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合集下载

G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G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G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第一章:通信电子线路概述1.1 通信电子线路的定义与分类1.2 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1.3 通信电子线路的主要性能指标1.4 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元件2.1 电阻元件2.2 电容元件2.3 电感元件2.4 半导体器件2.5 集成电路第三章:信号传输与衰减3.1 信号传输的原理3.2 信号衰减的计算3.3 信号放大与衰减的解决方法3.4 信号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第四章:信号调制与解调4.1 调制的作用与分类4.2 调制方法简介4.3 解调的原理与方法4.4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第五章:信号滤波与噪声抑制5.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5.2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5.3 噪声的来源与影响5.4 噪声抑制的方法与应用第六章:通信电子线路的频率合成与分配6.1 频率合成器的作用与原理6.2 频率分配的方法与技术6.3 锁相环路的原理与应用6.4 频率合成与分配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七章:通信电子线路的放大与反馈7.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7.2 放大器的指标与设计7.3 反馈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7.4 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第八章:通信电子线路的振荡与稳频8.1 振荡器的作用与原理8.2 振荡器的类型与特性8.3 稳频技术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8.4 振荡与稳频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重要性第九章:通信电子线路的串扰与隔离9.1 串扰的产生与分类9.2 串扰的影响及其计算9.3 隔离技术及其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9.4 串扰与隔离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十章:通信电子线路的测试与维护10.1 通信电子线路的测试方法与设备10.2 通信电子线路的维护与管理10.3 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10.4 通信电子线路的可靠性分析与提高第十一章:数字通信电子线路11.1 数字通信基本概念11.2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11.3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11.4 数字通信电子线路的实例分析第十二章:无线通信电子线路12.1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12.2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12.3 射频放大器与混频器12.4 无线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光纤通信电子线路13.1 光纤通信概述13.2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3.3 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13.4 光纤通信电子线路的实例分析第十四章:通信电子线路的可靠性设计14.1 可靠性基本概念14.2 通信电子线路的可靠性指标14.3 提高通信电子线路可靠性的方法14.4 通信电子线路的故障预测与维修第十五章:现代通信电子线路发展趋势15.1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5.2 通信电子线路的数字化与集成化15.3 通信电子线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5.4 未来通信电子线路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通信电子线路概述重点: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

通信电子线路 G__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_CH7反馈控制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 G__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_CH7反馈控制电路

20 lg|F(jΩ)/dB 0 -3 R1 ud R2 C (a) 20 lg τ2 1 uc
τ
τ 1τ 2 Ω(对数刻度)
1
ϕ(Ω)
0

1/τ1 1/τ2
-45 -90
(b)
图7―16 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a)组成; (b)频率特性 《通信电子线路》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3)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电路如图 7-17(a)所示。当运算放大器开环电压增益A为有限值时, 它的传递函数为
VCC VD - 至信号 + 检波 延迟 电压 C1 R1 R AGC电压 C
图7―6 延迟AGC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3.前置AGC、后置AGC与基带AGC 前置AGC是指AGC处于解调以前,由高频(或中频) 信号中提取检测信号,通过检波和直流放大,控制高频 (或中频)放大器的增益。 后 置 AGC是 从解 调后提取检 测信号 来 控制 高频 (或中频)放大器的增益。 基带AGC是整个AGC电路均在解调后的基带进行 处理。
控制信号 发生器
可控 器件
反馈 网络
图7―1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通信电子线路》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高频 放大器
混频器
中频 放大器
至解调器
直流 放大器
AGC 检波器
ur
图7―2 具有AGC电路的接收机组成框图 《通信电子线路》
第7章 反馈控制电路
7.1.1 工作原理 设输入信号振幅为Ui,输出信号振幅为Uo,可控增益 放大器增益为Kv(uc),它是控制电压uc的函数,则有
可控频率器件 Kc
输出 Ωr(s) 信号

