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专题突破九《几何综合》复习方案

几何综合7分.几何综合题主要包含三角形(全等、相似)、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知识,主要研究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几何计算以及图形的运动、变换等规律.求解几何综合题时,关键是抓住“基本图形”,能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认、分解出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构造基本图形,或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产生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性质,合理运用方程、三角函数的运算等进行推理与计算.接AP ,平移△ADP ,使点D 移动到点C ,得到△BCQ ,过点Q 作QH ⊥BD 于点H ,连接AH ,PH . (1)若点P 在线段CD 上,如图Z9-1(a ). ①依题意补全图(a );②判断AH 与PH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P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且∠AHQ =152°,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请写出求DP 长的思图Z92.[2014·北京] 在正方形ABCD 外侧作直线AP ,点B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E ,连接BE ,DE ,其中DE 交直线AP 于点F . (1)依题意补全图Z9-2①;(2)若∠PAB =20°,求∠ADF 的度数;(3)如图②,若45°<∠PAB <90°,用等式表示线段AB ,FE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图Z93.[2013·北京] 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 D.(1)如图Z9-3①,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②,∠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若∠DEC=45°,求α的值.图 34.[2012·北京] 在△ABC中,BA=BC,∠BAC=α,M是AC的中点,P是线段BM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1)若α=60°且点P与点M重合(如图Z9-4①),线段CQ的延长线交射线BM于点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的度数;(2)在图②中,点P不与点B,M重合,线段CQ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猜想∠CDB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在线段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M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交于点D,且PQ=DQ,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图Z95.[2011·北京]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Z9-5①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②),直接写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CE,分别连接DB,DG(如图③),求∠BDG的度数.图Z9-] ,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D,连接BD,CD,其中CD交直线AP于点E.(1)依题意补全图Z9-6①;(2)若∠PAB=30°,求∠ACE的度数;(3)如图②,若60°<∠PAB<120°,判断由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多少度角的三角2.[2015·朝阳一模] 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1)如图Z9-7(a),点D在BC边上.①依题意补全图(a);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2)如图(b),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图Z93.[2015·海淀一模] 在菱形ABCD中,∠ADC=120°,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DEC =5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50°并延长得到射线BF,交ED的延长线于点G.(1)依题意补全图形;(2)求证:EG=BC;________.图Z9-84.[2015·海淀二模] 如图Z9-9①,在△ABC中,AB=AC,∠ABC=α,D是BC边上一点,以AD 为边作△ADE,使AE=AD,∠DAE+∠BAC=180°.(1)直接写出∠ADE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以AB,A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FE.①如图②,若点F恰好落在DE上,求证:BD=CD;②如图③,若点F恰好落在BC上,求证:BD=CF.图Z95.[2015·西城一模] 在△ABC中,AB=AC,取BC边的中点D,作DE⊥AC于点E,取DE的中点F,连接BE,AF交于点H.(1)如图Z9-10①,如果∠BAC=90°,那么∠AHB=________°,AFBE=________;(2)如图②,如果∠BAC=60°,猜想∠AHB的度数和AFBE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果∠BAC=α,那么AFBE=__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图Z9-6.[2015·丰台一模] 在△ABC中,CA=CB,CD为AB边上的中线,点P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重合),过点P作PE交CD于点E,使∠CPE=12∠CAB,过点C作CF⊥PE交PE的延长线于点F,交AB于点G. (1)如果∠ACB=90°,①如图Z9-11(a),当点P与点A重合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指出与△CDG全等的一个三角形;②如图(b),当点P不与点A重合时,求CFPE的值.(2)如果∠CAB=a,如图(c),请直接写出CFPE的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7.[2015·海淀] 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C,继续旋转α(0°<α<120°)得到线段AD,连接CD.(1)连接BD,①如图Z9-12(a),若α=80°,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②在第二次旋转过程中,请探究∠BDC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变,求出∠BDC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如图(b),以AB为斜边作直角三角形ABE,使得∠B=∠ACD,连接CE,DE.若∠CED=90°,求图Z98.[2015·西城二模]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且DE=DF.连接BF,作EH⊥BF所在直线于点H,连接CH.(1)如图Z9-13①,若点E是DC的中点,CH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②,当点E在DC边上且不是DC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时,连接DH,过点D作直线DH的垂线,交直线BF于点K,连接CK,请直接写出线段CK长的最大值.图Z9参考答案1.. 证明:连接CH ,由条件易得:△DH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DP =CQ ,∴△HDP ≌△HQC , ∴PH =CH ,∠HPC =∠HCP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称轴, ∴AH =CH ,∠DAH =∠HCP , ∴AH =PH ,∠DAH =∠HPC ,∴∠AHP =180°-∠ADP =90°,.过点H 作HR ⊥PC 于点R , ∵∠AHQ =152°, ∴∠AHB =62°, ∴∠DAH =17°,∴∠DCH =17°.设DP =x ,则DR =HR =RQ =1-x2.由tan17°=HRCR 得1-x 21+x2=tan17°,∴x =1-tan17°1+tan17°.(2)AE ,则∠PAB =∠PAE =20°,AE =A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AD =90°,AB =AD , ∴∠EAD =130°,AE =AD. ∴∠ADF =25°.(3)如图②,连接AE ,BF ,BD.EF =BF ,AE =AB =AD ,∠ABF =∠AEF =∠ADF , ∴∠BFD =∠BAD =90°.∴BF 2+FD 2=BD 2.∴EF 2+FD 2=2AB 2.3.解:(1)∵AB =AC ,∠A =α,∴∠ABC =∠ACB =12(180°-∠A )=90°-12α.∵∠ABD =∠ABC -∠DBC ,∠DBC =60°,∴∠ABD =30°-12α.