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2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一、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古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文言文基本语法(1)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2)典型短语:了解一些经常出现的典型短语可以帮助理解古代文献。

例如:“安之若素”表示对某人的赞许。

(3)词语使用: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词义以及词性的转换。

练习题:文言文句子翻译:吾乃天之子,岂可彼之言。

2. 古代文学常识(1)唐诗宋词:了解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包括一些重要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元曲文学:对于清代以前的戏曲文学有所了解,包括元曲和杂剧等。

练习题:下面这首诗是哪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目前中国通用的语言,是大学语文复习中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现代汉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

1. 词语辨析(1)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近义词和反义词,避免语义混淆。

(2)常用词语搭配:了解一些常用的词语搭配,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练习题: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替换为合适的词语。

他的演讲_____了听众的关注。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1)比喻: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比较来达到修辞目的。

(2)拟人:将非人的事物拟人化,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练习题:下面哪种修辞手法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雨后的小草抖动着身躯,欢快地向我们招手。

三、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作文写作技巧。

1. 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来支持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2)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两种观点或事物的差异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2. 语言表达(1)注意段落分隔:合理设置段落分隔有助于阐明论点和行文结构。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2)2015年秋《大学语文》复习提纲一、课文内容:1、《诗经》两首(1)《诗经》的概念内容、表现手法等。

[概念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诗歌艺术手法多样,赋比兴的表现形式,重章叠句的复沓章法,四言为主的整齐句式,出自天然的和美韵律,质朴优美的语言运用等。

(2)《采葛》一诗的主要内容。

主要表达了相恋中的情人急于相见的相思情绪(3)《褰裳》塑造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描摹手法,就把女主人公泼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旷达,自信的爱情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2、(1)《月下独酌》主要抒发诗人的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无人可与共语的孤独寂寞之情。

(2)背诵《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蜀相》(1)《蜀相》一诗,杜甫为何要选取诸葛亮入诗?作者与诸葛亮之间有何共通之处?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表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2)背诵《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钗头凤》(1)《钗头凤》上下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下片:由感概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与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

(2)《钗头凤》中“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迸发而出,它们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结尾以?错错错?三字,可谓一字一泪,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之情。

《大学语文2》复习题-选择题

《大学语文2》复习题-选择题

《大学语文2》复习题——选择题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

1.“窃符救赵”与“战国四公子”的哪一位有关。

()A.孟尝君田文B.平原君赵胜C.信陵君魏无忌D.春申君黄歇2.下列作品哪一项不是巴金的作品。

()A.《家》《春》《秋》B.《雾》《雨》《电》C.《灭亡》D.《活着》3.约翰••高尔斯华绥在30岁时发表的处女作是()A.《天涯海角》B.《河那边》C.《白猿》D.《天鹅之歌》4.曾国藩是晚清散文()创立人。

A.阳湖派B.新月派C.湘乡派D.桐城派5.北岛是()的代表诗人。

A.九叶诗派B.朦胧诗派C.圆明园诗派D.新乡土诗派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A.幽婉深沉B.平淡自然C.缠绵悱恻D.俊逸秀美7.罗伯特·T·清崎被誉为()A.百万富翁的教父B.人民艺术家C.人民作家D.农民诗人8.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_____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_____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

②_____他怎么快,沙子龙是没对手的。

③王三胜心中不平,_____不敢发作。

④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_____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

A.只要就尽管所以即使B.只有才无论但是虽然C.只有才尽管但是即使D.只要就无论所以虽然9.下列哪一项不是毕业论文的特点。

()A.积极性B.科学性C.创造性D.理论性10.下列哪一项不是求职信的特点。

()A.针对性B.自荐性C.竞争性D.主动性11.《战国策》属于( )史书。

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语录体12.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 )A.市义于薛B.薛地建庙C.游说于梁D.游说齐王13.“狡兔三窟”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 《春秋》B.《国语》C. 《战国策》D.《史记》14.下列加点字与“孟尝君客我”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方法相同的是()A.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B. 因而贾利之C. 于是梁王虚上位D. 因而贾利之15.下列句中与“客何好”句式相同的是()A. 左右皆笑之,以告B. 以何市而反?C. 文倦于事D. 千金,重币也。

