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印度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印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印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印度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城市。

(2)掌握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

(4)认识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化及社会风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人口等方面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宗教文化。

2. 教学难点:印度的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农业发展、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2)简要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城市。

(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掌握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印度的地形特点,包括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等。

(2)分析印度的河流分布,重点介绍恒河的意义。

(3)讲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

(4)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化及社会风俗,引导学生了解宗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提供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解释印度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5.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印度的印象和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印度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印度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绘制印度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印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案设计 印度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教案设计  印度

7.3 印度
【课程目标】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地图上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了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快的特点;理解印度根据降水和地形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的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印度地理位置;印度人口特点;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初中地理七年级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发展、人口问题、工业分布等内容。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以及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粮食问题和工业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印度政府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发展、人口问题和工业分布等方面的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初中地理教案《印度》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印度”一节教学设计

“印度”一节教学设计
l , O年 印度人 口的增 长数是 越来越 多还是越 来越
少?③请你预测印度未来人 口的增长趋 势, 并说明
预测 的根据 。
间维度人手 , 与空间维度的内容相融合 , 介绍印度 的 悠久历史、 灿烂 的文明, 在恒河、 印度河与农业文明、
城市兴起等内容学习过程 中, 使学生强烈地感受 印 度独特 的地域文化, 急欲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热带季风气候 的涉及 , 使得学习活动 自然而然 地转入“ 水旱灾害频繁” 内容的学习。 二、 剖析根源 , 寻找对 策 。 养 防灾救 灾能 力 培 阅读“ 盂买年内各月的气温曲线和降水 量柱状 图”分析说 明热带 季风气候 的特点。引导学生对 ,
教师在总结与提升学生 的结论时 , 既要引导学 生认识到因印度广大农村中农民的传统观念十分强 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印度人 口每年净增量会 越来越大的趋势, 又要使学生 了解 印度政府为推行 计划生育所做的艰苦努力, 使印度人 口的 自 然增长 率已有所下降。用印度人 口控制的艰巨性与希望并 存的辩证观念去影响学生。 然后 , 阅读课本 P6页“ 3 印度部分资源、 产品的 总量和人均 占有量 (9 8年) 表格 , 19 ” 逐一完成 以下 任务 : () 1 结合 自己对 中 国人 口情况 的了解 , 讨论 过
用简单 的语句提示其寓意。 通过 自主探究 、 合作交流 , 不但再现了知识 , 深 化 了重点 , 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能, 锻炼了学生的空
这些年 来每年还有节余呢。 话说刚 完, ” 妈妈 端 了堂
弟爱吃 的叫做“ 巴提” 恰 的薄面饼 , 小家伙兴 高采烈
பைடு நூலகம்地吃 了起 来 。
间想象能力 , 而且使学生初步树立了人地协调的观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认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印度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分布,强调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三、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如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医疗条件改善等。

3.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3. 教师讲述印度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特色美食。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和宗教、文化、农业发展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

7.3《印度》(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印度》(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30°N 23.5°N
纬度位置: 10°N-30°N 位于热带、亚热带 低纬度地区
10°N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海陆位置:
东部: 东南临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南部: 南临 印度洋 西部: 西南临阿拉伯海
自然环境-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季
6-9月
旱季
10月-次 年5月
自然环境-气候
活动:观察印度1月和7月风向图,分析其不同时间风向的特征
陆地 东1月北风 海洋
干热-降水少-旱季
海洋
西南风
7月
陆地
湿热-降水多-雨季
月月份
旱旱季季 10月至次
年5月
雨季
雨季 6~9月
盛盛行行季风风 东北季风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地理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10°N-30°N,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 东南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西南临阿拉伯海
邻国位置
东部缅甸、孟加拉国相接壤,南部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隔海相 望 ,北部与中国、尼泊尔、不丹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相接壤
印度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
印度的农业
小结:分析水稻和小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 喜温喜湿,需水较多,这些地区为 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平原,且降水丰沛。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中 上游平原地区
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这些地区 地面起伏和缓,降水较少,且气温 相对较低。
印度的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作物 分布地区
水稻 小麦
印度半岛东北部 和沿海平原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 和恒河上游地区
地形
降水
平原
丰富的地区
高原、山地 较少的地区
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世界 产量第二位(1999)
黄麻—— 恒河三角洲 世界产量第 一位(1999) 茶——
茶—东北部山地、丘陵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