(2)△ABE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接AD ,CD ,ED ,∵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则BC =BD ,∠DBC =60°. ∴△BCD 为等边三角形. ∴BD =CD.∵∠ABE =60°,∴∠ABD =60°-∠DBE =∠EBC =30°-12α.在△ABD 与△ACD 中, ⎩⎪⎨⎪⎧AB =AC ,AD =AD ,BD =CD ,∴△ABD ≌△ACD ,∴∠BAD =∠CAD =12∠BAC =12α.∵∠BCE =150°,∴∠BEC =180°-(30°-12α)-150°=12α=∠BAD.在△ABD 和△EBC 中, ⎩⎪⎨⎪⎧∠BEC =∠BAD ,∠EBC =∠ABD ,BC =BD ,∴△ABD ≌△EBC , ∴AB =BE .又∵∠ABE =60°,∴△ABE 是等边三角形.°,∠BCE =150°, ∴∠DCE =150°-60°=90°. ∵∠DEC =45°,∴△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 =CE =BC. ∵∠BCE =150°.∴∠EBC =12(180°-150°)=15°.∵∠EBC =30°-12α=15°,∴α=30°.4.解:(1)如图①,∵BA =BC ,∠BAC =60°,M 是AC 的中点, ∴BM ⊥AC ,AM =MC.∵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 ∴AM =MQ ,∠AMQ =120°, ∴CM =MQ ,∠ CMQ =60°, ∴△CMQ 是等边三角形, ∴∠ACQ =60°, ∴∠CDB =30°. (2)连接PC ,AD ,∵AB =BC ,M 是AC 的中点, ∴BM ⊥AC ,∴AD =CD ,AP =PC. 在△APD 与△CPD 中, ∵⎩⎪⎨⎪⎧AD =CD ,PD =PD ,PA =PC ,∴△APD ≌△CPD ,∴∠ADB =∠CDB ,∠PAD =∠PCD , ∴∠ADC =2∠CDB. 又∵PQ =PA ,∴PQ =PC ,∴∠PQC =∠PCD =∠PAD , ∴∠PAD +∠PQD =∠PQC +∠PQD =180°,∴∠APQ +∠ADC =360°-(∠PAD +∠PQD )=180°, ∴∠ADC =180°-∠APQ =180°-2α, ∴2∠CDB =180°-2α, ∴∠CDB =90°-α.(3)∵∠CDB =90°-α,且PQ =QD ,∴∠PAD =∠PCQ =∠PQC =2∠CDB =180°-2α.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 ∴∠BAD >∠PAD >∠MAD , ∴2α>180°-2α>α,∴45°<α<60°.5AF 平分∠BAD ∴∠BAF =∠DA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DAF =∠CEF ,∠BAF =∠F .∴∠CEF =∠F .(3)如图,分别连接GB ,GE ,GC ,∵AD ∥BC ,AB ∥CD ,∠ABC =120°,∴∠ECF =∠ABC =120°.∵FG ∥CE 且FG =CE ,∴四边形CEGF 是平行四边形.由(1)得CE =CF .∴四边形CEGF 是菱形,∴GE =EC ,①∠GCF =∠GCE =12∠ECF =60°, ∴△ECG 与△FCG 是等边三角形,∴∠GEC =∠FCG ,∴∠BEG =∠DCG ,②由AD ∥BC 及AF 平分∠BAD 可得∠BAE =∠AEB ,∴AB =BE .在▱ABCD 中,AB =DC ,∴BE =D C.③由①②③得△BEG ≌△DCG ,∴BG =DG ,∠1=∠2,∴∠BGD =∠1+∠3=∠2+∠3=∠EGC =60°,∴∠BDG =180°-∠BGD =60°.1.解:(1)(2)连接AD ,如图①.∵点D 与点B 关于直线AP 对称,∴AD =AB ,∠DAP =∠BAP =30°, ∵AB =AC ,∠BAC =60°,∴AD =AC ,∠DAC =120°,∴2∠ACE +120°=180°.∴∠ACE =30°.(3)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AP对称,∴AD=AB,DE=BE,可证得∠EDA=∠EB A.∵AB=AC,AB=AD,∴AD=AC,∴∠ADE=∠ACE,∴∠ABE=∠ACE.设AC,BE交于点F,∵∠AFB=∠CFE,∴∠BAC=∠BEC=60°,∴线段AB,CE,ED可以构成一个含有60°角的三角形.(a)所示.),由题意可知AD=DE,∠ADE=90°.∵DF⊥BC,∴∠FDB=90°.∴∠ADF=∠ED B.∵∠C=90°,AC=BC,∴∠ABC=∠DFB=45°.∴DB=DF.∴△ADF≌△EDB.∴AF=EB.∵AC DF=3,∴AB=8 2,BF=3 2.AF=AB-BF=5 2,即BE=5 2,(2)2BD=BE+AB.3.解:(1)补全图形,如图①所示.(2)BE∵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ADC =120°,∴∠DCB =60°.∵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DCA =12∠DCB =30°. ∴∠EDC =180°-∠DEC -∠DCA =100°.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BEC =∠DEC =50°,∠EBC =∠EDC =100°, ∴∠GEB =∠DEC +∠BEC =100°.∴∠GEB =∠CBE .∵∠FBC =50°,∴∠EBG =∠EBC -∠FBC =50°.∴∠EBG =∠BEC.在△GEB 与△CBE 中,⎩⎪⎨⎪⎧∠GEB =∠CBE ,BE =EB ,∠EBG =∠BEC ,∴△GEB ≌△CBE .∴EG =BC .方法二:证明:连接BE ,设BG 与EC 交于点H ,如图②.∵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 ∥BC.∵∠ADC =120°,∴∠DCB =60°.∵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DCA =12∠DCB =30°. ∴∠EDC =180°-∠DEC -∠DCA =100°.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BEC =∠DEC =50°,∠EBC =∠EDC =100°, ∵∠FBC =50°,∴∠EBG =∠EBC -∠FBC =50°=∠BEC .∴BH =EH .在△GEH 与△CBH 中,⎩⎪⎨⎪⎧∠GEH =∠CBH ,EH =BH ,∠EHG =∠B HC ,∴△GEH ≌△CBH .∴EG =BC .(3)AE +BG =3EG .4.解:(1)∠ADE =90°-α.(2)①证明:∵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AB∥EF.∴∠EDC=∠ABC=α.由(1)知∠ADE=90°-α,∴∠ADC=∠ADE+∠EDC=90°.∴AD⊥BC.∵AB=AC,∴BD=CD.②证明:∵AB=AC,∠ABC=α,∴∠C=α.∵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AE∥BF,AE=BF.∴∠EAC=∠C=α.由(1)知∠DAE=180°-2∠ADE=180°-2(90°-α)=2α,∴∠DAC=α.∴∠DAC=∠C.∴AD=CD.∵AD=AE=BF,∴BF=CD.∴BD=CF.5.解:(1)90 1 2(2)结论:∠AHB=90°,AFBE=32..°,∴△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C的中点,∴AD⊥BC.∴∠1+∠2=90°.又∵DE⊥AC,∴∠DEC=90°.∴∠2+∠C=90°.∴∠1=∠C=60°.设AB=BC=k(k>0),则CE=12CD=k4,DE=34k.∵F为DE的中点,∴DF=12DE=38k,AD=32AB=32k.∴ADBC =32,DFCE=32.∴AD BC =DF CE. 又∵∠1=∠C ,∴△ADF ∽△BCE .∴AF BE =AD BC =32, ∠3=∠4.又∵∠4+∠5=90°,∠5=∠6,∴∠3+∠6=90°.∴∠AHB =90°. (3)12tan(90°-α2). 6.解:(1)①作图.交CG 于点N ,交CD 于点M ,∵∠CPE =12∠CAB , ∴∠CPE =12∠CPN .∴∠CPE =∠FPN . ∵PF ⊥CG ,∴∠PFC =∠PFN =90°.∵PF =PF ,∴△PFC ≌△PFN .∴CF =FN .由①得:△PME ≌△CMN .∴PE =CN .∴CF PE =CF CN =12. (2)12tan α. 7.解:(1)①30°.②不改变,∠BDC 的度数为30°.方法一:由题意知AB =AC =A D. ∴点B ,C ,D 在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BDC =12∠BAC =30°. 方法二:由题意知AB =AC =A D.∵AC =AD ,∠CAD =α,∴∠ADC =∠ABD =180°-α2=90°-12α. ∵AB =AD ,∠BAD =60°+α,∴∠ADB =∠ABD =180°-()60°+α2=120°-α2=60°-12α.∴∠BDC =∠ADC -∠ADB =(90°-12α)-(60°-12α)=30°. (2)过点A 作AM ⊥CD 于点M ,连接EM .在△AEB 与△AMC 中,⎩⎪⎨⎪⎧∠AEB =∠AMC ,∠B =∠ACD ,AB =AC ,∴△AEB ≌△AMC.∴AE =AM ,∠BAE =∠CAM .∴∠EAM =∠EAC +∠CAM =∠EAC +∠BAE =∠BAC =60°. ∴△AEM 是等边三角形.∴EM =AM =AE .∵AC =AD ,AM ⊥CD ,∴CM =DM .又∵∠DEC =90°,∴EM =CM =DM .∴AM =CM =DM .∴点A ,C ,D 在以M 为圆心,MC 为半径的圆上.∴α=∠CAD =90°.8.解:(1)CH =AB(2)结论成立.证明:如图,连接BE .AB =BC =CD =AD ,∠A =∠BCD =∠ABC =90°.∵DE =DF ,∴AF =CE .在△ABF 和△CBE 中,⎩⎪⎨⎪⎧AB =CB ,∠A =∠BCE ,AF =CE ,∴△ABF ≌△CBE .∴∠1=∠2.∵EH ⊥BF ,∠BCE =90°,∴H ,C 两点都在以BE 为直径的圆上.∴∠3=∠2.∴∠3=∠1.∵∠3+∠4=90°,∠1+∠HBC =90°,∴∠4=∠HB C.∴CH=CB.∴CH=AB. (3)3 2+3.。
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2)如果树的周长为cm,绕一圈爬行10m,则爬行一圈升高多少米?如果爬行10圈到达树顶,则树干高多少米?