大学语文复习题《神话六则》_2

大学语文复习题《神话六则》_2

大学语文复习题《神话六则》一、文学常识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上古神话起源的时间大约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最初是(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

文字了同现后,散见在后世的(山海经)(淮南子)等文献典籍中。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3、《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后期),是最古老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内容。

它受儒家的思想影响较小,因此保留了较多的神话。

最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作者(不详)。

4、《淮南子》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思想接近道家,是(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

它常通过一些神灵怪异故事阐发某种哲理,书中保存了较多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保留在《淮南子》中。

二、理解归类1、神话的产生: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2、神话的作用: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来,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020-2021(2)《大学语文》复习题(2021级定稿)

2020-2021(2)《大学语文》复习题(2021级定稿)

2021秋《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一、填空1、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2、诗歌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借代、夸张、对比。

3、某学校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购买一批现代教学设备,因资金不足而行文至上级主管部门,应用请示。

4、大学毕业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求职文书包括个人简历和电子邮件。

5、《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

6、按公文行文方向分,通知是下行文。

7、计划的形式主要有文章式、条文式和图表式和综合式。

8、某学校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购买一批现代教学设备,因资金不足而行文至上级主管部门,应用请示。

9、通知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10、常见的简报格式一般分为报头、报核、报尾3个部分。

11、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文尾3部分组成。

12、条就是便条,据就是单据13、戏剧高潮的设计要水到渠成、石破天惊、醍醐灌顶。

14、我国古典戏剧中以元曲最为兴盛,著名的元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

15、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头。

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屈原,其代表作是离骚。

16、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

17、鲁迅原名周树人,其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第一部白话小说,也是第一部彻底的反封建文学作品。

18、司马迁的《史记》代表着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柳宗元、王安石是唐代作家。

1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20、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从表现手法而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伟大的散文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的神魔小说小说。

21、元曲以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为最著名。

22、小说的美学特征是指人物美、情节美和叙述美。

23、小说是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的文学样式。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重点篇章及考点解析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习语文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学语文复习的要点和重点篇章,并对相关考点进行解析。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古代文学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主要包括《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等诗词作品。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这些著作的作者、内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能正确理解、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修辞手法。

同时,还需熟悉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的特点。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理解现代文学是大学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二。

重点篇章包括《狂人日记》、《呐喊》、《草叶集》等代表作品。

在复习时,要对这些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题等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正确分析、解读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同时,还需要掌握阅读理解的相关技巧,包括理解主旨、分析句子结构、推断作者意图等。

三、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是语文复习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而写作技巧包括规范的文字语言表达、合理的段落结构等。

在复习时,要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还应注意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复习的重要环节。

在复习时,要选择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包括《史记》、《资治通鉴》等。

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词汇、翻译和解读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作文与写作技巧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和技巧,包括文章开头的引入、正文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同时,还需注意丰富词汇量、积累常用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复习中,可以参考一些范文,并进行反复练习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考点解析与综合训练除了以上提到的重点内容,语文复习还需要重点关注一些常见的考点和问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共10篇)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 对于大学语文04729 大家是怎么复习的你重点要看每篇文章标题下面的那段关于作者介绍之类的,还有就是文章后面的解释,最后就是和课文配套的作业本了.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二):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人教版的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2、《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3、《生命生命》:(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4、《紫藤萝瀑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5、《童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1)项(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兴趣)正浓 (5)方(正)出神 (6)驱(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4)[项]颈,脖颈。

(5)[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6)[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7)[徐]慢慢地。

(8)[唳]鸟鸣。

P20(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一) (2)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一) (2)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一)《论语十则》作家作品:孔子,名丘,子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有重大贡献。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论语》文字简炼,内涵丰富深刻(言简意赅)。

