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山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13
昆山太湖路改造施工方案

昆山太湖路改造施工方案(润盛)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泡了杯热咖啡,准备投入到这场关于昆山太湖路改造施工方案的写作中。
思绪如同翻涌的波涛,我将它们一一捕捉,编织成文字。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昆山太湖路,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
本次改造旨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交通组织,改善城市景观,打造高品质的城市道路。
我们的目标是: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改造任务,让太湖路焕然一新。
二、施工范围与内容1.施工范围:本次改造工程涵盖太湖路全线,全长约5公里。
2.施工内容:(1)道路拓宽:将现有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六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桥梁改造:对existing桥梁进行加固、拓宽,确保桥梁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3)排水系统升级:改造现有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积水问题。
(4)绿化景观提升:增加绿化带,提高绿化覆盖率,打造生态景观。
(5)交通组织优化:调整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三、施工方案及工艺1.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对施工范围内的管线、绿化等进行迁移,为施工创造条件。
(2)道路拓宽: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先完成一侧拓宽,再进行另一侧拓宽。
(3)桥梁改造:对existing桥梁进行检测评估,制定加固方案,实施加固工程。
(4)排水系统升级:对现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5)绿化景观提升:增加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覆盖率。
(6)交通组织优化:调整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流线。
2.施工工艺:(1)道路拓宽:采用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等工艺。
(2)桥梁改造:采用桥梁加固、拓宽等工艺。
(3)排水系统升级:采用管道铺设、检查井砌筑等工艺。
(4)绿化景观提升:采用绿化种植、景观设计等工艺。
四、施工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1个月):完成管线、绿化迁移等工作。
2.道路拓宽(3个月):完成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等工程。
3.桥梁改造(2个月):完成桥梁加固、拓宽等工程。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浙江段)施工图设计的批复-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浙江段)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正文:----------------------------------------------------------------------------------------------------------------------------------------------------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浙江段)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湖州市交通局:你局《关于要求审批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请示》(湖交〔2010〕144号)悉。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浙江段)初步设计的批复》(浙发改设计〔2008〕183号)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总投资、工期,湖州市滨湖大道建设指挥部、长兴环太湖经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湖州市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等业主单位分别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对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大钱港-谢溇水闸段、长兴段、鸭梅港至丘城城门段、长兜港大桥段、小梅港大桥段、长兜港至大钱港段、长兴港、合溪新港、杨家浦港大桥段、大钱港大桥段、谢溇水闸至终点段施工图设计进行了审查,提出了专家组意见。
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意见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
现批复如下:一、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浙江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设计文件已经参考了初审报告意见,并按照专家组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设计文件和基础资料较齐全,图表规范,施工图设计深度达到了要求。
同意修改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交付使用,作为工程实施的依据。
二、同意长兴段工程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5米,路面宽14米。
其他路段工程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
17367281_钻天入地,高新区的大交通时代

钻天入地,高新区的大交通时代记者 丁云坐有轨电车1号线时,偶然发现可以近距离观看太湖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意外的收获。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东西方向的重要经济、旅游通道,也是高新区内部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客运通道,同时承担高新区对接苏州市区快速路网体系的唯一快速通道。
随着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东西向交通流量越来越大。
近期,高新区有三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或已进入施工,或尚处准备阶段。
