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

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之间的区别《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对无组织排放做出了明确的解释,是指未经排放漏斗不规则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低排气漏斗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实施“无组织排放物监测限值”指标时,不排除由于排气漏斗低引起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这里提到两个关键点空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漏斗的不规则排放称为无组织排放。
即:通过排气漏斗定期排放空气污染物称为有组织排放。
尽管低排气漏斗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在某些条件下,它可能导致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预测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时,应叠加低排烟囱排放污染物的贡献值。
在监测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以判断排放是否达标时,无需扣除低尾气漏斗排放污染物的贡献值。
有多短?如何定义上述的低排气烟囱?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 / T 3840-91)明确规定,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态空气污染物的排气漏斗高度不得小于15 m。
例如,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和其他条件,只能设置小于15 m的排气漏斗,将其视为无组织的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是指不经过排气漏斗的不规则排放的空气污染物。
低排气漏斗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实施“无组织排放物监测限值”指标时,不排除由于排气漏斗低引起的监测点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通常,包括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gb16297)和其他综合来源的排放标准(GB 16297)。
例如,煤块,粘土,石灰石和油漆表面的散落物都是非面源无组织排放物。
散装物料在道路上行驶时,滚动扬尘的扬尘属于线源污染;车辆装卸机械坠落时散装物料的粉尘排放和车辆卸货的粉尘污染排放均为点状无组织排放源。
环境空气、废气的采样技术要点培训

环境空⽓、废⽓的采样技术要点培训采样⽅法及注意事项培训⼀、⼤⽓及废⽓1、环境空⽓①定义环境空⽓:指⼈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总悬浮颗粒物:指环境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于等于100µm的颗粒物PM10:指环境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于等于10µ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颗粒物。
PM2.5:指环境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动⼒采样:⽆动⼒采样是指将采样装置或⽓样捕集介质暴露于环境空⽓中,不需要抽⽓动⼒,依靠环境空⽓中待测污染物分⼦的⾃然扩散、迁移、沉降等作⽤⽽直接采集污染物的采样⽅式。
监测②点位布设要求(仅做了解)a.监测点周围50⽶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b.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流通的⾼⼤建筑物、树⽊或其他障碍物。
从采样⼝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障碍物之间的⽔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或监测光束⾼度差的两倍以上;c.采样⼝周围⽔平⾯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周围⽔平⾯应有180°以上的⾃由空间;d.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措施有保障;e.监测点附近⽆强⼤的电磁⼲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
③采样频次和时间应根据监测⽬的、污染物浓度⽔平监测分析⽅法的检出限来确定。
如要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集时间应不少于45min;要获得⽇平均浓度值,⽓态污染物累计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8h,颗粒物累计采样时间不少于20h。
臭氧的⽇平均浓度值按8⼩时时均的平均值计算,最少采集6个时均样品。
时均的采样时间⼀般为2:00-3:00、8:00-9:00、14:00-15:00、20:00-21:00.④采样a.按⽅案布设监测点位b.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清洁⼲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持⽹表⾯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向上,平放在滤膜⽀持⽹上。
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与治理发展

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与治理发展
无组织排放,是指粉尘、VOCs等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的无规则排放,广泛存在于钢铁、冶金、石化、电厂、矿山、港口等工业领域中,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
无组织排放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热点,也是难点。
无组织排放源分散,产污环节多,涉及范围广,一些体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隧道排气口等)、线源(如道路扬尘等)低矮排放的点源、原料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风面源”等会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较难实施有效的污染控制。
我国对无组织排放治理的研究起步晚、基础薄,但近年来的研发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0年,无组织排放治理的领导品牌BME柏美迪康,结合国内情况进行技术二次革新,积极研发更适用于国内粉尘治理以及VOCs治理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在粉尘治理方面,BME 成功研发出了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湿式收尘技术等无组织排放粉尘控制技术,有效减少有组织排放以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减少PM2.5,降低粉尘浓度,除尘率可达98%。
此外,针对VOCs废气处理,BME推出了工业园区VOC治理方案、化工制药解决方案、油气回收解决方案等。
废气处理中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在处理上区别

