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筒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合集下载

风筒支架规范

风筒支架规范

风筒支架规范
风筒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吊架的固定和调整,其位置应正确、受力应均匀。

可调隔振支、吊架的拉伸或压缩量应按设计要求调整。

1.支吊架的形式和规格应按照本规程选择或按照有关标准图集、规范选择。

并且应符合设计要求,直径大于2000mm或直径在2500mm以上的超宽超重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支撑架下料宜机械加工,电气焊切割后,应对切割口进行打磨处理;不能采用电气焊接开孔或扩孔。

2.风筒垂直安装,间距不得大于4m,并且一个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在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摇摆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得少于1个。

悬挂架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

悬臂应该是平的、完整的、光滑的螺纹。

各副支吊架安装后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

风筒道、空调设备所用的可调隔振支、吊架的拉拔和压缩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调整。

3.按风筒中心线找出吊杆敷设位置,单吊杆位于风筒的中心线上,双吊杆可以按照风筒的螺孔间距或风管中心线对称地对称安装。

挂件可按吊件的形式焊接,也可挂在吊件上,焊接后涂防锈漆。

扩展:风筒内严禁其它管道穿越,输送含易燃、易爆气体或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穿过生活区或其它辅助生产房间时,必须严密,不得设置接口输送空气温度超过
80℃的风管,应按设计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禁止将户外竖筒固定拉索拉到避雷针或避雷线上。

2021年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

2021年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

2021年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1、施工单位编制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有局部通风设计。

内容包括:通风方式、风量计算、局扇和风筒选型、风筒的连接及吊挂位置、局扇安装的位置,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等。

风量计算必须按照瓦斯涌出量、施工人数、一次起爆最大炸药消耗量(硝酸铵炸药)、风速等确定。

2、施工单位依据批准的局部通风设计,负责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安装、铺设与回收。

局部通风机安装必须按安装要求进行(见附件局扇安装标准)。

3、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规程》第128条规定。

不得发生循环风并符合最低风速要求。

两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一个掘进工作面供风,必须同时与工作面电源联锁,当任何一台发生故障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切断工作电源。

4、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且顶板完好、无淋水,方便检修行人的位置,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

通风机如放在局部通风机架上,距底板高度要大于0.3米,如吊在巷道顶部,距底板高度要大于2米。

供给局部通风机的全负压供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以免发生循环风。

5、煤巷和半煤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完善以下安全装备:上齐双局部通风机(不得将对旋局部通风机的两极作为双局部通风机使用)、双电源(其中一路为“三专”电源)、自动倒台,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监测传感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上齐防尘消防供水管路、水炮泥、湿式煤电钻、净化水幕、煤电钻综合保护等。

动力线为阻燃电缆,照明、通讯、信号使用标准电缆。

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使用水胶炸药,毫秒电雷管,并按要求使用专用发爆器爆破。

有专用电话,所有职工必须佩带自救器,高瓦斯工作面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所有电气设备均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6、岩巷掘进工作面参照煤巷和半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有关要求进行装备。

7、局部通风机要求设备齐全。

吸风口有风罩和整流器,高压部位有衬垫(不漏风),坚持使用高效、低耗、低噪音的局部通风机,5.5KW以上局部通风机必须装有消音器(低噪声局部通风机和除尘局部通风机除外)。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5篇)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5篇)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1、风筒要拉绳吊挂,吊挂平直,逢环必挂,风筒无挤压和破损。

使用单位负责打风筒吊挂眼(吊挂眼要平直,间距10m,高度不低于2m,最前一个吊挂眼距迎头小于10m)。

2、风筒实行编号管理,并逐节编号。

3、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0.1m处感到不漏风),无破口(末端20m除外),无反接头,软质风筒接头要反压边,硬质风筒接头要加垫,上紧螺钉。

严禁将吊挂好的风筒摘掉落地,严禁将风筒扎上而缩小风量,严禁将风筒中部掐开口子吹风乘凉,严禁故意破坏风筒,严禁人为造成风筒破口。

4、风筒拐弯处要设硬质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

异径风筒接头要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5、耙装机前后的风筒必须用风筒圈连接,严禁无圈连接。