印度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很大,再加上频繁的旱涝
灾害,农业生产经常歉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引进优良
的小麦和水稻品种,通过与本地小麦和水稻杂交,培育出
生长期短、产量高的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同时,用化
肥代替粪肥,兴修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基本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16
资源与工业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东北部煤、铁、锰 丰富,且矿区邻近
棉纺织工业
德干高原的西部, 以孟买为中心
靠近棉花产区
麻纺织工业
恒河三角洲,以 加尔各答为中心
地处黄麻产区
新兴工业
“金三角地区”, 以班加罗尔为中心
地处德干高原南部,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完整的工业体系
化工厂 炼钢厂
完整的工业体系
机械厂
纺织厂
完整的工业体系
目前印度已经 形成比较完整的 航天 工业体系,不仅 钢铁、机械、化 学、棉麻纺织等 产通工业具有一 定规模,核能、 航天、信息等现 代高新技术产业 也取得显著成就 。 信息产业
对外开 放政策
国民通用英语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积极承接西方跨国公司 的软件设计与项目开发
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季降水丰沛
②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占亚洲第一
印度是世界农业大国
不利: 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是什么?
A、人口增加过快; B、水旱灾害频繁; C、生产技术落后。
粮食生产----绿色革命
• 绿色革命
展的影响。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完成目标1、2和目标3】
观察以上图片。 说说印度的主要农 作物有什么?主要 的粮食作物有什么 ?经济作物有什么 ?
小麦和水稻分布图
思考
分析小麦和 水稻两种分布, 在结合印度的地 形,想一想,小 麦和水稻分别比 较适合种在哪种 地形中?这和气 候有关系吗?
小 麦水
印度的首都, 全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
全国最大的城 市和港口,最 大的商业、金 融和棉纺织工 业中心
孟买
新德里
加尔各答
全国第二 大城市和 最大的麻 纺织工业 中心
班加罗尔
印度软件产业中 心,被称为印度 的“硅谷”
拓展提升
国家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国家工业分布特点
原料产地
沿海交通便利
靠近原料产地 矿产资源缺乏,工业 原料需要进口
A.加尔各答 B.孟买
C.新德里 D.班加罗尔
4.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 D )
A.软件产业中心 B.棉纺织业中心
C.港口城市
D.麻纺织业中心
5.印度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 B )
A.班加罗尔 B.孟买
C.伊斯坦布尔 D.新德里
(1)A________ (城市名称)是棉纺 织工业中心,因为这个城市周围盛产棉 花. B城市附近有 矿、铁矿、锰矿,并且其 周围盛产黄麻,所以该市成为钢铁工业 中心和麻纺织工业中心.由此可以看出 这个国家的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________ . (2)首都D位于________ 河的上游, 其周围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________ . (3)由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国大部分 地区地处________ 带和亚热带,以热 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________ 风 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常发生水 旱灾害
靠近矿产地
工业靠近沿海港 口,海运便利
工业靠近沿海, 便于进口原料出 口工业制成品
工业分布在国土南 部较温暖的地区, 以铁路运输为主
印度
传统的农 业大国
发展中的 工业大国
农作物的分布 工业中心与主要城市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阴影表示某种作物产区,该
作物是 ( B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上实现了粮食自给。

此外,印度还相继实施了“白色革命”、“蓝色革命
”和“黄色革命”,称为乳乳畜产品、渔业产品、蔬菜和
水果的生产大国。
资源与工业
资源丰富
发 印度的资源丰富,拥有发展轻重工业多
展 种原料。
中 的
1、棉、麻纺织 工业原料充足;
阶段一、 印度统工
业主要是纺织和采矿 业阶段二、独立后,
大 国
D.棉花
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国开展
了农业“绿色革命”且成效显著,但
粮食问 题仍是该国所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这是因为该国( B )
A.平原面积狭小
B.人口数量大且增长快
C.山地分布最广
D.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读印度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完
成3〜5题。
3.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C )
2、煤、铁、锰、 铝土和云母等矿产 资源丰富,
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了民族工业,其中电 力、钢铁、机械等工
业发展迅速;阶段三

许多特产的产量居 世界前列。
、现在核能、电子、 航天等新兴工业也有

一定规模。
完整的工业体系
天然气厂
印度丰富的 矿产资源,为工 业发展提供了优 越的条件。近年 来通过引进外资 和先进技术,努 力培养本国的科 技人才,工业生 产得到较大发展 。
不同类型国家
第三节印度
( 第二课时)
1
学习目标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1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 2 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简单了解印度发展历程,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主要工
学习目标 3ຫໍສະໝຸດ 业区及工业中心分布,探索自然环境特点对农业和工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