通信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

通信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典型教案二、第二章第二次课一、要紧教学内容本次课要紧讨论并联谐振回路的接入特性及单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要紧内容有:2.2 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2.2.3 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分析实例2.3 单调谐放大器工作原理——重点小结思考题作业二、教学重点1、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2、单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及阻抗变换四、教学内容2.2.3 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信号源与负载直接并在L、C元件上会存在下列三个问题:(1)R S与R L影响品质因数Q L,R S与R L越小,谐振回路Q值下降越多,通常不能满足实际要求;(2)信号源与负载电阻常常是不相等的,即阻抗不匹配。

当相差较多时,负载上得到的功率可能很小;(3)信号源输出电容与负载电容影响回路的谐振频率,C S与C L相关于C越大,影响越大。

在实际问题中,R S、R L、C S、C L给定后,不能任意改动。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使用“阻抗变换”的方法,使信号源或者负载不直接并入回路的两端,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变换电路,把它们折算到回路两端。

通过改变电路的参数,达到要求的回路特性。

常见的阻抗变换电路形式有:•互感变压器接入方式•自耦变压器接入方式• 电容抽头接入方式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阻抗变换电路。

1、互感变压器接入方式互感变压器接入电路如图2-10所示。

变压器的原边线圈就是回路的电感线圈,副边线圈接负载R L 。

设原边线圈匝数为N 1,副边线圈匝数为N 2,且原、副边耦合很紧,损耗很小。

根据等效前后负载上得到功率相等的原则,可得到等效后的负载阻抗 R L ’。

设1-1' 电压为U 1 ,2-2' 电压为U 2,等效前负载上R L 得到功率为P 1,等效后负载上R L ’得到的功率为P 2,由P 1=P 2,即'2122LL RUR U =可得到等效后的负载阻抗221'⎪⎪⎭⎫ ⎝⎛=U U R R L L 。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Βιβλιοθήκη 设实际工作频率为f1,标称频率为f0
绝对频率偏差: f f1 f 0 相对频率偏差:
f1 f 0 f f0 f0
频率稳定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 量,即
f f0 f0
( 时间间隔)
对频率稳定度的要求视用途而异,一般的 短波、超短波发射机的相对频稳度为10-4~10-5 数量级;电视发射机为10-7数量级;卫星通信 发射机为10-9~10-11数量级。普通信号发生器为 10-4~10-5数量级,高精度信号发生器为10-7~10-9 数量级。用于国家时间标准的频率源,要求在 10-12数量级。
ui
ui u0
uf
X1 X2
uf
X2
u0 I
X3 X1
I
X3
二、 电容三端式振荡器
UCC LC R1 Cb R2 Ce Re C2 C1 L
R1、R2、Re 为直流偏置电阻;振荡产 生后作为自偏压电阻,稳幅作用。 Lc高频扼流圈,防止电源旁路 Ce旁路电容、Cb 隔直流电容 L 、C1、C2 构成谐振回路,决定振 1 荡频率:
5.3.2 三端式振荡器
一、三端式振荡器构成原则:
X1、X2、X3组成谐振回路 谐振时: X1+X2+X3=0 回路电流处处相同=I Uf X2 X2 F U0 X2 X3 X1 U0 X X AF ( 2 ) A 2 Uf X1 X1 ∴构成正反馈:X1、X2为同性质电抗 uf
三、电感三端式振荡器
ui
L2 C
u0
L1
Ui g ie
gmUi
goe
gL'
U0
L1 L2 C
Uf gie 1 1 , 其 中L L1 L 2 2M LC gm 回归比 T g m Z ce F F 通过改变回路电容调 ' 2 goe g L F g ie 整频率时,基本不影 Uf L2 M 响F;但产生信号的频 其 中F = 率较低;由于反馈电 U0 L1 M 压取自L2,使输出含 紧耦合时,反馈系数为线圈匝数比 有较大的谐波电压。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教案章节:第一章通信电子线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3. 熟悉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通信电子线路的定义和作用。

2. 通信电子线路的组成要素。

3. 通信电子线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4. 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领域。

5. 通信电子线路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 利用图表和图像,帮助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具体的通信电子线路实例。