文体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本篇所选《论语》十则,均为孔子语录。

本文要点:1、中心论点孔子这十则语录,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人应当“好学”。

孔子所说的学习,包括读书、治学,也包括做人,是增长学识与修养道德的统一。

2、中心论点的具体分析(1)孔子把“好学”放在很高的地位。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最重要的是好学上进,做一个既有学问又有道德的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孔子对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孔子认为,除了“就有道而正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即向道德高尚者学习外,更须有“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己知”的超功利心态,强调只有谦虚、谨慎,永不患得患失,永不自我满足,方能不断有所进取。

他还主张“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要求具有为崇高道义和理想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可以说是儒家道德节操的最高境界。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经受得住长期艰苦磨练和严峻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此外,孔子还非常看重道德修养的以身作则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七、鲁迅常识;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文化形象。

1、19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短篇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多篇小说问世,并先后结集为《呐喊》、《彷徨》。

2、《边城》最能体现沈从文的风格,是沈从文的传世之作。

3、分析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1)“狂人”的幻觉中从古到今“吃人”的普遍现象,“狂人”从“仁义道德”字面中看出“吃人”,“被吃”者加入“吃人”行列的现象,其中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对封建制度文化虚伪性的批判。

“狂人”对“从来如此”的挑战与反思,渴求“真的人”社会出现的含义。

(2)《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启蒙先知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孤立的处境和痛苦的心路历程。

绝望与希望,苦闷与乐观,弱小与强大,孤独与充实,坚忍与抗争,癫狂与理性,失常与超常,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出了狂人这一现代中国的先觉者和被迫害者的复杂的不可言说的心灵挣扎的过程。

对封建文化道德虐杀人的精神的揭露,是反对封建道德文化的战斗檄文;对人的发现,体现了现代意识,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十、《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主题三说:讽刺说。

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

爱情说。

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双重主题说。

前为讽刺,后为同情。

这里主张爱情说。

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

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

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

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

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

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

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

关于此诗主题,影响较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三种,目前学界多采纳后者。

双重主题说指诗的主题思想有双重性:既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李、杨之间坚贞专一的爱情。

从诗的内容看,前半部分讽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荒淫误国。

首句即一语点破唐明皇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

接着写他们二人的荒淫生活,有明显的讽刺批判之意。

而他们的荒淫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把他们看作爱情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突出写他们的刻骨相思和绵绵长恨,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对他们的坚贞不渝给予渲染和歌颂。

据陈鸿《长恨歌传》载,他们写诗和写传的目的“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即有感于李杨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故事,并对其荒淫误国加以批判,以为后世戒。

应该说,此诗较好地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意图。

2、项羽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是项羽最终失败的英雄悲歌。

成功地表现了他丰满动人的英雄气概和悲剧性格,显示了他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从三个层面揭示出这位旷世英雄性格中的悲剧因素所导致的悲剧结果:第一,是个人情感生活和盖世英雄之间的矛盾。

以“四面楚歌”为背景的“霸王别姬”场面,是对他性格中儿女情长一面的真实展示。

这里项羽的表现不再令人惋惜,而是令人对其产生深深的同情第二,是项羽的自我崇拜情结再次得到尽致的展示。

为说明自己仍是盖世英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向属下提出“三胜”汉军的设想。

但这除了满足他的虚荣心给他挽回一点面子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第三,是项羽临死都没放弃“沽名钓誉”的积习。

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在他心中生命的意义和事业的成功都远不及脸面重要。

为了脸面他放弃“卧薪尝胆”的努力,结束了他悲剧英雄的一生。

二十九、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微背景,塑造了一位由人沦为金钱奴隶的非人——曹七巧的形象。

出身卑微, 开麻油店的哥哥贪图彩礼, 将她嫁给了姜家残废的二少爷。

作品描写了她在“婚姻”这桩大买卖上的心理变异,有人说, 曹七巧占了便宜, 门不当户不对的小户人家却当上了正头奶奶。

多得了彩礼不说, 再熬上几年分了家, 这二房的财产就都是她的了。

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曹七巧为了财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她做了堂堂正正的姜家二少奶奶, 有一双弱小的儿女, 在这种正常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她就像是鼻子前拴着红萝卜的驴子, 黄金欲重新开始变相膨胀, 终至人性彻底迷失, 酿成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人性恶的典型。

