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60年辉煌历程.
农垦事业发展历程

农垦事业发展历程农垦事业是指通过农垦开发、农垦经营等手段,将荒滩、草原、森林等未被利用或利用较少的土地转化为农田,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下面将分别介绍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农垦事业的初始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农垦事业作为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农垦区的选址、规划和拓展。
在农垦区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人工开沟、疏浚水道和修建灌溉设施等方法,改善土地的水分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2. 第二阶段:农垦事业的大规模发展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垦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农垦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大。
在这一阶段,农垦区的选择开始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除了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外,还大力推行科学施肥、植物保护等措施,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3. 第三阶段:农垦事业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垦事业也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农垦区开始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
同时,农垦事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 第四阶段:农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农垦事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农垦区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农田利用率的提高、农产品的优化、农业生态的维护等成为了农垦事业的重要目标。
同时,农垦事业也扩展到贫困地区,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农垦事业经历了从初始阶段到大规模发展,再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农垦事业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垦歌嘹亮映八桂 勇立潮头竞风流——广西农垦风雨兼程60年谱华章

垦歌嘹亮映八桂勇立潮头竞风流——广西农垦风雨兼程60
年谱华章
刘刚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1951年10月,广西农垦开启广西种植橡胶第一犁。
60年来,几代广西农
垦人秉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战天斗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光荣肩负起屯垦戍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为国
家经济建设和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时代勇立潮头,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广西农垦事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回顾历史,总结风雨兼程的曲折与豪迈;抚今追昔,品味百折不挠农垦精神的光耀与传承;展望未来,凝心聚力谱写更加瑰丽的历史新篇。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刘刚
【作者单位】广西农垦工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
【相关文献】
1.连立祥:勇立潮头竞风流 [J], 杨光芒;杨勇;肖禹春
2.税歌嘹亮映高原勇立潮头竞风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税局 [J], ;
3.丹心一片映红盾勇立潮头竞风流 [J], 马方鹏
4.风雨兼程七十载勇立潮头写辉煌——珠江水运高质量发展回眸 [J], 罗春艳; 张兵
5.风雨兼程六十年海垦扬帆再起航——庆祝海南农垦创建60周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纪念良圻农场建场60周年发展纪实专题片解说词

纪念良圻农场建场60周年发展纪实专题片解说词纪念良圻农场建场60周年发展纪实六十年风起云涌,六十年沧海桑田。
六十年来,在横县六景良圻源清水库旁这片神奇的热土上,一群怀揣梦想、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农场人,洒汗水、沥心血、沐风雨,艰苦创业,执着奋进,努力拼搏,开创了良圻农场的光辉历程,奏响丰收之歌。
(出片名)良圻农场概况广西农垦国有良圻农场创建于 1956年2月,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
农场位于广西南宁市横县西部,距南宁市区70公里、横县县城35公里,与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相毗邻,境内电力充足,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区域优势彰显,投资环境优越,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良圻农场的崛起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2年10月,根据区农垦局、农垦集团公司部署,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良圻原种猪场从广西农垦国有良圻农场划出,成为三家独立法人企业。
至今,农场辖区还有小学、医院、幼儿园、工商、农行、税务、电信、交警、保险、供电、砖厂、刨板、管道等单位。
春风化雨随人愿,彩卷浓描可定天。
良圻农场这片沃土上,经过农场人60年的开发与建设,60年的进取与创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已形成了小城镇规模。
2015年,良圻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175097万元,实现生产总值70509万元,平均每年分别递增11.10%、9.03%。
近年来,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农垦良圻三家企业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新农场,着力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推进农垦新城、甘蔗“双高”基地、永新畜牧、良圻制糖和湿地公园这五大板块的建设,这五大板块建设的目标实现,将在良圻农场的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光辉灿烂的丰碑。
一、农垦新城板块农垦新城争典范,芳香佳苑画中来。
这是广西农垦国有良圻农场积极打造农垦新城,建设“美丽农场、生态农场、幸福农场”的生动写照。
2012年以来,良圻农场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农垦局下达的1808户危房改造任务,结合城镇化建设目标,高起点、高要求,重点打造场部片区城镇化建设。
新中国农垦发展历程

新中国农垦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农垦事业得到了迅猛
的发展。
