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

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17-2035年)(公示稿)Urban Fire Control Planning for XinYi Central District信宜市消防大队广州寰宇都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2019.01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规划目标 (4)第三章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 (5)第四章中心城区消防安全布局 (5)第五章消防站布局及装备规划 (7)第六章中心城区消防车通道规划 (9)第七章中心城区消防供水规划 (10)第八章中心城区消防通信规划 (10)第九章中心城区消防供电规划 (11)第十章消防与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一章城乡统筹消防规划 (12)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 (12)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13)第十四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增强信宜市防御火灾、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指导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消防安全保障和满足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编制《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二、规范标准依据1、《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3、《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4、《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8、《村居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9、《广东省消防管理办法》10、其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三、相关规划依据1、《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2、信宜市中心城区内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3、信宜市各乡镇总体规划第三条规划原则一、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二、体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原则;三、坚持“立足实际、兼顾发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四、注重与城乡建设、国土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相互衔接与协调原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6.06•【字号】粤府函〔2018〕167号•【施行日期】2018.06.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167号茂名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信宜市是茂名市市域副中心城市,也是粤西地区新兴工贸城市。
要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26.3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到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4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三、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完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以云浮-茂名高速、包头-茂名高速、阳春-信宜高速等区域骨架路网为依托,优化城市内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系统推进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电力、垃圾处理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综合平衡各类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重点保护好东部自然生态保护区、黄华江、食惯嘴水电站尾水东江河段等基本生态要素,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和保护格局。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0•【字号】茂府[2006]44号•【施行日期】200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茂府〔2006〕4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茂名市人民政府二ΟΟ六年六月二十日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2006年3月10日茂名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粤西经济强市”的重要规划,也是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把茂名打造成广东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提升茂名城市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设粤西经济强市、和谐茂名和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茂名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茂名建设成为粤西经济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工业立市”、“四大跨越”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26•【字号】韶府复〔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乐昌市人民政府,韶关市自然资源局:《乐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乐府报〔2024〕1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北乡镇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北乡镇打造成为以马蹄、香芋为特色的全国“一乡一品”示范村镇及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农业小镇。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北乡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61平方公里(2.0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3.04平方公里(1.96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26.0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37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
划定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明确生态、农业和历史文化等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要素整体布局,构建“一核一轴四区”的镇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北乡镇区为主体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省道S248形成带动城乡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空间有序集中的发展轴线,统筹协调好城镇集中发展区、南部综合发展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生态文旅发展区的开发保护。
项目名称信宜市北界镇总体规划(2013-2035)

北界镇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工业化的过 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托当地的交通优势,加快优势资源 转换战略,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规模以上农村工业,积 极扶持容纳较多劳动力,消化就业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3)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服务质量, 促进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只要管理得当,则在带来巨大 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业还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社会的 协调发展。从这层意义上看,旅游业今后必将是带动北界镇社会经 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信宜市北界镇人民政府
1
信宜市北界镇总体规划(2013-2035)
文本
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使北界镇区 成为各类商品集散的枢纽。
旅游名镇——规划依托北界镇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促进基础旅游设 施建设,打通旅游交通道路,大力促进景区景点培育和建设,发展生 态休闲旅游。培育特色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北界镇 打造为信宜市西南部旅游特色镇。
(4)突出城镇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改善投资环境
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启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 公共事业收费、吸纳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等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 有效解决城镇建设资金困难;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强化要素配置效 率。全面改进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对外对内树立良好形象;加强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信宜市北界镇人民政府