除了太湖大道本身的提升改造,苏州中环北线西延、何山路西延,也都为有效缓解太湖大道交通压力,增加高新区区域内部间的相互联系,提升片区经济、旅游发展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同时也融合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其他区域间的紧密联系发展。
对高新区而言,至关重要。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项目影响: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提升高新区西部片区对外、整个高新区对外交通路线总长:涉及建设道路约5.34km,两座隧道,一处人行下穿通道预计完工:2019年春节前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阳山西路的交叉口,高峰期车辆排队长度超过200米。
太湖大道是苏州市快速路网中内环北环西向延伸线,也是高新区与姑苏区间重要的通道。
科技城核心板块的迅速崛起,需要提升姑苏区、高新区枫桥板块与科技城核心片区的联系效率。
同时,区域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天池山互通对接绕城高速,高速出入口就位于太湖大道与阳山东路交叉口西侧,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低,影响同行效率。
目前,阳山东部新城、大阳山组团、科技城核心板块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结成的高新区西片集居住、商业、办公、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需要快速便捷地与外部沟通,促进片区发展。
太湖大道城市旅游休闲带上,正需要一条路线串联起环太湖、大阳山和苏州乐园三大景区,成为连接主要旅客集散点、旅游交通的主要走廊,促进区域旅游开发。
同时改善沿线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沿线生活品质。
太湖大道(建林路—锦峰路段)快速化改造不但是苏州高新区交通网提升的重中之重,也刻不容缓。
太湖山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13

太湖山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13第一篇工程概述1.1 项目背景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全县辖8个镇,96个村、21个社区,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37.6万,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80 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近几年来含山县经济高速发展,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9310元,增长14.9%。
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50.9%,分别跨越十亿元、百亿元大关。
连续第二年被评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太湖山中路位于含山县中部,南起华阳西路,北至省道S105,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
凌家滩路至省道S105段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已与2015年9月27日改造完成。
本次改造范围为华阳西路至凌家滩路,全长约2.1公里。
项目位置1.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道路平侧石更换、人行道铺装设计、管线工程、附属设施更新及工程概算。
具体内容如下(1)道路现状调查分析(2)道路升级改造方案(3)雨污水管改造(4)交通标志及标线等工程设计(5)问题及建议1.3 设计依据1、《含山太湖山路延伸段施工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沿线1:1000地形图(电子版);3、《含山县太湖山路(华阳西路~凌家滩路)现状道路质量检测》(安徽省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4、含山县规划路网图(电子版);5、《含山凌家滩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6、《含山竹园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7、《含山县太湖山中路地质勘察报告中间成果稿》;1.4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DB33/1056-2008)9、《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DB33/1057-2008)10、《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DB33/1058-2008)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4、《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DB33T 996-2015 公路工程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2
DB33/T 996—2015 4.2 水泥 4.2.1 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为 42.5 级及以上,其性能应符合 GB 175 规定。 4.2.2 有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结合防腐措施按设计要求选用。 4.3 发泡剂 4.3.1 发泡剂宜采用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外观应均匀透明,常温条件下无异物析出或沉 淀,无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4.3.2 发泡剂发泡产生的泡沫大小均匀且细密,直径应小于 1.0mm。 4.3.3 发泡剂使用时稀释倍数不应小于 60 倍。发泡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按稀释 60 倍时测定,具体要 求详见表 1。 表1 发泡剂(稀释 60 倍)主要性能指标
DB33/T 996—201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气孔表观质量评定分级标准 ....................................... 3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混合料试验配合比推荐值 ......................................... 36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不同容重指标试验值 ............................................. 37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泡沫混凝土在公路行业应用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性 ................... 38
III
DB33/T 996—2015