3.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教学资源:1. 教材《通信电子线路》。

2. 教学课件和图表。

3. 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通信电子线路技术发展。

教学步骤:1. 引入通信电子线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信道等。

3. 分析通信电子线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信号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4.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通信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5. 讨论通信电子线路的发展趋势,包括无线通信、光通信等方向。

教案章节:第二章通信电子线路的传输特性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传输特性。

2. 掌握传输特性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 能够运用传输特性优化通信电子线路设计。

教学内容:1. 通信电子线路的传输特性概述。

2. 传输特性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传输特性对通信电子线路性能的影响。

4. 传输特性的优化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示例法,讲解传输特性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掌握传输特性的优化方法。

3. 利用仿真软件,分析不同传输特性对通信电子线路性能的影响。

通信电子线路(CH-1,CH-2)

通信电子线路(CH-1,CH-2)

数字通信系统包括了两个重要变换: 消息和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 数字基带信号和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 用数字基带信号对高频正弦波信号进行的 调制称为数字调制。 根据基带信号控制载波的参数不同,数字 调制通常分为振幅键控调制、频率键控调制 和相位键控调制三种基本方式。
振幅键控(Amplitude-shift keying) (ASK) 载波振幅受基带信号控制 相位键控(Phase-shift keying)(PSK) 载波相位受基带信号控制,当基带信号 p (t ) = 1 时,载波起始相位为0;当 P (t ) = 0 时,载波起始相 位为 p 。 频率键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 载波频率受基带信号控制,当 p (t ) = 1 时,载波 频率为 f1 ;当 p (t ) = 0 时,载波频率为 f2 。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 抗干扰能力强;
u = Ad(t )
(2)波形表示
i
o
T/2
T
3T/2
2T
t
(3)频域表示 如果我们把信号看成一个函数,根据傅立叶变 换的基本原理,那么任何复杂的信号都可以分解为 许多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之和,因而“频谱”即组 成信号的各正弦分量按频率分布的情况。我们常用 频谱图来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及其特点(变化规律 、能量分布等)。
图 1-6 三种波形的示意图
深蓝色—频带信号波形;浅蓝色—基带信号波形;粉红色—载波信号波形
上面采用的是普通调幅器。如果应用平衡调幅器,
其频带波形如图表5示。
图1-7 平衡调幅波形
深蓝色—频带信号波形;浅蓝色—基带信号波形;粉红色—载波信号波形
比较图4和图5知,平衡调幅器的输出信号中载波已被抑制。

通信电子线路1-2章教学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1-2章教学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1-2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掌握简单的电路分析方法;3.了解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4.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电路的性能;5.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两个章节:1.第一章:基本电子元器件;2.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3. 教学方法3.1 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简单的电路分析方法等内容。

3.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电路的性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流程4.1 第一章:基本电子元器件1.1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应用。

1.2 讲解和讨论教师讲解和讨论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结构特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电路等。

1.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电子元器件实验,在实验中了解常见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绘制IV特性曲线等内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1.4 总结和作业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并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4.2 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1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2.2 讲解和讨论教师讲解和讨论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定理(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等)和分析方法。

2.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电路分析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等内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2.4 总结和作业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并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1.参与实验操作的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分;2.考试成绩,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等。

6. 总结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解法和实验法,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了解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和特性,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G--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3分析