耙装机前风筒必须吊挂牢固。

整理巷道质量时,必须保证风筒质量完好。

6、风筒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10m。

瓦斯异常涌出地点,按制定措施执行。

7、风筒出风口的风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并保证工作面和回风流瓦斯不超限。

8、巷道中风速要符合规定,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最低风速0.25m/s,最高风速4m/s;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为0.15m/s,最高风速4m/s。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2)主要规定了风筒的安全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矿井安全运行。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风筒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风筒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 检查风筒连接管道是否安装牢固,没有漏风现象。

- 检查风筒是否存在积尘、杂物等,必要时需要清理。

- 确保风筒电源和开关正常运作。

2. 风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风筒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使用风筒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 风筒使用时必须有专人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和采取紧急措施。

- 风筒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风筒参数和运行状态,禁止超载使用。

风筒管理规定

风筒管理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风筒管理考核的规定为进一步完善风筒管理办法,明确各单位、部门管理责任,强化风筒领、用、安、撤各环节的管理。

确保各单位、各施工现场能够降低风筒损耗,减少积压占用;确保各施工现场局部通风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安全生产。

经研究:特制定以下管理考核规定。

望各单位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一、风筒现场使用标准1、接头严密不漏风(手距接头0.1 m处感觉不到漏风),无挤压、无破口(末端20 m除外)。

2、无反接头,软质风筒接头要反压边,硬质风筒接头要加垫,上紧螺钉。

3、风筒吊挂平直,逢环必挂(缺环必补)。

编号管理。

风筒拐弯处要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严禁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要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严禁花接。

4、采、掘工作面风筒末节不准使用新风筒,风筒出风口到工作面煤壁线不大于5米。

5、风筒表面保持清洁,严禁乱写乱画。

二、风筒领、用、撤、交程序1、使用单位领用风筒时需由区队值班人签字盖章的领用单到通修区领取,领用单一式三份,领用单位、通修区、企管科各一份存档备查。

2、通修区根据申请单及时如数发放,风筒不足时发放人员必须在备注栏写明原因,实发数双方签字确认。

3、使用单位需要回撤风筒交接时,使用单位要提前一天向调度室分管主任汇报,由调度室组织企管科、通防专业组、通修区和使用单位负责人参加,进行交接。

交接采用书面交接方式,交接内容包括风筒节数、完好数、损坏数。

交接单由上述参加人员签字。

4、交接签字后的风筒管理责任由通修区负责。

交接后通修区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回撤,回撤不及时造成的后果由通修区承担。

三、各单位、部门分工范围、管理责任(—)、通修区1、全面负责矿井风筒管理。

负责建立完善的风筒管理台帐;风筒使用计划的制定申请、领取、保管、晾晒修补、对各使用单位的发放、回收;各施工地点的日常巡查、管理维护;对各单位风筒使用和损耗情况定期上报。

2、通修区具体分管采煤区队工作面推采过程中工作面超前支护以外、采煤面补巷开门口以外;掘进工作面耙装机以外、无耙装机距迎头20米以外;排放瓦斯地点和其他临时地点;需要回撤巷道的风筒使用、维护与管理;负责新采煤面、掘进头投产前的所用风筒安装和交接。

安装和使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管理规定

安装和使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管理规定

新疆华地投资有限公司安装使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管理规定明矾沟煤矿通防部二〇一二年八月安装和使用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我公司局部通风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净化井下作业环境,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一下管理规定:二、局部通风机:(一)巷道开工前,由施工单位负责根据《作业规程》及局部通风设计要求,向机电部门申请,机电部门根据申请配置局部通风机交施工队进行安装。

(二)施工单位根据生产、机电、通防部门给定的位置负责安装风机、开关,并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施工单位定期安排专人试验,要有试验记录,并由试验人、班组长签字。

(三)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风电闭锁装置。

使用2台局部通风机供风的,2台局部通风机都必须同时实现风电闭锁。

其功能内容为:(1)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立即切断停风区域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2)局部通风机启动,工作面风量符合要求后,才可向供风区域送电。