6、学校内有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ABC,其中AB=13米,BC=14米,AC=15米,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校园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为60元,学校修建这个花园需要投资多少元?
∴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2.55尺.
2.解:由勾股定理可知:AC= ,又∵AC2+BC2=52+122=13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故所求面积=S△ABC﹣S△ACD= ×5×12﹣ ×3×4=30﹣6=24.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4.
3.解:设CE=x,则DE=20﹣x,由勾股定理得:在Rt△ACE中,AE2=AC2+CE2=82+x2,在Rt△BDE中,BE2=BD2+DE2=142+(20﹣x)2,由题意可知:AE=BE,所以82+x2=142+(20﹣x)2,解得:x=13.3.所以E应建在距C点13.3km处,即CE=13.3km.
(1)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求证:∠1+∠2=180°;
(2)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请猜测∠1与∠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专练1:勾股定理的应用答案
1.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72=(10﹣x)2.解得:x=2.55,
4.如图,△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AD=AC,以线段AD为边作△ADE,使得AE=AB,∠BAE=∠CAD.求证:DE=CB.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E,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求证:CB=CD.
中考数学(北师大版)专题4几何综合性问题复习课件

第 22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配北师
解答:(1)证明:由题意,易得点E、A、C与点G、A、B分别在同一
直线上.
∵∠BAC=90°,AB=AC,∴∠ACB=45°.
∵AM⊥BC,
∴∠MAC=45°,∴∠EAN=∠MAC=45°.
同理可得∠NAG=45°,∴∠EAN=∠NAG.
(2)若 tan∠ABC=2 2,证明:PA 是
⊙O 的切线;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PB 交⊙O 于点
E,连接 DE,若 BC=2,求 DE 的长.
第 29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配北师
分析:(1)先证明PF垂直平分线段AC,再利用垂径定理证得结论; (2)设BC=a,通过计算得到AD2=PD·OD,推出△ADP∽△ODA,从 而通过等量代换证得结论; (3)过点E作EJ⊥PF于点J,过点B作BK⊥PF于点K,连接AE.综合运用 勾股定理及类似三角形的性质推算出EJ、DJ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DE 的长.
∵四边形ABDE和四边形ACFG都为正方形,
∴AE=AB=AC=AG,∴△EA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N=GN.
第 23 页
第二篇 攻专题 | 能力提升
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配北师
(2)如图2,∠BAC=90°时,(1)中结论成立.证明如下: 过点E作EP⊥AN交AN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G作GQ⊥AN于点Q.
第 3北师
∵DC=DA,AO=OB, ∴DO 是△ABC 的中位线,∴OD=21BC=21a, ∴AD2=PD·OD,∴OADD=APDD. ∵∠ADP=∠ADO=90°, ∴△ADP∽△ODA,∴∠PAD=∠AOD. ∵∠AOD+∠DAO=90°, ∴∠PAD+∠DAO=90°,即∠PAO=90°, ∴OA⊥PA,∴PA 是⊙O 的切线.