农垦的发展历程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创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垦工作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古等地,以解决战争时期农村土地问题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农垦事业进行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修建了大量的农垦基础设施,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工作。
第二阶段是“全面开发期”。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农垦发展进入了全面开发的新阶段。
国家进一步推动农垦事业发展,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农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水平。
第三阶段是“优化调整期”。
改革开放以后,农垦事业进入了优化调整的新时期。
国家开始对农垦进行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强了对农垦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了农垦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转型升级。
第四阶段是“现代化发展期”。
近年来,农垦事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持续加大对农垦的扶持力度,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农垦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生态修复等领域延伸,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机会。
总的来说,新中国农垦事业经历了初创、全面开发、优化调整和现代化发展四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国家都积极推动农垦的
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潮起正是踏浪时——广西农垦“走出去”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用汗水见证 了合作区每一步的成 长。覃华 ,就是广 西农垦海外开疆拓土 的一名年轻代表 。2 0 0 8 年大学 毕业 后 不久 ,她便 到 了 中印 经 贸合 作 区工 作 。凭 着
年 轻人 的一 腔热 血和激 情 ,开启 了 印尼 圆梦 之旅 。
2 0 1 3 年3 月 5日, 印尼 雅 加 达 。 中 印公 司 全 体
潮 起正 是 踏 浪 时 。在 “ 走 出去 ” 发展 这 条 航 道 上 ,广 西农 垦正 满载着 希 望 ,乘风 破浪 ,加 速航 行 。
员 工 身着 印尼 传统 服 装 巴蒂衫 ,在新 落 成 的行 政 办
公楼前举行简洁而庄重 的乔迁仪式。艳 阳下 ,望着 印尼圆梦 “ 挥 师 ” 挺 进 印尼 ,建 立 中 国一 印尼 经 贸合 作 区,是广西农 垦 “ 走出去 ”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 笔。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 国家实施 “ 走出去”战略的
借 助 这股 东 风 ,广 西农 垦 “ 走 出去 ” 步伐 明显
加快 ,规模 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 ,对 外投资能
力 逐 渐增 强 。 目前 ,已成 功 进入 印尼 、越 南 、柬 埔 寨 、菲 律 宾 、 缅甸 、老 挝 、俄 罗 斯 和 委 内瑞 拉 等 国 家 ,开 展 了对 外 投 资 、技 术 合作 和 贸 易 合 作 ,主 要
照 明工 程 等 基 础设 施 已建 成 投 入使 用 。 至 今 ,项 目
工业区供水系统不完善 ,明阳生化集 团不
公 司 已累 计投 入建 设 资金 8 7 1 7 万 美 元 。 已有 中国西 电集 团等 1 9 家 中外企 业 与项 目公 司签 订 了入 园投资 开 发 土地 买 卖协 议 ,有 1 0 家企业 ( 其 中 中 资控 股企 业 4 家 )项 目已正 式 开工 建设 ,2 家 中资企 业及 1 家 日资企 业 建 成 投产 。入 园企 业 项 目协议 总投 资
让品牌的力量光耀——写在广西农垦八大品牌喜获“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60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之际

赫 。八 大 品牌 涵 盖 了农 垦 糖 业 、木 薯 淀 粉 、畜 牧 、
剑 麻 、茶 业 、水果 、矿泉 饮 料 等 七大 产业 , 由此 清 晰折 射 出农 垦 实施 “ 设 大基 地 、形 成 大产 业 、创 建
在 6 大 品牌 中独 占8 ,广 西 农 垦可 谓成 绩 显 0 席
量 、环 境 、职 业健 康 安 全 、食 品安 全 四个 标 准 整合 为 一体 化 管理 体 系 ,使 其成 为 糖 业行 业 标 准 ,获得 “ 国家 AA A级 标准 化 良好行 为企 业 ” ,引领 推动 我 国 “ 步法 ”精制 糖 的发展 ;明阳生化 公司制 定 的企 业 二
系 。标 准 化 管理 是各 行 业企 业 创 优质 产 品 的规 则和
5 6 中国 衣 垦 2 1 { 00 0
统 ,为 申报名牌产品创造 良 好的条件 。 0 8 20 年以来 ,
广 西农 垦集 团举 办 了2 多 场次 农产 品质 量 安 全 、标 0 准 化生 产 管理 、农产 品质量 追 溯 等方 面 的 专题 培 训 班 和 现场 会 活动 ,全面 提 高 了干 部职 工 的质 量 安 全
意 识 和 项 目实 施 水 平 。农 垦 茶 业集 团 、永新 畜 牧 集
学 养 猪 先 进 工艺 — — 水 泡 粪工 艺 、大 跨 度 钢屋 架 结
团、源 头 农 场 、立 新 农 场 通 过农 业 部 农 垦局 无 公 害 农 产 品质 量 追 溯 体 系项 目建 设 的 审核 验 收 ,成 为 全
器 。 回 眸广 西 农 垦 大 力 实 施 品牌 战 略 的 历 程 ,感
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养猪企业标准体系,制定技术、 管理 和工 作 三 大 企 业 标 准共 3 0 个 文 件 ,全 面 规 0多 范 公司 生产 经 营管 理 的行 为 ,在 广 西养 猪 业 中首 家
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

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16•【文号】农人发[2009]8号•【施行日期】2009.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法其他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的决定(农人发[200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委、办、局)、农业(农林、农牧业)科学院,各农业(农林、农牧业)大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各单位:新中国成立60年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三农”模范人物,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农业部决定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受表彰的100名同志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优秀代表。
他们中,有勇攀高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科研人员;有一心为民、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实用人才;有扎根基层、积极传授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人员;有牢记宗旨、恪尽职守,终身为农民群众谋福祉的党员干部。