第五条 凡因城镇建设需要而编制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
因城市发展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由镇人民政府组织进行, 并报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和信宜市人民政府备案;重大变革须经镇 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报信宜市人民政府审批。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委托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组织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228)主管院长:曾宪川院总工程师:罗赤宇审定:龙国辉(所总工、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杨超(所副总工、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平(副所长、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俊峰(城乡规划工程师)规划设计人员:陈健恒(城乡规划工程师)刘欢芳(城乡规划工程师)叶杰(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倪凯臻(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郭海松(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全境毫(市政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 (3)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4)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4)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 (6)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9)第一节镇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9)第二节镇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2)第四节镇区住房建设规划 (13)第五节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六节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五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第七节六线控制规划 (18)第八节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9)第九节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六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1)第七章规划管理与实施策略 (23)第八章附则 (24)附表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宝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满足新型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编制本《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

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格证书等级:城乡规划甲级资格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91178)号规划编制小组:审定:龙国辉所长、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审核:刘勇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杨超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黄嘉铭助理规划师黄振华助理规划师冯文湘助理规划师黄振宇助理规划师曾晓萌助理规划师袁小金助理规划师李仕凤高级工程师前言1993版水口镇镇区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指导了上世纪90年代水口镇的城市建设。
随着近五年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大战略实施,水口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信宜工业长廊的发展、包茂高速公路即将建设。
另一方面,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3年,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多变的宏观环境面前,已不能指导新环境下的水口发展,而且水口镇区临近信宜市区,融入信宜市区的发展方向已形成,其规划层面和技术等级急需更新,水口镇的总体规划面临修编。
因此,为满足水口镇城镇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水口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合理确定城镇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全镇各项建设用地,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区域定位与城镇发展策略 (2)第三章城镇规模与城市化 (5)第四章城镇空间结构 (6)第五章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7)第六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1)第七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3)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14)第十章市政设施工程规划 (17)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23)第十四章附则 (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水口城镇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切实指导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口发展建设与土地控制的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水口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信宜市土地整治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信宜市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委托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组织单位:信宜市新宝镇人民政府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141228)主管院长:曾宪川院总工程师:罗赤宇审定:龙国辉(所总工、城乡规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核:杨超(所副总工、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平(副所长、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俊峰(城乡规划工程师)规划设计人员:陈健恒(城乡规划工程师)刘欢芳(城乡规划工程师)叶杰(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倪凯臻(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郭海松(城乡规划助理工程师)全境毫(市政工程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 (3)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4)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 (4)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5)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 (6)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9)第一节镇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9)第二节镇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9)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2)第四节镇区住房建设规划 (13)第五节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六节镇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五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第七节六线控制规划 (18)第八节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9)第九节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六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1)第七章规划管理与实施策略 (23)第八章附则 (24)附表 (2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宝城镇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满足新型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编制本《新宝镇总体规划(2015-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1. 五位一体: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统筹规划,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从城镇居民切实需求出发,保障公共利益,促进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的共享。