北师大版初中几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2.剪纸图案:剪纸是经过纸的折叠、剪切后得到的,所以得到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考点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1.坐标对称特点: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Y轴对称: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原点对称: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根据点对称作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上:勾股定理
考点一 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点三 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
1.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考点三 用尺规作角
1.直尺功能: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或过平面上的两点画直线,也可作射线和线段
2.圆规功能: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做圆或圆弧,也可在直线上截取一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
段;
3.作已知角和、差、倍角
七年级下:三角形
考点一 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1)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1.勾股定理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验证:图形的割补、拼接、面积方法证明;
4.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边长或斜边长;
考点二勾股定理的应用
7.题型一:判别三角形的形状
5.多边形的分割: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将它分成(n-2)个三角形
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几何初步及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表示方法,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解决与线段有关的实际问题;2.了解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把角进行分类以及进行角的度量和计算;3.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理解所形成的各种角的特点、性质和判定;4.了解命题的定义、结构、表达形式和分类,会简单的证明有关命题;5.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直线代数中学习的数轴和一张纸对折后的折痕等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的概念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便于理解直线的意义).要点诠释:1).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1)用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直线,如直线AB,其中A、B是表示直线上两点的字母;(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a.2).直线和点的两种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或说直线经过某点);(2)点在直线外(或说直线不经过某点).3).直线的性质: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要点诠释:(1)用表示射线的端点和射线上任意一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这条射线,如射线OA,其中O是端点,A是射线上一点;(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如射线a.3.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要点诠释:1).线段的表示方法:(1)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A、B是表示端点的字母;(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2).线段的性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线段上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4).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考点二、角1.角的概念:(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分别叫做角的边.(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射线的端点是角的顶点,射线旋转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是角的两条边. 要点诠释:1).角的表示方法:(1)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将顶点字母写在中间,如∠AOB;(2)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用此法,如∠A;(3)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表示,如∠1,∠.2).角的分类:(1)按大小分类:锐角----小于直角的角(0°<<90°);直角----平角的一半或90°的角(=90°);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90°<<180°);(2)平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与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等于180°.(3)周角: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当终止位置又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等于360°.(4)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5)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3).角的度量:(1)度量单位:度、分、秒;(2)角度单位间的换算:1°=60′,1′=60″(即:1度=60分,1分=60秒);(3)1平角=180°,1周角=360°,1直角=90°.4).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角的平分线:如果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考点三、相交线1.对顶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1)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2)性质:邻补角互补.3.垂线(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要点诠释: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2)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基本概念:两条直线(如a、b)被第三条直线(如c)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如图所示:∠1和∠8、∠2和∠7、∠3和∠6、∠4和∠5是同位角;∠1和∠6、∠2和∠5是内错角;∠1和∠5、∠2和∠6是同旁内角.(2)特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都是由三条直线相交构成的两个角.两个角的一条边在同一直线(截线)上,另一条边分别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上.考点四、平行线1.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来表示,.如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在几何证明中,“∥”的左、右两边也可能是射线或线段.2.平行公理及推论:(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3.性质:(1)平行线永远不相交;(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某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可用符号表示为:若b∥c,b⊥a,则c⊥a.4.判定方法:(1)定义;(2)平行公理的的推论;(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1)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2)命题的结构:题设+结论=命题;(3)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若……则……;(4)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5)逆命题:原命题的题设是逆命题的结论,原命题的结论是逆命题的题设.2.公理、定理:(1)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能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依据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证明: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命题正确性的过程叫做证明.考点六、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三角形内角与对边对应关系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 三角形中的四条特殊的线段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中位线.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典型例题】类型一、直线、射线及线段1.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 )A.a-bB.a+bC.│a-b│D.│a+b│【思路点拨】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解决问题.【答案】C.【解析】本类题目注意线段长度是非负数,若有字母注意使用绝对值.根据题意,画图.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a-b│或│b-a│.【总结升华】解决本例类型的题目应结合图形,即数形结合,这样做起来简捷.2.有一段火车路线,含这段铁路的首尾两站在内共有5个车站(如图),图中共有几条线段?在这段线路上往返行车,需印制几种车票(每种车票要印出上车站与下车站)?【思路点拨】先求得单程的车票数,再求出往返的车票数即可.【答案与解析】线段有10条;车票需要2×10=20种.【总结升华】在直线上确定线段的条数公式为: (其中n为直线上点的个数).在求从一个顶点引出的n条射线所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也可用此公式.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点A、B、C在直线上,则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答案】3.