G--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3分析
第3章 小信号放大电路
小信号放大电路的分类:
按频带宽度分:
窄带放大器:以各种选频电路作负载,例 如并联谐振回路、耦合谐振回路、各种滤 波器等
宽带放大器:采用无选频作用的电路作负 载,例如高频变压器、传输线变压器等
单调谐放大器:输出端接调谐回路
调谐放大器 双调谐放大器:输入、输出端都接调谐回路
按负载
参差调谐放大器: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不同
F733 是 通 用 型 的 集 成 宽 带 放 大 器 , 国 外 同 类 型 号 为 LM733、μA733,其封装形式和主要功能相同。该芯片在 没有外接频率补偿的条件下,能够放大0Hz~120MHz的电 压信号,改变增益调节端G1、G2的连接方式,可以提供10、 100、400三种增益供选用。输入与输出可以采用单端方式, 也可以采用双端(平衡)方式。
yre增大
yre=0
f
f0 yfe对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b
c
I2
Is ys
+ U 1 yie
y feU 1
yreU 2
yoe
+
U 2
y'L
_
_
e
yi
由图可知:yi
I1 U 1
U1 yie yreU 2 U 1
yie
yre
U 2 U 1
yie
yre y yoe
fe
yL
=yie
yF
g
gie
Po
Uo
2 gL
( n1n2 y fe g
U i )2 gL
Auo
2
gL gie
若谐振回路理想、无损
耗,则go=0,当输出端匹配 时n12goe=n22gL,输出功率最 大,功率增益最大,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0MHz 高频—HF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00MHz 甚高频—VHF
300~3000MHz 特高频—UHF
3~30GHz 超高频—SHF
30~300GHz 极高频整理—pEptHF
航海设备;无线电信标
调幅广播;业余无线电台
短波广播;移动通信;军用 通信;业余无线电台
电视;调频广播;空中交通 管制;业余无线电台
整理ppt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解调:从已调信号中还原出基带信号的过程。
整理ppt
3
调制的作用:
频谱搬移 信道复用 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整理ppt
4
1.3 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
(1)发送设备
高频 振荡器
高频谐振 放大器
振幅 调制器
高频 功放
消息信号
换能器
低频 放大器
(1) 低频部分: 信息变换与放大整理ppt
(2) 高频部分: 高频信号产生、
整理ppt
10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频率范围
应用举例
长波波段 中波波段 短波波段 超短波波段 分米波波段 厘米波波段 毫米波波段
1000~10000 m 100~1000m
10~100m
1~10m
10~100cm
1~10cm
0.1~1cm
30~300kHz 低频—LF
300~3000kHz 中频—MF
电视;遥测;雷达;业余无 线电台
雷达;卫星和空间通信;业 余无线电台
雷达;着陆设备;业余无线
电台
11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课程主要讨论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 设备中高频部分的专用电路。
包括:
三大模块:信号放大、正弦波的产生、频谱搬移 通信设备中用到的一些特殊电路
特点:高频、非线性
(2)视距传播(直射波)
特点:收、发信高架(高度比波长大的多)。主要 用于超短波、微波波段的通信和电视广播。例如, 卫星通信采用视距传播。
整理ppt
7
(3)天波传播,也称电离层传播(反射波) 特点:损耗小,传播距离远;因电离层状态不断变 化使天波传播不稳定;因要满足从电离层返回地面 的条件,工作频率受到限制。主要用于短波、中波 的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例如,收音机接收的广播电 台短波信号或军用短波电台。
第1章 绪论
整理ppt
1
1.1通信和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作用是把发信者的信息准确地传送给 受信者
通信系统的组成如下图所示
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整统理ppt
2
1.2 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变换过程
基带信号:信源提供的信号
载波信号:未经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
调制:用基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波的 参数,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 号而变化。通俗地说:用高频振荡信号作为 运载工具,将携带信息的低频信号“装载” 到高频振荡信号上。
放大、调制
5
(2)接收设备
fo-fs=fi
高频谐振 混频器
fs 放大器 fs
中频 检波器 低频
放大器
fi
(解调) F 放大器 F
本地 振荡器
fo
超外差式无线电收信设备的组成
整理ppt
6
1.4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和频段划分
1.4.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地波传播(绕射波)
特点:波长愈长,传播损耗愈小。主要用于中、长 波无线电通信和导航。例如,收音机接收的广播电 台中波信号。
三种传播方式示意图如下
整理ppt
8
绕射方式(沿地面传播) 大地
电离层
反射方式
大地
直射方式 大地
整理ppt
9
1.4.2频段划分
例:多波段收音机
LM
MW:(535KHz——1605KHz) Ⅰ:(2.2——8.5)MHz
SW:Ⅱ: (8.5——18)MHz
Ⅲ:(18——30)MHz FM (88——108)M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