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一、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和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介绍了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制定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介绍了大气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要求同学们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基本操作,重点掌握大气五个必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中烟尘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气和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要求同学们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3.重点掌握大气五个必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中烟尘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

三、重点与难点:

1.掌握SO2、NO2、TSP或PM10、硫酸盐化速率、降尘等大气必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气中烟尘、SO2、NO2、黑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掌握汽车尾气中CO、NO2、C x H y、烟尘黑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四、本章学时数 14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一、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大气: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亦可认为是地球周围所有空气的总和;其厚度为1000—1400公里;

作用:

①直接参与生命物质循环;动物呼吸氧气,放出CO2;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放出O2。

②调节生态的功能;带动水的循环,调节气候;传递植物花粉,使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稀释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维持基本生存条件。

③防护作用;O3层对紫外线的防护;大气层对陨石雨的防护;温室效应,维护地球温度。

④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原料。生产化肥;提供医用氧气;助燃、传播声音等。

大气圈是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按照国际气象组织的建议,大气圈的结构范围:地表→800公里高空

对流层:0→12公里各种天气现象形成于此,每向上1000m温度下降6.5℃,这导致了空气的竖向流动。

平流层:12→50公里底部同温,后又随高度而升高温度,从而抑制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50→80公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有上下对流。

热成层:80→800公里温度随高度而急剧上升,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又称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具有特别的意义。

逸散层:800公里以上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微弱。

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大作用的近地面约10公里的对流层;占大气总量的95%,有自己固定的组成;N2占78.06%,O2占20.95%,Ar占0.93%。

大气污染: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气排入空气,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平衡,造成社会危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

急性作用:短期内导致人生病甚至死亡,如著名的烟雾事件,这是短期内大量污染物排放的结果。

慢性作用: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发病率的提高,破坏人类遗传的基因,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对各种材料产生腐蚀损害。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许多与大气污染有关: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全球酸雨化及其带来

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荒漠化和沙漠化等。

三、空气污染源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装置和和设备。包括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对大气的污染,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和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

森林火灾等;

人为污染源: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对大气的污染。包括:

(一)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火力发电,矿石冶炼,化学工业,建材行业等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二)交通运输工具排出的废气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199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050万辆,单车排放量相当于国外

同类产品的5—10倍,排放CO 2000万吨,NO x 120万吨,对城市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80%、40%。2006年

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亿多辆,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三)室内空气污染源

1.室内空气污染的分类

(1)化学性污染;如甲醛、氨、硫化氢、挥发性有机物等。

(2)物理性污染;噪声、电磁辐射、可吸入颗粒物等。

(3)生物性污染;细菌、病毒等。

(4)放射性污染;微波炉、电磁炉、电视、电脑等。

2.室内空气的质量表征

(1)有毒、有害污染因子指标;

(2)舒适性指标;温度、湿度、光照、新风量等。

四、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按其来源进行分类: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排放源排出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物质作用后产生的新污染物,主要是各种气溶胶;

按其存在形态进行分类:

(一)分子状态污染物

以分子状态存在于空气中,如:CO SO2 NO2 HCl HCN Cl2 O3苯蒸气等。

(二)粒子状态污染物

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微粒,粒径0.01--100μm;总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其中粒径大于10μm的由于重力作用可自然沉降到地面称为降尘。小于10μm的

为飘尘,亦称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简写:IP或PM10);以气溶胶形式存在,

具体表现为烟、雾、尘。烟是固体凝聚型气溶胶;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尘是分

散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污染物随时空变化大:受排放源位置、排放量、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次污染物,

清晨和黄昏浓度较高,中午较低;二次污染物中午高。

大气监测时,需要测定瞬时最大浓度、日平均、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等各项指标。

六、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一)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 mg/m3 μg/m3可用于表示分子和气溶胶态的污染物。

(二)体积比浓度

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常用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ppm)或μl/m3(ppb)

m v c M

C ?=

4

.22 气体体积换算 气态方程:V 1P 1/T 1=P 2V 2/T 2=P 0V 0/T 0

325

.1012732730P

t V V t ?

+?

=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①了解大气质量,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②预报大气环境发展趋势、为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③为污染源的管理提供依据;为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调研及有关资料收集: (一)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包括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 (二)气象资料:

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地形资料;

(四)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五)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三、监测项目:

1.必测项目 硫酸盐化速率、降尘、SO 2、NO 2、TSP ; 2.自动监测项目 SO 2、NO 2、TSP 或PM 10、CO ; 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一)布设采样站(点)的原则和要求

1.采样点设在高、中、低三个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下风向增加采样点,上风向减少采样点;

3.人口密度大,污染超标地区适当增加采样点,否则可减少;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无高大树木、建筑物等; 5.采样点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根据城市的规模(主要是人口)而定,具体参看153页表3—3。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三)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适合规划合理,功能区划分比较明显的城市,这是最好的布点方法,可以全面了解环境污染状况。

2.网格布点法;适合污染源分布较均匀、重点污染源不明显的地区。

3.同心圆布点法;适合大污染源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4.扇形布点法;适合有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5.因地制宜,综合布点法;结合城市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进行测试调查。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按156页表3—6《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表3—7《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执行;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直接采样法

适用于污染物浓度高或分析方法灵敏的情况,包括的内容:

①注射器采样法;

②塑料袋采样法;

③采气管采样法;

④真空瓶采样法;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大多数情况利用此法,主要包括:

(一)溶液吸收法

抽去一定量的空气,通过选择的吸收液,被测组分由于溶解或化学反应被阻留下来形成溶液,然后对溶液进行测定。适用于气态、蒸汽态、气溶胶态污染物质;吸收原理上分为物理溶解和化学反应;

吸收效率取决于吸收速度和接触面积;必须选择合适的吸收液和吸收管。

吸收液的选择原则: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吸收管的选择: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

①气泡吸收管(适用气态或蒸汽态物质);

②冲击式吸收管(适用气溶胶态或易溶解样品);

③多孔筛板吸收管(适用于气态、气溶胶态样品)。

(二)填冲柱阻留法

阻留柱:长6—10厘米,内径3—5毫米,内装颗粒状填充剂的玻璃或塑料管。让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阻留在填充剂上,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包括:

①吸附型填充柱填充剂是颗粒状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等;