(3)局部通风机启动时,严禁“一风吹”。

局部通风机重新启动时,必须进行开、停不少于三次的启动过程,方可重新启动局部通风机。

(四)局部通风机的附属设备要齐全,吸风口要有风罩,高压部位要有衬垫,噪音超过85dB(A)的局部通风机必须加装消音装置。

(五)局部通风机安设必须上架或吊挂,距底板高度大于0.3m。

吊挂安装时,不得少于两个吊挂点,吊挂材料要一致,严禁用铁丝吊挂。

用支架安装时,支架要统一。

局部通风机要与巷道底板平行。

风机安设及风筒吊挂眼,由施工单位负责及时打眼;(六)风机安设后,由施工单位负责风机、开关、电缆等电器设施的使用、管理及维护,工作面结束后,施工单位负责风机的拆火,风机的回撤。

(七)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1)局部通风机是保证供给开掘巷道新鲜空气,以便作业人员呼吸和稀释、排除有害气体的主要设备。

保持局部通风机的正常运转,也是防止瓦斯事故的必备条件。

风筒、传感器、隔爆水棚标准

风筒、传感器、隔爆水棚标准

一、风筒标准1、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处0.1m处感到不漏风),无破口(末端20m 除外),无反接头;软质风筒要有反压边,插接时采用顺接,硬质风筒接头要加垫,上紧螺丝。

2、风筒吊挂平、直、紧、稳,距皮带距离不小于0.4m,距轨道高度不小于1.8m,避免车剐、炮崩,吊挂必须逢环必挂,环环受力。

距皮带或轨道距离低于规定值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剐蹭。

3、直径800mm及以下风筒使用16号铁丝吊挂,直径800mm以上风筒使用12号铁丝吊挂,确保吊挂强度。

4、风筒拐弯处设弯头或缓慢拐弯,不准拐死弯,异径风筒接头必须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5、风筒末端距工作面距离符合作业规程。

6、施工单位负责对风筒进行编号管理。

7、施工单位加强风筒的日常维护,做到风筒无挤压、摩擦、无车剐、脱节等漏风现象,对风筒出现破口和漏风时要及时处理,并保证处理质量。

二、传感器标准1、打钻地点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钻机下风侧不大于10m位置,钻机前后30米范围内线路吊挂整齐达标,安装维护方便的位置。

2、采面工作面回风隅角传感器吊挂距切顶线≤1m,工作面里口传感器吊挂距切眼口≤10m,并保持50米范围内线路吊挂整齐达标,工作面外口传感器吊挂距回风口10m-15m范围内。

3、掘进工作面里口传感器吊挂在风筒异帮,距工作面迎头≤5m,并保持50米范围内线路吊挂整齐达标,工作面外口传感器吊挂距回风口10m-15m范围内。

4、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距顶板不大于0.3m,距巷帮不小于0.2m,顶板坚固、无淋水,并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的位置。

5、风筒传感器要求:(1)在掘进工作面风筒末端(煤巷距离风筒出风口口30米,岩巷距离风筒出风口50米),范围内安设风筒传感器,由现场施工单位负责确保设备、线路完好,吊挂牢靠。

(2)炮掘工作面放炮作业施工期间,由施工单位负责将风筒传感器移至可靠位置,并加以保护。

确保放炮作业期间传感器完好不被损坏。

(3)炮掘工作面放炮作业完毕后,施工单位及时按规定将风筒传感器恢复到规定位置,并确保风筒传感器测头口(数字显示)正对风机方向,防止风筒传感器恢复方向不规范,造成传感器无风闭锁状态。

煤矿矿井通风管理规定

煤矿矿井通风管理规定

煤矿矿井通风管理规定第一节矿井组织机构及专业队伍的设置规定第一条矿井设置通防科(队),并配备队长、副队长、技术人员等管理人员;通防科(队)长应由从事井下工作不少于3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二条通防科(队)的业务范围:具体组织实施矿井“一通三防”相关工作(即:通风、防治突出、防治瓦斯、防治煤尘),连续不断的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冲淡和排除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适宜的气候条件,搞好防治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杜绝通风、突出、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通防科(队)必须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矿井规模配备足够的专业工种人员。

如:测风员、测尘员、瓦斯检查员、安全监测人员、仪器仪表维修员、仪器仪表发放人员、防突工、密闭工、风筒工、防尘工、维修工、通风调度员等,保证完成矿井“一通三防”相关工作。

第四条防突工、测风员、测尘员、瓦斯检查员应由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接受专门培训和实习,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上述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井口配备防突工不低于6人、测风员、测尘员、瓦斯检查人员按需要进行配备。

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第五条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