废气处理中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在处理上区别有机废气主要用甲醛、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和乙酯处理。
事实上,有机废气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难以处理。
然而,无机废气主要是指含有无机污染物的废气,主要来自氮肥、磷肥(含磷酸)、无机盐、H2S、氮氧化物和含尘废气,如各种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氧化粉尘和矿石加工过程中的石粉。
那么,接下来废气处理威尔奇环保和大家分享下有机废气治理和无机废气治理间的区别有哪些。
1.治理方法通常在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需要根据有机污染物的类型还有浓度、有机废气的排气稳定还有排放流量、颗粒物含量和需要达到的控制物水平等多种因素使得使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在的冷凝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等,在这当中比较先进的是分子筛技术,然而,通常无机废气处理一般选择喷淋法和水洗法就可以。
2.治理难度通常有机废气都存在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多种不好的条件,同时大部分的有机废气都不溶在水里还有有机溶剂中。
并且,在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的设备会更加复杂,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防止对工作人员形成危害。
因此和无机废气处理相比较,有机废气处理难度更大。
3.再利用程度实际上,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中有许多吸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如活性炭纤维和分子鞣制晶体,吸附达到饱和后,吸附的有机气可以通过再生功能分解,从而再生吸附体,并可以回收利用。
一般无机废气以粉尘为主,一般不存在再利用的问题。
南阳威尔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废气塔,酸雾塔,喷淋塔,酸雾净化塔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南阳威尔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的区别

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的区别
有组织排放,即大气污染物经过排气筒有规律的集中排放。
以这种形式排放的废
气几乎都是工业生产产
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排
放浓度低,并向高空排
放,扩散相对较容易。
无组织排放是指在
生产过程中无密闭设备
或密封措施不完善而泄
露,废气不经过排气筒或烟囱,污染物向环境直接排出,或从露天作业场所、废物堆放场所等扩散出来。
无组织排放是VOCs进入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日积月累,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其排放源高度低,污染面积集中,呈地面弥漫状,持续时间长,危害大。
目前,有组织排放可以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无组织排放由于污染物种类多,排放点广,难以量化和处理等特点,并且影响无组织排放的工艺因素和环境因素较多,使其排放量、排放规律等都不易确定,故对其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都比较困难,是VOCs控制需要解决的难
点之一。
怎样确定VOCs不同来源的排放量?
通过建立排放源清单可知道VOCs不同来源的排放量。
源清单方法是基于污染源的排放因子和源调查的一个基本来源研究方法,即通过测定各种污染源的排放因子和调查统计不同污染源的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来估算总的排放量和确定不同源的贡献率的方法。
排放因子法利用如下公式建立排放源清单:
式中,i 为地理范围或网格;j 为排放过程;k 为时间;l 为排放物种;EM为排放量;AD为活动水平;EF为排放因子。
例如,对机动车排放量的估算,先确定1辆机动车每行驶1km或者每烧1kg油会排放多少VOCs(排放因子)和全国机动车的行驶总里程或者总的耗油量(活动水平数据),将二者相乘即可获得全国机动车VOCs的排放量。
空气和废气采样及保存方法

