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水处理工艺简介——混凝
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强化——强化混凝

投加量过高时会引起胶粒 重新稳定,污泥处理困难
• (3)pH的影响
无机盐水解过程中,产生氢离子,使pH下降。要使pH保持 在最佳范围,水中要有足够的碱性物质来中和。(原水碱 度或者另加药剂)
硫酸铝
三价铁盐
硫酸亚铁
有机高分子 混凝剂
除浊 6.5~7.5
6.H影响 较小
除色 4.5~5.0
与氯同用 6.0~8.5
• (4)浊度
浊度低时,颗粒浓度 低将会影响碰撞速率 (碰撞机率小)
浊度高时,颗粒浓度 过高,需要大量的混 凝剂来中和颗粒的表 面电荷。
优点
投资省、无需建造新构筑物以及运行费用低
缺点
①大剂量投加混凝剂使水处理系统产生的 污泥量增加;
两性型 效果不如无机混凝剂
非离子型
• 无机混凝剂中,铁盐去除TOC效果比铝盐好:
三氯化铁使胶粒脱稳同时还促进腐殖酸和富里 酸聚合物的形成
三氯化铁混凝消耗的碱度比硫酸铝大2倍,导致 pH较低
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絮体其各自比表面积、表 面电荷数量以及最具吸附活性部位的区域也不 一样
• (2)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②总药耗有所增加;
③对杂质微粒及病原体的去除不利,对提 高溶解性有机物、CODMn的去除能力有限, 对氨氮、矿物油等的去除没有促进作用;
④针对某特定的原水特性所选择的混凝条 件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原水水质。
谢谢
强化混凝 想方设法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二、强化混凝的作用
去除有机物的机理
①胶体NOM的电 中和作用
②腐殖酸和富里 酸聚合体的沉淀
作用
③吸附于金属氢 氧化物表面上的
共沉作用
• (1)混凝剂种类的影响
混凝沉淀工艺技术的优缺点

混凝沉淀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混凝沉淀工艺是水处理领域常用的一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颜色和浊度等。
下面是混凝沉淀工艺技术的一些优缺点:优点:1. 混凝沉淀工艺对多种污染物有效:它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色度、浊度等多种污染物,从而改善水的质量。
2. 工艺简单可靠:混凝沉淀工艺相对简单,设备和操作成本较低,易于实施和管理。
对于一些简单的水处理需求,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选择。
3. 适应性强:混凝沉淀工艺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源和水质条件。
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特定的水处理要求。
4. 结果可预测性高:经过适当的试验和调整,混凝沉淀工艺可以提供可预测的水处理效果,使操作者能够控制和调整处理过程。
缺点:1. 能耗相对较高:混凝沉淀工艺需要投入一定的能量用于混凝剂的制备和混凝过程。
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2. 处理速度较慢:相比一些其他高级水处理技术,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处理大量水或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情况,可能需要更大规模的设备或其他处理方法。
3. 产生污泥和废物:混凝沉淀过程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污泥和废物物质。
这些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可能需要额外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措施。
4. 对部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混凝沉淀工艺对于一些特1/ 2定的污染物,如溶解性物质和微量有机物等,可能效果有限。
对于这些污染物,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水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处理。
综合考虑,混凝沉淀工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水处理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综合评估其优缺点,并结合其他技术进行综合水处理。
2/ 2。
地表水厂处理工艺

过滤等后续处理影响很大。因此,应根据原水水质,选用好 的凝聚剂和最佳投量,则是保证良好混凝效果的关键。
三、混凝工艺简介
2、混凝剂和助凝剂 (1)混凝剂
应用于水质净化中的混凝剂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混凝效果良好;对人体健康无害;使用方便;货源
充足;价格低廉。
曝气法去除; 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在水中投加硫酸铜除藻;
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
二、给水处理工艺
2.除铁、除锰 最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氧化法和接触氧化法。
氧化法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 接触氧化法通常设置曝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
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
三、混凝工艺简介
2. 斜板斜管沉淀池
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使去除率提高。
斜板沉淀池实际上是把多层沉淀池底板做成一定倾斜度,以利排泥。斜板
与水平面成 600角,放置于沉淀池中,水从下向上流动 (或从上向下、或水平
一、概述
4.海水
海水含盐量高,而且所含各种盐类或离子的重量比例基本一 定,这是与其它天然水源所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海水一般需经淡化处理才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
一、概述
三、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指用户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指标。 水质标准随着“饮用水与健康”科学研究的深入,工业工艺过程的发展 所引起的水质新要求,以及水质检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修改。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矾花。这些细小矾花还需要通过絮凝池进一步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粗大而密实 的矾花,以便在沉淀池中去除。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2.确定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用6只1000ml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将盛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机平台上。
(2)调节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2ml的10% HCL、在向4号5号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加入0.2 ml,0.7ml,1.2ml的10% NaOH,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均匀,依次用精密PH仪测各水样PH值,记录在表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500r/min 1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约250r/min;慢速搅拌5min,转速约为100r/min。上述搅拌速度可进行适当调整;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2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实验
名称
混凝实验
姓名
同组者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有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水处理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和处理,以满足人类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是指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胶体、泥沙等杂质,以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筛选、沉淀、气浮等。
筛选是通过过滤器将较大的杂质去除,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将悬浮物颗粒沉淀到底部,气浮则是运用气泡将悬浮物浮起,再进行去除。
接下来是混凝沉淀阶段。
混凝是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沉淀是指将混凝后的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出来,常用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沉砂池等。
然后是过滤阶段。
过滤是指将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石英砂、活性炭、陶瓷等。
过滤设备可以是压力过滤器、真空过滤器等。
过滤后的水质更为清澈,悬浮物和胶体基本被去除。
最后是消毒阶段。
消毒是指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确保水的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氯消毒是利用氯化物将游离氯释放出来,臭氧消毒则是利用臭氧氧化杀灭微生物,紫外线消毒则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
消毒后的水可安全饮用或用于生产。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杂质,使水达到安全、清洁的标准。
水处理工艺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处理,还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水处理工艺将会更加高效、环保,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资源保障。
浅述水处理的混凝法

