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篇课文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

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

最后她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比、衬托、引申等写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认真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运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按事物发展顺序分段阅读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原因,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难点:领会运用对比、衬托、引申等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节课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出示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逐步深入到文章的主旨。

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解决;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深入理解: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卖火柴?”,“小女孩在卖火柴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幻象?”,等等。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文本特点语言优美:课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语言优美生动,如“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通过对小女孩外貌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美、悲凉的氛围。

情节曲折:故事以小女孩卖火柴为主线,情节曲折动人。

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最后在幻想中死去。

主题深刻:这篇童话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地位作用本单元以“童话世界”为主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童话奠定了基础。

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注重想象,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感悟主题,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童话所蕴含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拓展延伸,通过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要引导学生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而该课文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了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情感目标:重点学习1—4自然段。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学习小女孩擦燃火柴产生“幻象”部分奠定浓厚的情感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说课稿。

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我为这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进去之后,再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很多学生已经听过,理解内容并不难,但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缺乏深度。

从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理念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的确,使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的一生更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和探索创造精神的培养。

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1、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设计思路1、把握一条情感脉络教学中应紧扣“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2、培养三种能力(1)探究感悟能力。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了解故事情节和生字词。

2.准备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3.准备相关课件或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人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 识字写字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如图片、动作、字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和技巧。

在写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笔画的起落避让和结构安排,促进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Step 3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所表达的愿望,体会小女孩在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Step 4 思考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想象力,感受童话故事的想象力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Step 5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认识生字词和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以及通过朗读课文和交流思考,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策略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管理和学生情绪,确保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1.通过字典等工具研究多音字“挣、几、晃、喷”的正确发音。

2.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研究生词。

3.了解作者XXX的简介。

4.初读课文,确保正确、流畅、通顺。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研究9个生词,正确发音多音字“挣、几、晃、喷”,掌握13个汉字的书写,正确书写17个词语,包括“火柴、围裙、可怜、哪怕、暖和”等。

2.通过朗读课文,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大概2分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课件
在_一__年__的__最__后__一__夜__,一个赤脚 的小女孩在街头_叫__卖__火__柴____,她又 冷又饿,为了取暖五次擦燃火柴, 在亮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象, 最后_冻__死__在__街__头___。
自读课文

默读课文1至4自然段,痛用苦一个词
语概括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②象? ③ 这是一个(
结构梳理
卖 一年的最后一夜冒雪卖火柴 残酷

第一次 大火炉
现实
柴 的 小
擦燃 火柴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烤鸭 圣诞树 奶奶
美好 幻想
女 孩
冻死 第五次 跟奶奶飞走了 悲惨
街头
命运
主题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一个卖__火__柴__的__小__女__孩__ 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一年的最后一 夜 _冻__死__在__街__头__ 的 故 事 , 揭 露 了 贫 富 悬 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 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 _强__烈__不__满___。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光明和快乐 冻死
自读提示
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自己印象深刻 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 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 自己的感受吧!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 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 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 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 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 眨眼睛。
课堂演练
一、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拖鞋 慈爱 蜷着 B.维一 简直 擦燃 C.暖和 曾经 冻疆 D.火焰 腊烛 喷香
二、我是连线小能手。 金黄的 铜器 暖烘烘的 可怜的 火柴 香喷喷的 小小的 女孩 明晃晃的 闪亮的 铜把手 亮晶晶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0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

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都是童话。

其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二、说学情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

语文学习的重点,也从第一学段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转向学阅读、学表达。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文章的语言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尤其是对课文中的句子“幻想和现实”交替出现的内涵理解还不到位。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文本特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朗读和体会,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提高阅读能力。

3.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教学才能有起伏而不至于平淡。

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是会认、会写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说课稿

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

3.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不同幻象中体会她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13 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重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有家难归,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先叙述一年的最后一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么样的?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2、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广泛的影响。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我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教学重点:从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实现语言积累运用。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渗透合作探究、联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

”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
1、先让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2、列出三个多音字,通过指名读、齐读方式让学生读熟练并能准确组词。

3、学生汇报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此环节,我抛出了了一个贯穿全文的大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
小女孩,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边读边做好批注。

(抛出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后,老师给学生足够的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

让学生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学生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才会有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


(四)教学预设
要使学生真正了解一部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理解,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学生知道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幸福快乐的生活只属于有钱人,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来说幸福、快乐仅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能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痛恨之情。

(五)拓展延伸
安徒生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灿烂;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
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同学们安徒生的作品是可以伴我们一生的,希望你们课后能够像今天一样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感受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一生都能有安徒生的作品相伴。

三、板书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
(虚)(实)
火炉寒冷
烤鹅饥饿
圣诞树痛苦
奶奶孤独
飞走冻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