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梁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梁祝

音乐教案梁祝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梁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梁祝》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适用于中学音乐课程,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作品《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音乐作品《梁祝》的背景和情节。
2. 分析音乐作品的表演要素,掌握其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梁祝》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演奏者(如钢琴家或小提琴家)。
3. 音乐创作和表演材料(如乐谱、歌词等)。
4. 课堂展示和演出的场地准备。
教学过程:1. 引入:- 呈现音乐作品《梁祝》的录音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故事的关系。
2. 分析音乐作品:- 分析《梁祝》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 听辨音乐的高潮部分,并讨论此部分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性。
3. 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或场景,根据感受和想象创作适合的音乐片段。
- 学生可以选择演奏乐器、编写歌词或改编旋律等方式来进行音乐创作。
4. 音乐表演:-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展示和表演,可以是个人或小组演奏、合唱、舞蹈等形式。
- 学生可以结合故事情节或自己的想法进行舞台表演,展示对音乐作品《梁祝》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反思:- 回顾学习过程,学生分享创作和表演中的收获和困难。
- 通过学习《梁祝》的经历,思考音乐与故事、情感的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八年级音乐下册《梁祝》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梁祝》教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欣赏《梁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织体结构及不同乐器表现。
2、利用音乐的瞬间记忆性,可以哼唱出音乐的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来理解音乐情绪的变化,理解音乐描述的故事,理解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介绍音乐故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1)、导入: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的视频,美吗,生:美~师:这首音乐的名字叫。
(学生应和而出);非常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个主题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的,也叫爱情主题。
当然这么美好的音乐肯定就会有相应美丽的故事了,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相关于《梁祝》的故事。
(教室里用幻灯片,并结合背景音乐,为学生将音乐故事)。
第一个为传说,第二个为史料记载。
同学们说,那个故事更美呢,生:第一个~师:对了,因为音乐的创作的需要,会多偏向于传说故事,将其更为美化,所以我们的两位作曲家就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才创造出了如此让人陶醉的音乐,而且享誉全球~(插入幻灯片)刚刚我们伴着《梁祝》来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背景故事,在这里,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听到里面有什么乐器了吗,生:听到了,有小提琴、长笛、大提琴。
师:非常好~同学们很棒,都说对了,这就是老师的目的之一,考验同学们对乐器的敏感度。
课本介绍,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小提琴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那小提肯定是少不了的喽。
其实还有好多的乐器,接下来,我们快速来认识一下这些乐器。
第一,是长笛。
是一种木管乐器。
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特点长笛特点: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播放例乐,让学生聆听其音色)第二,是竖琴。
竖琴特点: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不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第三,是双簧管。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梁祝的说课稿

梁祝的说课稿梁祝的说课稿篇一:梁祝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梁祝》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音乐欣赏的内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包括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和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两部分(二)本课地位和作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过程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课堂导入——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课堂导入2.导入新课。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感情,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他们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同时也是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大家可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好接下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音乐,让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把我们一起引入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去吧!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音乐3、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在欣赏的同时让同学们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
《梁祝》教案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主要运用我校推行的四阶段教学法即:导学阶段、自学阶段、点拨阶段、拓展阶段。
一、导学阶段
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风景flash动画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然后引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音乐家是如何用音乐形式来表现梁祝这个爱情故事。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音乐。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的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和体验。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

梁祝音乐教案初中课程名称:音乐欣赏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欣赏梁祝音乐,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梁祝音乐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音乐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音乐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对梁祝音乐的兴趣。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音乐的创作背景,包括故事来源、音乐特点等。
2. 学生了解梁祝音乐的背景,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音乐特点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音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梁祝音乐的特点。
四、欣赏梁祝音乐(10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音乐的完整版,让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梁祝音乐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悲伤等。
2. 学生通过分享,加深对音乐中情感的理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梁祝音乐进行总结,强调音乐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寻找其他民族音乐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

梁祝教案初中音乐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教学难点:1. 对《梁祝》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对梁祝传说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3. 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祝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认真聆听。
2. 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为学生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谈对《梁祝》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祝》音乐中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了解梁祝传说(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梁祝传说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关于梁祝传说的资料,了解传说的内容和人物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梁祝传说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我国其他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传说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说课稿
连江县晓沃中学魏思翊
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