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4
梁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1
1
• 上:上部通长筋 •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 左:左支座钢筋 •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 右:右支座钢筋 • 箍筋 •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1、上通筋计算03G101-1 P54
KL3中间支座上变截面构造
1跨右支座负筋锚固长度同端支座 2跨左支座负筋锚固长度LaE
8、多跨梁钢筋计算
多跨梁钢筋构造
8、多跨梁钢筋计算-KL1
多跨梁钢筋构造
9、多跨梁钢筋计算-KL2
局部贯通钢筋处理1
2 2
2
与KL1相比较在第三跨增加了跨中钢筋
10、多跨梁钢筋计算-KL3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
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同上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计算
长度=(梁宽b-保护层*2+d*2)*2+(梁高h-保护层 *2+d*2)*2+1.9d*2+max(10d,75mm)*2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3、单跨梁钢筋计算-KL3
吊筋的计算03G101-1P62
吊筋夹角取值:梁高≤800取45度,>800取60度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正弦45度
(60度)+2*20d
4、单跨梁钢筋计算-KL4
附加箍筋的计算03G101-1P62
该区域梁正常箍筋或加 密区箍筋照设
4、单跨梁钢筋计算-L1
平法识图及钢筋计算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五、钢筋的连接 当施工过程中,构件的钢筋不够长时(钢筋出厂长度 为9米),需要对钢筋进行连接。钢筋的主要连接方 式有三类:绑扎连接、机械连接和焊接。为了保证钢 筋受力可靠,对钢筋连接接头范围和接头加工质量有 如下规定: 1、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 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2、当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不 应采用绑扎搭接。 3、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 密区。如必须在次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1.环境类别的确定见下表: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确定要特别注意几点: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值 应增加5 mm。 2.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 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钢筋计算的基础知识
三、钢筋锚固值 1. 为了使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受力,使钢筋不被从混
平法的现状
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 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 及桩基承台)》(替代原04G101-3、08G101-5、 06G101-6)
如何学好平法
平法图集包括“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两部分组 成,制图规则是设计人员绘制平法施工图的制图依据, 也是施工、造价人员阅读平法施工图的语言。
对于单根钢筋来说,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 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 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是小 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 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我们清单计量时不适用钢筋下料的计算。
钢筋计算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平法施工图,掌握 平法的规则和节点构造。
平法识图-第四章

2.墙上柱、梁上柱采用绑扎连接形式时的规范要求
墙上住、梁上柱柱下端非连接区为 ”三控值“,柱纵筋相邻接头错 开长度0.3LlE。(图4-1-14) 底位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max(Hn/6、hc、500) +LlE 高位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max(Hn/6、hc、500) +2.3LlE
3.生根于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的锚固构造
(1)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的锚固构造容许直锚深度<laE 当抗震柱插筋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位置,直锚深度<laE时,所有柱钢筋 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折。注意直段长度(h1)对应弯 折直段长度a。(图4-1-5) 框架柱在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中纵筋长度=竖直长度h1+弯折长度a 注意h1=H-c-D (H为基础厚度,c为基础底部保护层厚度,D为基础钢筋网片高度) 框架柱在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中定位箍筋个数=max (2;h1/500+1)
4.生根于条形基础或承台梁的锚固要求
(1)条形基础或承台梁的锚固构造容许直锚深度<laE 当抗震柱插筋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位置,直锚深度<laE时,所有柱钢筋 应插至基础底部配筋上表面并做90°弯折。注意直段长度(h1)对应弯 折直段长度a。(图4-1-7) 框架柱在基础中纵筋长度=竖直长度h1+弯折长度a 注意h1=H-c-D (H为基础厚度,c为基础底部保护层厚度,D为基础钢筋网片高度) 框架柱在基础中定位箍筋个数=max(2;h1/500+1)
③
④
计算结果 ①+②+③
弯折长 度 ② 弯折长 度
非连 接区 长度
③ 非连 接区 长度 ④ 接头 错开 长度
计算结果 ①+②+③+④
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PPT课件