②分配型填充柱填充剂是表面涂高沸点有机溶剂的惰性多孔颗粒物;

③反应型填充柱填充剂是由惰性多孔颗粒物(如石英沙、玻璃微球等)或纤维状物(如滤纸、玻璃棉等)表面涂渍能与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制成。

(三)滤料阻留法

用抽气装置抽取一定量的空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颗粒物的重量,再根据采样体积计算。

(四)低温冷凝法

当空气流经采样管时,被测组分因冷凝而凝结在采样管底部。应在采样管的进气端装置选择性过滤器,以除去水分和CO2等。

(五)静电沉降法

通过电场使气体分子电离,附着在气溶胶上,使颗粒带电,沉降到收集极上。

(六)扩散(或渗透)法

用在个体采样器中,佩带在人身上,跟踪人的活动,用作人体接触有害物质量的监测。

(七)自然集积法

1.降尘试样采集

2.硫酸盐化速率试样的采集。

(八)综合采样法

三、采样仪器

(一)组成部分:采样动力、流量计、收集器;

1.收集器:吸收管、填冲柱、冷凝采样管、滤料采样夹;

2.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孔口流量计、限流孔,流量计在使用前要进行校正;

3.采样动力:真空泵、刮板泵、薄膜泵、电磁泵;

(二)专用采样器:

将收集器、流量计、抽气泵及采样预处理、流量调节、自动定时控制等部件装在一起,就构成专用采样器,如:

1.SO2、NO2等空气采样器;

2. TSP、IP等颗粒物采样器;

①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50—150L/min);

②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测可吸入颗粒物时需加分尘器,分尘器有旋风式、向心式、多层薄板式、撞击式等;个体计量器,调节成与人的呼吸线速度相似的流量,并随人的活动来采集空气样品。

四、采样效率

衡量采样方法好与坏的重要指标。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一)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效率的评价方法

1.绝对比较法 K=(C1/C0)×100%

2.相对比较法 K=C1÷(C1+C2+C3)*100% K﹥90%

(二)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

1.采集颗粒数效率

采集到颗粒物粒数占总颗粒物粒数的百分数。

K=(n1-n2)÷n1×100%

采用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用一个灵敏度很高的计数器测量进入滤料前后的空气中的颗粒数来计算。

2.质量采样效率所采到的颗粒物质量占颗粒物总质量的百分数。

五、采样记录

内容: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第四节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包括项目:SO2 NO2 CO O3和光化学氧化剂硫酸盐化速率总烃(THC)和非甲烷烃(NMHC) F- Hg(空气中的金属汞)

主要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专用仪器分析法、重量分析法。

一、SO2的测定:

来源:煤和石油燃烧金属矿冶炼硫酸等化学工业生产

测定方法:

(一)分光光度法

1.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原理:以K 2HgCl 4为吸收液,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有两种方法,1。所用磷酸少 pH 1.6±0.1灵敏度高,空白高,最大吸收波长548nm ;2.pH1.2±0.1 灵敏度低,空白值低,干扰少,现为国家标准,最大吸收波长575 nm ;

用Na 2SO 3配制标准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作工作曲线,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利用下式计算大气中SO 2的含量: a

t

S V V V B A A ??-=

00)(ρ

2.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气样中的SO 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加入NaOH 溶液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 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7nm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钍试剂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SO 2用过氧化氢溶液吸收并氧化成硫酸。硫酸根离子与定量加入的过量高氯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剩余钡离子与钍试剂作用生成紫红色的钍试剂—钡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间接进行定量测定。

(二)定电位电解法

1.原理:当气样中的SO 2通过透气隔膜进入电解池后,在工作电极上迅速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极限扩散电流与SO 2浓度的关系服从菲克斯扩散定律:

δ

c

D A F n i L ????=

2.定电位电解SO 2分析仪 (三)紫外荧光法

这是SO 2的全自动分析方法。其原理是: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不同,这是定性分析的依据。稀溶液发射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即:F=KC 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激发光照射时间、溶液温度和pH 值、溶液种类和伴生的散射光等。

测定:用波长190—230nm 紫外光照射大气样品,SO 2吸收后发射出波长为330nm 的荧光,发射强度与SO 2浓度成正比。

主要干扰物质是水分和芳香烃化合物。用半透膜渗透法或反应室加热法去除水的干扰;用装有特殊吸附剂的过滤器预先除去芳香烃化合物。

紫外荧光SO 2监测仪必须用标准气体标定仪器。 (四)其他监测方法

1.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采用三电极体系: 铂丝阳极 铂网阴极 活性碳参比电极

其中:I 阳=I 阴+I R SO 2含量越大,消耗碘越多,导致阴极电流减少,而通过参比电极流出的电流越大。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2.溶液电导法 用酸化过氧化氢溶液吸收SO 2,所生成的硫酸,使吸收液电导率增加,其增加值决定与SO 2的含量。 二、氮氧化物的测定

空气中氮氧化物以NO 、NO 2、N 2O 3、N 2O 4、N 2O 5等多种形态存在,其中NO 、NO 2是主要存在形态,就是通常所指的氮氧化物。

来源:石化燃料的高温燃烧、硝酸制造、化肥工业、汽车尾气(40%) 测定方法:

(一)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中流量和大流量采样)

1. 原理:用冰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显色液,NO 2被吸收转变为NO 2-和NO 3-,发生重氮偶合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

NO 2(mg/m 3

)=

n

s

V B A A ??-76.0)(0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 按176页图3-24所示的接法连接 3.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二)原电池库仑滴定法

活性碳阳极 铂网阴极 池内充0.1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和0.3 mol/lKI 溶液。

(三)化学发光法 某些化合物分子吸收化学能后,被激发到激发态,返回时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成为化学发光反应。通过测量化学发光强度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

NO+O 3→NO 2﹡ NO 2﹡

→NO 2+h ν

发光强度与气样中的NO 浓度成正比;使气样先通过装有碳钼催化剂的催化转化装置,将NO 2→NO 既可测总量,亦可测各自含量。 三、CO 的测定

来源:石化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80%) 危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妨碍输氧功能

测定方法: 非分散红外法 国家标准 原理如下图:

