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合集下载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个体学习与团队合作。
举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确保新课讲授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明确实践活动和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的主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提高提问和启发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5.加强课堂反馈,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举例:分析“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寓意,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3)句子解析:重点解析课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如“梨花的盛开,是生命的礼赞”。
举例:通过对“生命的礼赞”这一句子的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课文结构分析:掌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
举例:分析课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如“驿路梨花处处开”与“梨花依旧笑春风”,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深厚感情。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谦虚”、“懦弱”、“增添”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理解课文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有直接影响。
举例:课文中“梨花的谦虚,让人感到它的纯洁与崇高”,通过理解“谦虚”一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梨花的形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课文的主旨,分析梨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感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案教材分析《驿路梨花》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以作者亲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在一次行旅过程中遇到的感人故事。

通过叙述作者一行人偶然间发现的小茅屋以及围绕小茅屋所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淳朴善良的人们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还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生活、感悟人生。

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阶段,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同时也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积累,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基础,但对于深层次文本解读和文学鉴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审美情趣,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o理解并能简要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o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o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o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他人给予的帮助。

o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强勇敢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品味文中优美语句,提高鉴赏水平。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主题思想具体化,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共鸣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张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云南自然风光的图片,并简要介绍作者彭荆风及其作品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步感受文章背景和氛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

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

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三、略读: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 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 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 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最新统编版七下语文-15 驿路梨花【教案】

最新统编版七下语文-15  驿路梨花【教案】

15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弘扬雷锋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多做实事做好事。

语言运用: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分析、理解“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及标题的妙处。

思维能力: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审美创造: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文章,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2.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明确:核心事物:小屋。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3.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小屋的主人是谁?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小屋的主人”设置了几个悬念,请在文中找出来,并进行概括。

明确: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d.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
a.词语学习:梨花、驿站、马蹄、清香等;
b.课文解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c.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d.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从梨花中体会到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展示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并适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各小组的成果分享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于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场景和文体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
a.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