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分类讲解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讲解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讲解初中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对初中文言文古诗词的简要讲解:1. 古诗词的分类:初中文言文古诗词大致可以分为诗、词、曲三类。
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词是唐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以《花间集》为代表;曲则是元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西厢记》为代表。
2. 古诗词的特点: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古诗词还注重音韵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3. 古诗词的鉴赏:鉴赏古诗词,首先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背景、诗词的创作背景等。
其次,要把握诗词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通过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要欣赏诗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运用、修辞的技巧、音韵的和谐等。
4. 古诗词的学习:学习古诗词,首先要熟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其次,要背诵,通过背诵来加深对诗词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最后,要实践,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5. 古诗词的价值: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感。
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总之,初中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古诗词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诗词的定义古诗词是指古代用汉语创作的诗歌。
它包括古文诗和古乐府诗。
古文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要体裁,受到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工整、规整的特点所限制。
而古乐府诗更为自由,常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出现。
二、古诗词的分类1. 五言绝句:又称五绝,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形式。
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常用于表达思念、自然景物等情感和景观。
2. 七言绝句:又称七绝,与五言绝句相似,每句七个字。
七言绝句可以更充分地展示思想感情,适合抒发豪情壮志。
3. 古乐府诗:乐府诗最早起源于五言绝句的乐府之作,后演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达。
古乐府诗通常以饱满的情感、鲜明的形象为特点,多描写生活、民俗、社会风貌。
4. 史诗:史诗是以描写英雄壮举和史实为主的长篇叙事诗。
史诗往往包含古代历史的记载和传承,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性。
5. 田园诗:田园诗多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以表现自然的美妙和朴素的情感。
三、古诗词的名家与名篇1. 杜甫: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其作品扣人心弦,描绘出了唐代社会动荡的图景。
代表作品有《登高》、《月夜忆舍弟》等。
2.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自由、无拘束的诗歌创作风格。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3.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淡雅平实,描写生活琐事。
代表作品有《赋得寒花》、《琵琶行》等。
四、古诗词的学习方法1. 认真背诵:背诵古诗词是学习的基础,通过背诵可以熟悉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 理解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要学会欣赏和理解其中的韵律美。
3. 阅读注释:阅读古诗词时,可以借助注释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有助于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情感。
4. 分析诗歌结构:要善于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手法,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x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是教材中古诗分类赏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古人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满足感受的需要,反映或指向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
由于抒情诗的内容丰富,有些作品也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情思。
例:《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遥望黄河水。
两岸猿声啼,不知何处去。
百战多帆涨,长长乌孙延。
斗转星移花,一曲酒泛桓。
二、讽刺诗
讽刺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它通过暗讽、诙谐、警句、讥诮等语言咀嚼手段来表达对存在的社会现实和人的行为模式的不满,反映出作者,特别是诗人的观念,这种反映是由一种抽象的情绪动机驱动的。
例:《把扇子》
把扇子,把扇子,几度敲低门前枝。
桂花春,桂花夜,空叹弄扇无可把。
若论闲事,礼难施,斗酒只为客渴尝。
三、伤感诗
伤感诗是古人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伤失意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的主题均为失落、伤感、悲伤等情绪,这种情绪通常是释放解压,是作家情感的反映,也是文学的表达。
例:《梅花》
三月残花开,一枝梅妩媚。
犹怜空桑枝,清香衔离羣。
诗人有哀诗,情人又重愁。
落花飘英雄,无人见是楼。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古诗。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宝,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古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髓。
一、山水田园类山水田园类古诗以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田园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二、爱国主义类爱国主义类古诗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为主题,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近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三、咏物类咏物类古诗以描写物体特征和表达感受为主题,常用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琐事、感悟和思考。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四、抒怀类抒怀类古诗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为主题,常用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抱怨或者对未来的憧憬。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五、哲理人生类哲理人生类古诗以表达对人生道理和哲理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启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通过对初中语文古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和深意。
每一类别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而古诗中蕴含的智慧和美感也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示。
我个人认为,学习古诗不能只停留在背诵和理解的层面,还需要通过创作和表演等方式去感受和传承古诗的文化内涵。
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和领悟古诗的深邃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分类归纳总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古诗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古诗分类讲解

初中古诗分类讲解考点透视]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古诗词赏析也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诗词赏析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如果考生能明确诗词赏析的类型及要求,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考点归纳1、对诗词中的词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形象、修辞、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
3、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方法]一、诗词的主题分类一)伤今怀古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主要内容有: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借古讽今;③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泊秦淮》(XXX)借“XXX不知亡国恨,隔XXX唱《后庭花》。
”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破阵子》(XXX)“了却君王世界事,博得生前死后名。
不幸白发生!”表达壮志难酬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考虑、对人事的评判。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工具,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用典等。
如XXX《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表达自己犯罪立业的渴望;《江城子》中,XXX借“持节云中,何日遣XXX?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表达自己犯罪报国的愿望。
三)写景抒情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其主题有:①描述山川美景,表达爱自然、爱祖国国土、爱生活的豪情;②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表达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如《西江月》(XXX)写出了乡村夜晚恬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山水田园诗:以自然风光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2. 边塞军旅诗:以边塞生活和军旅生涯为题材,表达豪情壮志和激昂情怀,如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如杜牧的《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 送别离别诗:以离别场景和情感为题材,表达对亲友的依依不舍和离别的悲伤,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5.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和女性情感为题材,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闺中生活的感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秦观的《鹊桥仙》等。
6. 哲理诗:以自然景物或生活现象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社会或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以上仅是常见的分类方式之一,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方式,如按诗歌形式、按诗歌风格等。