公路工程泡沫混土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工程泡沫混凝土的原材料、混合料、设计、施工及检验与评定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工程的新建路堤、拓宽路堤、特殊处治工程应用泡沫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及质量 检验与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9755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GB/T 14518 粘胶剂的 PH 值测定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集料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的有害物质限量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JG/T 266 泡沫混凝土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2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Y/T 5350 钻井液用发泡剂评价程序 DB33/T 904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道路施工转换交通汇报

苏州市吴中区孙武路改拓建工程SWLGJ-1标位于吴中区西侧,西起环太湖路,项目起点与环太湖路相接,路线向东沿现状孙武路,经太湖度假区,再折向东北,终点为绕城高速西山出口,全线总长7.4km,其中度假区段支线长680m(舟山路以西段),度假区段主线长5km(舟山路~胥香路口),胥口段长1.72km(胥香路三叉口~津桥)。
总造价23896万元,现已完成6965万元。
目前半幅主车道已基本完成,将于本月20日开始全线转换交通。
在本工程前期准备阶段,项目部在开工前就把沿线的障碍进行了统计并报监理组、指挥部,在各级领导的努力协调沟通下,绝大部分障碍物都按时进行了处理。
项目部也详细制定并执行以下工期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一、工期保证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符合业主要求:全线主车道2012年9月底建成通车。
1.工期的组织管理措施结合本工作工期紧、占线长的特点,我单位在进入半幅施工前,组织了大批施工机械及施工班组进场,首先对老路的破碎挖除做到“速战速决”,为路基填筑流水作业面提供条件;对沿线桥梁部分优先挖除,进入灌注桩的施工,另外在桥梁下部及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对桥梁工期进行倒排,对于钻机、木工、钢筋工及水石工班组,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制定、完善和落实确保工期的奖惩制度,使“保工期’形成系统,把措施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做到“工期重任人人挑,人人全力保目标”。
(1)主动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相关承包商的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
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外部施工影响,确保目标工期的顺利实现。
(2)配备充足的施工资源积极进行施工所需的各种资源的调配及准备,按时进场,按期开工。
施工期间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材料、设备及时到位,避免停工待料。
根据材料计划提前定货,确保及时到货。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随时调配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
施工设备按主要施工设备表配备,保障施工期间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满足施工的需要。
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补充(v1-1版)

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补充(V1.1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SPECIAL ATLAS OF VERTICAL GREENING ENCLOSURE OF GUANGZHOU(2019)目录一.T 1型立体绿化围蔽1.1 设计说明1.2 围蔽选型1.3 常用植物1.4 常用基质1.5 构件意向1.6 参考案例二.建筑工地车辆冲洗设施设计3.1 设计说明3.2 设计图纸三.附属标志物CATALOG四.移动式围蔽(补充:穿孔钢板铁马围蔽形式)五.公益广告要求(修订)4.1 围蔽反光标志设置要求4.2 围蔽标志牌设置要求4.3 围蔽标志牌参考样式本图集作为《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V1.0试行版)》的补充,宜结合使用。
六.附件(案例)6.1 包裹式围蔽案例6.2 砖砌围蔽改造案例T1型立体绿化围蔽1chapter1.1指引内容:本章是基于《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围蔽指导图集(V1.0试行版)》(以下简称《指导图集》)的T1型立体绿化围蔽细化补充文件,为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综合性工程的立体绿化围蔽选型、设计与施工提供基础指导与参考。
1.2基本原则:除遵循《指导图集》中提及的原则,在立体绿化围蔽的设计、施工和养护过程中,还应遵循如下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立体绿化围蔽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环节应确保安全第一。
对于已建围蔽、构筑物,应进行荷载与受力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立体绿化设计,养护等辅助设施和施工工艺也必须符合安全性原则;施工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养护期间注意检查支撑固定装置的牢固性,防止构件老化发生物件坠落;植物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禁用高毒性农药。
(2)环保节能原则:应充分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的材料、工艺和养护方式。
宜以乡土植物为主;应以微喷灌、滴灌为主,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鼓励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灌溉。