其中参比光束强,CO 受热强,膨胀大,金属薄膜变形,从而改变电容。测量时,先通N 2校正零点,

再用标准的CO 气体校正。最后通入气样,即可显示结果。CO 2和水干扰测定,测定前用致冷或通过干燥剂的方法除去水份;用气体滤波室将红外辐射限制在CO 吸收的窄带范围内。CO 吸收峰在4.5μm 。吸收红外光产生振动—转动吸收光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光谱的峰值与气态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一)气相色谱法

1.原理: 它基于不同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流动相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送入检测器测定达到分离、分析各组分的目的。

2.色谱流出曲线:当载气载带着各组分依次通过检测器时,检测器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也称色谱图,根据色谱峰出峰时间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高或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3.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色谱柱内径及柱长、固定相、气化温度及柱温、载气及其流速、进样时间和进样量等条件的选择。

固定相:1。气固色谱固定相;2。气液色谱固定相,在担体表面涂一层固定液; 柱 温:近似等于试样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或稍低温度; 气化温度:将试样气化而不分解,高于柱温30--70℃; 载气选择:流速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检测 器: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定量分析方法:1。标准曲线法;2。内标法;3。归一化法;

CO 的测定:大气中CO 、CO 2、和CH 4经TDX —01碳分筛柱分离后,于氢气流中在镍催化剂(360±10℃)

作用下,CO 、CO 2转化为CH 4,然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别测定上述三种物质,出峰顺序为:CO 、CH 4、 CO 2。先用气样测校正值: s

s

h c k

然后测定气样 C x =h x*k (二)汞置换法 基于气样的CO 与活性氧化汞在180--200℃发生反应,置换出汞蒸气,测定汞的含量,再换算成CO 浓度。

四、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总氧化剂是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显示有氧化性质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KI 析出I 2的物质,主要指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常用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 五、臭氧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或受雷击形成的。 (一)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

用含有硫代硫酸钠的硼酸碘化钾溶液作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O 3等氧化剂氧化碘离子为碘分子,而碘分子又立即被硫代硫酸钠还原,剩余硫代硫酸钠加入过量碘标准溶液氧化,剩余碘于352nm 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二)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六、氟化物的测定

空气中的气态氟化物主要HF 、SiF 4、CF 4 (一)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

(二)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七、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定义:硫酸盐化速率是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 测定方法: (一)PbO 2重量法

1.原理 空气中的SO 2、硫酸蒸气、H 2S 等与采气管上的PbO 2反应生成硫酸铅,用Na 2CO 3溶液处

理,使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释放出加入SO 42-,再加入BaCl 2溶液将其转化为BaSO 4沉淀,用重量法测定。

单位为:SO 3mg/100.cm 2

PbO 2膜.d 。

2.测定要点 PbO 2采样管制备 采样 测定 (二)碱片—重量法:

将用K 2CO 3溶液浸渍的滤膜暴露于大气中,K 2CO 3与空气中的SO 2等反应生成硫酸盐,加入BaCl 2溶

液将其转化为BaSO 4沉淀,用重量法测定。单位为:SO 3mg/100.cm 2

碱片.d 。 (三))碱片—离子色谱法: 八、汞的测定

(一) 金膜富集—冷原子吸收法 (二) 巯基棉富集—冷原子荧光法 九、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一) 气相色谱法 (二)光电离检测法

十、挥发性有机物(VOC 3)和甲醛的测定 (一) 挥发性有机物(VOC 3)的测定 (二) 甲醛的测定 1.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2.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在高铁离子存在下,嗪与酚试剂的氧化产物反应生成蓝绿色

化合物,在波长630nm 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4. 气相色谱法 5. 离子色谱法

十一、其他有机污染物质的测定 (一)苯系物的测定 (二)挥发酚的测定

(三)甲基对硫磷和敌百虫的测定 十二、空气污染指数计算

空气污染指数(API )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API 为50、100、200时,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浓度值。选定项目主要有:SO 2、NO x 、NO 2、TSP 、PM 10。 按下式计算污染指数: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i i I I I c c c c I ,,1,,1,,)()

()(+---=

++

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中最大者为该城市的API 。

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

一、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TSP )的测定

滤膜捕集-重量法:

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以计算TSP 的质量浓度。分为大流量采样法和中流量采样法,前

者以1.1—1.7m 3

/min 采样24小时,可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后者以50—150L/min 流量采样0.5—1小时。 二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IP 或PM 10)的测定 (一) 重量法:

与测定TSP 的原理相同,只是在采样时加一切割器,使>10μm 的粒子除去。

(二) 压电晶体差频(振荡)法:

一石英谐振器为测定飘尘的传感器,经切割后的飘尘,因高压电晕放电作用而带上负电荷,沉积

在石英谐振器上,使其振荡频率变化,有信号输出,即Δf=k*ΔM C=A*Δf 用标准飘尘浓度气样校正仪器,可直接显示飘尘浓度,应定期清洗石英谐振器。

(三) 光散射法 悬浮颗粒物对光的散射作用,其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成正比。 连续自动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的连续自动监测,β射线吸收法:

将β射线通过特定物质后,其强度衰减程度与所透过的物质质量有关,而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关。通过测定清洁滤带和采尘滤带对β射线吸收程度的差异来测定采尘量的,有时需测飘尘粒径分布、不同粒径的重量浓度分布。

三、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一)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

指大气中自然降落于地面上的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μm 以上,主要决定于自然重量和粒度大小,但也受风力、降水、地形等影响,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

重量法测定原理:按规定的要求采样:采样高度5—15m ,相对高度1.5m ,积尘缸加水1500--3000ml ,剔除异物,转移至1000ml 烧杯中蒸发浓缩,再至恒重的瓷坩埚中,烘至恒重,称其重量,按下式计算:

降尘量[t/(km 2

·月)]=

4011030???--n

S w w w a

(二)降尘中可燃物的测定

(三)降尘中其它组分的测定可参见196页。

四、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

(一)某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1.样品预处理方法

①湿式分解法

②干式灰化法

③水浸取法

2.测定方法简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二)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1.多环芳烃的提取索氏提取器提取法真空充氮升华法

2.多环芳烃的分离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

3.苯并(a)芘的测定

①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贮液器中的流动相经脱气和进入混合室混合后,用高压泵打入色谱柱。从进样口进样,被流动相带入分离柱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将质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放大送入记录仪记录各组分的色谱峰。