类型二、角3.如图,已知∠COE=∠BOD=∠AOC=90°,则图中互余的角有______对,互补的角有______对.【思路点拨】先要确定等角,再根据角的性质进行判断.【答案与解析】互余的角有:∠COD和∠DOE、∠COD和∠BOC、∠AOB和∠DOE、∠AOB和∠BOC,共4对;互补的角有:∠EOD和∠AOD、∠BOC和∠AOD、∠AOB和∠BOE、∠COD和∠BOE、∠AOC和∠COE、∠AOC和∠BOD、∠COE和∠BOD,共7对.【总结升华】在本题目中,当图中的角比较多时,就将图形的角进行归类,找出每种相等的角,按照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解决问题,注意要不重不漏.举一反三:【变式】【答案】70°.类型三、相交线与平行线4.(2015春•南京校级月考)如图,AB∥CD,则∠α、∠β、∠γ之间的等量关系为.【思路点拨】通过观察图形,可作出一条辅助线即平行线,从而把问题化难为易.【答案】∠α+∠β﹣∠γ=180°.【解析】解:如图,过点E作EF∥AB,∴∠1+∠γ=∠β,∵AB∥CD,∴EF∥CD,∴∠1+∠α=180°,∴∠α﹣∠γ=180°﹣∠β,∴∠α+∠β﹣∠γ=180°.故答案为:∠α+∠β﹣∠γ=180°.【总结升华】本题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变式】(1)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相交【答案】B.类型四、三角形5.(2014•怀化模拟)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2a﹣2,8,则a的取值范围是()A.1<a<2 B.<a<2 C.2<a<8 D.1<a<4【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类求三角形第三边的范围的题,实际上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答案】C.【解析】解:由于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a﹣2<6+8,即a<8,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a﹣2>8﹣6,即a>2,∴2<a<8,故选:C.【总结升华】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尽可能简化运算,注意运算的准确性.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b,c为△ABC的三条边,化简得_________.【答案】∵a,b,c为△ABC的三条边∴a-b-c<0, b-a-c<0∴=(b+c-a)+(a+c-b)=2c.6. 下列命题:(1)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60°;(4)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必大于9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0 个B.1个C.2个D.3个【思路点拨】认真阅读各小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进行分析解答.【答案】B.【解析】(2)中应强调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若小于60°,则三个角的和就小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故(3)正确;(4)三角形中,任意两内角之和若不大于90°,则另一个内角就大于或等于90°,就不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只有(2)错,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定义,掌握每种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的确定.举一反三:【变式】【答案】15°.。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提高)
](https://img.taocdn.com/s3/m/ad7b7beb195f312b3169a5a0.png)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2016•太原校级自主招生)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CE=BF,连接DE,过点E作EG⊥DE,使EG=DE,连接FG,FC.(1)请判断:FG与C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如图2,若点E、F分别是CB、BA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出判断判断予以证明;(3)如图3,若点E、F分别是BC、AB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你的判断.【思路点拨】(1)结论:FG=CE,FG∥CE.如图1中,设DE与CF交于点M,首先证明△CBF≌△DCE,推出DE⊥CF,再证明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2)结论仍然成立.如图2中,设DE与CF交于点M,首先证明△CBF≌△DCE,推出DE⊥CF,再证明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即可.(3)结论仍然成立.如图3中,设DE与FC的延长线交于点M,证明方法类似.【答案与解析】解:(1)结论:FG=CE,FG∥CE.理由:如图1中,设DE与CF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2中,设DE与CF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3)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图3中,设DE与FC的延长线交于点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ABC=∠DCE=90°,∴∠CBF=∠DCE=90°在△CBF和△DCE中,,∴△CBF≌△DCE,∴∠BCF=∠CDE,CF=DE∵∠BCF+∠DCM=90°,∴∠CDE+∠DCM=90°,∴∠CMD=90°,∴CF⊥DE,∵GE⊥DE,∴EG∥CF,∵EG=DE,CF=DE,∴EG=CF,∴四边形EGFC是平行四边形.∴GF=EC,∴GF=EC,GF∥E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注意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图形变了,条件不变,证明的方法思路完全一样,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举一反三:AM射线BN,AB是它们的公垂线,点D、C分别在AM、BN 【变式】已知:如图(1),射线//上运动(点D 与点A 不重合、点C 与点B 不重合),E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E 与A 、B 不重合),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EC DE ⊥,且a AB DE AD ==+.(1)求证:ADE ∆∽BEC ∆;(2)如图(2),当点E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证:CD BC AD =+;(3)设m AE =,请探究:BEC ∆的周长是否与m 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有m 的代数式表示 BEC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EC DE ⊥,∴︒=∠90DEC .∴︒=∠+∠90BEC AED . 又∵︒=∠=∠90B A ,∴︒=∠+∠90EDA AED .∴EDA BEC ∠=∠.∴ADE ∆∽BEC ∆.(2)证明:如图,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E 是AB 的中点,容易证明)(21BC AD EF +=. 在DEC Rt ∆中,∵ CF DF =,∴ CD EF 21=. ∴ )(21BC AD +CD 21=. ∴ CD BC AD =+.(3)解:AED ∆的周长DE AD AE ++=m a +=,m a BE -=.设x AD =,则x a DE -=.∵ ︒=∠90A ,∴ 222AD AE DE +=.即22222x m x ax a +=+-.∴ am a x 222-=. 由(1)知ADE ∆∽BEC ∆,∴ 的周长的周长BEC ∆∆ADE BE AD =m a a m a --=222am a 2+=. ∴ BEC ∆的周长⋅+=ma a 2ADE ∆的周长a 2=. ∴ BEC ∆的周长与m 值无关.2.在△ABC 中,∠ACB=45º.点D (与点B 、C 不重合)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 .如图①,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判断线段CF 与BD 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AB ≠AC ,如图②,且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1)中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若正方形ADEF 的边DE 所在直线与线段CF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 ,设AC=3=BC ,CD=x ,求线段CP 的长.(用含x 的式子表示)【思路点拨】(1)由题干可以发现,正方形中四条边的垂直关系是不动的,于是利用角度的互余关系进行传递,就可以得解.(2)是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问法,那么思路很简单,就是从一般中构筑一个特殊的条件就行,和上题一样找AC 的垂线,就可以变成第一问的条件,然后一样求解.(3)D 在BC 之间运动和它在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已给的线段长度就需要分情况去考虑到底是4+X 还是4-X.分类讨论之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即可求出CP.【答案与解析】(1)结论:CF ⊥BD ;证明如下: AB=AC ,∠ACB =45º,∴∠ABC=45º.由正方形ADEF 得 AD=AF ,∵∠DAF=∠BAC =90º,∴∠DAB=∠FAC ,∴△DAB ≌△FAC , ∴∠ACF=∠ABD .∴∠BCF=∠ACB+∠ACF= 90º.即 CF ⊥BD .(2)CF ⊥BD .(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是:过点A 作AG ⊥AC 交BC 于点G ,∴AC=AG可证:△GAD ≌△CAF ∴∠ACF=∠AGD=45º∠BCF=∠ACB+∠ACF= 90º. 即CF ⊥BD(3)过点A 作AQ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Q ,①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CA=45º,可求出AQ= CQ=4.∴DQ=4-x ,易证△AQD ∽△DCP ,∴CP CD DQ AQ= ,∴44CP x x =-, 24x CP x ∴=-+.②点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运动时,∵∠BCA=45°,∴AQ=CQ=4,∴DQ=4+x .过A 作AQ ⊥BC ,24x CP x ∴=+.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运用全等、相似、正方形等知识点,属能力拔高性的题目.3.(2015•河南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并延长,交射线DC 于点F ,将△ABE 沿直线AE 翻折,点B 坐在点B ′处.自主探究:(1)当=1时,如图1,延长AB ′,交CD 于点M .①CF 的长为 ;②判断AM与F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当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如图2,此时CF的长为,=.拓展运用:(3)当=2时,求sin∠DAB′的值.