二氧化硫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短时间采样:装10mL吸收液,以0.5L/min流量采气45-60min,温度控制在23-29℃。
长时间采样:装50mL吸收液,以0.2L/min流量采气24h,温度控制在23-29℃。
现场空白样:装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现场,不采气,其他操作相同。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24h连续采样。
4.5
饮食业油烟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附录A饮食业油烟采集方法及分析方法
连续采样5次,每次10min。采样工况:饮食业单位作业高峰期。
4.6
苯系物(三苯、苯乙烯)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583-2010
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照射。
固定汚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
仪器直接测量。
4.3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2-1995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一支多孔玻璃板吸收瓶,内装10.0mL吸收液,标记吸收液面位置后以0.4L/min流量,采集环境空气6-24L。
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空白。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照射。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于低温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0-4℃冷藏,可稳定3天。
4.8
氮氧化物
定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四版)
仪器直接测量
4.9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
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废气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其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加强废气排放管理与监控,判定废气的组织性与非组织性成为了当下研究热点之一。
有组织废气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中以特定时间、特定量和特定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而无组织废气则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排放标准、量化要求和监管机制。
本文旨在详细探讨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介绍引言、有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场景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有组织与无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辨别不同类型的废气排放行为,并能有效应对和管理废气污染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助力相关行业在废气治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有组织废气的判定标准2.1 定义与特征有组织废气,指由于工业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特定设备或系统所排放的废气。
这些废气通常经过集中处理和控制,具备明确的来源、排放管道以及收集设施。
有组织废气具有以下特征:1. 具体来源:有组织废气来自于确定且可追溯的工业设备或系统,包括燃烧炉、锅炉、发电厂等。
2. 管道排放:这类废气通过专门设置的管道进行排放,其路径和排放地点是固定和可控制的。
3. 集中处理和控制:有组织废气会经过集中处理和控制,比如通过污染物净化装置进行去除或降低污染物浓度。
4. 监测要求:由于有组织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实施监测并记录相关指标以确保符合相应法规及标准。
2.2 判定依据及指标在判断是否为有组织废气时,可以参考以下依据及指标:1. 排放来源:需要确定废气的具体来源,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系统或特定工序。
2. 排放管道和收集设施:确认是否存在经过专门设置的排放管道以及相应的收集设施。
企业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常见问题

企业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常见问题最近有粉丝将有组织、无组织与固定源、移动源搞混,今天一块学习下无组织与有组织,你肯定就不会再弄了,区分还是很容易,只是你没有仔细了解过,今天同小萌一起学习下吧。
有组织排放废气通常是生产装置或储气罐已配有收集装置,经相应设施处理后通过满足各行业要求的的排气筒排出的废气。
常见问题1) 是否对企业废气排放有监控措施;2) 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缺乏有效性处理的工艺会导致二次污染并且废气排放无法符合相关规定;3) 是否有足够的处理能力,若处理能力不足会发生超标排放或直排的情况;4) 处理费用是否合理,若缺乏经济性,太高的处理费用会导致企业因成本过高而不运行或检查时才运行,容易发生平常收集的废气直排的情况。
02无组织废气产生污染常见问题无组织排放废气是指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或排放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排出的废气。
常见问题1) 装料、卸料、生产过程以及废水处理装置是否有收集设施;2) 装置中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3) 生产工艺是否合理;4) 已有废气收集、处理设施的企业,需要关注是否完全收集,是否分类收集,处理工艺是否合理、处理能力是否充足、以及运行成本的经济可行性。
03有组织、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控制对策措施1减少废气污染物产排量从废气收集与管理入手1)废气收集应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废气收集系统应根据气体性质、流量、浓度、产生量、风速等因素综合设计,确保废气收集效果。
2)优选自带集气系统及先进废气处理的工艺设备。
集气罩收集的污染气体应通过管道输送至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
集气装置、管道布置在生产工艺的前提下,确保废气收集率,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量。
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集气罩收集尽可能靠近污染源。
3)对产生废气工艺环节、设备,应采取密闭、负压等操作措施。
含有易挥发物料(酸、碱、有机物等)或异味的固废(含危废)贮存、暂存场所需封闭设计,废气经收集净化等处理措施后达标外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一、定义
1.环境空气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2.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参比状态 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时的状态。
二、监测目的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是了解某一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如城市、农村、企业周边,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为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无组织排放监测主要是了解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
三、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执行不同标准限值,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
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
主要用1小时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不同行业执行标准不同。
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用污染物浓度1小时的平均值最大值进行评价。
四、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氮氧化物、铅、苯并芘等。
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有很多,常规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氯化氢、氨气、铬酸雾、硫酸雾….等,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测定不同的因子。
五、监测布点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优化布点,论证后确定监测定
位,一般不可以变动,企业环评监测时根据环评导则进行布点。
无组织排放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规定进行布点。
详见历史文章《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