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原道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卷一?原道》原文及译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译文:文章的(之能显现”道"的)具体属性是极广大的,是与天地并生共长的。
《文心雕龙三十一.情采》

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情感的起伏变化,增强语言的 感染力。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声律与文采相 互映衬,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05 养气炼神以助情采之韵
养气炼神理论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
养气炼神的理论基础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强调内在修养和精 神境界的提升。
理和总结。
涵盖广泛
全书共五十篇,涵盖了文学创作的 各个方面,包括文体、风格、修辞、 批评等。
影响深远
《文心雕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 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 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巅峰之作。
情采篇在全书中的地位
核心篇章
《情采》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专门探讨文学创作 中的情感与辞采问题。01Fra bibliotek0203
强化情感表达
声律的运用可以强化情感 的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
营造氛围
通过声律的烘托,可以营 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如 欢快、悲伤、庄重等。
激发共鸣
声律的美感能够激发读者 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 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声律与文采融合技巧
选用恰当的音韵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音韵,使语言在听 觉上产生美感。
排比
通过排比句列举事例,增强文章气势和说服力,如“昔诗人什篇, 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等。
用典
运用典故来阐述观点,既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又使观点更具说服 力。
写作风格特点及影响
写作风格
文章语言优美、凝练,善于运用修辞 手法,同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影响
这种写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在创作时都注 重情采并茂、文质相称的原则,追求 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

《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该书以去俗归雅为宗旨,以雕缕龙纹一样精细的功夫去研究文章的精髓,从而形成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学理论巨著。
一、背景介绍《文心雕龙》创作于南朝齐和梁之际,刘勰生于梁代吴兴郡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出身寒门,但自幼好学,尤喜佛学,在20岁时即出家为僧。
然而,刘勰对仕途抱有向往,他观察到当时的文坛上,追逐新奇、忽视传统、作品庸俗华丽的风气盛行,因此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弘扬文学的精髓,提升文学的艺术价值。
在齐末和梁初,刘勰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
二、对比与参照与同时代的文学理论著作相比,《文心雕龙》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论述的精细度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与钟嵘的《诗品》相比,《文心雕龙》更侧重于对文学创作的规律、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探究,而《诗品》则更注重对诗歌作品的艺术评价。
此外,《文心雕龙》也不同于萧统的《文选》,它不仅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例证,还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创作风格《文心雕龙》全书共分为五十篇,以骈体文写成,每篇都有独立的内容和主题,同时又以整体的结构和内在的逻辑贯穿全书。
刘勰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使得整部书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在书中以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严谨的结构,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四、主题分析《文心雕龙》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文章之妙,在于雕缕龙纹”,即通过精细的构思和雕琢,创造出犹如龙纹一样精美复杂的文学作品。
刘勰认为,文学的精髓在于“文心”,即作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对“文心”的雕缕,作者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在具体的内容上,《文心雕龙》涉及到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风格、鉴赏、创作等多个方面。
刘勰认为,文学是具有生命的实体,它既有客观的存在,也有主观的感知。
刘勰《文心雕龙》

