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思考

合集下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与思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与思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与思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它关系着贫困地区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如何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持续发挥作用,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过笔者多年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历与思考,以下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深入思考。

一、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石,包括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电力设施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居民出行、用水、用电等基本问题,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从“触底反弹”到“跨越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层面,更要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触底反弹”逐步实现“跨越发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建设成果的持续发挥效益。

四、加强政府引导,强调市场化运营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主体,应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同时,要注重市场化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现政府和企业、市场的良性互动,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发展水利设施可以带动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修建道路可以方便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推动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要思考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七、加强农村基层管理与维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不能忽视对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高层规划和政策支持,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实现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推进产业发展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让农民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成功性。

三、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

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挖掘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立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亟需加强和改善。

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常常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岌岌可危。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

新农村建设事关国家全局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让农村地区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一、完善水电气供应设施水电气供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想建设示范村,首先需要解决水、电、气供应不足的问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增加水源和水质的保障,建设水厂、水库、供水管网等设施;另一方面,加强电力供应,新建或改造电厂、电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燃气供应体系,投资建设燃气站、煤气管道等设施。

二、改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针对示范村,我们应注重改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新建、拓宽道路、修建桥梁和隧道,改善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联络;加快农村公交服务改革,提供舒适、高效的交通工具;提倡绿色出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三、促进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注重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可以建立村级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村民信息查询、在线办事等服务;推广农村电商,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网络安全保护,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

四、建设现代化农村供水设施农村供水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要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水供设施建设,我们可以着重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

应提倡节水理念,建设集雨水、净化水、污水处理等设施,促进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是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可以加强卫生院、诊所的建设,引进一流医疗技术和设备;加强医疗人才培养,鼓励医生到农村执业;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

七、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成为各地区都争相推进的重要工作。

而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则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投入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旅游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二、农村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农村道路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道路交通能够带动农产品运输,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供水排水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农村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与农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良好的供水排水设施能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增强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状况,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电力通讯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地区电力通讯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电力通讯的普及能够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能够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农民的思想视野,促进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五、资金投入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大力投入资金,才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六、政府资金投入的必要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资金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必要性除了政府资金投入外,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也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在当今社会,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农村居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建设思路不仅关乎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效,也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首先,要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很多地方存在着污水直接排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质量。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处理设施的覆盖率和处理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需要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缺乏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乱倒垃圾现象较为普遍。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推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升农村垃圾处理的水平和效率。

另外,要注重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

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农村居民依靠自备水源或通过简易水泵获取水源,水质和供水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加完善的供水网络和设施,提高水质水量,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此外,要强化农村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

农村地区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当地农村居民的出行和物资流通。

要加大对农村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修建更加完善的道路网络,推广交通工具,提高农村道路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重视农村能源设施的建设。

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存在着能源类型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加大对农村能源设施的建设投入,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要注重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

农村地区很多居民生活设施较为简陋,生活条件较差,为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应加大对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振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升级。

在整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基础设施的规划是首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实际需求。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科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确保资金投入的最大效益。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规划,避免“一刀切”现象,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同时,要注重项目的协调推进,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此外,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只有做好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引入智慧农业、智慧村庄等概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应当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建材和设备,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只有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才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

应该开展民主决策,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

只有将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才能做到真正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全体农民。

在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至关重要。

应当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关注焦点。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宏观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宏观规划。

政府应当以村庄、乡镇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确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点。

只有制定出周密的规划,并有相应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质量较差,交通十分不便利。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质量,以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项目之一。

农村地区缺水、水质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生活。

因此,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的水库、河塘和排水系统,提高农村的用水效率,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四、农村电力建设农村电力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电力不稳定、供电不足等问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投入,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确保农村的用电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五、农村通讯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村通讯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地区缺乏通讯设施,通信网络覆盖率低。

因此,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农村通讯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通讯便利性和信息获取能力,推动信息资源在农村地区的均衡分配。

六、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卫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力度,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七、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教育建设是推动农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实现适度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交通、电力、水利三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交通条件不佳,交通不便,农民出行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也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修建更多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的硬化比例。

其次,应加强农村公交和运输服务,确保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出行。

最后,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农村电商和物流服务,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在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电力供应仍然不稳定,导致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受到很大困扰。

因此,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是解决电力问题的关键。

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投入,确保电网供电稳定可靠。

其次,可以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为农村提供绿色能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电力设施维护和管理,提高电力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面临一些难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受限。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给农村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小型水库和灌溉系统建设的投入,提高灌溉效率和利用率。

