片段
三、欣赏乐曲: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苗族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然后谈谈你对乐曲的感受。

1: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2:学生畅谈感受。

3:作者介绍
四、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播放音乐一: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小结:这幅图画给我们描绘了鸟儿悦耳动听的鸣叫,让人感到苗族山寨充满生机的情景。

播放音乐二: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小结:这幅图画告诉我们苗族同胞以欢快的歌舞来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

播放音乐三: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小结:这幅图画展示给我们苗族同胞劳动的节奏。

(提示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去感受)
五:鼓励参与、合作表现:分组表现三幅的意境
六:作品分析:
乐曲是ABA的结构,也就是分为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对比的部分。

分段欣赏:
A、①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音
调,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
葱郁的苗岭早晨春色之中。

②小提琴模拟百鸟在晨曦中清脆婉转鸣唱,钢琴配合鸟鸣回
声,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

(让
学生用口哨与百鸟争鸣)
B、B段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由几个取材于引子的音调而加以发展
①小提琴奏出欢快热烈的旋律。

②旋律情绪活泼富有弹性。

③旋律粗矿有力,富有劳动节奏的特点
④旋律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漫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

A、第三部分是短小的结尾段,音乐再现了乐曲的第一部分,起
到了与第一部分遥相呼应的效果使苗族的秀丽景色又一次重现在人们面前。

七、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让
我们再来欣赏原口笛曲苗岭的早晨》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八、课后作业:收集苗族的服饰、乐器、图片等资料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