新水平延深设计,必须包括通风内容并同时报批;新采区设计,必须同时设计通风内容;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对风量计算、通风系统、防尘系统、监测系统、避灾路线要有明确规定,并经通防部签字。

改变全矿通风系统时,必须按规定报管理部门审批,并报上级煤炭管理机构备案。

矿井必须每年核定矿井通风能力,保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

井下出现风速超限、瓦斯超限、不合理串联通风的,等同超通风能力生产。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独立通风的工作地点供风量必须《矿井需要风量计算细则》的有关规定,并制订措施严格执行。

矿井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求,坚持以风定产。

矿井的需要风量至少在每季初进行一次计算,并根据现场生产情况每月进行修改。

同时根据生产布局和通风系统的具体情况与机电部门配合进行主要通风机工况点的调节,使矿井总进风量与需要风量之比不低于100%,不高于115%。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掘进工作面风筒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风筒是地下煤矿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工作面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空气的作用。

为了确保风筒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风筒使用管理程序1. 风筒的选用a. 根据工作面通风需求和气流参数确定风筒的型号和规格。

b. 风筒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书。

c. 风筒的制造商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实力。

2. 风筒的安装a. 由专业人员进行风筒的安装,确保连接紧密、固定牢固。

b. 确保风筒与周围设备的距离符合要求,防止堵塞或碰撞。

c. 定期检查风筒的连接情况,及时修复松动或破损的部分。

3. 风筒的维护和保养a. 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b. 定期清洗风筒内部,清除积尘或其它杂物。

c. 风筒发生故障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

4. 风筒的使用注意事项a. 在工作面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严禁私自关闭或改变风筒的通风参数。

b. 风筒附近不得进行明火作业,防止引发火灾。

c. 使用风筒时,应保持周围环境整洁,防止堵塞风筒。

5. 风筒的检测和监控a. 对风筒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

b. 使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风筒的风量和压力,保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6. 风筒的报废和更新a. 风筒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安全使用时,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处理。

b. 选用新的风筒时,应重新进行选型、安装和测试。

三、风筒使用的安全措施1. 风筒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具备使用风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使用风筒时,必须戴好头盔和防护眼镜,确保人员安全。

3. 在使用风筒时,严禁将手、头部或其他物体靠近风筒进风口或出风口。

4. 实施定期检查制度,确保风筒运行的安全可靠。

5. 风筒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音或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四、风筒使用的记录和报告1. 对风筒的安装、维护、检修、报废和更新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筒的安装使用质量标准
1、风筒无破口,末端两节除外。

2、风筒接头严密(手距接头20㎝处感觉不到漏风),软质风筒接头要双反压边,铁风筒接头要加垫,螺丝要上紧。

3、风筒吊挂平直,逢环必吊。

4、风筒拐弯处要设弯头(弯度小于或等于90°)。

异经风筒要用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

5、风筒跨过轨道时,要保持风筒高于车沿20㎝以上,防止车辆碰撞风筒。

6、局扇出口全风压通风区段风筒设三通,平时捆严,排瓦斯时,用来控制风量。

7风筒、风机实行工对管理、瓦斯员监督。

风筒、风机、开关、表面无灰尘,时常保持干净。

8、风筒距工作面不得超过5米。

一、主要隔爆棚的设置:
1、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

2、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

3、相邻煤尘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

二、辅助隔爆棚的设置:
1、采煤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及尾巷。

2、采区内的煤和半煤岩掘进巷道。

3、采区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它巷道。

三、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都要采取集中式布置方式。

集中式水棚设置位置及安装标准:
1、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

2、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须保持50-75m,与风门的距离须大于25m。

3、在采、掘工作面设置辅助隔爆棚的顺槽巷道应设多组水棚,每组间距不得大于200m。

4、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主要隔爆水棚不小于400L/m2,辅助水棚不小于200L/m2。

5、集中式主要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m,集中式辅助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水棚排距1.2-3.0m,水槽(袋)之间的间隙以及与支架或巷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得大于
1.5m,水槽(袋)边与巷壁、支架、顶板、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水棚距巷道轨道不应小于1.8m,水棚应保持同一高度,需要挑顶时,水棚区内的巷道断面应与其前后各20m长的巷道断面一致。

6、水棚要挂牌管理,明确专人管理和维护。

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并每半月检查、添加补充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