他们在60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秀的思想品质。
全国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村干部要向“三农”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牢记宗旨、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心系“三农”、献身农业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规划了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
风雨历程六十载——友谊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化 时代 。
循 环 利 用 农 畜 产 品 的绿 色 链 条 近 年来 。 友谊 农场生产 的 “ 龙谊 ” 速
个 多世 纪 的 时 代 风 云 。 历史期待 . 人 民重
托, 在 友 谊 大 地 上 凝 聚 成 一 条 坎 坷 而 辉 煌 的道 路 ,谱 写 出 了 一 首 震 撼 世人 的 雄 壮 激 昂 的战 歌 。
信 号 。 农 场 农 机 管 理 中 心 的 工作 人 员通
过 采用 G P S卫 星 定 位 监 控 系 统 客 户 终 端
完美 融 合 的 魅 力 之 地 ; 这 里 是 前 苏 联 在
中 国 援 建 的 一 个 农 场 , 是 中 苏 友 谊 的象
征, 友 谊 农 场 由 此 得名 。
头。
满 了几 代 北 大 荒人 的 辛 勤 汗 水 。 几 千 名
转 业 官 兵 英 雄 解 甲 不 下 征 鞍 .把 亘 古 荒
原 当做 新 的 战 场 ,几 千 名 神 奇 荒 原 当做 自己 的
故 乡 .几 千 名 知识 青 年 阔 别 难 以 忘 怀 的 城 市 ,把 青 春 献 给 屯 垦 戍 边 伟 大 的事 业 中… …友 谊 农 场 因 耕 地 面 积 之 大 、人 口 之多被誉为“ 天下第一场 ” , 并 闻名 中 外 . 因 北 大 荒 农 机 文 化 的 发 祥 地 而 声 名 鹊
大 屏 幕 ,就 能 渊 出各 管理 区 农 业 机 械 的
全 部信 息 。 在 新 科 技 手 段 的引 领 下 , 友 谊 农 场农 业 机 械 管 理 已进 人 信 息 化 、数 字
沐 浴着新 中国的灿烂 阳光 . 友 谊 农 场 已 经走 过 了 整 整 6 0年 的 风 雨 历 程 . 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农垦60年辉煌历程
(一)艰苦拓荒不平路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10月15日,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在省农林厅内设立垦殖处,专管广西橡胶生产,广西农垦由此创立。
次年1月,华南垦殖局广西分局(简称广西垦殖分局)成立。
1953年6月,广西共建成垦殖场106个;同年10月,广西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国营西江机械农场在贵县建立。
要种植必先拓荒,要拓荒必先找人。
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同志涌向广西农垦:大学院校的师生、解放军工程兵、工人、民工、南下干部、归国华侨等等5万大军组成了“拓荒牛”的第一代农垦人,在到处灌木丛生、野草蔓延、土匪出没的边疆边土上垦荒造田,完成巴西橡胶树24.1万亩的种植,建成了广西第一代胶园。
虽然历经挫折,橡胶不再是广西农垦主导产业;虽然历经“文化大革命”“共产风”的冲击,造成改革开放前22年全垦区亏损1.16亿元的惨重损失,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始终在坚持,并且一代一代地秉承延续着。
从杂粮到香茅,从香茅到水稻,从水稻到剑麻,再从剑麻走到甘蔗,广西农垦就这样曲折艰难的一步步爬行。
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原来的荒山废地变成了绿色宝地,农垦的国有划拨土地从建场之初的24万亩发展到后来的220
万亩,土地所在区域由最初的6个垦殖所扩展到后来的12个市的39个县(区);安置的归难侨累计到了2万多人,安置的库区大石山区移民达到1万6千多人。
汗水浇绿了橡胶苗,也浇肥了甘蔗、剑麻、木薯、茶叶,同时也浇开了清香馥郁的柑桔花、芒果花、荔枝花,花丛中不时会传来农垦养殖的猪牛的欢叫……
(二)改革风雨更兼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作出了“农场管理体制要相对稳定,不能轻易变动,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动,要报国务院批准”的指示,随后的1979年3月,广西将原下放地、县管理的国营农场第三次收回交自治区农垦局统一管理,并将管理体制稳定下来。
通过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工业比重、兴办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改革,从1979到1990年,广西农垦年年赢利,累计利润2.864亿元;上交税金2. 7219亿元,从而结束了全系统长期亏损局面。
“九五”期间,由于受自然灾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加上农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7.6亿元。
到2000年初,企业亏损面84%,资产负债率92.9%,相当部份企业工资发不出,职工没饭吃,处境非常困难。
面对困境,广西农垦重新认识自身优势,跳出农垦来研究、思考农垦的发展: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创新中谋发展。
其核心是实施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管理,探索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职工、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是打造专业集团,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
把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分离出来,向专业集团集中,先后组建了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畜牧集团和生化股份淀粉集团五个专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和集团化要求,实施兴建了一批重大项目等等。
通过坚定不移地抓改革,抓发展,抓管理,抓开放,抓稳定,使农垦经济走出困境,逐步步入良性轨道。
2004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65.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连续四年年均增速超过30%。
人均GDP在全国农垦的排位前移了16位,职均收入前移了11位,用2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十五”计划,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广西农垦进入了新的跨越发展时期。
(三)勇立潮头唱大风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家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广西农垦抢抓机遇,坚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
相比“十五”期间,广西农垦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十个翻番”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农垦发展。
2006年,自治区深化广西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桂发(2006)11号和桂政发(2006)29号两个文件,成立了农垦工委,派驻了农垦纪工委,加强了党对农垦工作的领导。