浅述水处理的混凝法作者:閤春蕾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10期摘要:混凝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水处理物化方法。
这种方法用于处理含油废水、染色废水、洗毛废水等,该法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一般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以下将对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水处理;混凝法;强化混凝0 引言混凝法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
这种水处理方法应用广泛,各种污染指标去除率高。
为了取得更好的去除效果,可以调节温度、PH值、水力条件、絮凝剂投加量和性质等,因此产生了强化混凝的方法。
1 混凝法的概念和原理混凝是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传统意义上,在混凝阶段主要去除的污染物是颗粒物,主要的评价指标是浊度。
混凝是混凝剂、水体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及水体基质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快速反应的过程,其中包括混凝剂水解、聚合,与污染物电中和、粘结架桥形成絮体,污染物的包裹、吸附、沉降等过程,对几乎所有的污染物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正因为如此,混凝成为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中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在全面降低水体污染物水平、控制水污染、实现水质净化、再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降低水体污染物水平、控制水污染、实现水质净化、再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凝聚的作用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
凝聚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压缩双电层与电荷的中和作用。
加入电解质,使固体微粒表面形成的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小,从而范德华力占优势而达到彼此吸引形成凝聚;或者加入电不同电荷的固体微粒,使不同电荷的粒子由于静电吸引而彼此吸引,最后达到凝聚。
2)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
高分子絮凝剂的碳碳单键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旋转的,再加上聚合度较大,即主链较长,在水介质中主链是弯曲的。
在主链的各个部位吸附了很多固体颗粒,就象是为固体颗粒架了许多桥梁,让这些固体颗粒相对地聚集起来形成大的颗粒。
水处理混凝工艺原理

水处理混凝工艺原理1、混凝的定义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通过胶粒间以及其他微粒的互相碰撞和聚焦,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絮状物质的过程,称为混凝。
混凝是去除天然水中浊度的最主要的方法。
水中浊度是由细微悬浮物所造成的,分散度处于胶体状态时将产生最大的光散射,因而胶体物质是形成浊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也是去除天然色度的重要方法。
水中天然色度来源于腐败的有机植物,主要是土壤中所含的腐殖质。
腐殖质是成分十分复杂的物质,分子量从几百到数万。
有一部分天然色度属于高分子真溶液,但投加混凝剂可以使天然色度分子与铝或铁形成难溶的络合物,或者是通过混凝剂带的正电荷的水解产物与色度分子的负电荷中和而形成凝絮。
混凝对某些无机物和某些有机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水中的铁、硅可以以有机物、亚铁盐的形式,也可以胶体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当以胶体形式存在时,可以用混凝的方法去除。
如上海黄浦江原水总硅量约16.8毫克/升,溶解性硅为5.6毫克/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总硅量可降到6.7毫克/升。
如果用加强混凝的方法,胶体硅可下降到0.2-0.4毫克/升。
生活饮用水中规定的十种无机物和重金属污染,除了硝酸盐和氟化物外,混凝对常见八种重金属污染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2、混凝过程混凝常见分为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
胶体颗粒具有十分巨大的比表面积,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吸收相反的离子,形成内外两个电离层。
胶体核心外是扩散层和吸附层,当同号电荷颗粒接近到扩散层时同电荷会产生斥力,这是胶体颗粒不会聚集的主要原因。
当原水投加混凝剂时,随着采用混凝剂的品种、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以及介质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发生以下变化:⑴压缩扩散层。
当向水中投加电解质盐类时,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厚度减少。
⑵吸附和电荷中和。
当采用铝盐或铁盐作为混凝剂时,随着pH 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水解产物。
当pH较低时,带正电荷。
与多数为负电荷的胶体(胶核)颗粒起中和作用,从而导致颗粒相互聚集。
水处理的混凝工艺原理