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差别:气相色谱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而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是液体,分离过程的实现是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一般可在室温下进行分离,固定相颗粒很细,流动相受到的阻力大,加上本身黏度高,必须用高压泵输送;高效液相色谱的突出优点是可分离难挥发、热不稳定性、离子型和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是分离、分析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理想方法。

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吸收、荧光、示差折光率和安培检测器。

第六节降水监测

目的:了解在降雨(雪)过程中从大气中沉降到地球表面的沉降物的主要组成、性质及有关组分的含量,为分析大气污染状况和提出控制污染途径、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一、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数以人口计>50万,需布三个点;<50万,需布两个点。

采样地点:避开污染源和雨雪遮挡物。

二、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器:直径20cm高20 cm的塑料桶或玻璃缸,亦可用分段连续自动采集雨水的采样器。

(二)采样方法:要采集全始终的雨雪。

(三)水样的保存:应尽快测定,可在聚乙烯瓶中于冰箱中。

三、降水组分的测定:

(一)测定项目和测定频次

一级测点:pH 电导率 K+ Na+ Ca2+ Mg2+ NH+4 SO42- NO3- F-、 Cl-等;其它省、市监测网络中的测点视实际需要而定。

(二)测定方法

pH 电导率等用电极法测定;K+ Na+ Ca2+ Mg2+ NH+4等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金属离子亦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SO42- NO3- F-、 Cl-等现多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第七节污染源监测

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的设备或装置。根据其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

固定污染源主要是指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的烟道、烟囱。 (一)监测目的和要求:

1.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评价污染处理设施的治理效果; 3.为空气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测定指标包括:

①有害物浓度mg/m 3

; ②有害物排放量Kg/h ;

③废气排量m 3

/h 。 (二)采样点的布设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后确定。 1.采样位置

应选在气流分布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上,避开阻力构件;在阻力构件下方大于6倍d 或上方大于3倍d 处,不得小于1.5d ;流速5m/s 以上;垂直管道更好。考虑方便、安全等因素。 2.采样点数目

根据断面形状、尺寸、流速分布等确定。

(1)圆形烟道 设两个互相垂直的采样孔,按206页表3—9确定采样点数; (2)矩形烟道 分成等面积矩形小块,中心为采点;

(3)拱形烟道 分别按圆形和矩形设点,要扣除积灰部分面积,尽量少开孔。当采样点处烟气成正压时,采样孔应设置防喷装置。

(三)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内容包括体积、温度、压力;目的是换算成标准状态。 1.温度的测量:

长杆水银温度计法;热电偶测温毫伏计法。 2.压力的测量:

内容包括全压P t 、静压P s 、动压P v 其中 P t =P s +P v 仪器组成:测压管、压力计

测压管:标准皮托管(精度高,适合含尘量少的烟囱,不需校正皮托管;但孔小,易堵塞。)和S 型皮托管(适合含尘量高的烟囱,有一个校正系数,约为0.85)。

压力计:U 型压力计 P=ρ?h ?g ;倾斜式压力计 ??+=ρα)(sin F

f

l p g

3.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各测点的烟气流速:ρ

v

p

s p k v 2= 或s

s

s v p s B T R p k v ?

?=2 当烟气动压以mm 水柱表示时,则:s

s

s d p d

p s B T R gH k H g k V ??

=??

=22ρ

R s 为烟气气体常数,干湿烟气计算方法不一样。

当干烟气组分与空气相近时:s d p s t H k V +?=273077.0 用mm 水柱时:s d p s t H k V +??=27324.0 在测得动压H d 和t s 可计算v s

测量状态下的烟气流量S v Q s s ?=3600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 s

s a sw s nd t P B x Q Q +?+?

-?=273273

101325)1(

(四) 含湿量的测定:

1.重量法

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装有吸收剂的吸收管,则烟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收剂吸收,吸收管的增重即为所采烟气中的水蒸气重量。

2.冷凝法

抽取一定体积的烟气,使之通过冷凝器,根据获得的冷凝水量和从冷凝器排出烟气中的饱和水蒸气量计算烟气的含湿量。

3.干湿球温度计法

烟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及有关压力读出烟气含湿量。 (五)烟尘浓度的测定

1.原理:

抽取一定体积烟气通过已知重量的捕尘装置,根据捕尘装置采样前后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排气中烟尘浓度。必须采用等速采样 。

2.采样类型:有移动采样法、定点采样法和间断采样法。 3.等速采样法 ①预测流速法;

②皮托管平行测速采样法; ③动态平衡型等速管法。 4.烟尘浓度计算

(1)计算滤筒采样前后重量之差; (2)计算出标准状态的采样体积; (3)计算烟尘浓度。

(六)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

排放速率(Kg/h )=ρ·Q sn ·10-6

(七)烟气黑度的测定

1.林格曼黑度图法 2.测烟望远镜法 3.光电测烟仪法 (八)烟气组分的测定

主要组分:N 2 O 2 CO 2 H 2O ; 有害组分:C0 NO x 、 SO x H 2S 1.样品的采集:

只要在靠近烟道中心的任何一点都可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气样。不需要等速采样,但需在采样管头部装有烟尘过滤器,加热或保温装置,采用不锈钢材料还可对烟气组分进行连续自动监测。

2. 烟气主要组分(N 2 O 2 CO 2 C0)的测定: 可采用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和仪器分析法测定。 3.烟气中有害组分的测定:

按前述方法,根据测定组分选择不同的方法。参见176页表。 二、流动污染源监测

主要是各种交通装置,尤其是城市里的汽车,是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汽车排尾气的组分:NO x CH CO 与汽车的运行状态有关。

(一)汽油车怠速排气中CH 、CO 的测定

1.怠速工况的条件;

2.测定方法:非分散红外气体分析仪;

3.排放标准。

(二)汽油车排气中NO x的测定

可用专用仪器直接测定NO x的含量;亦可取样后显色比色。

(三)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烟度的含义是使一定体积排气透过一定面积的滤纸后,滤纸被染黑的程度,单位用波许(R b)表示。