自治区农垦局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设行政管理机构,授予相当于地级市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国资管理等经济管理权限,并对农垦管区内企业税收增量分成、土地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政策规定。
新的管理体制大大激发了农垦的活力,明显增强了农垦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全国农垦也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农垦体制改革的一次创举。
二是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更加牢固。
五年来,我们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建立了14个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培育了47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了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0个广西名优产品。
三是项目建设和投资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360.7亿元,比“十五”累计23.9亿元增加了330多亿元。
“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57个,其中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1个,1000万以上项目315个。
四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农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了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4大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和桂林科技新城高技术软件产业园区以及农场层面的8个工业集中区,吸引一大批企业入园投资,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共引进企业760多家。
2010年,农垦管区实现经营总收入417.4亿元,比2005年增加359.8亿元。
实现生产总值167.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1.8亿元。
五是大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
五年来,农垦加快海外项目建设步伐,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
与东盟10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了24个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项目6个,累计投入8000多万美元,产业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剑麻种植加工和木薯种植加工等。
其中在印尼建设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我国首批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四)展望未来豪情壮
踏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广西农垦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支柱产业,做优园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百亿、十亿元企业,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着手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多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使农垦成为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
重点推进的产业模式包括: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的糖业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木薯淀粉循环发展模式,“猪-沼-蔗”三位一体的畜牧业
循环经济,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等。
二是推进整合重组,做强支柱产业。
自治区“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努力打造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若干个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一批亿元工业企业。
着力把农垦糖业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发展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加快生态规模养殖和年加工超百万头牲畜项目实施,尽快把农垦畜牧集团打造成为年产值超30亿元的全区畜牧龙头企业,成为立足广西、面向港澳及东盟国家的肉类生产基地。
同时,建设剑麻、茶叶生产及加工区,柑橘果品深加工经营项目,水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其他产业重点工程,打造一批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
三是加快开发建设,做优园区经济。
“十二五”期间,广西农垦将努力培育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园区,若干个总产值超50亿元及10亿元的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并重点打造4个样板示范园区。
一是将明阳工业园区建成未来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重点经济园区和“空港新城”生态示范园区;二是将红河工业园区建成广西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将北部湾新加坡产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将新兴工业园区建成以汽车零配件生产、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示范园区。
四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立足东盟、走进非洲,积极稳妥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大力建设完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加快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和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项目建设,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
加强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喀唛隆、埃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上取得先机,提高农垦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立足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广西农垦搭建的新平台,广西农垦向更高的目标、更美的愿景——以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带动千帆竞发为己任,一往无前地驶向日益辉煌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