反对“为文而造情”,主张“为情而造文”,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还探究了裁减、比兴、声律、对偶、用典等问 题。 六、文学的批评与欣赏 《知音》篇专门论述批评、鉴赏问题。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知音其难哉”“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怎样才能做到客观的、公正地、进行文学批评 活动呢?刘勰认为首先批评者本人必须加强修 养,提高自己水平:
刘勰《文心雕龙》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这就是他所奉为圭臬的儒家积极进取态度。
但现实很难有所成就
牢骚和不满:“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 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 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析者 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 焉。 ”
二、思想影响 融儒、释、道于一体 佛学著作:《灭惑论》与《石像碑》 “外儒家而内释老” 从政出仕以儒家思想为准则,而修身养性以佛 老为标的 刘勰的思想以儒家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
文是道的一种外化。
“人”是“五行之秀”“天地之心” “夫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 欤!” 人之“文”,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的文章。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 先。”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宗经”“征圣”的思想观念
“神思”与情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并泣偕。”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概述《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作者介绍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学特点传统修辞学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方面。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这两方面都有精当而深刻的论述,尤其对消极修辞的论述,不仅论及文章技巧,而且深入到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与语言生成关系的层面,不仅当时直至今天也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语音在语音修辞方面,刘勰没有沿习名人沈约的“八病说”,而着重提出了“飞沉”问题、“双声叠韵”问题。
在《神思》中,刘勰就提出了“寻声律而定墨”的主张,在《声律》中又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
”刘勰认为,作韵易而选和难。
足见刘勰不但非常重视而且准确把握了汉字汉语的语音特点,对语音修辞在理论上作出了可贵贡献。
语汇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
语汇修辞中,还涉及用字,刘勰在《炼字》提出用字“四要则”: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无怪刘勰叹曰: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语法语法修辞部分,刘勰在《章句》中提出了要按内容安排章句和按情韵安排章句的主张。
刘勰主张,句式的选择上,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情韵起伏跌宕,则可长短并用整散结合,以收荡气回肠之效。
文心雕龙序志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心雕龙序志篇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高中诗词、文言文集、古文杂谈、国学典籍、古文拼音、诗词赏析、古文作者、寓言诗词、小学诗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high school poetry, classical Chinese essays, ancient essays, Chinese classics, ancient piny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cient writers, allegorical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poetry,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文心雕龙序志篇原文及翻译赏析《文心雕龙·序志》是《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也就是本书的序言。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分析一、《文心雕龙》的成因一部文学史,是以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构成的,任何国家和民族概莫能外。
经过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又到了一个空前繁荣阶段,建安以降,更走向文学的自觉时代,作家灿若繁星,作品汇如长河,各种文体兼备,风格流派彰显,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文学批评论著随之大量涌现。
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是文学批评的基础,这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堪称“双璧”。
文学的自觉也表现为作家有意识地刻意造文、雕章琢句,到了刘勰生活的时期,受时俗崇尚奢靡浮华的影响,文风“讹滥”,追求诡异新巧、浮靡艳侈,逐渐走向堕落。
刘勰有意纠正文风,因此写成《文心雕龙》。
按照刘勰的想法,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希望留名后世。
《程器》篇中有“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之骋绩”之语,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二是阐明文章的功用,目的在于拯救当时走上歧路的文风,这才是他撰写《文心雕龙》最根本的原因。
三是不满于魏晋以来论文章的著作,认为它们顾此失彼,缺少追根寻源的考察。
而实际上《文心雕龙》做了全面的论述,系统的考察,成为体大精思的论文专著。
关于刘勰的生卒年月,有两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种是约公元470——538或539年,这种说法认为刘勰在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死后,感到仕途无望而出家的,代表者为南宋和尚祖琇。
一种说法是约公元466——520年,这是范文澜先生考证过的,后人基本上倾向后者。
刘勰出生于官僚家庭,原籍山东莒县,从祖父起侨居京口。
父亲刘尚,担任过刘宋朝越骑校尉,因他死得早,家道中落,刘勰20余岁离开京口,依附钟山定林寺和尚僧祐。
在寺十多年,除了帮僧祐编定经藏,就是博览众书,终身未娶妻。
据清人刘毓崧考定,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和帝中兴元年或二年(公元501——502年),这一年齐朝灭亡。
书成后无人问津,刘勰装扮成小贩模样,背着装书的口袋,侯在文坛领袖梁朝的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沈约的门前,等到沈约出门,上前献书。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
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
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分上、下部,各25篇。
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xié)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
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
在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在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关于写作的经典句段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文心雕龙·养气》。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治疲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着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文心雕龙·附会》。
章:章节。
易:变换。
代:取代。
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
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
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
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文心雕龙·络裁》。
权衡:衡量。
掼益:减少增加。
斟酌:考虑。
芟(shān山):腿除。
弛、:解除。
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
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文心雕龙·熔裁》。
敷:铺陈,排列。
殊:不同。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
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
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
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心雕龙·熔裁》。
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
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文心雕龙·书记》。
阙(quē缺):欠缺。
这两句大意是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
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
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文心雕龙·明诗》。
俪:对偶。
采:辞采。
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
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
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
~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物色尽而情有采。
《文心雕龙·物色》。
物色:景物。
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同时还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文心雕龙·物色》。
少:指语言简练。
总:总括。
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
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这里的“灼灼”、“依依”、。
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
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文心雕龙·隐秀》。
晦塞:同“晦涩”,隐晦难懂。
隐:指含蓄。
秀:指精警。
这几句大意是: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
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
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
夸:夸张。
节:节制。
饰:修饰。
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
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文心雕龙·夸饰》。
戚:忧愁,悲哀。
偕(xié斜):在一起。
这两句大意是: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
这里说的是一种渲染的写作手法。
在写抒情性的诗文时,作者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文心雕龙·议对》。
辨:道理明晰。
事: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事实。
核:准确。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
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
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文心雕龙·辨骚》。
论:此处是写的意思。
循声:顺着声音。
貌:样子,此指山水的形貌.节候:节令物候。
披文:阅读文辞。
见时:感受到时令的特点。
这几句大意是: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
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
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文心雕龙·章句》。
彪炳:文采焕发。
疵(Cī雌):缺点,毛病。
明靡:明白细腻。
玷(diān店):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
清英:清新英挺。
这几句大意是: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
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
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文心雕龙·章句》。
搜:搜集,寻求。
裁:剪裁,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这两句大意是: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
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
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文心雕龙·章句》。
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
逆萌:预先发端。
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
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文心雕龙·论说》。
义:道理。
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
辞:文辞,语言。
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