1.测定原理:洁白滤纸的烟度为零,全黑滤纸的烟度为10。

2.滤纸式烟度计。

第八节标准气体的配制

标准气体如同标准溶液、标准物质同样重要,是检验监测方法、评价采样效率、绘制标准曲线、校准分析仪器及进行监测质量控制的依据。

标准气体的制备:对于挥发性较强的液态物质,用其挥发作用制取;有些用化学反应法制取。

常见有害气体的制取方法

标准气体配制方法:用原料气配制标准气,有动态和静态配气法。

一、静态配气法

将一定量的原料气加入定量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即可。包括:

1.注射器配气法;

2.配气瓶配气法:a。常压配气法;b。正压法;

3.高压钢瓶配气法。

二、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体按恒定的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包括:

1.连续稀释法;

2.负压喷射法;

3.渗透管法。

4.气体扩散法;

5.电解法;

六、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大气和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介绍了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和时空分布特点;其次介绍了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和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第三介绍了大气中污染物具体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尤其是SO2、NO2、TSP或PM10、硫酸盐化速率、降尘等大气必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第四介绍了大气降水的测定和大气的生物测定;最后介绍了大气污染源的测定,包括固定(烟筒)和流动(汽车)污染源的测定。要求同学们了解大气和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重点掌握大气五个必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中烟尘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汽车尾气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一、填空题 2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_气__态、__蒸气__态和_气溶胶__态。大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__气溶胶___态。 __和__颗粒物__,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 3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SO 2 物主要是__烃类___、___NO __和__CO__。 X 4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温度_和_大气压力_影响。 5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越小__。 (可吸人颗粒物)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 6 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PM 10 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吸附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加热__和__有机溶剂洗脱__。 8 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功能区布点法_、_扇形布点法_、_网布点法格_和_同心圆布点法__等。 10 大气环境监测的__采样点位数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时空分布规律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乙二醇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 _溶液。 长,可加入少量_CuSO 4 12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称为__总悬浮颗粒物(TSP)_;PM 即__可 10

吸入颗粒物__,是指当量直径__≤10m__的颗粒物。 13 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超细玻璃纤维_滤膜,滤膜的__粗糙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去离子水_中浸泡_24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大流量_、_中流量_和__小流量_采样器。 15 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动态配气_法和__静态配气_法。 17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 2时,为消除NO x 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_氨基磺酸钠 __。 19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 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_将低价NO转化为NO 2 _。如氧化管 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_失效__。 22 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两大因素分别为_温度_和_ 分光光度计灵敏度_。空气中_SO 2 _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_高_。 23 使用滤料采集颗粒物时,除直接阻挡外,也存在扩散沉降、_静电吸引_和_惯性沉降_作用。 24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硫酸盐化_。 25 为避免六价铬对SO 2 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_铬酸洗液_洗涤。吸收液四氯汞钾在采样、运输和存放过程应避免_光照_。 26 与其他环境要素的污染物相比,大气污染物具有随_时间_和_空间__变化大的特点。 27 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时,对污染源比较集中和主导风向明显的情况,应在污染源的_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环境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 例题和习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填空题 2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_气__态、__蒸气__态和_气溶胶__态。大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__气溶胶___态。 __和__颗粒物__,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 3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__SO 2 __和__CO__。 物主要是__烃类___、___NO X 4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温度_和_大气压力_影响。 5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越小__。 (可吸人颗粒物)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 6 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PM 10 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吸附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加热__和__有机溶剂洗脱__。 8 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功能区布点法_、_扇形布点法_、_网布点法格_和_同心圆布点法__等。 10 大气环境监测的__采样点位数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时空分布规律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乙二醇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_CuSO _溶液。 4

12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称为__总悬浮颗粒物(TSP)_;PM 10 即__可吸入颗粒物__,是指当量直径__≤10m__的颗粒物。 13 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超细玻璃纤维_滤膜,滤膜的__粗糙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去离子水_中浸泡_24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大流量_、_中流量_和__小流量_采样器。 15 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动态配气_法和__静态配气_法。 17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 2时,为消除NO x 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_氨基磺酸钠 __。 19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 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_将低价NO转化为NO 2 _。如氧化 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_失效__。 22 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NOx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两大因素分别为_温度_和 _分光光度计灵敏度_。空气中_SO 2 _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_高_。 23 使用滤料采集颗粒物时,除直接阻挡外,也存在扩散沉降、_静电吸引_和_惯性沉降_作用。 24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硫酸盐化_。 25 为避免六价铬对SO 2 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_铬酸洗液_洗涤。吸收液四氯汞钾在采样、运输和存放过程应避免_光照_。

固定源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试题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2、采集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样品时,小时均值采样时,U型吸收管内装10ml 吸收液,以()L/min的流量采样;24h连续采样时,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50ml吸收液,以()L/min流量采样。 3、我国规定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为(),压力为()时的状态。 4、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5、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的采样时间。 6、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测点位臵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和其他变径管段的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特殊情况下,最小()倍直径处。 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原理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正对气流,使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相等,并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所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8、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的总采气量应不少于()m3,取3次采样的()作为管道的烟尘浓度值。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2、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率为()%以上的吸收管。 A.85 B.90 C.95 D.99 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h采样时间。 A.10 B.12 C.14 D.18 4、在环境空气监测点采样周围()空间,环境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如果采样管的一边靠近建筑物,至少要在采样口周围要有()弧形范围的自由空间。 A.90°,180° B. 180°,90° C. 270°,180° D. 180°,270° 5、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m范围内不能有明显的污染源,不能靠近炉、窑和锅炉烟囱。 A.10 B.20 C.30 D.40 E.50 6、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果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7、在进行二氧化硫24h连续采样时,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为( ) ℃。 A 23-29 B 16-24 C 20-25 D 20-30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75铜、锌、镉、铬、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剖析

新项目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铜、锌、镉、锰及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项目负责人: 审批日期:

一、项目概述 悬浮颗粒物(SP)中痕量金属(如Pb、Cd、Zn等)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这些颗粒中的金属元素多来源于人为污染,主要存在于《2.5um的细小颗粒物中。目前已证实颗粒物中至少有10种痕量金属具有生物毒性,以Cd、As等为代表的无机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不但对人体具有毒害,而且具有致癌作用。在一些城市中Pb、Cd已达有害水平。用大流量采样器或中流量采样器将SP采集在滤料山,样品酸消解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颗粒物各组分分析。 二、检测方法和原理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采集在过氯乙烯滤膜上的颗粒物,用硫酸-灰化法消化,制备成样品溶液,然后将溶液引入火焰或石墨炉原子化器内,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测定溶液中各元素的浓度。 除镉外,其他元素均未见到明显的干扰。测定镉时,用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进行萃取分离以消除干扰。如用石墨炉测定,则可用氘灯扣除背景,消除干扰。 各元素测定范围见表1(按采样10m3,定容10ml计)。 表1 *经碘化钾-甲基异丁基酮萃取测定。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1.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1.1 过氯乙烯滤膜。

1.2 硝酸、盐酸、氢氟酸:优级纯。 1.3 0.7%(V/V)硫酸溶液:用优级纯硫酸配制。 1.4 1%(V/V)硝酸溶液: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1.5 硝酸溶液:0.16mol/L。 1.6 5%(m/V)抗坏血酸溶液:称取 5.0g抗坏血酸,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 1.7 甲基异丁酮。 1.8 碘化钾溶液:1.0mol/L。 1.9铜、锌、镉、锰及镍标准贮备液:称取上述金属(99.99%)各0.5000g,分别用(1+1)盐酸溶液5.0ml、硝酸5.0ml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上述溶液每毫升含相应元素1.00mg。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冰箱内保存。 1.10铜、锌、镉、锰及镍标准使用液:临用时,吸取10.00ml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底价1.0ml硝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没毫升含铜、锌、镉、锰及镍各元素100ug。 2.仪器和设备 2.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大流量采样器或中流量采样器。 2.2 马弗炉。 2.3 铂坩埚或裂解石墨坩埚:20~30ml。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 四、采样要求和样品预处理技术 同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方法。 五、检测步骤 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 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工作条件,见表2

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复习题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习题一、填空题态。。大 部分二次大气污染物是 1. 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和 2. 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影响。3. 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须进行校正,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_______和______ 。4. 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_________对人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5. 其中 体健康影响较大。作用,如活性炭。气态 6. 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 。和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 ___________和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8. 大气环境监测的采样点位数是由 因素决定的。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9. 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 溶液。入少量 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m的颗粒物,称为 10. 的颗粒物。,是指当量直径即 并洗涤数次后备用。中浸泡滤膜放入 采样器。,,12. 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 。13.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2时,为消除NO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如氧化管转化为14. 测定空气中NO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 了将低价NO 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失效NO时,影响标准曲线斜率的 两大因素分别为温度15.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空气中 。 使测定结果偏低,臭氧使测定结果偏空气中。16.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 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 吸洗涤。17. 为避免六价铬对SO2测定的影响,测定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避免使用

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讲义)

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技术 (讲义) 第一章废气监测 一、监测目的 1、检查污染源排放是否达标。 2、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益。 3、为空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有害物质排放浓度(mg/m3(标))。 2、有害物质排放量(kg/h)。 3、废气排放量(m3/h)。 对于除尘器还应监测: 1、除尘效率(脱硫效率) 2、系统阻力 3、漏风系统 评价标准: 一般采用污染物排放浓度作为衡量标准。对于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一般还规定了年排放总量指标。另外,水泥厂等还规定了吨产品排放量指标要求。一般污染物采用任意一小时均值做为衡量标准。 三、工况要求: 3.1、测试锅炉的,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炉运行三年内和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乘以出力影响系统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时间内测定。 3.2、对于其他工业炉窑或电站锅炉,依据相关要求的负荷下测试,一般要求在75%以上负荷,对于水泥厂监测要求负荷大于80%。 四、监测方法: 1、监测点位:为获得有代表性的样品,监测点位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稳段,优先选择垂直管道,距弯头、阀门、变径下游大于6倍直径处,或上游3倍处,最小应不小于1.5倍。采样的断面气流流速最好在5米/秒以上。 1.1、圆形断面:取同一断面而彼此垂直的两个采样孔。将管道断面划分为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测点均在环的等面积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管道直径大小而定。当管道直径小于30厘米时,只取管道中心一个点。 1.2、矩形断面:按断面尺寸分成若干等面积小矩形块,测点位于等面积小矩形块中心。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一、定义 1.环境空气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2.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参比状态 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时的状态。 二、监测目的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是了解某一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如城市、农村、企业周边,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为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无组织排放监测主要是了解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 三、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执行不同标准限值,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主要用1小时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不同行业执行标准不同。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用污染物浓度1小时的平均值最大值进行评价。 四、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氮氧化物、铅、苯并芘等。 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有很多,常规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氯化氢、氨气、铬酸雾、硫酸雾….等,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测定不同的因子。 五、监测布点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优化布点,论证后确定监测定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一、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和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介绍了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制定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介绍了大气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要求同学们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基本操作,重点掌握大气五个必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中烟尘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气和大气污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要求同学们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3.重点掌握大气五个必测项目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中烟尘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达到重点项目的测定目的。 三、重点与难点: 1.掌握SO2、NO2、TSP或PM10、硫酸盐化速率、降尘等大气必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气中烟尘、SO2、NO2、黑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掌握汽车尾气中CO、NO2、C x H y、烟尘黑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四、本章学时数 14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一、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大气: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亦可认为是地球周围所有空气的总和;其厚度为1000—1400公里; 作用: ①直接参与生命物质循环;动物呼吸氧气,放出CO2;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放出O2。 ②调节生态的功能;带动水的循环,调节气候;传递植物花粉,使生命得以繁衍生息;稀释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维持基本生存条件。 ③防护作用;O3层对紫外线的防护;大气层对陨石雨的防护;温室效应,维护地球温度。 ④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原料。生产化肥;提供医用氧气;助燃、传播声音等。 大气圈是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按照国际气象组织的建议,大气圈的结构范围:地表→800公里高空 对流层:0→12公里各种天气现象形成于此,每向上1000m温度下降6.5℃,这导致了空气的竖向流动。 平流层:12→50公里底部同温,后又随高度而升高温度,从而抑制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50→80公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有上下对流。 热成层:80→800公里温度随高度而急剧上升,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又称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讯具有特别的意义。 逸散层:800公里以上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微弱。 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大作用的近地面约10公里的对流层;占大气总量的95%,有自己固定的组成;N2占78.06%,O2占20.95%,Ar占0.93%。 大气污染: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气排入空气,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平衡,造成社会危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 急性作用:短期内导致人生病甚至死亡,如著名的烟雾事件,这是短期内大量污染物排放的结果。 慢性作用: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发病率的提高,破坏人类遗传的基因,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对各种材料产生腐蚀损害。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中科检测作为中国科学院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其中生态环境事业部专业从事“生态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鉴定和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与服务专业的优势,可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多年来,中科检测为生产、科研、贸易、政府管理、诉讼、技术引进、商务仲裁等活动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客观公正的评估鉴别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测试共性技术支撑。 服务内容: ●土壤环境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监测评估; ●重点企业隐患排查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环境风险评估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在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 VOCs减排及监测一站式解决方案 ●固体废物鉴定、管理与综合利用全过程解决方案 ●危险废物鉴定、管理与综合利用全过程解决方案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与鉴定 ●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鉴定 ●企业碳排放测算及评价 ●环境健康安全与评价 ●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监测分析