【思路点拨】(1)①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FC=AB即可得出答案;②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AF=∠MAF,进而得出AM=FM;(2)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AE=∠MAF,进而得出AM=MF,利用△ABE∽FCE得出答案即可;(3)根据①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延长AB′交DC边于点M,②如图3,当点E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AD交B′E于点N,分别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①当=1时,∵AB∥FC,∴△ABE∽FCE,∴==1,∴FC=AB=6,②AM=FM,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DC,∴∠BAF=∠AFC,∵△ABE沿直线AE翻折得到△AB′E,∴∠BAF=∠MAF,∴∠MAF=∠AFC,∴AM=FM;(2)如图2,∵当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1=∠2,∵AB∥FC,∴∠1=∠F,∴∠2=∠F,∴AC=FC,∵AB=BC=6,∴AC=FC=6,∵AB∥FC,∴△ABE∽FCE,∴===,(3)①如图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延长AB′交DC边于点M,∵AB∥CF,∴△ABE∽△FCE,∴==2,∵AB=6,∴CF=3,∴DF=CD+CF=9,由(1)知:AM=FM,∴AM=FM=9﹣DM,在Rt△ADM中,由勾股定理得:DM′2=(9﹣DM)2﹣62,解得:DM=,则MA=,∴sin ∠DAB ′==, ②如图3,当点E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AD 交B ′E 于点N ,由(1)知:AN=EN ,又BE=B ′E=12,∴NA=NE=12﹣B ′N ,在Rt △AB ′N 中,由勾股定理得:B ′N 2=(12﹣B ′N )2﹣62,解得:B ′N=, AN=,∴sin ∠DAB ′==.故答案为:6;6,.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利用相关性质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24AD BC 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MBC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动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和MC 上运动,且60MPQ =︒∠保持不变.设PC x MQ y ==,,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2)中,当y 取最小值时,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属于纯静态问题,只要证两边的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2)是双动点问题,所以就需要研究在P,Q 运动过程中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题目给定∠MPQ=60°,其实就是将静态的那个等边三角形与动态条件联系了起来.因为最终求两条线段的关系,所以很自然想到要通过相似三角形找比例关系.(3)条件又回归了当动点静止时的问题,由第二问所得的二次函数,很轻易就可以求出当x 取对称轴的值时y 有最小值,接下来就变成了“给定PC=2,求△PQC 形状”的问题了,由已知的BC=4,自然看出P 是中点,于是问题轻松求解.【答案与解析】(1)证明:∵MBC △是等边三角形∴60MB MC MBC MCB ===︒,∠∠∵M 是AD 中点∴AM MD =∵AD BC ∥∴60AMB MBC ==︒∠∠,60DMC MCB ==︒∠∠∴AMB DMC △≌△∴AB DC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2)解:在等边MBC △中,4MB MC BC ===,60MBC MCB ==︒∠∠,60MPQ =︒∠ ∴120BMP BPM BPM QPC +=+=︒∠∠∠∠ ∴BMP QPC =∠∠∴BMP CQP △∽△ ∴PC CQ BM BP= ∵PC x MQ y ==, ∴44BP x QC y =-=-, ∴444x y x -=- ∴2144y x x =-+(3)解:PQC △为直角三角形, ∵()21234y x =-+ ∴当y 取最小值时,2x PC ==∴P 是BC 的中点,MP BC ⊥,而60MPQ =︒∠,∴30CPQ =︒∠,∴90PQC =︒∠∴PQC △为直角三角形.【总结升华】以上题目是动点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动点移动中出现特殊条件,例如某边相等,某角固定时,将动态问题化为静态问题去求解.如果没有特殊条件,那么就需要研究在动点移动中哪些条件是保持不变的.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N、M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两点,B是MN上一动点(B不与点M、N重合),∠MON=90°,BA⊥OM于点A,BC⊥ON于点C,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 的中点,GF与CE相交于点P,DE与AG相交于点Q.(1)四边形EPGQ (填“是”或者“不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EPGQ是矩形,求OA的值.【答案】(1)是.证明:连接OB,如图①,∵BA⊥OM,BC⊥ON,∴∠BAO=∠BCO=90°,∵∠AOC=90°,∴四边形OABC是矩形.∴AB∥OC,AB=OC,∵E、G分别是AB、CO的中点,∴AE∥GC,AE=GC,∴四边形AECG为平行四边形.∴CE∥AG,∵点D、E、F、G分别是线段OA、AB、BC、CO的中点,∴GF∥OB,DE∥OB,∴PG∥EQ,∴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②,5.在ABCD中,过点C作CE⊥CD交AD于点E,将线段EC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F (如图1)(1)在图1中画图探究:①当P为射线CD上任意一点(P1不与C重合)时,连结EP1绕点E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1.判断直线FC1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②当P2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时,连结EP2,将线段EP2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C2.判断直线C1C2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若AD=6,tanB=43,AE=1,在①的条件下,设CP1=x,S11P FC=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思路点拨】(1)本题在于如何把握这个旋转90°的条件.旋转90°自然就是垂直关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直角三角形,于是证角、证线就手到擒来了.(2)是利用平行关系建立函数式,但是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1)①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证明:如图1,设直线1FG 与直线CD 的交点为H .∵线段1EC EP 、分别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依次得到线段1EF EG 、,∴111190PEG CEF EG EP EF EC ∠=∠===°,,.∵1190G EF PEF ∠=-∠°,1190PEC PEF ∠=-∠°, ∴11G EF PEC ∠=∠. ∴11G EF PEC △≌△. ∴11G FE PCE ∠=∠. ∵EC CD ⊥,∴190PCE ∠=°, ∴190G FE ∠=°.∴90EFH ∠=°.∴90FHC ∠=°. FDC BAE 图1 G 2 G 1P 1 H P 2∴1FG CD ⊥.②按题目要求所画图形见图1,直线12G G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ADC ∠=∠. ∵461tan 3AD AE B ===,,, ∴45tan tan 3DE EBC B =∠==,. 可得4CE =.由(1)可得四边形EFCH 为正方形.∴4CH CE ==. ①如图2,当1P 点在线段CH 的延长线上时,∵1114FG CP x PH x ===-,,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 ∴212(4)2y x x x =->. ②如图3,当1P 点在线段CH 上(不与C H 、两点重合)时,∵1114FG CP x PH x ===-,, ∴11111(4)22P FG x x S FG PH -=⨯=△.∴212(04)2y x x x =-+<<. ③当1P 点与H 点重合时,即4x =时,11PFG △不存在.综上所述,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12(4)2y x x x =->或212(04)2y x x x =-+<<. 【总结升华】本题着重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形的旋转变换、三角形全等、探究垂直的构成情况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强,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点P 是∠MON 的平分线上的一动点,射线PA 交射线OM 于点A ,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ON 于点B ,且使∠APB+∠MON=180°.(1)利用图1,求证:PA=PB ;(2)如图2,若点C 是AB 与OP 的交点,当S △POB =3S △PCB 时,求PB 与PC 的比值;(3)若∠MON=60°,OB=2,射线AP 交ON 于点D ,且满足且∠PBD=∠ABO ,请借助图3补全图形,并求OP 的长.【答案】(1)作PE ⊥OM ,PF ⊥ON ,垂足为E 、F∵四边形OEPF 中,∠OEP=∠OFP=90°,∴∠EPF+∠MON=180°,已知∠APB+∠MON=180°,∴∠EPF=∠APB ,即∠EPA+∠APF=∠APF+∠FPB ,∴∠EPA=∠FP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F ,∴△EPA ≌△FPB ,即PA=PB ;。
2023年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总结第八章图形旳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旳多种图形, 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旳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旳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旳构成点: 线和线相交旳地方是点, 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旳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旳地方是线, 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 包围着体旳是面, 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3.直线旳概念:一根拉得很紧旳线, 就给我们以直线旳形象, 直线是直旳, 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旳。
4、射线旳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旳部分叫做射线。
这个点叫做射线旳端点。
5、线段旳概念: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旳部分叫做线段。
这两个点叫做线段旳端点。