不幸的婚姻害了她,而她不自觉断送了儿女的幸福,甚至葬送了几条青春的生命。

她是在市侩式的庸俗与封建化的专制合谋中心灵被扭曲的悲剧人物;她自以为是黄金的主人,实为黄金的奴隶。

5、简述《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代表意义。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的故事,赞扬真情、至情,批判了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不同,她并没有一个现实中的情人,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又因情而复生。

她不是在现实的感情中苦恼,而是为梦境而痛苦,她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的渴望。

在这里,汤显祖不仅写出了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生活中受到重重束缚,行动也受到多方约束,对于爱情,仅仅只有渴望,而无法实现。

同时,汤显祖更借杜丽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至情观:“情”可以超越现实的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

真情是无法为常理所规定和约束的。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十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

1、分析郭沫若《天狗》中“天狗”的象征含义。

(1)“天狗”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开辟洪荒的大我”;(2)借“天狗”自由、无羁、破坏与反叛的形象,发出气吞一切的绝叫:“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用剥食自己的皮肉、心肝等匪夷所思的夸张,表达要扫荡一切、彻底破坏一切,非常自信而又有些惘然的情绪;那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二十一、艾青《北方》中的“土地”意象。

(1)“土地”意象在诗歌中有双重意蕴。

(2)首先,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深沉的爱。

《北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民族战争的必胜信心。

(3)其次,“土地”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崇敬和热爱,因为这片贫瘠而伟大的土地孕育了他们顽强、坚韧,不向困难低头的高贵品质。

诗的第五节有集中的表达。

二十二、分析余光中《白玉苦瓜》中“白玉苦瓜”的多重象征意义。

首先,白玉苦瓜象征生命的现实。

苦瓜,正是充满苦难的现实人生的写照。

其次,白玉苦瓜也包涵了诗人艺术生命的自况。

再次,白玉苦瓜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它由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哺育出来,又经历了近代血与火的洗礼,是整个民族脱胎换骨的历史见证。

2.分析文中“灯光”意象的象征性。

全文的核心意象是“灯光”。

作者主要写了三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

这三种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

整篇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

二十八、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小说中塑造了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翠翠,是《边城》美好的灵魂,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作者用“小兽物”,“山头黄鹿”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生动与活泼,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副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

翠翠形象的深刻性主要通过她和二老的爱情以及翠翠心理活动发展的脉络展示出来的。

美丽、善良、天真的翠翠, 是作者寄托超现实的美好理想的化身,她的美丽、善良与天真, 就是大自然清辉灵性的投射,而这个生命体本身又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与山水融合一体的气质, 与自然进行生生不息的回环、交流、映照的本能, 使得翠翠成为一种生命现象,闪烁着纯粹而美好的人情与人性。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_(新月派)。

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_。

”大学.学之道》)3)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_风、雅、颂_三部分。

4)曹禺5部经典剧作是《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1)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是鲁迅(2)《世说新语》产生于(南北朝 )四、曹操与建安文学汉末魏初,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以四言、五言为主,兼有杂言。

语言古朴,气韵沉雄,形成了雄健深沉、慨慨悲凉的诗风。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3)《荀子》已是成熟的专题论文,是先秦说理散文定型的标志。

1)鲁迅追忆旧事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3)朦胧诗的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江河、杨炼等。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3、《汉书》常识班固的史学著作《汉书》又称《前汉书》。

主要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近230年的史事。

《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八、初唐四杰;王维、李白、杜甫常识;岑参与边塞诗派。

1、初唐的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2、唐诗两大高峰: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分别代表了唐诗的两大高峰。

是唐诗史上“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诗风豪迈飘逸;“诗圣”杜甫诗风沉郁顿错。

3、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写作田园山水诗的传统,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

4、盛唐边塞诗人及其代表诗人: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

它与军旅、战争题材的诗作有联系却又不能划等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