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总结如下:
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中国失去主权,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 戊戌变法(1898年):清朝政府尝试进行改革,推行洋务运动,但改革失败。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4. 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革新,提倡科学、民主、平等和自由。

5. 北洋政府(1912-1927年):袁世凯建立的北洋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

6. 五四运动(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决定,激发了爱国主义和民主运动。

7. 国共合作(1924-1927年):中国共产和国民达成合作,推动了国内现代化建设。

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国共内战后,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迁都南京。

9.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日之间爆发了全面战争,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10. 解放战争(1946-1949年):共产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

11. 建国初期(1949-1976年):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集体化。

12.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的政治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

13.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挑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二)

关天培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案例2 誓与山河共存亡
镜头二:镇南关大捷
1885年2月,法军陆军主力在广 西中越边境发起进攻,闯入镇南关, 广西为之震动。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以 帮办广西军务名义就任前敌主帅。他 身先士卒,率众向敌人冲击,展开肉 搏战,又乘胜反击,取得了“镇南 关—谅山”之战的全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中法战争期间指挥击退进犯基 隆和淡水的法舰的督办台湾事
务大臣刘铭传
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 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 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 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 过程。
专题二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 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 误;由于对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 国人民的实质认识不清,义和团曾经遭受清王朝封建 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义和团 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2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2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 1. 武昌起义
时间: 时间: 胜利: 胜利: 1911年10月10日 年 月 日 到10月12日,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党人控制,起 月 日 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党人控制,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义取得了胜利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领导机构: 领导机构: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的起义总指挥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的建立 (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 时间: 1894年11月 年 月 地点: 地点: 美国檀香山 组织者: 组织者:孙中山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意义: 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正式兴起。 正式兴起。 广州起义 (1895年10月) 年 月 宣告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迈出了中国民 主革命的第一步。 主革命的第一步。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用革命的手段 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国。 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国。 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 即是要推翻封建帝制, 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即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其意在解决好土地问题,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其意在解决好土地问题,以避 免资本主义贫富分化与对立。 免资本主义贫富分化与对立。 评价: 评价: 三民主义有不足之处,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三民主义有不足之处,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其土地 纲领并不实际, 纲领并不实际,但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 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 立、推翻满清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是一个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①兴办近代企业。

(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hap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hap2

著书立说 向皇帝上书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设立学堂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参与新政
(二)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时间: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 始,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共103天。
主要内容:
1.政治:改革官制等。
2.军事:训练新军等。
3.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4.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
演论》等)。
4.变法改良的失败,促使不少人走上
革命道路。
(四)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庞大守旧势力集合在慈禧太后周围,
拼命维护既得利益。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软弱性、妥协性。
(1)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诞生,很软弱。
(2)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性。
(3)只依靠光绪皇帝,不敢发动广大民众。
生,学习造船、驾驶。
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然科学 为主。
京师同文馆,《万国公法》。
翻译馆
(三)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 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不可能担
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
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
2.设立民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汉阳铁厂(1890,张)等。
3.建立海军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
设立海军衙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两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概览。

中国近代史纲要通常指的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结束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动荡,包括内忧外患、改革开放、革命战争等等。

这段历史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是将时间范围延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事件,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两份概览提供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框架,将各个历史事件和阶段串联起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历史走向。

同时,它们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深入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提供了基础。

- 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和背景
1.1 清朝末年的国家危机
1.2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
1.3 维新思潮和改良运动的兴起
1.4 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1 辛亥革命和建立民国
2.2 红色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3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3.1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演进
3.2 经济制度的演进和变革
3.3 文化变革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3.4 科技进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和重要事件
4.1 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4.2 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
4.3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4.4 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中国近现代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总体评价
5.2 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目标
5.3 中国近现代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5.4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和思考
6.1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
6.2 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思考
6.3 中国近现代史的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6.4 中国近现代史对全球化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清朝时期1:1840—1842年鸦片战争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3:1883—1885年中法战争4; 1894年7月—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民国时期1:10月10日武昌起义2: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3:新文化运动开始三,内战时期1,8月1日南昌起义2,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形成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4,12月12日西安事变四,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2,9月国共合作实现3,1941年1月皖南事变4,1942年中共开始整风、大生产运动5,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召开6,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7,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8,194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9,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淮海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开始10,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2,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1949-19981,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2,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5,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7,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8,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改革开放9,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0,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