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旳表达在几何里, 我们常用字母表达图形。
一种点可以用一种大写字母表达。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种小写字母表达。
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达。
一条线段可用它旳端点旳两个大写字母来表达。
注意:(1)表达点、直线、射线、线段时, 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
(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 线段有长度。
(3)直线无端点, 射线有一种端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
(4)点和直线旳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①点在直线上, 或者说直线通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 或者说直线不通过这个点。
7、直线旳性质(1)直线公理: 通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它可以简朴地说成: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旳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旳, 无端点, 不可度量, 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种点。
(5)两条不一样旳直线至多有一种公共点。
8、线段旳性质(1)线段公理: 所有连接两点旳线中, 线段最短。
也可简朴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

2020春北师大版本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A .﹣1B .+1C .﹣1D .+12.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 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 .B.1 C .D.7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E⊥BC,垂足为点E,连接AC交DE于点F,点G为AF的中点,∠ACD=2∠ACB.若DG=3,EC=1,则DE的长为()A.2B .C.2D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AG=CH=8,BG=DH=6,连接GH,则线段GH的长为()A .B.2C .D.10﹣5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6.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则S△DOE:S△AOC的值为()A .B .C .D .7.如图,已知AB、CD、EF都与BD垂直,垂足分别是B、D、F,且AB=1,CD=3,那么EF的长是()A .B .C .D .8.如图,在△ABC中,∠CAB=65°,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旋转到△AB′C′的位置,使CC′∥AB,则旋转角的度数为()A.35°B.40°C.50°D.65°第8题第9题第10题9.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 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接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④MB平分∠AM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在钝角△ABC中,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CF,EM平分∠AEB交AB于点M,取BC中点D,AC中点N,连接DN、DE、DF.下列结论:①EM=DN;②S△CDN =S四边形ABDN;③DE=DF;④DE⊥DF.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第二部分(共70分)二、填空题(共4个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1.如图,直线a∥b,三角板的直角顶点A落在直线a上,两边分别交直线b于B、C两点.若∠1=42°,则∠2的度数是.12.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14.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若AB=,AG=1,则EB=.三、解答题(一共9题,共58分)15.(6分)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求证:DE=CF;(2)求EF的长.16.(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E⊥BF,BE=BF,EF与BC交于点G.(1)求证:AE=CF;(2)若∠ABE=55°,求∠EGC的大小.17.(6分)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1)求证:AE=BD;(2)求证:MN∥AB.18.(6分)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点O、E、F分别在BD、BC、AC上,且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1)求证: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2)若AC=5,BC=12,求OE的长.19.(6分)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的面积.20. (6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AD=3,点P是AB边上一点(不与A,B重合),连接CP,过点P作PQ⊥CP交AD边于点Q,连接CQ.(1)当△CDQ≌△CPQ时,求AQ的长;(2)取CQ的中点M,连接MD,MP,若MD⊥MP,求AQ的长.21.(8分)如图,在Rt△ABC中,∠B=90°,AC=60,AB=30.D是AC上的动点,过D作DF⊥BC于F,过F作FE∥AC,交AB于E.设CD=x,DF=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四边形AEFD为菱形时,求x的值;(3)当△DEF是直角三角形时,求x的值.22.(6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OE上的一点,使CF∥BD.(1)求证:BE=CE;(2)试判断四边形BF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BC=8,AD=10,求CD的长.23.(8分)如图,在Rt△ABC中,∠A=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点D,与AC、BC边分别交于点E、F、G,连接OD,已知BD=2,AE=3,tan∠BOD=.(1)求⊙O的半径OD;(2)求证:AE是⊙O的切线;(3)求图中两部分阴影面积的和.2020春北师大版本数学中考专题演练—几何证明(I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C B C D C C D D4.【解析】如图,延长BG交CH于点E,在△ABG和△CDH中,,∴△ABG≌△CDH(SSS),AG2+BG2=AB 2,∴∠1=∠5,∠2=∠6,∠AGB=∠CHD=90°,∴∠1+∠2=90°,∠5+∠6=90°,又∵∠2+∠3=90°,∠4+∠5=90°,∴∠1=∠3=∠5,∠2=∠4=∠6,在△ABG和△BCE中,,∴△ABG ≌△BCE(ASA),∴BE=AG=8,CE=BG=6,∠BEC=∠AGB=90°,∴GE=BE﹣BG=8﹣6=2,同理可得HE=2,在RT△GHE中,GH===2,故选:B.7.【解析】∵AB、CD、EF都与BD垂直,∴AB∥CD∥EF,∴△DEF∽△DAB,△BEF∽△BCD,∴=,=,∴+=+==1.∵AB=1,CD=3,∴+=1,∴EF=.故选C.10.【解析】∵D是BC中点,N是AC中点,∴DN是△ABC的中位线,∴DN ∥AB ,且DN=;∵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平分∠AEB交AB于点M,∴M是AB的中点,∴EM=,又∵DN=,∴EM=DN,∴结论①正确;∵DN∥AB,∴△CDN∽ABC,∵DN=,∴S△CDN =S△ABC,∴S△CDN=S四边形ABDN,∴结论②正确;如图1,连接MD、FN,,∵D是BC中点,M是AB中点,∴DM是△ABC的中位线,∴DM∥AC,且DM=;∵三角形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是AC的中点,∴FN=,又∵DM=,∴DM=FN,∵DM∥AC,DN∥AB,∴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AMD=∠AND,又∵∠EMA=∠FNA=90°,∴∠EMD=∠DNF,在△EMD和△DNF中,,∴△EMD≌△DNF,∴DE=DF,∴结论③正确;如图2,连接MD,EF,NF,,∵三角形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M平分∠AEB,∴M是AB的中点,EM⊥AB,∴EM=MA,∠EMA=90°,∠AEM=∠EAM=45°,∴,∵D是BC中点,M是AB中点,∴DM是△ABC的中位线,∴DM∥AC,且DM=;∵三角形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N是AC的中点,∴FN=,∠FNA=90°,∠FAN=∠AFN=45°,又∵DM=,∴DM=FN=FA,∵∠EMD=∠EMA+∠AMD=90°+∠AMD,∠EAF=360°﹣∠EAM﹣∠FAN﹣∠BAC=360°﹣45°﹣45°﹣(180°﹣∠AMD)=90°+∠AMD; ∴∠EMD=∠EAF,在△EMD和△∠EAF 中,∴△EMD∽△∠EAF,∴∠MED=∠AEF,∵∠MED+∠AED=45°,∴∠AED+∠AEF=45°,即∠DEF=45°,又∵DE=DF,∴∠DFE=45°,∴∠EDF=180°﹣45°﹣45°=90°,∴DE⊥DF,∴结论④正确.∴正确的结论有4个:①②③④.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11.48°12. 6 13.16或414.13.【解析】(i)当B′D=B′C时,过B′点作GH∥AD,则∠B′GE=90°,当B′C=B′D时,AG=DH=DC=8,由AE=3,AB=16,得BE=13.由翻折的性质,得B′E=BE=13.∴EG=AG﹣AE=8﹣3=5,∴B′G===12,∴B′H=GH﹣B′G=16﹣12=4,∴DB′===4(ii)当DB′=CD时,则DB′=16(易知点F在BC 上且不与点C、B重合).(iii)当CB′=CD时,∵EB=EB′,CB=CB′,∴点E、C在BB′的垂直平分线上,∴EC垂直平分BB′,由折叠可知点F 与点C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DB′的长为16或4.故答案为:16或4.14.【解析】连接BD交AC于O,∵四边形ABCD、AGFE 是正方形,∴AB=AD,AE=AG,∠DAB=∠EAG,∴∠EAB=∠GAD,在△AEB和△AGD中,,∴△EAB≌△GAD(SAS),∴EB=G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D⊥AC,AC=BD=AB=2,∴∠DOG=90°,OA=OD=BD=1,∵AG=1,∴OG=OA+AG=2,∴GD==,∴EB=.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50分)15.(6分)【解析】(1)证明略;(2)解:DC=EF=.16.(6分)【解析】(1)证明:△AEB≌△CFB(SAS),AE=CF.(2)∠EGC=∠EBG+∠BEF=45°+35°=80°.17.(6分)【解析】证明:(1)△ACE≌△DCB(SAS),∴AE=BD;(2)证明略18.(6分)【解析】(1)证明:过点O作OM⊥AB,∵B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OE=OM,∵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OE=OF,∴OF=OM,∴AO是∠BAC的角平分线,即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2)解:∵在Rt△ABC中,AC=5,BC=12,∴AB===13,设CE=CF=x,BE=BM=y,AM=AF=z,∴,解得:,∴CE=2,∴OE=2.19. (6分)【解析】(1)证明:△AFE≌△DBE(AAS);(2)证明:由(1)知,△AFE≌△DBE,则AF=DB.