其次,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

最后,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行节水农业,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结语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涉及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多个领域。

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思考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办事处城建科,402760)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为做好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一、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分类与经济属性
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是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一些硬件设施,垃圾处理场所、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卫生设施工程,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一项大项目。

根据农业、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需求的轻重缓急,也可将其分为生存型、安全型、提高型三
种类型。

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关键项目,也是生态文
明乡村建设的前提,与其他类型的基础设施一样,环境基础设施也具有不易移动性、不可分
割性、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等特征,大多数属于准公共产品,其中有一部分接近于纯公共产品,一部分接近于私人产品。

新农村建设本身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前提是环境基
础设施建设。

第一、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促进生产发展具有实质性作用、更会降低企业和农户的
生产成本,以及各种风险,更可以改变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产业的流入,从而带动农
村地区产业的升级和重构。

第二、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农村
落后的面貌。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提高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有利于村容的整治和环境的美化。

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1、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总量
从璧山全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来看,每年是在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
统的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并且农村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弱,农村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投人总量仍然严重不足,而且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变动非常频繁,远远滞后于
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最近这几年是对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
长最快、总量最多的时期。

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结构
第一,从投资项目结构看,重促进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而轻推动社会发展的环境基础公益性
设施;偏重于城镇和大河的治理,而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及服务的环境基础设施投
资比例偏小。

第二,从地区分布结构看,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环境基础公益性设施的普及率和完好率明显
高于边缘农村地区;特别是边缘山区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数量几乎为零。

第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投资主体比较单一,难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资金来源缺乏连续
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加之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慢慢出现农民投
资小型基础设施的势头。

随着国家关注“三农”和加大对农村发展的力度,财政资金成为农村
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基层政府成为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
的主要提供者。

第四,从供需结构看,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偏离农民实际需求,导致供需错位、结构失衡。

导致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供应出现过剩与不足两级的现象。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效益
众所周之,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应、以及巨大的对外效益。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农
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整体面貌改观了,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奠定了农民增收的基础,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乡村文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全面实现了。

三、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议
1、建立政府投资引导,民间和外商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第一、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积累机制。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基础设施都是准公共产品,且具有投资和使用的相对低效性、供给范围的相对外延性、高依赖性等特殊属性。

所以,这
些都是由政府提供投资,是纳入财政渠道。

要巩固农税改革的成果,确保基层政府财政运转,必须对现行基层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广大农村地域辽阔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任务大,
国家财力有限,应采取国家财政投资为引导,地方投资为主体,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信贷、外资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优化投入结构,明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发展顺序
调整和优化政府资金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的方向和结构,有重点地选择建设项目和地区。

从投资项目看,种类较多、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并且受要素和资源的制约,不可能全
面发展,所以,要设定重要次序,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人口数量以及社会
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要分别以边缘贫困地区、较发达地区、
富裕地区分门别类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

从投入地区看,应加大对边缘地区的
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加大对边缘地区的农村环境基
础设施的投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发达镇街对边缘贫困乡镇的横向转移支付进行
支持。

3、建立充分体现农民偏好的需求和从下至上供给决策机制
要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需求的一致,根除现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产生办法。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基层政府领导人产生办法,由本辖区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使之真正对本地区选
民负责,校正领导的“个人偏好”,使其把增进本辖区选民利益放在首位;其次,建立农民需
求偏好表现机制,由全体选民或选民代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进行投票表决,使
一个地区范围内多数居民对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得以显示:再次,建立专家听证制度,
对于较大型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在人民代表大会决策过程中应举行专家听证会,通过
之后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再其次,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程序,建立监督约
束和评价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防止政府领导的不良行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
以进行“从下至上”供给决策程序。

4、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加强管护,提高投资效益
积极探索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是有效增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对环
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往往会鼓励过度消费;造成资源浪费以及难
免出现“公共产品”的悲剧;所以,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因项目制宜选择合适的投资运
作模式,实行项目化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偿使用,以使用收费机制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使其滚动发展,达到效率、公平和环保的目的。

二、可以把非经营性和非竞争性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无偿提供,明晰项目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这样既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将有偿使用费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资金,也可以对容易管
护和维修的环境基础设施实行有偿承包;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可以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农民增收更好的结合起来,确保农民得到实惠,让广大
农民参与进来,使他们真正行使民主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曹志勇等.新农村基础设施[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贾康,孙洁.新农村建设应引入PPP管理模式[J].科学决策月刊,2006(7).
[3]刘家伟.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