3. 因地制宜:尊重当地自然、文化本底与历史传统,以凸显地方特色为手段,制定贴近地方实际的发展策略与实施计划。
4. 远近结合:把握地方发展演化脉络与方向,明确各项建设事宜的实施时间,明确远近发展目标,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第3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实行,2004年8月28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6.《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7.《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防洪标准》(GB50201-94)1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12.《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13.《广东省村镇规划指引》14.《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15.《信宜市新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16.其他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等相关文件第4条规划原则1.科学发展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中去。
2.生态优先原则:充分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突出生态环境的地域特色。
3.区域协调原则:明确区域定位,在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周边城镇相协调。
4.节约集约发展原则:坚持土地节约化、集约化原则,引导城镇各项产业要素的有序集聚。
5.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在保障规划的战略性与宏观性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措施,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第5条规划层次、期限1.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区、镇区三个层次。
镇域:新宝镇镇域201.43平方公里用地区域。
规划区:为新宝居委会(新宝村)、枫木村的行政边界。
总面积14.58平方千米。
镇区:新宝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总面积163.53公顷。
2.规划期限2015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5年第6条本文本中字体加黑并下划线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城镇发展定位、目标及战略第7条总体定位信宜市东部重要的旅游节点镇,农业种植镇。
第8条城镇性质信宜东部旅游重镇、资源优化发展强镇。
第9条发展目标城镇发展分项目标:包括经济社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3个方面,具体量化指标见附表1。
第10条总体发展战略区域协同,紧凑发展,开敞空间,产业多远,生态人居。
第11条具体发展策略1.利用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利用良好的土地气候条件,发展番石榴、油茶、绿茶、深薯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
2.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工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石材开采加工、竹器编制、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
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生态本底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服务、生态休闲等第三产业。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一节镇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第12条镇域总人口2020年镇域总人口5.88万人,2035年镇域总人口7.03万人。
第13条镇域城镇化水平2020年城镇化率19.2%,2035年城镇化率23.0%。
第二节镇域空间结构规划第14条镇域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节点”1. 一核:新宝镇区,集聚了全镇主要的公共设施资源,是全镇的经济核心、综合服务中心;2. 两轴:沿国道359的城镇发展主轴,沿省道278的城镇发展次轴。
3. 三节点:指上峰、白龙、大坝三个中心村节点,也是镇域产业发展节点。
第三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15条镇域村镇等级镇域村镇划分为三个等级体系。
1. 一级:镇区,规划人口规模16400人;2. 二级:中心村,包括上峰、白龙、大坝三个行政村;3. 三级:沙底、横源、五垌、上云、桂垌、华峰、茂门、甘利、朝阳、清水、石垌村。
第16条镇域规模体系镇域村镇人口规模分为四个等级:1.人口规模大于10000人:新宝镇镇区。
2.人口规模4000-6000人:包括上峰、石垌、沙底、华峰四个行政村。
3.人口规模2000-4000人:包括横源、朝阳、白龙、大坝、清水、上云、甘利、茂门八个行政村。
4.人口规模2000人以下:五垌、桂垌两个行政村。
第17条镇域职能体系新宝镇职能类型为共3类,分别为:综合服务型、种植型、采矿型。
第四节镇域产业布局规划第18条产业发展策略与方向1. 一产:以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深入挖掘农业种养特色,发展以粮食种植、林果业为主的种植业,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2. 二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与特色工业,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依托新宝镇丰富的石材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石材开采加工,依托丰富的种植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依托新宝镇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林木深加工业。
3. 三产: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配套发展商贸服务,完善镇区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商贸服务的服务产业,构筑城镇综合服务核心,为产业配套提供相关支撑性服务,为外来游客和镇区居民提供集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
第19条产业空间布局镇域产业空间结构:“四大片区”。
1.四片区:北部种植石材加工片区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石材加工条件,重点发展石材加工,包括朝阳、清水和大坝村。
中部种植旅游片区依托白龙温泉、上云峡谷奇观、上云避暑山庄等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农作物种植条件,主要发展农作物规模种植和旅游业。
包括白龙、华峰、茂门、甘利、桂垌、上云、石垌村。
镇区综合服务片区镇区与枫木村,重点发展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功能。
南部种植石材加工片区包括上峰、横源、五垌村,依托旅游资源三甲顶、矿产开采和风电场等,形成片区主导产业。
第五节三区控制规划第20条三区控制管理1. 不准建设区总面积约46.33平方千米,占镇域总面积的23.00%。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山地等。
2. 非农建设区总面积9.19平方千米,占镇域总面积的4.56%。
包括镇中心区、工业区、乡村居民点等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
3. 控制发展区总面积约145.91平方千米。
占镇域总面积的72.44%。
镇域范围内除不准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地域为控制发展区。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1条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根据国家标准对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分别设置相关的学校、商业服务和医疗等服务设施;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中小城镇的标准进行配置。
第22条镇域公共设服务施规划布局1. 教育设施规划:形成一所中心中学(位于镇区)、十七所完全小学(位于镇区、中心村和一般村)、四所幼儿园(位于镇区、中心村)的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
2.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保留扩建镇区综合卫生院;各村设置卫生室。
3.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镇区配置文化活动中心,各村设置文化室。
4. 体育设施规划:镇区设置体育活动中心;各村庄设置健身设施及场地。
5.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对现状镇区敬老院进行原址扩建。
第七节镇域道路交通规划第23条发展目标全面提高路网连通度和通行能力、提升道路等级,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
行政村至少有乡道连接,自然村至少有村道连接;县道以上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采用高级路面;镇域范围内组织好货运交通,即方便货物运输又不干扰镇区生活。
第24条公路镇域道路交通规划提升国道359(原省道280)的通行能力和对镇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国道359过新宝镇区路段重新选线迁至镇区以北,沿河选线并于镇区客运站北侧接入国道359(原省道280)。
根据信宜市总体规划将新宝镇原337乡道规划为县道,加宽优化现状县道,加强新宝镇内部以及与思贺的交通联系。
将石垌、桂垌接到原337乡道(规划县道)的村道,向北至朝阳、大坝的整体路段规划为乡道。
第八节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25条镇域生态保护规划1.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新宝河生态安全控制区及周边区域,镇域大部分山区。
2. 生态廊道包括新宝河流域及沿镇域主要公路两侧绿化林带。
第26条镇域环境保护1. 保护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毁林开荒、陡坡开采、草地开垦、围垦湖泊与天然池塘、挤占河道和破坏农村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