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屠呦呦诺贝尔颁奖典礼中文演讲稿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屠呦呦诺贝尔颁奖典礼中文演讲稿青蒿素成为今年诺贝尔的青睐者,而她的发现者屠呦呦也成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之一,今日屠呦呦应邀发表演讲,下面是为你提供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中文演讲稿,欢迎阅读。
想了解更多演讲稿,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北京时间12月7日晚8点,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
9点一刻左右,屠呦呦作为第三个演讲嘉宾出场,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
这是诺贝尔基金会举办的年度科学庆典——诺贝尔周活动之一。
屠呦呦于当地时间12月4日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6日参加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
10日她还将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演讲中屠呦呦还讲述了40年前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蒿素的艰苦过程。
由于几十年前中国的科研条件十分有限,青蒿素的发现十分不易。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有数千例的疟疾患者得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屠呦呦演讲现场屠呦呦引用毛泽东屠呦呦同时对国家的信任表示感谢,并强调了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价值。
屠呦呦引用毛泽东的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屠呦呦说,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屠呦呦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演讲的结束语,并祝在场的科研工作者们再各自研究领域都能再上一层楼。
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4页)

2019-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精品文档】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是为大家提供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发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

屠呦呦获奖感言内容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3)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屠呦呦尊敬的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向中国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深深地鞠躬,为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要感谢所有一直以来支持和关注我的人。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屠呦呦获奖的喜悦。
获得诺贝尔奖是每位科学家的梦想,而今天,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我想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表达一下我内心的喜悦、骄傲和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团队的支持。
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我不可能取得这一伟大的成就。
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有信心继续努力。
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和教育。
在这里,我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训练,这为我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要感谢国家和政府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在这个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家科技实力的支撑。
我要特别提到,本次荣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承认和肯定。
草药的运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这次奖项的获得,也是对中草药研究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我希望这个成果能够促进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造福更多的人类。
诺贝尔奖是极高的荣誉,但同时也是巨大的责任。
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这次机会,更加努力钻研,始终保持科学家的谦虚和进取精神。
我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世界的科学事业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关心我的人。
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再次向屠呦呦女士表达衷心的祝贺,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科技事业的骄傲。
屠呦呦的获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国内外科学家持续探索的激情。
愿屠呦呦女士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

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获奖感言全文,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篇一: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全文
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
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9年9月,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
果。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据2019年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3.5~5亿人感染疟疾,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染病死亡率很高,全球每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今年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尽管疟疾致死率自2019年以来已下降60%,但全球仍有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2019年预计新增病例2.14亿,死亡人数43.8万,死于疟疾的多为年幼的儿童。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人类对疟疾的记载已经有4000 多年历史。
公元前2700 年,中国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描述了疟疾的相关症状:发热、寒颤、出汗退热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死。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聂为民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寒热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血液,而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