水处理混凝原理1、混凝定义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破坏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通过胶粒间以及其他微粒疸的互相碰撞和聚焦,形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絮状物质的过程,称为混凝。
混凝是去除天然水中浊度的最主要的方法。
水中浊度是由细微悬浮物所造成的,分散度处于胶体状态时将产生最大的光散射,因而胶体物质是形成浊度的主要因素。
混凝也是去除天然色度的重要方法。
水中天然色度来源于腐败的有机植物,主要是土壤中所含的腐殖质。
腐殖质是成分十分复杂的物质,分子量从几百到数万。
有一部分天然色度属于高分子真溶液,但投加混凝剂可以使天然色度分子与铝或铁形成难溶的络合物,或者是通过混凝剂带的正电荷的水解产物与色度分子的负电荷中和而形成凝絮。
混凝对某些无机物和某些有机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水中的铁、硅可以以有机物、亚铁盐的形式,也可以胶体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当以胶体形式存在时,可以用混凝的方法去除。
如上海黄浦江原水总硅量约16.8毫克/升,溶解性硅为5.6毫克/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总硅量可降到6.7毫克/升。
如果用加强混凝的方法,胶体硅可下降到0.2-0.4毫克/升。
生活饮用水中规定的十种无机物和重金属污染,除了硝酸盐和氟化物外,混凝对常见八种重金属污染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2、混凝过程混凝常见分为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
胶体颗粒具有十分巨大的比表面积,胶核表面的电位离子吸收相反的离子,形成内外两个电离层。
胶体核心外是扩散层和吸附层,当同号电荷颗粒接近到扩散层时同电荷会产生斥力,这是胶体颗粒不会聚集的主要原因。
当原水投加混凝剂时,随着采用混凝剂的品种、投加量、胶体颗粒的性质以及介质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发生以下变化:⑴压缩扩散层。
当向水中投加电解质盐类时,水中的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厚度减少。
⑵吸附和电荷中和。
当采用铝盐或铁盐作为混凝剂时,随着PH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水解产物。
当pH较低时,带正电荷。
与多数为负电荷的胶体(胶核)颗粒起中和作用,从而导致颗粒相互聚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用: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淀粉、果胶等
• (3)微生物絮凝剂 • 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 • 优点:在废水脱色和食品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等方面具有独特
的效果,无毒,无污染环境问题
• (4)凝聚剂的配制与投加
• (5)助凝剂
• 作用:改善絮凝体结构,促使细小而松散的絮粒变得粗大而
密实;
• 机理: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
• 常用助凝剂:骨胶、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等。
• 2.1.3 混合和絮凝过程
• 混合的作用:使凝聚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在原水中,以创造
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
• 操作要求:快速剧烈混合,10~30s内,最多不超过2min
• 絮凝的作用: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粗大而密实的矾花; • 操作要求:流速由大到小,避免矾花破碎
常规水处理工艺简介
混凝
• 混凝的概念 • 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凝聚) • 微粒变成絮粒并由小变大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絮凝) • 混凝剂 • 凝聚剂:能使水中胶体颗粒或微小颗粒脱稳的药剂 • 絮凝剂:使脱稳后颗粒之间产生架桥作用以及在沉降过程中产生卷
扫作用的药剂
统称:混凝剂
• 分类
况下处理效果较差。
• ②碱式氯化铝[A12(OH)nCl6-n]m(聚氯化铝): • 适用范围广,对低温、低浊度或高浊度的原水处理效果较好。
• ③三氯化铁[FeCl3•6H2O]: • 适用于pH值为6.0~8.4,色度较低、含铁量较低、浊度较
高的原水;
• 优点:不受温度的影响,易溶解,易混合; • 缺点:易潮、腐蚀性较强。
• ④硫酸亚铁[FeSO4•7H2O](绿矾): • 适用条件同三氯化铁,但使用时pH值在8.1~9.6为宜。
• (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优点:用量省、pH值适应范围广,受盐类及环境影响小,
污泥量少,处理效果好;
• 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缺点:残留单体毒性 • 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
无机 • 铁盐 混凝剂 • 铝盐
混凝剂
有机 混凝剂
• 合成有机高分子 • 天然有机高分子
选择原则:
微生物 混凝剂
①因地制宜选用能生成大、重、强的矾花 ②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有害影响 ③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 (1)无机混凝剂 • ①硫酸铝[Al2(SO4)3•18H2O)]: • 适用于pH值为6.5~7.5、水温为20~40℃的原水。水温低的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