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案 湘教版地理

第2课时 滚滚长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括长江的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或问题与治理。
★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长江水利建设上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1)长江流域概况。
(2)长江水文特征。
(3)长江各河段的开发利用或问题与治理。
【教学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长江之歌。
师生共同朗读。
承转过渡:很多人会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江。
二、新课学习(一)长江流域概况★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
引导学生读图:(1)长江发源地是哪里?(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长江全长多少千米?(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面积是多少?(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0%)长江干流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3)长江最终注入哪个海洋?(东海)(二)长江水文特征★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
引导学生填表:(三)长江河段划分★多媒体展示:长江干流纵剖面图、长江水系图。
引导学生读图:(1)上游和中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宜昌)中游和上游的划分地点是哪里?(湖口)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这两个位置。
(2)上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援疆、湘江、汉江、赣江)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上游: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四)长江水能和水运资源开发1.水能宝库★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一、分析课标,明确目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是河流与湖泊知识内容的延伸,与已学习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相互关联。
是继地形、气候之后更能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后续章节密切相关教材选用了长江水系图、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景观图;以活动、阅读材料形式呈现知识内容。
,介绍了长江源远流长、水系庞大、流域广阔、水量丰富的自然特点。
描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及因地制宜地开发与治理。
“黄金水道”介绍了长江具有优越的天然航道和巨大的航运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2)通过长江概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以及措施(3)通过对水文特征的分析,总结出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前景和价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描、绘长江干流,读《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知道长江的发源地、注入地以及流经的地形区,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创新能力(2)运用多媒体,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分析《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综合运用地图、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各段特征。
(4)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言,注重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长江第一大河,黄金水道等知识,激发对长江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3)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地理_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3、【教学重难点】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新授唐古拉山东海各拉丹东山峰全长:6300千米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干流南岸主要支流: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新授陵江、汉江。
过渡: 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长江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页,结合长江纵剖面长江干流纵剖面观察各河段的落差大小新授小组合作研讨: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主要特征下游中游上游河段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长江干流纵剖面上游金沙江“九曲回肠“荆江截弯取直6200米开阔的长江下游河道知识梳理滚滚长江源流概况主要支流河段特征……《滚滚长江》学情分析充分的学情分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
从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看,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系列的地理基础知识,生活体验也比七年级丰富了许多,这些都为他们学习长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更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求知欲、好胜心更强,思维更活跃,接受能力也更强,这些都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依然爱玩好动,缺乏认真学习的持久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加以鼓励、引导,以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热情。
从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长江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但思维深度不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建构的能力。
《滚滚长江》地理学科教案:分析长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

《滚滚长江》地理学科教案:分析长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教学背景作为一名地理学科教师,我们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发现世界,探索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大的水系,兼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运用长江作为一个例子,展开地理学科的教育探索,通过对长江沿线的地理环境、地貌形、气候、水资源、历史文化、现代创新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长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能够启发学生对于发展长江经济和保护长江环境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含义。
2、能够发现长江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对今天社会的现代创新的推动作用。
3、能够认识到长江在地理环境、地貌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4、能够掌握长江的流域范围、沿线地区的特点及其经济兴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能够通过此次教学的学习,了解到发展长江经济和保护长江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地理环境长江是我国最长、最大的水系,流经的地区面积达到19%以上,长江在地理环境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将重点放在了解长江流域的范围、长江的特点和长江沿线地区的分布情况上。
2、地貌地形长江的地貌地形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同时也与长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地貌特点和地质构造,通过观察和分析长江流域的地貌地形与草地、森林、山地、盆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加深他们对长江流域地形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3、气候长江流域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其地理环境、地貌地形及自然生态系统等,都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在此环节中,将通过展示气象调查和气象数据分析,帮助学生领悟气候与生态、气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4、水资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拥有的水资源对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完整)初中地理《滚滚长江》》教学设计.doc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课时: 1 课时课型:新授课【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流程教师组织引导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照片:观察照片,阅通过照片感受学习三峡水电站(“水能宝库”)、读资料。