梁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的平法识图
梁的平法图集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 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信息,原 位标注表达梁的详细信息。
梁的钢筋算量
根据平法图集,计算梁的钢筋用量, 包括底筋、面筋、箍筋等,需要考虑 到抗震等级、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板的平法识与钢筋算量板的平法识图
板的平法图集包括板的标准图和板带 图,标准图表达板的通用信息,板带 图表达板的详细信息。
钢筋平法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标准化的符号和图例,将复杂的结构构件进行拆分, 并标注出各部分所需的钢筋规格、数量、排布方式等信息。
钢筋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钢筋平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满足大 规模建筑工程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国内主要设计 机构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
•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因此, 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THANKS.
钢筋平法的基本知识
02
钢筋的种类与规格
热轧光圆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通常用于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 在6-12mm之间。
用于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径在 4-14mm之间。
热轧带肋钢筋
分为HRB335、HRB400和HRB500三 个级别,直径在6-50mm之间,广泛 用于建筑和桥梁工程。
钢筋的符号与表示方法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提高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能力的关 键。
案例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建议
提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 和掌握,确保工作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多参与实际项目以积累经 验。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项目4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5
图4-9 板厚范围上下部各层钢筋定位排序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6
(1)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 算;
(2)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 双向板计算;
(3)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 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7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 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 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为方便设计表达和施工识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
如下: (1) 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
下至上为Y向; (2) 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10
(1) 板块编号。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 对于密肋楼盖,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 密肋不计)。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 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以及当板
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板块编号见表4-1。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8
图4-10 双向板下部钢筋排布构造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39
图4-10 双向板下部钢筋排布构造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40
图4-11 单向板下部钢筋排布构造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41
图4-11 单向板下部钢筋排布构造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28
4.1.2 楼板相关构造制图规则 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设计是在板平法施工图上采
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

1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平法识图概述1.1.1 平法及其产生1)什么是平法“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
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
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梁集中标注内容
粱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 标高的高差值,对于位于结构夹层的粱, 则指相对于结构夹层楼面标高的高差; 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 不注写; 当梁顶比板顶低时,注学负标高高差;当 梁顶比板顶高,则注写正标高高差; 实例如右所示:
梁集中标注内容
梁的编号练习: JZL2(1A) KL7(3B) KZL3(2) 思考: 基础主梁的代号; 基础次梁的代号;
08
梁平法识图 • 梁平面注写方式 梁截面尺寸
1.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如下图 所示;
试读1:梁截面尺寸;
KL 1(1)
250 500 8@100 / 200(2) 2 18 G210
少数跨不同者,按原位标注处理。 12
梁平法识图 • 梁平面注写方式
识图扭筋 配筋信息
梁构造钢筋
当梁有效高度 hW≥450mm 时,需配置腰筋: 1.当配置构造纵筋时,以大写字母 G 打头, 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
配置,故构造钢筋的根数永远为偶数,其排 数为总根数/2。 如: G4Φ12,表示每侧有2根钢筋,2排分布。 2.当配置受扭纵筋时,以大写字母 N 打头, 注写配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
1
梁钢筋构造
• 梁钢筋类型
梁钢筋类型
1.梁上 部钢筋
• 上部通 长筋
• 上部支 座负筋
• 架立钢 筋
2.梁下 部钢筋
• 下部通 长筋
• 下部筋
3.梁侧 面钢筋
• 构造筋 • 扭筋
4.梁高 度方向 上钢筋
• 箍筋
5.梁宽 度方向 上钢筋
• 拉筋
6. 其他 钢筋
• 吊筋 • 附加箍
筋
16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16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建筑行业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16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准确进行计算。
一、平法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平法识图是指根据建筑平面图进行辅助测量和定位,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和设计工作。
以下是进行平法识图的基本步骤:1. 准备工作:获取建筑平面图,并确认该图的比例尺。
同时,准备好测量工具,如直角尺、量角器、测量带等。
2. 确定基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基点,通常是建筑平面图上的角点或者其他明显的参照点。
3. 进行水平线测量:利用直角尺等工具,从基点开始,沿着水平方向测量出相应的长度。
根据建筑平面图上的标注,将所测得的长度正确地标记在图上。
4. 进行垂直线测量:利用直角尺等工具,从基点开始,沿着垂直方向测量出相应的长度。
同样,将所测得的长度正确地标记在图上。
5. 进行斜线测量: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斜线的测量和标记。
这些斜线通常是根据平面图上的标注和尺寸计算得出的。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进行平法识图,为后续的施工和设计工作提供便利。
二、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钢筋计算是指根据建筑结构的荷载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数量和规格。
以下是进行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确定设计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荷载标准、抗震等级和使用要求等。
2. 计算荷载: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计算出各个构件(如梁、柱、板等)所承受的荷载。
3. 根据构件类型选择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钢筋计算。
例如,对于梁的钢筋计算,可以采用梁的弯矩计算和受压区高度的确定等方法。
4. 进行钢筋布置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合适的钢筋布置方式和数量。
在布置钢筋时,需要考虑构件的受力情况、裂缝控制要求等因素。
5. 确定钢筋规格: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所需的钢筋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