(3)景观美化原则:立体绿化围蔽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应充分体现城市景观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正能院经典案例CLASSIC CASE[摘 要]2017年,珠实集团认真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千企帮千村”的工作部署,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立足南平村生态优美、环境恬静的自然优势,确定了以“静修”为主题的建设方案,有序推进南平静修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南平在村容村貌整治、基础配套建设、村域综合管理、产业项目导入、帮农扶农助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备受各方好评,获颁2017年广州市文明村,入选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年“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为“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广东省‘千企帮千村’示范工程”、广东农村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南平“双壳槐枝”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南平视察,省市主要领导多次前往调研考察,并表示高度赞扬。
南平村也多次获“学习强国”平台推送,迎来八方宾客,由一个较为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变成“网红村”。
[关键词]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创造单位: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 创 人:郑洪伟 侯月玲创 造 人:邓宇杰 余高德 孔斐彦 林靖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围绕这“二十字”总体要求,广州市启动了“千企帮千村”工程,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17年,珠实集团积极响应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对口帮扶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并通过建设南平静修小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工程概述1.1 项目背景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全县辖8个镇,96个村、21个社区,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37.6万,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80 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近几年来含山县经济高速发展,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9310元,增长14.9%。
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50.9%,分别跨越十亿元、百亿元大关。
连续第二年被评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太湖山中路位于含山县中部,南起华阳西路,北至省道S105,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
凌家滩路至省道S105段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已与2015年9月27日改造完成。
本次改造范围为华阳西路至凌家滩路,全长约2.1公里。
项目位置1.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道路平侧石更换、人行道铺装设计、管线工程、附属设施更新及工程概算。
具体内容如下(1)道路现状调查分析(2)道路升级改造方案(3)雨污水管改造(4)交通标志及标线等工程设计(5)问题及建议1.3 设计依据1、《含山太湖山路延伸段施工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沿线1:1000地形图(电子版);3、《含山县太湖山路(华阳西路~凌家滩路)现状道路质量检测》(安徽省路桥试验检测有限公司);4、含山县规划路网图(电子版);5、《含山凌家滩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6、《含山竹园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7、《含山县太湖山中路地质勘察报告中间成果稿》;1.4技术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DB33/1056-2008)9、《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DB33/1057-2008)10、《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DB33/1058-2008)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4、《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1.5方案设计执行情况根据2015年12月17日《含山县太湖山中路方案设计》评审会意见,本次设计执行情况如下:1、在个路口预埋交通设施、路灯、其他通信管线的横穿管。
车行道下采用5×D80钢管,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采用5×D75 PE管。
2、对现状5对公交站位置优化,同时全部调整为港湾式公交站。
3、对看守所处绿化带进行改造,并注明迁移管线类型计入设计工程量。
4、主要交叉路口渠化采用“四进两出”,小路口(竹园路、长山路还有其他支路)采用“三进两出”。
5、人行道材质采用荷兰砖,平侧石采用采用花岗岩。
6、太湖山中路(褒禅山路-凌家滩路)段断面调整为3+3+2+15+2+3+3 其中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面。
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路面,标高同人行道。
7、对太湖山中路(长山路-韶关西路)减低标高处理,平均降低0.5m。
同时人行道上的各类管线须挖除改造。
第二篇总体设计2.1 设计理念太湖山路沿线地块以大型居住区及商业、公共用地为主,工业地块为辅道路功能定位在满足城市规划各分区交通功能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
作为老路改造工程,必须做到投资合理,又能充分提高城市的景观效果。
2.1.1 节约资源、预留弹性道路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的不同阶段发展和空间特征,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交通发展模式,建设持久和合适的道路设施。
道路建设时还应注意节约道路资源,对现有道路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不能随意侵占其他用地,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更多的储备资源。
同时,在道路改造方案设计阶段寻求节约和弹性之间的平衡点。
既要考虑片区交通发展前景,又要结合近期实际情况,做到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结合。