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话说长江沿岸的繁华(“黄金水道”)水稻、淡关,提高学习兴趣和长江水鱼丰收(“鱼米之乡”)分析、比较数自豪感。
阅读资料:有关长江概况、两岸城市和旅游据。
初步感知景点的介绍。
“第一长河” 。
读图,并在地营造“自主”氛围,多媒体展示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流经地图册上填写:使学生感到“这是我图解形区、主要城市、河段分界点、主要支流和发源地、注入自己学到的东西”,长江湖泊。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26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长江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长江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滚滚长江》(示范课)教学设计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在水能、水运方面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情感。
4.初步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长江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在水能、水运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宣传片导入播放宣传片“长江之恋”,欣赏长江美景,通过宣传片“看大美长江爱我的祖国”感召,激发学生探索长江的欲望。
让学生跟随虚拟的长江探秘活动,层层推进的活动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整课以“探秘长江活动”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长江。
(二)课堂教学“看大美长江,爱我的祖国”,某中学的学生在观看了《长江之恋》的宣传片后,兴起了长江探秘活动。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们的探秘活动,进入我们的地理课堂,来认识“滚滚长江”。
第一篇章——图说长江源流概况做探秘准备(教师活动)探秘分队在出发前先要通过查阅地图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队长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大家开了行前说明会,详细解说了长江的基本概况。
(老师展示“长江源流概况基本点”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今天我们的课堂,谁愿意来模拟队长给大家解说长江的基本源流概况呢?学生活动:学生模拟队长作长江源流概况解说(教师展示源流概况图)1.发源地和入海口2.长度、流域面积3.干流形状4.流经的省级行政区5.流经主要地形区和阶梯6.流经的干湿地区7.上中下游分界点8.主要支流(学生解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一边用简图板书)巩固提升:1.长江在中国的地位(展示图表,将长江与黄河、珠江、黑龙江的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作比较)结论: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2.长江在世界上的地位(展示图表,将长江与尼罗河、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的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作比较)结论:长江是世界上著名的第三大河。
方法点拨:学习河流第一步——读图了解河流源流概况(板书)第二篇章——探秘长江分享见闻感受教师活动:(了解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展示“长江探秘报道”节选3篇:探秘报道节选1上游惊魂不断:今天在金沙江,看到险滩一个接着一个。
初中地理_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长江,并说出长江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段的水文特征,长江对人类的贡献、发生洪水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初步了解长江对本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群英献策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对人类的贡献。
难点: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
【教学设计】在图上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湖北指图说出主要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长江上游“水流平稳,落差大,多曲流,多湖“水利部长”“交通部长”“农业部长”“旅游局长”要求:各小组选择以上角色中的一个,根据长江各河段特点,找准各河段分别具有的优势,支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被称为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交流收获:学了这节课,你一定有了许多收获,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一起和大家交流吧!探究乐园运用学习长江的方法,对养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进行科学探究,了解她各段的水文特征、对人类的贡献,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学情分析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举世闻名,学生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对它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敬畏感;前面我们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为这节课顺利的完成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前面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也已具备了读图、析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安排了“话说长江”、“图解长江”、“勾画长江”、“知识点小结”、“聚焦长江价值”和“自主检测”等教学环节,力求建立自主、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了解我国河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对长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学习。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本节课是学生更为系统地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因此,教学设计上要更加凸显综合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为高中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表资料,了解长江概况,说出主要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填图练习,培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交流、合作、讨论、发言,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取、整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交流、讨论,增进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资料了解长江概况和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难点】
根据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了解长江的综合利用及开发。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二、水系构成
三、各段特点
a)上游——水能宝库
b)中游——九曲回肠
c)下游——黄金水道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中,本设计体现出以下亮点:
一、教师角色定位比较明确。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位促进者,能根据教学目标开发教材、补充资料,塑造生活情境,组织好分组和任务释疑等,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一位指导者,能提供适当的任务提示,提供探究方法指引,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做出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最
后帮助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自评,给出最终的评价,保证了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高效性,凸显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过程既体现开放性,又实现了知识系统的建构和完善。
对探究活动设计明确的任务提示和即时反馈,再配合综合性较强的板画式板书和精选的习题,使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中也能顺利、高效地完成知识系统的建构和完善。
根据本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处理好以下注意事项:
要根据班级气质把握好“开放”的程度,教师要适当地把自主活动的部分“权力”收回来。
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但切忌盲目鼓励。
鼓励一定要具有针对性。
可以针对学生的字体、讨论效率、组员的独特见解、小组合作的和谐性等个别进行具体的鼓励,如“目前你们是完成任务最快的小组”、“你是第一个提出这一种看法的,很不错”、“图画得很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