∵DB=DC,∴AF=CD.∵AF∥B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AD=DC=BC,∴四边形ADCF是菱形;(3)连接DF,∵AF∥BD,AF=BD,∴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DF=AB=5,∵四边形ADCF是菱形,∴S菱形ADCF=AC▪DF=×4×5=10.20.(6分)【解析】(1)∵△CDQ≌△CPQ,∴DQ=PQ,PC=DC,∵AB=DC=5,AD=BC=3,∴PC=5,在Rt△PBC中,PB==4,∴PA=AB﹣PB=5﹣4=1,设AQ=x,则DQ=PQ=3﹣x,在Rt△PAQ中,(3﹣x)2=x2+12,解得x=,∴AQ=.(2)如图2,过M作EF⊥CD于F,则EF⊥AB,∵MD⊥MP,∴∠PMD=90°,∴∠PME+∠DMF=90°,∵∠FDM+∠DMF=90°,∴∠MDF=∠PME,∵M是QC的中点,∴DM=QC,PM=QC,∴DM=PM,在△MDF和△PME 中,,∴△MDF≌△PME(AAS),∴ME=DF,PE=MF,∵EF⊥CD,AD⊥CD,∴EF∥AD,∵QM=MC,∴DF=CF=DC=,∴ME=,∵ME是梯形ABCQ的中位线,∴2ME=AQ+BC,即5=AQ+3,∴AQ=2.21.(8分)【解析】(1)∵在Rt△ABC中,∠B=90°,AC=60,AB=30,∴∠C=30°,∵CD=x,DF=y.∴y=x;(2)∵四边形AEFD为菱形,∴AD=DF,∴y=60﹣x ∴方程组,解得x=40,∴当x=40时,四边形AEFD为菱形;(3)①当∠EDF=90°,∵∠FDE=90°,FE∥AC,∴∠EFB=∠C=30°,∵DF⊥BC,∴∠DEF+∠DFE=∠EFB+∠DFE,∴∠DEF=∠EFB=30°,∴EF=2DF,∴60﹣x=2y,与y=x ,组成方程组,得解得x=30.②当∠DEF=90°时,Rt△ADE中,AD=60﹣x,∠AED=90°﹣∠FEB=90°﹣∠A=30°,AE=2AD=120﹣2x,在Rt△EFB中,EF=AD=60﹣x,∠EFB=30°,∴EB=EF=30﹣x,∵AE+EB=30,∴120﹣2x+30﹣x=30,∴x=48.综上所述,当△DEF是直角三角形时,x的值为30或48.22.(6分)【解析】(1)证明:Rt△ABD≌Rt△ACD,∴∠BAD=∠CAD,∵AB=AC,∴BE=CE;(2)四边形BFCD是菱形.证明:略(3)解:∵AD是直径,AD⊥BC,BE=CE,∴CE2=DE•AE,设DE=x,∵BC=8,AD=10,∴42=x(10﹣x),解得:x=2或x=8(舍去)在Rt△CED中,CD===2.23.(8分)【解析】解:(1)∵AB与圆O相切,∴OD⊥AB,在Rt△BDO中,BD=2,tan∠BOD==,∴OD=3;(2)连接OE,证明略;(3)S阴影=S△BDO+S△OEC﹣S扇形FOD﹣S扇形EOG =×2×3+×3×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 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是______.
D
E
B
C
A
图
1 图
2 图3
例3 (切线)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09绍兴)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
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
112
C . 4
D .5
2
E
D
B
C A
P
图4 图5 图6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
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
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
32cm π
-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
B
D G
F
F
例1 (2011广州)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 AE=AF 。
求证:△ACE ≌△ACF
例2 (2010长沙)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
【判定方法2:AAS (ASA )】
例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求证:AF BF EF =+.
【判定方法3:SSS 】
例4 (2011浙江台州)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 ,DC 到点E ,使得AE=AB , CH=CD 连接EH ,分别交AD ,BC 于点F,G 。
EF=HG,AF=CG 。
求证:△EBG ≌△HDF.
【判定方法4:HL (专用于直角三角形)】
例5 ( 2011重庆江津)在△ABC 中,AB=CB,∠ABC=90º,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 且AE=CF.
(1)求证:Rt △AB E ≌Rt △CBF; (2)若∠CAE=30º,求∠ACF 度数.
(二)相似三角形
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例1 (2010珠海)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
连接DE ,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 =∠B.
A
B
C
E
F
D
C
B
A
E F G
A
D
F
E B
C
E
B
D A C F A
F D
E B
C
F E
D
C
B
A
(1)求证:△ADF ∽△DEC
(2)若AB =4,AD =33,AE =3,求AF 的长.
例2(2011襄阳)如图9,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
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 , P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BE 、DF 。
(1)求证:∠ADP=∠EPB ; (2)求∠CBE 的度数; (3)当AP
AB
的值等于多少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
2.相似与圆结合,注意求证线段乘积,一般是转化证它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将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比例式边长定位到哪个三角形→找条件证明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例3 (2010•日照)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与E ,交BC 与D .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
(2)△BEC ∽△ADC ; (3)BC 2=2AB•CE .
3.相似与三角函数结合,
①若题目给出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将给出的三角函数值用等角进行转化,然后求线段的长度 ②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先将这个角用等角转化,间接求三角函数值
例4 (2011四川南充市)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
点F 落在AD 上.(1)求证:⊿ABE∽⊿DFE ;(2)若sin∠DFE=3
1
,求tan∠EBC 的值.
A D B
E 图
6
i =1:3
C
(三)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常见模型
1 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 点的仰角为30°,旗杆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若旗杆底部B 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E=9米,旗杆台阶高1米,试求旗杆AB 的高度。
2.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
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3(2010漠河)某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段自西向东沿直线航行,在A 处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
前进100m 到达B 处,又测得航标C 在北偏
东45°方向上(如图),在以航标C 为圆心,120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船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
4: (2009年·东莞市)(本题满分7分)如图6,梯形ABCD 是拦水坝的横断面图,(图中3:1=i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B=60°,AB=6,AD=4,求拦水坝的横断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3≈1.732,2≈1.414)
3 1.73
≈
A
B
C
D
E
F
(四)四边形
例1 (2011广东)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等 边△ABE。
已知∠BAC=30º,EF⊥AB,垂足为F ,连结DF 。
(1)试说明AC=EF ;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
例2 (2010安徽省中中考)如图,AD ∥FE ,点B 、C 在AD 上,∠1=∠2,BF =BC
⑴求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
⑵若AB =BC =CD ,求证:△ACF ≌△BDE
例3 (2010·潼南中考)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 点,连结AG ,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 ,∠1=∠2 , ∠3=∠4.
(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
例4 (2009崇左中考)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AB DC =,2AD =, 4BC =延长BC 到E ,使CE AD =. (1)证明:BAD DCE △≌△;
(2)如果AC BD ⊥,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DF 的值.
(五)圆
Ⅰ、证线段相等
A
C
B D
E
F G
1
42
3
D A B E
C F
C
D
例1:(2010年金华)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 =BF ;
(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CE 的长是 .
2、证角度相等
例2(2010株洲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30ABC ∠=︒,过点B 的切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求证:(1)CAB BOD ∠=∠;(2)ABC ∆≌ODB ∆.
3、证切线
点拨:证明切线的方法——连半径,证垂直。
根据: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D 是⊙O 的直径, AE ⊥CD 于点E ,DA 平分∠BDE 。
(1)求证:AE 是⊙O 的切线。
(2)若∠DBC=30°,DE=1cm ,求BD 的长。
例4 (2011•曲靖)如图,点A 、B 、C 、D 都在⊙O 上,OC⊥AB,∠ADC=30°. (1)求∠BOC 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AOBC 是菱形.
D
C
B
O
A
D
O
B
C
A E 例3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