设计过程中主要从道路空间资源利用、道路通行权的分配、道路各部分建设时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2.2.2 高效节能、生态环保落实到道路设计中,要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对站台线路、位置及形式合理设计,以一定的公交覆盖率引导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合理分配道路资源,做到快速交通和慢行系统分离,保障行人安全;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非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给非机动车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用节能型路灯,减少资源浪费;以优美的道路景观设计妆点城市空间,体现生态与环保。
2.2 总体设计原则1、本工程相关的分析研究必须纳入区域路网乃至城市道路路网范畴。
2、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设计、力求美观、经济、适用。
3、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体现工程的合理性及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既要使近期开发易于启动、便于用地开发建设、又要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之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4、设计要充分考虑与两侧地块结合,贯彻城市设计理念,力求满足道路服务区域内交通需求,与城市风貌融合,体现现代化城市气息。
5、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满足敷设各种市政管线前提下,各市政设施场站尽量集约用地,处理好城市绿化、河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形成城市建筑、水、桥、绿化于一体的景观风貌特色,构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道路。
6、正确处理道路平、纵线的组合,使道路线形组合均衡,满足行车安全、舒适、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第三篇 道路现状调查与评价3.1路线平面线形调查3.1.1老路路线走向太湖山路已逐步转变为含山县城区南北向重要的城市道路,本次改造起点为华阳西路,终点为凌家滩路,目前太湖山路延伸段已实施完毕,线路为南北走向,本次改造道路全长约2178米,3.1.2老路平面线形指标平面线形指标见下表老路平面线形主要技术指标表3.2路面状况调查3.2.1路面调查的目的此次针对老路路面现状的调查,其目的一是对现状路面的使用状况作一个定性的认识,二是旨在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路面改造方案提供比较详实的基础资料数据,保证路面改造工程数量的准确、合理。
3.2.2路面类型调查通过调查,老路路面类型如下表所示路面类型表3.2.3水泥混凝土旧路面调查与检测本项目K0+000~K0+115为沥青混凝土路面,K0+115~K2+177.808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长约2.18km ,项目组于2014年4月对全线走访调查并现场记录板块破损情况,并对这条路局部进行路面弯沉检测。
1、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调查(1)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根据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和断板率(DBL)两项指标评定路面破损状况。
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得到的病害类型、轻重程度和密度数据,按以下公式确定该路段的路面状况指数(PCI),以100分制表示。
∑∑==-=n i m j ij ij iW DP PCI 11100ij DP ——i 种病害j 种轻重程度的单项扣分值;ij W ——同时出现多种破坏时,i 种病害j 种轻重程度扣分值的修正系数。
依据路段破损状况调查得到的断裂类病害的板块数,按断裂缝种类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权系数进行修正后,由下式确定该路段的断板率(DBL),以百分数表示。
∑∑===n i m j ij ij BS W DB DBL i11/)'(ij DB ——i 种类裂缝病害j 种轻重程度的板块数; ij W ' ——i 种类裂缝病害j 种轻重程度的修正权系数;BS ——评定路段内的板块总数。
路面破损状况分为五个等级,各个等级的路面状况指数和断板率的评定标准如表所示:路面破损状况等级评定标准(2)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路面破损主要由裂缝类、坑洞类和磨损类组成。
其中裂缝类病害主要有纵横及斜向裂缝、角隅断裂等;坑洞类病害主要有坑洞等;磨损类病害主要有磨损、露骨等。
方案设计时对旧路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统计了水泥板块的各种损坏类型、损坏程度及数量,以便进行路面损坏状况的评价。
混凝土板块破碎现象混凝土板块板角断裂现象混凝土板块边角剥落现象混凝土板块裂缝现象混凝土板块露骨现象混凝土板块坑洞现象(3)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现状混凝土道路检测路段机动车道长约2118m,宽约14m,检测面积约29650m2,各类病害的折合损坏面积约为2553m2,依据JTG H20-2007相关规定,计算该检测路段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为71.3,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为“中”,但这个数值偏向于“次”。
现状水泥砼路面技术状况评定表各类病害折合损坏面积占总损坏面积的比例如下:现状水泥砼路面病害类型损坏状况汇总表从PCI评价指标来看,旧水泥砼路面评价为中,但该数值偏向次级,而从病害类型汇总表及检测报告附录表中显示,病害类型主要集中在边角剥落、破碎板、裂缝等。
这些病害容易导致后期道路反射裂缝的产生,从而导致雨水下渗,造成沥青脱落。
将给行车的舒适性带来影响,从远期看本次项目的路面状况评价为“次”。
2.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测试含山县太湖山路(华阳西路~凌家滩路)现状混凝土道路机动车道按照1块板/20m/车道的频率进行检测,共检测混凝土板块422块,整个检测路段主点弯沉平均值为20.1(0.01mm),主点弯沉代表值为35.2(0.01mm)。
具体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2.1~表2.2.5。
现状混凝土道路机动车道板块脱空状况评定表机动车道板块传荷能力等级评定表现状混凝土道路机动车道板块破损状况评定表混凝土道路机动车道板块板角主点弯沉代表值汇总表备注:弯沉代表值计算过程中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按照Za=1.5进行计算。
从上述检测数据中显示,现状脱空水泥板块数量占31.8%,如须加铺沥青,该些板块需要进行压浆处理。
机动车道板块传荷能力板块破损情况较好。
3.路面平整度检测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路面行驶质量的评价按以下方法和标准计算:路面行驶质量采用行驶质量指数(RQI)进行评定,以10分制表示。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与IRI的关系为:IRI75.05.10RQI-=式中:IRI-国际平整度指数,m/km;路面行驶质量评定标准表按照养护规范对路面行使质量进行分级统计:从上述检测数据中显示道路全断面的形式质量为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