整理古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分类。
七年级语文古诗的分类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古诗的分类及赏析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与传颂。
在七年级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作品。
本文将从古诗的分类入手,介绍不同类型的古诗,并对其中几首代表作进行赏析。
一、抒情古诗抒情古诗是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诗体。
它注重情感的真挚、细腻与深沉,通过饱满的词藻和生动的意象抒写诗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明月的抚慰和怀念之情。
二、山水田园古诗山水田园古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农田、山川和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
它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以此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
例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将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色与人们对智慧与追求的向往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寻。
三、议论古诗议论古诗是诗人通过叙事手法或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思考和思想。
议论古诗既可以展示诗人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也可以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传达丰富的哲理。
例如《静夜思》也可归类为议论古诗,通过对夜晚的思索,表达了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感伤古诗感伤古诗以表达悲伤、失落和忧伤的情感为特点。
作为人类情感体验的一部分,感伤古诗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通过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忧伤情感。
五、咏史古诗咏史古诗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的描绘,进行抒发情感和思考。
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借此表达了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自豪。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诗包括了抒情、山水田园、议论、感伤和咏史等不同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借助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抒发诗人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分类讲解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古代诗词赏析(一)[考点透视]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古诗词赏析也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诗词赏析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如果考生能明确诗词赏析的类型及要求,进而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考点归纳1、对诗词中的词句的理解、鉴赏。
2、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能够从形象、修辞、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
3、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方法]一、诗词的主题分类(一)伤今怀古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主要内容有: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借古讽今;③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如《泊秦淮》(唐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破阵子》(宋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表达壮志难酬的感叹。
(二)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用典等。
如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江城子》中,苏轼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
(三)写景抒情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为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其主题有:①描写山川美景,抒发爱自然、爱祖国河山、爱生活的感情;②厌弃官场黑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如《西江月》(宋辛弃疾)写出了乡村夜晚恬美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写了细雨蒙蒙、春草乍生的早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珍惜。
(四)战争动乱这类诗词主题主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杜甫的《春望》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达山河沦丧、国运衰微的痛苦。
(五)行旅送别行旅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主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如《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或写思念亲友,如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或写征人思乡如宋范仲淹《渔家傲》。
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主题主要有: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像、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如王维《谓城曲》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人情深意长的勉励。
诗词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来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竹:虚心、脱俗、孤、刚劲;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二、诗词的表达技巧分类:诗词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
《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景抒情,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的思乡之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用典、托物言志、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象征、对比等。
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
3、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能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如采用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能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三、正确揣摩诗词语言的精妙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在诗中所表达的意蕴。
《早梅》有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一”字扣题,说明梅花开得特别早。
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诗歌语言特色有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绚丽瑰奇、明快简洁、含蓄隽永等有时我们还可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训练平台](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闻笛的感受。
前三句、,末句(从表达方式作答)。
诗的一、三句照应了题中“”,第二句照应了“”。
2、“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又含之事。
她代表了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折柳”是全诗的诗眼,“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四)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3、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五)阅读杜甫的《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_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____的特点。
2、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六)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2、颔联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其作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对其作简要赏析。
(七)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为下文。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八)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一词的感情基调是。
词的上片,描写;下片,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感慨。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3、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发挥想象,说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传达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
(九)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周敦颐在“”(填诗句)中所表明的一样,作者亦是。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3、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十)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联写景又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和。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十一)赏析比较辛弃疾的两首词并答题。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当作者辛弃疾登上北固楼欣赏“潢眼风光”时,他看到的景色是“”从中感受到历史的硝烟,引发千古兴亡之感。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这两首词都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仍有区别。
你从中体会出了哪些不同的思想感情?4、赏析上面两首词,选出表达有误的一项()A、《南湘子》这首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通篇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B、《破阵子》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而结句的悲壮低徘,却与词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