●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模型分析与评估 ●地球物理勘探 ●协助责任单位完成其他相关备案程序。 标准、法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664—2013 )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 ) 环境监测方案: 内容包括污染源概况,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测内容,监测项目,采样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监测报告要求,质量保证措施等。 布点原则: 点位的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点位的可接近性,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点位的可操作性,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点位的安全性,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 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在许可的条件下,尽量与标准的要求一致。当不一致以及监测点位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习题 一、填空题 1.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________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2.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_______________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和___________平均布点法。 4.大气环境监测的________________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___________、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5.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溶液。 6.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m的颗粒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PM10即______________,是指当量直径______________的颗粒物。 7.采集TSP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滤膜,滤膜的_____________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___________中浸泡______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8.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采样器。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___________m/s,单位面积滤膜24 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________m3范围。 9.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10.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_______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_________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______mg为恒重。 11.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大气中氧化剂反应后,生成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12.与其他环境要素的污染物相比,大气污染物具有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变化大的特点。 13.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时,对污染源比较集中和主导风向明显的情况,应在污染源的_______________布置较多采样点,作为主要监测范围。 14.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分成两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根据所在区域的人口数确定大气降水采样点数,其中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应布置______________个采样点。 16.降水中的化学组分含量一般很低,易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生物作用,故采样后应_______________,如需保存,一般应____________后置于冰箱保存。 17.大气存在最普遍的气溶胶型一次污染物是____________气溶胶。 18.降水是一种湿沉降,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要求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2.5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2.6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2.7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2.5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2.6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2.7打印机是否正常;

2.8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2.1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2.2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2.3 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必须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 3、注意事项: 样品交接单应随测试报告归档。 四、样品分析(滤筒、重量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前后滤筒的称重。 2、一般事项: 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有关规定。 3、器具与材料: 3.1器具 (1)分析天平精度0.1mg (2)烘箱 0-300℃ 3.2材料:圆筒状玻璃纤维滤筒,28×70mm 4、操作步骤: 4.1用铅笔将滤筒编号。(新规定不能用铅笔)

环境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汇总

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采气量/采样时 间 样品保 存时间 吸收瓶其他特殊要求标准号 1、总悬浮颗粒物(TSP)重量法(大流量、中 流量): 玻璃纤维滤膜(恒重) 大气综合采样器 100—200L/min 1小时(滤膜增 重不少于10mg) / /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 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 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 中平衡24h,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 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 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 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 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 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 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 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 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GB/T15432-95 《环境空气总 悬浮物颗粒物的 测定重量法》

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采气量/采样 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吸收瓶其他特殊要求标准号 2、NO2空 气 空气:Saltzman法: ?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 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 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以内):25.0ml 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 80mm,采气时吸收液温度保持 在20±4℃,空气采样器 0.4L/min 0.2L/min 6~24L 288L 尽快分析,否 则低温暗处存 放。30℃暗处 可稳定8h; 20℃暗处可存 放24h,0~4℃ 冷藏,至少可 稳定3天。 多孔玻板 吸收瓶 ●采样、样品运输和存 放过程中时应避光。 ●气温超过25℃时, 长时间运输及存放 样品应采取降温措 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 过0.25mg/m3,采样 时在吸收瓶入口端 串联一段15~20cm 长的硅胶管,不干扰 NO2测定水平。 GB/T15435-9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 测定 Saltzman 法》 废 气 定点位电解法0.2L/min 60min / / 仪器示值稳定后读书 《空气和废 气监测分析 方法》见470 页

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

大气和废气监测与分析 (总分:2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22,分数:22.00) 1.NO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 A.0.72 B.0.74 C.0.76 D.0.78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NO2时,吸收液吸收大气中的NO2,并不是100%生成亚硝酸,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试验证明转化率为76%,因此在计算结果时需除以转化系数0.76。 2.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扇形法 D.功能区法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采样点布点方法:①扇形布点法:在扇形弧线上布点,适用于孤立点源。②同心圆布点法:即射式布点法,以污染源为圆心,在射线与各圆交点布点。适用于多个污染源集中。③网格布点法:地面上划分网状方格,在线与线交点处或方格中心布点。适用于污染源分散且较均匀。④按功能区布点:将监测区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后,在各功能区布点。适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应采用功能区布点法。 3.采用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SO2时,用装有5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体积18L,采样点温度5℃,大气压力100kPa,采样后吸取 4.00mL,进行样品溶液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得1.00mL样品中含SO2为0.25μg,气体样中SO2的含量为( )mg/m3。 A.0.05 B.0.071 C.0.12 D.0.25 (分数:1.00) A. B. √ C. D.

环境空气与物质组织排放废气监测

一、定义 1.环境空气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2. 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 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参比状态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时的状态。 二、监测目的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是了解某一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如城市、农村、企业周边,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为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无组织排放监测主要是了解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 三、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执行不同标准限值,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

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主要用1小时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不同行业执行标准不同。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用污染物浓度1小时的平均值最大值进行评价。 四、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氮氧化物、铅、苯并芘等。 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有很多,常规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氯化氢、氨气、铬酸雾、硫酸雾….等,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测定不同的因子。 五、监测布点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优化布点,论证后确定监测定位,一般不可以变动,企业环评监测时根据环评导则进行布点。 无组织排放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规定进行布点。详见历史文章《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布点》。

2020年04环境生物技术 第二章 第三节 空气和废气的监测参照模板

第二章环境监测技术 第三节空气和废气监测 本节主要内容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四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五颗粒物的测定 六降水监测 七污染源监测 八标准气体的配制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1、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有害物质: 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呼吸道吸入;随食物和饮水摄入;体表接触侵入。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大气颗粒物 2. 二氧化硫 3. 一氧化碳 4. 氮氧化物 5. 光化学氧化剂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上对组织的影响。 损害肝脏。且由于SO2通常与多种污染物共存,吸入之后产生的复合作用危害更大。 NO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若与SO2共存,则危害更重。 臭氧对鼻子、咽喉、肺等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运动时则吸入更严重。 3、空气污染源 (一)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 (二)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 (三)室内空气污染源 4、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分子状态污染物 (二)粒子状态污染物 粒径大于l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 5、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与其他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质相比较,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随时间、空间变化大的特

点。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 6、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一)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二)体积比浓度 体积比浓度是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和μL/m3表示。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1、监测目的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 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2、调研及资料收集 (一)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二)气象资料 (三)地形资料 (四)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五)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3、监测项目 4、监测站(点)的布设 (一)布设采样站(点)的原则和要求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三)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1. 功能区布点法 2. 网格布点法 3. 同心圆布点法 4.扇形布点法 5、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二者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方法灵敏度等因素确定。 6、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理化性质及监测方法选择采样方法和仪器。

环境监测_第三章_空气和废气监测.例题和习题

例题1.对某拟建企业厂址进行监测时,环境温度为15℃,气压为101.1kPa ,以0.50L/min 流量采集空气中SO 2样品30min 。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63,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21,SO 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623,截距为0.019。计算该拟建地标准状态(0℃,101.325kPa)下SO 2的浓度(mg/m 3)(暂不考虑采样器的阻力)。 解:采样体积V l =0.5×30=15L 根据L P T T V P V T V P T V P 19.1415) 15273(325.101273 1.1012 21 1122 221 11=?+??= ?=?= 标准状态下SO 2的浓度为:320/252.019 .140623.0019 .0)021.0263.0()(m mg aV b A A C =?--=--= 例题2.已知25℃、102.5kPa 大气压时,CO 的浓度为2.3mg/m 3,换算成mL/m 3浓度为多少? 解:解法1 由 )325.1010(/84.13.228 4 .224.223kPa m mL Cm M Cv ℃,=?=?= 将所得浓度转化为题设状态: 3112212/99.184.1273 5.102) 25273(325.101m mL V T P T P V =??+?=?= 解法2 3 3/99.128 105.1022.298314.83.2m mL pM mRT V RT M m pV =????==?= 例题3.使用大流量采样器(1.05m 3/min)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平均大气压为101.5kPa ,平均温度为13℃,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h ,在采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436mg 。 (1) 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2) 判断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否超过二级标准。 (3) 计算TSP 污染分指数。 (4) 若已知SO 2分指数为90,NO x 分指数为85,则该地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又是多少? 解:(1)总采样体积31449602305.1m Q =??= 则标态下的采样体积为:312 11213861449) 13273(325.101273 5.101m V T P T P Q N =?+??=?= TSP 的浓度为:C= 3/315.01386 436 m mg Q W N ==?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TSP 二级标准值为0.30mg/m3(见表),计算结果值大于标准值,因而超标(二级)。 (3) 该计算结果介于0.3-0.5mg/m3之间,TSP 分指数按照下式计算: 5.107100)3.0315.0(3 .05.0100 200=+-?--= TSP I (4) TSP 最大,因而该地首要污染物为TSP ,按照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规则,最大污染分指数即为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因而该地大气污染指数为107.5。

空气和废气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编号:XXX XXX科技有限公司 方法验证报告 环境空气铬酸雾的测定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方法验证人员: 方法验证日期: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1.1人员情况 公司安排分析人员XXX和XXX进行了《环境空气铬酸雾的测定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分析方法的验证。验证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熟悉了该标准方法原理及分析流程,能够熟练操作仪器,独立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并通过了公司自认定考核。分析人员见表1。 表1 分析人员一览表 1.2仪器设备及试剂、标准物质 该标准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由XXX有限公司进行校准,具体内容见表2。 表2仪器设备(包括仪器、前处理装置) 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本次方法验证使用试剂见表3。

表3试剂 1.3实验室环境条件 标准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符合实验室日常环境控制即可。目前实验室环境监控设备配置有温湿度表。 二、方法简介 2.1样品 2.1.1样品采集 2.1.1.1有组织样品排放采集 将装有玻璃纤维滤筒的采样管仲入排气筒内的采样点,按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确定采样流量,根据铬酸雾浓度适当选择采样时间,同时测定必要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2.1.1.2无组织样品排放采集 在25mLU型玻板吸收管中装人5.0ml蒸溜水,接人采样系统,以0.5 L/min的流量采气30-60 min,记录采气时间、环境温度和气压。 2.1.2 样品保存 2.1.2.1有组织样品排放样品保存

采样完毕后,小心取出滤筒,放入具塞250ml磨口锥形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采样嘴及弯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益好瓶塞,带回实验室。釆样嘴用棉签擦干,弯管用吸球吹干后备用。样品密闭保存,于7天内分析完毕。 2.1.2.2无组织样品排放样品保存 采样结束后,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封住吸收管的进、出口,再用乳胶管将进出口密封,带回实验室分析。样品应尽快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应密封保存,时间不超过24h。 2.2实验方法原理及实验过程 2.2.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铬酸雾测定。 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5×10-4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8×10-3~30.3mg/m3;在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 5×10-3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1.8×10-2~12mg/m3。 在有还原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铬酸雾的测定受到明显干扰。2.2.2实验方法原理: 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玻璃纤维滤筒吸附后,用水溶解;无组织排放的铬酸雾用水吸收。在酸性条件下,铬酸中的六价铬与二苯基碳酰二肼作用生成玫瑰红色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吸光度和六价铬的浓度成正比,在540m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如下 C13H14N4O+2Cr2O72-+26H+→C13H10N4+4Cr3++15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